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经典优秀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经典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经典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经典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加导入: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出示课题)二、解诗题,知作者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
现在你们观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优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优选14篇导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2022-12-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一)、读准5个生字,读准读通古诗,理解古诗中的词语。
(二)、理解诗句,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朗诵古诗,会默写。
(三)、培养搜集信息、自主学习、想像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感受李白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一)、学生1、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2、预习古诗,要求:(1) 读准读通古诗,听写诗中的生字(2)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诗中的词语(3) 提出不懂的词语或者疑问作标记(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流程(一)、提问导入同学们,老师要求你们去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你们搜集到了什么信息呢?交流后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们俩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教学古诗1、课件出示古诗,读准读通,整体感知古诗。
(1) 课件范读古诗后,学生自由放声模仿读,读准读通(2) 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3) 读了古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2、交流古诗的预习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古诗的第二句。
(1) 提问: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理解"之"、"故人"、"尽"、"唯见"等词语)(2) 想像"烟花三月"的美景,播放课件中烟花三月图。
提问:如果李白想了扬州的如此美景,会说什么?(学生美美地读读"烟花三月")(3) 提问:你还有什么词语不懂或者有什么问题吗?(借助课件的"地理位置图"理解"西"、"下"的特别含义)(4) 随机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的第二句。
(重点读好"烟花三月"和"下")3、理解古诗题目和第一、二句,把一件事说清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背景和作者,《黄鹤楼》的意象
和文化内涵。
2.理解和欣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黄鹤楼的图片,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引导学生
思考黄鹤楼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2.介绍和解读(15分钟)
介绍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黄鹤楼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同时,介绍杜甫和孟浩然两位唐代著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组朗读(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进行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音语
调的表达。
4.诗歌赏析(15分钟)
详细解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
解和欣赏诗中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5.诗歌鉴赏(20分钟)
分析诗人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讨论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诗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6.讨论交流(20分钟)
让学生就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
和见解。
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巩固作业(15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作业:
a.选取一段诗,进行创作或改编。
b.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c.收集有关黄鹤楼和唐代诗人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景和朋友之间的情感。
3.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3.3 诗歌解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4.2 诗歌解析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背诵与写作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检查语言表达和记忆力。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研究性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
学生通过PPT或报告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5.2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诗歌,表达对友谊和离别的情感。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提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全文和相关注释。
提供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选集,供学生自主学习。
6.2 多媒体资源使用PPT或视频资料,展示黄鹤楼和广陵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协同备课-教学设计模板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机器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收集诗人,黄鹤楼及广陵等有关的资料,做成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哪些?《山中送别》,生齐背。
2、在古代,由于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板:送别诗)3、请大家打开书本第100页,第20课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今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解诗题—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板)(一)、解诗题1、生一起把课题读一遍吧。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要求回答完整)师:很好,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真不简单呀!3、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到广陵)(二)、知诗人1、谁来说说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李白是唐代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酒仙、侠客,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李白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2、谁来说说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也是唐代诗人,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
我们学过他的诗有哪些呢?《春晓》《过故人庄》(三)、读诗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谁愿意来读?(孟、浩、陵、辞、唯)3、齐读生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说教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二、说教育对象: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活泼天真,纯洁可爱,兴趣浓厚,喜爱运动,想象力丰富。
而且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思维形式。
三、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五、教法和学法:1、问题导入法:⑴想想看,如果你们最好的朋友要远行的话,你们是怎样为他送别的?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
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⑵回忆一下以前是不是也学习了一首送别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联想,想象送别的情景。
3、对照课本,通过朗读、跟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真挚友情。
六、课时安排:拟用两课时完成此课。
七、教学过程: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步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提高文学分析和批判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友谊和离别的情感。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风格。
介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诗歌中所描绘的黄鹤楼和广陵的景象。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友谊和离别的看法,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关注。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3.3 分析与鉴赏: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解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学生通过口头回答、写作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参与评估。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4.2 评估内容: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模仿杜甫的风格,表达对友谊和离别的情感。
学生可以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文学成就。
5.2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诗歌资料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歌朗诵和图像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黄鹤楼、广陵、李白孟浩然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或你读过的那首诗(教师播放《送别》曲)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生说想到了什么)师:同学们,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分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他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并且成了当时的一种习俗,也成了诗人笔下常见的一种题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陵”二、解题1、师:读读看看题目中送了哪些内容?从他的回答中,我们知道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广陵是要去的地方。
2、师:黄鹤楼知道吗?说说看;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3、师:有同学查到广陵的资料吗?(指名交流资料)4、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
(画长江简图并标出武汉扬州位置从黄鹤楼顺流而下就能到达扬州。
5、如果我们再来了解李白孟浩然的一些情况就更好了(交流李白孟浩然资料。
)师:诗题里面的关键词我们都理解了,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师:诗题的意思理解了,也就是诗文大致要讲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从具体诗句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份真挚的感情。
三、理解诗意。
品读词语、感悟诗情(一)引导自学1、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了,自己先放声多读几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5.积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
2.教师还可以准备乐曲《送别》《驼铃》和古筝曲《阳关三叠》。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这首诗中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都是这4个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字,并通过出示词语、诗句等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进行认读。
这四个字在结构上都是左右结构,笔画也较多,在认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其中“辞”是平舌音,“唯”读第二声,读音容易出现错误。
由于这些字的笔画较多,会给书写带来困难,这就需要做到课前预习要充分,课后的巩固要到位。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鹤”字的左半部分是一个撇而且是出头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辞”的右边的“辛”下面的横要短些;“唯”字要注意与“惟”“维”字的区分,但也要强调,在取“单单、只”这个意思时“唯”和“惟”是通用的。
2.朗读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
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是要读出难舍之情,古诗的诵读要注意语速的疾缓。
如,“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要读得徐缓而舒展,给人余音缭绕之感,意味着友情长存。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这首古诗背诵下来。
3.阅读教学(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如《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堪称送别诗中的,被人们传诵至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1一、谈话激趣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
(板书:诗仙)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
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
(板书:酒仙)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
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
(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
(板书:侠客)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1、读准诗题(1)谁来读读诗题?(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
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
指生读。
2、个性读题(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
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优秀9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篇一【设计意图】诗的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的魅力。
如何挖掘简单的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过程中,应该创设诗中的情景,品悟诗中的蕴涵的深情。
让古诗教学既充满灵动飘逸、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涵深情,是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诗的能力。
3、感悟送别的不舍情结。
【课前准备】收集写送别的诗句。
【教学流程】一、初步感受离别诗的情1、唤起对离别的感受:过渡:有过与人别离的经历吗?当时的感受如何?2、学习古诗:王维的《渭城曲》。
过渡:古人与友人相别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送别的诗,诗是王维写的,诗名叫作《渭城曲》谁来背一背?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谈感受:你能感受王维的心情吗?3、小结启发:离别之际有千言万语,送别总是件难过的事情!二、揭示诗题、解题过渡:今天我们又要去目睹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离别。
1、出示诗题并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解诗题:⑴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⑴补充介绍“黄鹤楼”、“ 广陵”的知识。
三、读通诗句,初感诗的意境过渡: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自己去读读!1、单个自渎。
2、正音朗读。
3、齐读。
四、再读探索──明诗眼、寻依据过渡:通过多次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1、交流肯定所学。
2、小结提示:全文就记述了自己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诗眼:过渡:本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引导归纳:⑴静态:①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
②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③送别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送别的情景──长江天际流。
⑤送别的心情──孤。
⑴动态:①送别的原因──故人西辞下扬州。
②送别的经过──孤帆远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2)引导学生热爱古典诗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诗歌韵律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制作生字词卡片,准备相关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好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提问学生对诗歌的期待和猜想。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 讨论与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讨论诗歌中的友情主题。
4.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创作以友情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五、作业布置1. 抄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加强记忆。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诗歌,分享自己的感受。
3. 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反馈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朗读、讨论和思考。
(2)注意学生的发音和理解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是他在送友人离开的时候所创作的,展现了朋友之间的友情的深厚。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欢迎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使学生能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 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教学重点:1. 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2. 使学生能从个别字词中体会感悟诗里包含的情感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深切体会到孟浩然与李白的深厚情谊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写有“黄鹤楼”“扬州”的小方卡纸各一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啊,离别容易相见却难,离别了就可能意味着再也不能见面,所以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意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这类诗,就叫做送别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来学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请看黑板——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诗题,知诗人,入诗境,悟诗情师:请同学们好好地把题目读一读,开始生读师:读得非常准确,但要是能吧停顿,节奏读得更加鲜明些的话就更好了!再读一遍生读师:这次就好多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上的诗题,再看看黑板上的诗题,看以看,有什么不一样的?生:课本中的诗题中有12的符号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对,就是这两个符号,老师现在也把他们写上去。
那这两个符号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生:课文下面有解释师: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只要头上有这些符号标记的字或词,课文下边就会有解释或说明,所以我们称这些符号为:注释板书:注释师:那同学们能借助注释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师:那是谁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的呢?生:李白师:你怎么知道是李白?生:因为诗是李白写的师:多会读书的孩子呀!诗诗李白写的,所以是李白送的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理解古代送别的情感和习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感慨。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
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
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3 生字词解析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巩固记忆。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鹤楼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提问学生对送别的情感和习俗的了解。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押韵。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语言感受和记忆能力。
3.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组词来理解和记忆。
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生字词练习和诗歌背诵情况。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4.3 课堂讨论和写作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观点表述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灵感,创作自己的送别诗。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创作。
5.2 文化背景探究学生分组研究古代送别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
5.3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诗歌全文、生字词解析、图片和视频的教学课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分享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3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教学目的:1.通过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基础知识:生字:鹤黄鹤仙鹤丹顶鹤陵广陵陵墓陵替丘陵陵谷陵园辞字义:告别。
辞别拜辞告辞说辞文辞唯字义:同惟,单单,只。
唯物论唯心论唯唯诺诺唯美主义区别字:词,辞唯,维,惟释词: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尽:消失。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教学设计(A案)一、揭题、解题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五、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创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别离的惋惜之情。
本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古诗的经典篇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所了解。
但黄鹤楼、扬州等历史地名的含义和背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此外,学生对友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可以通过本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情的珍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了解黄鹤楼、扬州等地名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培养学生的友谊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黄鹤楼、扬州、故人等词的理解。
2.诗句意境:理解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感。
3.诗句韵律: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送别场景。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友谊观。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关于黄鹤楼、扬州等地的相关资料。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黄鹤楼送别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诵诗文,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难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黄鹤楼、扬州等地名的背景。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的故事,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
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
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
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
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
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3、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前两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后两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
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
五、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七、作业练习: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