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质经典练习题

电解质经典练习题

电解质经典练习题
电解质经典练习题

一、电化学

1.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正极:

总反应:其他反应:

2.钢铁的析氢腐蚀:负极:正极:

总反应:

在负极区滴入2滴黄色K3[Fe(CN)6]溶液,现象是

3.―H2-O2-稀硫酸燃料电池‖总反应: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反应一段时间溶液的pH

4.―H2-O2-氢氧化钠溶液燃料电池‖总反应: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反应一段时间溶液的pH

5.―CH4-O2-稀硫酸燃料电池‖总反应: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6.―CH4-O2-氢氧化钠溶液燃料电池‖总的离子反应: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7.铅蓄电池总反应:

放电时负极反应:

放电时正极反应:

充电时阳极反应:

充电时阴极反应:

8.工业上电解氯化钠制备金属钠:

阳极:阴极:

9.工业上电解氯化镁制备金属镁:

阳极:阴极:

10.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备金属铝:

阳极:阴极:

1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

阳极:阴极:溶液复原需加入

12.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阳极:阴极:溶液复原需加入

13.用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

阳极:阴极:溶液复原需加入

14.电解精炼铜:电解质溶液:

阳极:阴极:电解后Cu2+浓度

15.铁件镀铜:电镀液:阳极:阴极:

二、第10题

1. 到目前为止,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最主要的能源。

(1)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能(焓变,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E)有关。

已知:H2(g)+Cl2(g)=2HCl(g) ΔH=-185kJ/mol ,E(H-H)=436 kJ/mol,E(Cl-Cl)=247 kJ/mol

则E(H-Cl)=;

(2)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kJ/mol

3 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ΔH=+19kJ/mol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

最近,又有科学家制造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更高。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汽油蒸汽。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Y:钇)的ZrO2(Zr:锆) 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离子(其中氧化反应发生完全)。以丁烷(C4H10)代表汽油。

①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 ;

②放电时固体电解质里的O2-离子的移动方向是向极移动(填正或负)。

2. 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2)830℃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的A和0.80 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 mol·L-1·s-1。,则6s时c(A)= mol·L-1,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c(A)不随时间改变

c.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0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3. 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O2与H2反应制得:

请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当温度T1>T2时,化学平衡常数K1 K2(填―>‖、―<‖或―=‖)。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生成1molCH3CH2OH的同时生成3 mol H2O b.容器中各组分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的转化率和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提高的措施

(4)在工业生产中,可使H

有 (写出一条合理措施即可)。

(5)工业上,常以乙醇为原料生产乙醛。根据下图所示信息,该反应是反应(填

―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6)乙醇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某乙醇燃料电池以乙醇为燃料,使用酸性电解质,

该电池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4. 铁元素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2)铁红(Fe2O3)是一种红色颜料。将一定量的铁红溶于160 mL 5 mol·L-1盐酸中,再加入足量铁粉,待反应结束

共收集到气体2.24 L(标准状况),经检测溶液中无Fe3+,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

(3)以H2、O2、熔融盐Na2CO3组成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Fe(OH)2,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P端通入CO2。

①石墨I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

号)。

A.X、Y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B.可以用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

C.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 H2↑+ 2OH-D.白色沉淀只能在阳极上产生

③若将所得Fe(OH)2沉淀暴露在空气中,其颜色变化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三、选择题

1. 对于实验I?IV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I :逐滴滴加稀盐酸时,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B.实验II: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无色

C.实验III: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

D.装置IV: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2. 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与性质相对应的是

A.明矾能用于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氰化铝胶体具有强氧化性

B.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是因为其能氧化铜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其具有强酸性

D.光导纤维可用作通讯材料是因为其具有导电性

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止确的是

A.甲烷、苯和油脂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

C.用新制的Cu(OH) 2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乙醇和葡萄糖

D.甲烷和乙烯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与氯气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4. 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不止确的是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6.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7.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8.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1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B.1mol Mg在空气中燃烧被完全氧化生成MgO和Mg3N2,失去2 N 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1 N A个苯分子

D.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 A

9. 将0.2 mol·L-1的HCN溶液和0.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c(HCN)<c(CN-) B.c(Na+)>c(CN-)

C.c(HCN)=c(CN-)= c(Na+) D.c(HCN)+c(CN-)=0.2 mol·L-1

10. 下列叙述或表示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的水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同

B.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Ca2+ + HCO3—+OH—= CaCO3 ↓+ H2O

C.Ksp反映了难熔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它的大小与浓度无关,与温度无关。

D.c(H+)=1×10-2 mol·L的溶液:Fe2+、Ba2+、N03-、Cl-不能大量共存。

11. 如图是一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负极反应为:2Fe2+-2e-2Fe3+ B.当有6.02×1023电子转移时,Fe电极减少56g

C.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盐桥中K+移向FeCl3溶液

12. 已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相同条件下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O2气体,且起始时体积相同。发生反应:

2NO2(g)N2O4 (g) △H<0。一段时间后相继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NO2体积分数:甲<乙

B.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甲与乙相等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N2O4)/c(NO2)

D.若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均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3. 元素及其化合物丰富了物质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在冷的浓硫酸中会钝化,所以把铜放入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B.NaOH溶液和AlCl3溶液相互滴加的现象不同

C.金属比非金属易失电子,所以金属可以置换非金属,而非金属不能置换金属

D.Al与热水反应困难,故活泼性不及Al的金属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与H2O发生反应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氨水中,c(OH-)=c(NH4+)

B.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稀H2SO4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的pH=7

C.在0.1mol/L 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L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15. 下列相关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可以证明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

B.用酸式滴定管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标准HCl溶液,若滴入最后一滴HCl溶液后粉红色刚好褪去,说明已达滴定终点

C.实验室配制480 mL 0.1 mol/L NaOH溶液,需要准确称量NaOH 1.920 g

D.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熔化但不滴落,是因为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1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混合

Ba2+ + 2OH – + NH4+ + HCO3 – = BaCO3↓+ NH3·H2O + H2O

②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 4NH3·H2O = 4NH4+ + AlO2 –+ 2H2O

③把Fe(OH)2固体投入到稀HNO3中:Fe(OH)2+2H+=Fe2++2H2O

④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并加热,刚好使NH4+全部转化为NH3:NH4++Al3++2SO42-

+2Ba2++4OH-NH3↑+Al(OH)3↓+2BaSO4↓+H2O

⑤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 ̄+2H2O=4OH ̄+O2↑

⑥氨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2NH3?H2O + SO2 = 2NH4+ +SO32 ̄ +H2O

A.①③B.①④C.①⑥D.②④⑤

17.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的展现

B.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其性质稳定,不溶于强酸、强碱

C.―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18. 下列与有机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更剧烈

B.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C.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蔗糖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乙酸、甲酸甲酯和羟基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1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3的溶液中:Na+、CO32―、Al3+、ClO―

B.c(H+)/c(OH―) =1010的溶液中:K+、Fe2+、Cl―、SO42―

C.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Na+、HCO3―、Cu2+、SO42―

D.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NH4+、K+、NO3―、SiO32―

20.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上部汇聚了固体碘,说明碘的热稳定性较差

B.加热时,②、③中的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

D.四个―封管实验‖中都有可逆反应发生

21. 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某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一定有:c(OH-)+2c(A2-)=c(H+)+c(H2A)

B.0.1 mol·L-1CH3COONa 溶液与0.05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酸性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 > c(Cl-) >c(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CN溶液和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CN-)+2c(OH-)=2c(H+)+c(HCN) D.0.1 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NH4+)+c(NH3·H2O)+c(Fe2+)=0.3 mol·L-1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和比较

L20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和比较 课堂练习 1、下列状态时,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液态氯化氢B.熔融食盐C.硫酸铜溶液D.氯水 解析:氯水是混合物,能导电;熔融的食盐能导电。 答案:A 2、BaSO4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其本质原因是() A.是电解质B.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C.存在电子D.存在离子 3、关于强、弱电解质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 解析:A项,部分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B项强电解质有些是难溶性的,如BaSO4;C项,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有溶质分子。D项,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答案:C 4、分别向下列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水B.盐酸C.醋酸溶液D.NaCl溶液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NaHSO 4Na++H++SO2-4 B.NaHCO 3Na++H++CO2-3 C.HClO===H++ClO- D.H 2S H++HS-,HS-++S2- 解析:A项,NaHSO4为强电解质,应用“===”;B项“HCO-3”不能拆开且用“===”;C项,HClO为弱酸,应用“”。 答案:D 6、下列电解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H+4+SO2-4 B.H 3PO4溶于水:H3PO43H++PO3-4 C.HF溶于水:HF H++F- D.NaHS溶于水:NaHS===Na++HS-,HS-H++S2- 解析:H 3PO4溶于水要分步电离:H3PO4H++H2PO-4、H2PO-4H++HPO2-4、HPO2-4 H++PO3-4。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选自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用书《医用化学基础》第四章《电解质溶液》的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本节分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第二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下面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六个方面谈谈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背景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材涉及: ①初中化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 ②有关物质结构知识。 同时它又是学习电离度知识、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从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分析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通过实验感性认识: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 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学情分析 中职生的共性是一般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解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科普知识教育。

课堂教学及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课堂教学及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教与学的状态,请同学们按照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谢谢!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激情投入,深深地感染着你()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D.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做不到 2、教学中,老师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绪变化,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D.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做不到 3、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讲解清楚,思路清晰,重点和难点突出() A、老师们做得都很好 B、多数老师做得较好 C、少数老师做得较好 D、老师们做得都不够好 4、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注意启发引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A、老师们做得都很好 B、多数老师做得较好 C、少数老师做得较好 D、老师们做得都不够好 5、教学中,老师们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A、非常注意,而且方法得当 B、偶尔有,方法一般 C、从来没有 D、不知道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于教学实例或例题的选择() A、注意选择富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实例或例题进行教学 B、一般情况下选择课本上的例题,偶尔加入一些精彩的例题 C、选择比较随意,代表性不够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D、非常随意,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E、不清楚 7、在完成某章节教学内容时,必须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老师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是() A.自己讲B.让学生讲C.学生讲老师补充D、很少或没有进行总结 E、从来没有系统地指导过同学们进行总结

8、老师是否采取一系列的检查措施,如课前背诵、课前听写、随堂小测、即兴提问等跟踪检查形式() A、经常 B、有时 C、从没有 9、课堂上,当大家遇到共同的难题时,老师们采取的方法经常是() A.启发并让学生思考B.让同学们共同讨论 C.老师直接讲解D、老师经常会认为超出考试大纲,置之不理 10、当你无法回答老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时,老师经常采取的做法是() A、请你坐下,等你思考好了再回答 B、让你说出已有思考,并从中了解你的思路,帮助寻找思维中的障碍 C、让别的学生继续回答 D、讽刺、调侃一番并罚站 11、科任老师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A、非常关注 B、有时关注 C、从不关注 12、老师布置的作业 A、作业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效果非常好 B、一般选择课本上的练习,偶尔加入一些精彩好题,效果较好 C、选择比较随意,代表性不够强,效果一般 D、经常是现成的试卷或学习报之类的习题,针对性不强 13、你的任课老师对于作业批改情况() A.批改认真及时,能在作业中与学生进行书面的交流与当面的指导 B.较认真,较及时,偶尔有书面的交流和当面的指导 C.不够认真,拖拉,从没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 D.大部分作业不改或只写个日期或“查”、“阅” 14、课外,老师() A.常与同学接触,自习课能经常辅导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定期辅导 B.注意与同学接触,自习课有时能辅导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辅导 C.与学生接触少,学生通常不易找到老师问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本不辅导 D、与学生虽然有接触,但态度拒人与千里之外,学生不敢进行提问。 15、你为什么读高中() A、考大学 B、同龄人都在读,我也想读 C、父母要我读 D、混日子 E、为了将来有所成就

解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解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都就是高中化学中十分重要得概念,正确理解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更准确理解,归纳如下: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得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够导电得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酒精、蔗糖等。 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两类。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两类。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金属能导电,但它们不就是化合物,因此金属即不就是电解质,也不就是非电解质。 (2)SO2、NH3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就是H2SO3、NH3·H2O电离出来得,故SO2、NH3不就是电解质。HCl、H2SO4等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就是自身电离出来得,故它们就是电解质、酸、碱、盐就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都不就是电解质。 (3)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Al2O3等,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因为它们自身能电离出离子,Al2O3(熔) 2 Al3+ + 3O2-,就是电解质、 (4)难容物(如CaCO3等)得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熔融状态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5)酒精、蔗糖等大多数有机物就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强碱与盐等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时能够导电。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得离子,因而也不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得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得离子,而能够导电。 (7)不导电得物质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能导电得物质不一定就是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O2不导电,铁、铝能导电,但它们既不就是电解质,也不就是非电解质。 (8)电解质溶液得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9)判断电解质就是否导电,关键瞧电解质就是否发生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得离子,还要瞧电离产生得离子浓度得大小、如CaCO3在水中得溶解度很小,溶于水电离产生得离子浓度很小,故认为其水溶液不导电。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 1、Faraday (法拉第)定律 B Q n z F += (8 - 1 - 1) B B Q m M z F += (8 – 1 -2) 2、离子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E E r u r u l l ++ ==d d ,d d -- (8-2-1) def B B I t I = (8-2-2) I r I r t t I r r I r r +++++= == = ++,-- --- (8-2-3) u u t t u u u u + +++== ++, --- - (8-2-4) B 11t t t t t +++=∑=∑+∑=,-- (8-2-5) m,+ m, m m t t ΛΛΛΛ∞∞+∞∞==, -- (8-2-6) m,++m,u F u F ΛΛ∞∞ ∞∞ ==,-- (8-2-7) 3、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1I G R U == - (8-3-1) 1A G l κκ ρ = =, (8-3-2) def m m V c κ Λκ= = (8-3-3) cell 1 l K R R A κρ = == (8-3-4) 4、Kohlrausch(科尔劳奇)经验式 m m 1c ΛΛβ∞ =-() 5、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m m ,+m ,-m m ,+v v ΛΛΛΛΛΛ∞∞∞∞∞∞ +-=+=+, (8-5) 6、Ostwald (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 m m ΛαΛ∞= (8-6-1)

2 m m m m C c c K ΛΛΛΛ∞∞=-() (8-6-2) 7、离子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和电解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 111def def def v v v v v v v v v a a a m m m γγγ+-+-+-±+ - ±+ - ±+- ===(), (), () (8-7-1) B v v v m a a a a a m γ+-± ±±+-± ===, (8-7-2) 1、 离子强度 def 2B B B 1 2I m z ∑= (8-8) 9、Debye-Huckel(德拜-休克尔)的极限定律 z A z I γ±+- =-lg (8-9-1) z 1B A z I a I γ+-±= +lg - (8-9-2)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含有能导电的正、负离子。若通电于电解质溶 液,正、负离子将朝相反方向移动,电极上就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与通入的电荷量及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成正比,这可利用faraday 定律进行计算。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引入了离子的迁移速率r +(r -)、离子的电迁移率(也称为离子淌度)u u +-()、离子的迁移数t t +-()、电导G 、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 等概念。由于在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总是同时存在,单个离子的性质无法用实验测定,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偏离理想的行为,引入了离子平均活度γ±、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和离子平均活度a ±等概念。引入离子强度I 是为了表示离子浓度和离子价数对平均活度因子的影响。若是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的理论值可以用Debye-Huckel 极限定律计算,实验值可以用电动势法测定(见第九章)。 迁移数 迁移数的定义是指某种离子产生的电流与溶液中总电流的比值I I +-(),后来还扩展为某种离子迁移的电荷量占通过电池电荷量的分数Q Q +-()、某种离子的迁移速率占所有离子速率加和的分数[]r r r ++-+()、某种离子的电迁移率占所有离子电迁移率加和的分数 []u u u ++-+()、某种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占电解质总摩尔电导率的分数[]++-ΛΛ+Λ()等。迁移 数总是等于后小于1的分数,溶液会走所有离子迁移数的加和等于1。无论是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总是做定向移动,阴离子迁向阳极(不一定是正极),阳离子迁向阴极(不一定是负极)。对于只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若正、负离子的电价相同,则离子迁移的速率也快,迁移的电荷量就越多,迁移数也就越大。但是在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就比较复杂。改变外压,可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率,但一般不改变离子的迁移数,因为正、负离子的移动速率成比例地同时改变。 测定迁移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 Hittorf (希托夫)法 由于离子在迁移过程中,中部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只要 分析阴极不(或阳极部)离子浓度的变化,知道离子迁移的方向和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就可以计算离子的迁移数。实验比较容易掌握,但计算稍麻烦一点。

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 (2)

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 (说明:以下试题最好是分学科进行调查,因为学科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形式与方式都有所不同。 各位同学:你们好!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相关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设计了这份课程教学评价问卷,请你协助填写。 一、选择题: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激情投入,工作中的自豪感深深地影响着班上的同学们()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 D.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做不到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时刻关注着学生情绪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 D.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做不到 3、老师把感情带入课堂,进入角色,以情动人,既生动活泼,又循循善诱,师生间感情如水乳交融,时常引发师生的共鸣。( )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 D.没有老师能做到 4、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讲解清楚,思路清晰,重点和难点突出() A、老师们做得都很好

B、多数老师做得较好 C、少数老师做得较好 D、老师们做得都不够好 5、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注意启发引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总处于积极状态() A、老师们做得都很好 B、多数老师做得较好 C、少数老师做得较好 D、老师们做得都不够好 6、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问题() A、非常注意,而且方法得当 B、偶尔有,方法一般 C、从来没有 D、不知道 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的问题() A、非常注意,而且方法得当 B、偶尔有,方法一般 C、从来没有 D、不知道 9、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是否经常渗透学科性的学法指导() A、经常 B、有时 C、从没有 D、不知道 1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于教学实例或例题的选择问题()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陕西吴亚南 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分法也就会不同,化合物根据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化合物根据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可以导电又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本文着重讲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问题。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 酸铜等) 理解时注意: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也就是要抓住三点问题: (1)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只具其一就可以,其中一种不可以,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以也满足要求。如:氯化氢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 电,但是在水溶液中却可以,也就满足第一个要求。 (2)要能导电,不论导电的强弱只要能导电就可以,如:水虽然导电性很弱,但我们仍然认为水是电解质。 (3)一定要是化合物。如:金属也可以导电,但却不属于化合物(单质类)所以也就不是电解质了。再如:稀硫酸也可以导电,但稀硫酸是溶液 不是化合物(溶液都是混合物),所以稀硫酸也不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乙醇, 蔗糖等) 3、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首先是化合物,是化合物的分支。 (2)是看他们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与其它状态无关。 (3)看它们导电时所形成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否来自于其自身的电离。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氯水能导电,所以氯水是电解质。 错误:氯气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错误: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错误:铜是金属单质,它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状态下和溶于水后都能导电。 错误:磷酸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会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

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方法

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方法 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嗪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酊0.3-1ml/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0.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的处理 一、钾血清钾浓度的轻微变化能对心脏节律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一) 高钾血症及处理 高钾血症多见于肾衰,严重溶血,挤压综合症,大面积肌肉组织损伤,醛固酮减少症,缺氧,医源性高血钾见于输入过多过快的钾或 CPB 高钾停跳液回收入 CPB 机内,烧伤,肌肉营养不良使用琥珀胆碱致肌肉抽搐,使用保钾利尿药和血管紧张素 I 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紧急处理应根据血钾升高的程度进行处理血钾 5.5-6.50mmol/l 以排除为主,可用呋塞米 1mg/kg 静注,和 5%氯化钙 20ml 缓慢静注以减轻 K+对心肌的抑制作用; 血钾 6-7 mmol/l 以促进 K+向细胞内转移为主。 (二) 低血钾危象的处理 血清 K+<3.5mmol/l 为低钾血症. 紧急处理治疗低血钾的关键是切断其产生的原因. ⑴静脉补钾:公式 10%KCL(ml)=(4.5-实测血钾浓度)*0.3*KG 体重⑵补镁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⑷加强监测:ECG\电解质,血气等 二、钠钠是细胞外液中主要的可交换的阳离子,是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高钠引起细胞内脱水,低钠可引起细胞内水肿。 (一) 高钠血症 血钠>145mmol/l 为高钠血症. 紧急处理补液:对高渗性脱水伴有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病人,首先可给予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1000-2000ml,如有高钠血症无明显脱水者,可输 5%GS1000-2000ml;高钠血症病人需补液量的简便公式=4*体重(kg)*欲降低的 Na 量(mmol/l) .

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

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年级: 性别: 学生情况: 1.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关注。 A,希望 B,不希望 C非常希望 D,无所谓 2.你希望每节课老师都对你有一定的评价吗() A,是 B不是 3平时的课堂中你受表扬的次数多吗? A很多 B很少 4课堂上听讲时你希望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 A坐端正,认真听B 某某同学认真听,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C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D其它 5.你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对你和同学的评价、激励用语和方式 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很反感 一,单项选择 评价方式: 1.课堂上你最喜欢的评价方式是() A,教师评价 B,同学评价 C自我评价 2怎样的评价方式会让你有再一次想发言的机会? A赞扬B 鼓励C客观评价D其它 3.课堂上大家遇到共同的难题时,老师的做法是() A,让学生独立思考 B,让学生共同探讨 C,老师直接讲解 D,老师会认为超出范围,置之不理 评价内容: 1一节课结束后,你喜欢的评价内容有() B,知识掌握的好不好 B,课堂上表现好不好 C大家学得都很好

2.课堂上你遇到知识难题时,你希望() A,老师给你留思考的时间B,老师告诉你答案C。老师启发你D,同学帮助你 3老师在同学们回答问题后,一般会怎样评价? A马上评价 B不评价,继续上课 C几位同学回答后,一起评价 4.你认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和反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吗?() A,做得很好 B,做得较好 C一般 D做的不好 评价的效果: 1.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对你或同学的学习和自信心有激励 吗?() A,很有激励 B,激励很大 C,一般 D,没有激励 2.老师能鼓励你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以你的回答为出发点 开展教学吗?() A,很经常 B,一般 C,不经常 D,没有 3.当你认真完成一项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希望老师怎样表扬 你() A,没有表示 B,当场肯定你的努力 C,你做的还可以D夸大表扬 4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问题有学生答错时,老师会() A,鼓励 B,讽刺 C,视而不见 D罚 评价的针对性:。 1.教师是否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不同 的评价()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O _ 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时,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和分子化速率相等时,则建立了电离平衡。其平衡特点与化学平衡相似。(逆、等、动、定、变) 1.电离方程式: 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 2.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第一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叫电解质, 叫非电解质。 2、叫强电解质, 叫弱电解质。 3、氢氧化钠晶体中(有、没有)离子,它(能、不能)导电,原因 是。 4、液态氯化氢(能、不能)导电,原因是。 5、写出①HF、②H3PO4、③NaHCO3、④CH3COONH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6、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 B ] A、硫酸溶液 B、食盐 C、酒精 D、铜 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B ] A、NH3·H2O==NH4++OH- B、NaHCO3== Na++HCO3- C、H2S≒2H++S2- D、KClO3==K++Cl-+3O2- 8、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 A B C D 强电解质HBr FeCl3H3PO4Ca(OH)2 弱电解质HF HCOOH BaSO4HI 非电解质CCl4Cu H2O C2H5OH 9、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的是[ D ] A、该化合物水溶液不导电 B、该化合物饱和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C、.该化合物在熔融时不导电 D、该化合物溶于水中发生电离,溶质离子浓度小于溶质分子浓度 10、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的正确说法是[ A ] A、导电能力由离子浓度决定 B、两者的导电有本质区别

C、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 目多 11、某固体化合物A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A为非电解质 B、A是强电解质 C、A是分子晶体 D、A为弱电解质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H=+OH-=H2O表示的有 [ C ] A、盐酸和氨水反应 B、稀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13、在KHSO4的稀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 D ] A、H+ B、HSO4- C、SO42- D、K+ 14、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 是[ B ]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15、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 L-1NaOH溶液,②20mL0.50mol·L-1 H2SO4水溶液, ③30mL0.40mol·L-1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1CH3COOH水溶液,⑤ 50mL0.20mol·L-1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D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强酸、强碱都是强电解质 B、可溶性碱都是强电解质 C、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D、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17、下列各组溶液间的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D ] A、CH3COOH+Na2CO3;CH3COOH+NaHCO3 B、AgNO3+HCl;Ag2SO4+BaCl2 C、BaCl2+Na2SO4;Ba(OH)2+(NH4)2SO4 D、KOH+ CH3COONH4;Ba(OH)2+NH4Cl 三、简答题 18、已知NaCl是强电解质,如何用实验证明NH4Cl是强电解质? 19、用足量Zn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若要减慢反应速度,又不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什么方法?

高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学重点]1、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解质强弱与导电能力的一般关系。 [重点讲解]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一)电解质 1、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范畴均是化合物。 (2)某些化合物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但不一定是电解质。例:SO3溶于水后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SO4而导电,但SO3为非电解质。 (3)离子化合物呈固态,共价化合物呈液态虽然是电解质但不导电,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4)电解质和电解质的水溶液不同,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 2、中学常见的电解质 酸、碱、大多数盐(中学所学)均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 (1)原因: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2)导电能力:相同条件下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全部部分 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 NaHCOO3=Na++HCO3- NaHSO4=Na++H++SO42- 溶质微粒离子分子为主,离子为辅 实例强酸:HCl,HNO3,H2SO4弱酸:HF,HClO,HCOOH,H2CO3 HBr,HI等

CH3COOH,,H2S, H2SO3,H2SiO3,H2O,H3PO4等强碱:KOH,NaOH,Ba(OH)2 弱碱:NH3·H2O,Al(OH)3 Ca(OH)2等不溶性碱 大多数盐:NaCl BaSO4 AgCl等 注意: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该电解质溶解后电离是否完全而不是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例:BaSO4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速率与结合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做电离平衡状态。 (2)特点:等,V电离=V结合; 定,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不变;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电离为吸热过程。 (3)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因为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其规律仍遵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改变浓度电离平衡向削弱该改变的方向移动。加水,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离子浓度均减小。 ②温度: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例如,0.1mol/L H2S溶液中各步电离[H+]为: [H+]=1×10-4mol/L [H+]=1×10-13mol/L 电离难的原因为:a、一级电离出H+后,剩下的酸根阴离子带负电荷,增加了对H+的吸引力,使第二个H+离子电离困难的多;b、一级电离出的H+抑制了二级的电离。 [例题讲解] 1、把0.05mol NaOH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 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氯化铵 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就越强,导电能力变化不大,说明该溶液中在加入NaOH前后离子浓度无显著变化。A选项中自来水中加入NaOH后离子浓度发生显著变化。C选项中醋酸为弱电解质,反应前离子浓度较小,加入NaOH后发生CH3COOH+NaOH=CH3COONa+H2O反应后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离子浓度显著增大。故A、C不

高中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2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含答案解析0

高中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 2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硫酸钡
B.食盐水
C.二氧化硅
D.醋酸
2.水是生命之源,2014 年我国科学家汽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见 图。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3.为防止流感病毒的传播,许多公共场所都注意环境消毒,以下消毒药品属于强电解 质的是 ( )
1 / 23

A.
B.
C.
D.
4.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
③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④常温下,0.1mol/L 醋酸的 pH 比 0.1mol/L 盐酸的 pH 大;
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 CO2;
⑥0.1mol/L 醋酸钠溶液 pH=8.9;
⑦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 H2 速率慢
⑧pH=a 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 pH=a+1 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10 倍
A.③④⑥⑦
B.③④⑤⑥
C.②⑥⑦⑧
D.③④⑦⑧
5.第三周期元素,浓度均为 0.01mol/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pH 与原子半径的 关系如图所示:
2 / 2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N B.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C.X 和 W 形成的常见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2 D.Z 和 R 组成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6.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 CH3COOH 是弱电解质的是( )
-1
A.0.1mol·L 的 CH3COOH 溶液的 pH=2 B.CH3COOH 溶液中含有 CH3COOH 分子 C.CH3COOH 能与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D.常温下 CH3COONa 溶液的 pH=8
-1
+
-3
-1
7.常温下,0.1mol·L HA 溶液中 c(H )=10 mol·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A 是一种强酸
B.相同浓度的 HCl 溶液与 HA 溶液,后者的导电能力更强
3 / 23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措施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措施世界是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的。人体也是一个平衡的状态。中医讲究“阴平阳秘”,意思是阴阳顺和,处于平和状态,人体才会健康。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人体都会生病。西医讲究的便是电解质的平衡。细胞内外的压力大小合适,人体的酸碱平衡,人体才会健康。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处于电解质紊乱的状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人体血浆中主要的阳离子是Na、K、Ca、Mg,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以Cl-和HCO3-为主,二者除保持体液的张力外,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通常,体液中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当出现任何一个电解质数量改变时,将导致不同的机体损害,即出现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病因: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钙代谢紊乱,镁离子代谢异常

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症状: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症,低血镁症,高血镁症 治疗关键要针对病因及时彻底的治疗电解质紊乱,如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治疗低钾血症时,去除引起低血钾原因,在补钾过程要预防高血钾症。一般随着补钾,临床症状也随之恢复,如合并抽搐应注意是否有其他电解质改变,尤其是血钙的调节。慎用抗精神病药物以防发生意识障碍。高血钾时,治疗原则除针对病因外,要对抗钾中毒,促使钾离子的排泄,保护心肌功能。低钠血症要注重钠的补充,而高钠血症要监测计算水的补充。 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给予大量维生素及神经营养物质,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如给予谷氨酸、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

烟酸等。精神障碍一般无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用抗焦虑、抗抑郁类药,应用精神药物要慎重,要注意避免对有关脏器的进一步损害,加深意识障碍或损害其他脏器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

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教师卷) 1.作为一名教师,您认为怎样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直白的指出学生的缺点 B,利用委婉的言语让学生明白其道理2.有效的教学评价具有什么作用()可多选。 A,检验教学效果 B,诊断教学问题 C,提供反馈信息 D,引导教学方向, E调控教学进度 3.教学评价的功能() A,具有导向意义 B,具有激励功能 C,具有促进功能D,阻碍学生发展,E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4.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您觉得效果最好的方式是:() A,学生评价 B,教师评价 C,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5.在课堂上,一般什么情况下你会批评学生?() A,学生表现不好时 B,回答问题错误(非常简单的问题) C 一般不批评学生 6.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A,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B,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课堂上,一般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表扬学生() A,配合教学时 B,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 C,学生表现良好时8.在课堂上,表扬学生后你发现学生上课() A更积极了 B,没有变化 C,不认真听 9.影响你在课堂上实施非正式评价的原因是() A ,学生的课堂表现 B,沉重的教学负担 C,您的心情 10.课堂教学评价包括() A,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B,认知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C,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D,诊断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11.教学评价应主要评价() A,课堂氛围 B,学生学习效果 C,教师的知识传授情况 D,教学目标达标情况 12.教学评价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评价是评价学生的学情 B,教学评价主要是检验教师的教情 C,教学评价依据教育目标及有关标准对教学活动做出的判断 D,教学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情,也评价教师的教情。 13.()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A ,口头评价 B,物质评价 C,泛泛评价 D,观察性评价E, 发展性评价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离子反应 考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作非电解质;例.NaCl,NaOH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HCl,H2SO4在熔融状态下不到点,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C2H5OH(乙醇),C12H22O11(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它们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非电解质:多数非金属氧化物,不费非金属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3)强电介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等;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是从电离程度而不是溶解度大小对电解质进行分类的,许多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虽然它们的溶解度小,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如BaSO4,CaCO3,AgCl等; 以下几个示例有助于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SO3(非电解质)→H2SO4(强电解质)→稀硫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H3(非电解质)→NH3·H2O(弱电解质)→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a2O(强电解质)→NaOH(强电解质)→NaOH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单质,混合物(如胶体,溶液)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6)氧化物: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OH,Al2O3等)属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解,属于强电解质;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自身均不发生电离,或不溶于水(如NO,CO),或与水反应(如CO2,SO2等),均属于非电解质; 7)酸——强酸:如HCl,H2SO4,HNO3等属于强电解质; 弱酸:如H2S,HClO,CH3COOH等属于弱电解质; 8)碱——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等属于强电解质 弱碱:如NH3·H2O,Al(OH)3,Cu(OH)2等属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课时训练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重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 H2SO4② NaOH ③ NaCl ④蔗糖⑤铜⑥ CO2⑦ CH3COOH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⑦ D、只有①⑦ 例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液态汞 B、液态氨 C、硫酸钡 D、硝酸 重点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例3、区分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 A、化合物水溶液的导电能力 B、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C、化合物在水中的电离程度 D、化合物在常温下是不是气体 例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电流作用下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氯化钾晶体不能导电,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C、硫酸钙微溶于水,但硫酸钙属于强电解质 D、甲、乙两种酸的溶液,甲的导电能力强,则甲是强电解质,乙是弱电解质 要点记忆: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看化合物自身在熔融状态下或在水溶液中能否发生电离,而溶 液的导电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3、区别强、弱电解质的关键是看它能否完全电离。 4、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一些溶解度小的难溶物如BaSO4、AgCl等,虽然溶解的少, 但溶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电解质。 5、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不一致,因为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于自由离子浓度的大小 和离子所带的电荷。 6、溶液中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强酸(HCl、HBr、HI、H2SO4、HNO3、HClO4)、强碱(KOH、NaOH、 Ba(OH)2、Ca(OH)2)、大多数盐。 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易导电的是() A、熔融的氯化钠 B、氯化钠溶液 C、氯化钠晶体 D、无水乙醇 2、①KHCO3;②NaOH;③Al(OH)3;④H2SO4⑤醋酸⑥Fe;⑦淀粉;⑧NH3;⑨NH3·H2O;⑩N2; l2O3;2。其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3、下列物质中:①CaCO3;②NH4Cl;③H2SO4;④NH3·H2O;⑤Fe(OH)3;⑥H2CO3;⑦BaSO4; ⑧Ba(OH)2;⑨HI;其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4、下列物质中:①BaSO4;②CuSO4·5H2O;③CH3COONa;④HCN;⑤Al2O3;⑥SO3;⑦Al(OH)3。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H2SO4 C、Cl2 D、SO2 6、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化合物是弱电解质的是() A、该化合物水溶液不导电; B、该化合物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