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为促进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效能,保证综合执法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执法,防止和纠正行政过错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建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本镇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是指本乡镇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因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的监督措施。
第二条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第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一)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或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执法的;(二)受委托组织不在委托范围和权限内依法实施行政;(三)事实调查不清、证据不确凿,或者执法人员故意违背事实,断章取义,枉作裁定的;(四)执法人员超越权利、滥用权利、贪腐、包庇、纵容、贪腐、打击报复、玩忽职守的;(五)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当,或定性不准的;(六)案件的办理不符合法定程序的;(七)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的;(八)经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责令履行行政职责的;(九)经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十)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县政府组织的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十一)县政府在行政行为(处罚)备案审查中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十二)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检举和控告,受理机关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十三)通过其他途径并认定有错误的。
第四条本镇纪委为责任追究机关,具体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投诉,办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
履行下列职责:□(一)受理案件举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提出立案审查;(二)负责过错责任案件的查处工作;(三)向有关当事人调查取证;□(四)拟定过错责任处理意见;□(五)负责过错责任追究工作实施情沈的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六)错案责任追究机关确定的其他职责。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全文)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健全行政执法中责任追究的机制,特制定本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二、行政执法活动的范围行政执法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和行政裁决等。
三、行政执法责任的主体1.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主体包括执法机关、执法人员以及上级机关。
2. 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应当严格落实执法责任,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3. 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执法工作,并对自己的执法行为负责。
4. 上级机关有责任对下级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四、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1.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标准。
2. 对于违法行为严重、影响恶劣的执法人员,执法机关应当及时启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程序,依法赋予相应处罚。
3. 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过失、故意等原因导致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
五、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程序1.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程序包括责任调查、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和处罚决定等环节。
2. 责任调查环节应当进行充分的事实调查和证据采集,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责任认定环节应当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责任的明确,确保责任的追究有据可依。
4. 责任追究环节应当根据责任认定结果,依法追究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5. 处罚决定环节应当根据责任追究结果,依法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并及时执行。
六、附件本未涉及附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主体赋予的不利处罚。
2. 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为了消除非法行为或者纠正违法行为,对相关当事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3. 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发给并管理许可证件。
4. 行政裁决: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设定和调整,或者对行政行为申请人的权利、义务作出认定和处理的决定。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执法,防止和纠正行政过错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建立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按照职责及管理权限,市卫生计生局负责追究行政执法责任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第二条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范围(一)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2、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3、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4、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5、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理由的;6、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7、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8、擅自收费的;9、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10、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11、依法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或者不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12、违法委托其他组织和个人代行许可管理权的;13、对涉及不同部门的许可,不及时主动协调,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或者在本部门许可事项完成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其他部门的;14、其他违反行政许可规定,贻误行政许可工作或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二)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检查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1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2无正当理由、事项、内容实施检查的;3不出示有效资格证件实施检查的;4不按法定程序、时限实施检查的;5不按法定权限或超越法定权限实施检查的;6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7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8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29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的。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行为进行追
究法律责任的制度。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追究制度的依据: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级行政机关的
规章制度。
2. 追究的主体: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适用于行政执法人员,包括政府工作人员、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等。
3. 追究的范围: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适用于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过错
行为,包括违法执法、滥用职权、不作为、不当执法等。
4. 追究的方式: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追究,包括纪律处分、
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
具体的追究方式和程序由行政机关根据情况进行决定。
5. 追究的程序: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听证、决定
处罚等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
6. 追究的标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评估时,通常
以法律法规为基准。
行政执法人员的过错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可以被
追究责任。
总的来说,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是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追究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范本一、导语行政执法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管理职能、执行行政法律和规章的过程。
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效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范文,供参考。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范本(2)第一条:目的和原则本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公正性。
制定和执行本制度应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权责一致、效率为本的原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行政执法责任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行政执法人员。
第三条: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授权,执行执法任务,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力。
第四条:行政执法责任的履行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行政执法责任时,应当:1.确保依法行政,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程序进行执法活动;2.保证公正廉洁,不私徇私利,不接受贿赂、礼品,不徇私舞弊;3.严守职业操守,保守国家秘密,不泄露执法活动中的涉密信息;4.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护人权,不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5.提高执法效率,优化执法程序,确保执法的快捷和高效;6.及时向上级报告执法情况,接受行政执法督察和监督。
第五条: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监督和检查上级机关对下级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进行监督和检查,可以采取随机抽查、交叉检查、定期检查等方式。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监督和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
第六条: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激励和惩处根据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表现和执法成效,本单位将进行激励和奖励。
对于违反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和行政处罚。
第七条: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本单位将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执法职业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
三、总结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对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效果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执法人员恪守职守、公正执法,防止滥用职权,减少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障和监督执法人员依法审批,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侵犯了国家利益或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承担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三条追究过错责任的方法有:
(一)取消相关奖励;
(二)赔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三)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一) 擅自批准建设国家和省禁办项目,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或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建设项目拒绝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 擅自要求管理相对人履行其它义务的;
(三)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或拒绝、拖延履行法定义务,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 对本机关履行赔偿责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
(五) 其它应当追究责任的。
第五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从轻或免于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一)主动发现其执法过错并及时纠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过错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
第六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执法人员汇报事实无严重失误且经上级领导同意
的行政行为;
(二)对所作出的错误决定,行政执法人员明确表示不同意的;
(三)其它不应追究的。
第七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在认真听取过错人的申诉,充分听取意见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由局集体讨论研究作出处理决定或提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意见。
第八条本制度由行政审批局负责解释。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引言行政执法是国家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管理、监督和约束的活动。
为了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责任追究制度、证据采信制度和处罚裁量权制度。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这三项制度,并强调其重要性以及如何严格执行。
一、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职过程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追究和问责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公正履职,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1. 追究范围责任追究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执法人员,无论其职务级别或所在部门。
对于涉嫌违反法律、规章或纪律的行为,都可以进行责任追究。
2. 追究方式责任追究可以通过内部调查、纪律处分以及司法程序等方式进行。
内部调查可以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行政执法机关自行组织,以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纪律处分可以根据违法违纪情节轻重,采取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
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 追究标准责任追究的标准应当明确具体,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扩大范围。
一般来说,责任追究应当基于事实依据,并符合相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
二、证据采信制度证据采信制度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严格执行证据采信制度能够保证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 证据收集行政执法人员在开展执法活动时应当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物品、现场勘验记录等。
证据收集应当依照程序进行,并保护好现场以防止证据被破坏或篡改。
2. 证据审查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审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审查过程应当严格遵守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意见。
3. 证据运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根据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运用。
证据应当起到确凿、充分、有力地支持行政执法决定的作用。
三、处罚裁量权制度处罚裁量权制度是指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在法定范围内自由决定处罚种类和程度的权力。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第一条为了促进本局行政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法定职责,进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第二条局行政执法人员在施行行政答应、行政处分、行政征收等详细行政行为时,由于成心或重大过失,致使详细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承当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三条本方法适用于我局全部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
第四条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责任自负、重证据、重调查、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
行政执法人员承当的过错责任,应与其主观过错程度、过错行为产生的后果相适应。
第五条局法制机构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认定部门,负责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日常工作,局纪检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部门,负责追究错案责任。
第六条本局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在施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以下行为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确定其存在的行政执法过错:〔一〕没有法定根据施行行政答应、行政处分等详细行政行为的;〔二〕违背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答应决定或施行行政处分等详细行政行为的;〔三〕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决定或要施行处分等详细行政行为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答应的;〔五〕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答应申请不予受理的;〔六〕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答应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七〕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八〕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答应申请或者不予行政答应的理由的;〔九〕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答应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答应决定的;〔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别人财物或谋取其他利益的;〔十一〕错误认定案件事实,或者适用法律明显错误的;〔十二〕擅自改变行政处分种类、幅度,或者违法委托施行行政处分的;〔十三〕玩忽职守,对依法应当立案处理的案件不予立案,或者滥用职权,对不应立案的擅自立案处理的,或徇私枉法,成心放纵、包庇违法行为的;〔十四〕调查取证时隐瞒事实真相或伪造、篡改证据材料、授意别人作伪证造成案件处理错误的;〔十五〕对案件取证不及时或取证材料保管不善导致丧失、损毁造成严重后果的;〔十六〕野蛮粗暴执法,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恶劣的;〔十七〕收费、施行罚款、暂扣、没收财物不使用法定票据,或者违法自行收缴罚款的;〔十八〕截留、私分、变相私分行政规费、效劳性收费和罚没款物的;〔十九〕擅自收费或不按法定工程和标准收费的;〔二十〕使用、损毁扣押财物,给别人造成损失的;〔二十一〕为个人或单位牟取____,以罚代收或者以罚代刑的;〔二十二〕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依法确定属于应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的行为。
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综合执法是指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通过不同部门和行业间的协同配合,共同开展各项执法行动。
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则是在综合执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制度。
下文旨在介绍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一、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意义实施综合执法必须加强行政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全面落实法律、制度和政策。
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包括对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追究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实施综合执法还需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构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优化行政执法机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提高行政执法质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主要内容1.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综合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大意失荆州、监管不力或者渎职失当等执法失职行为,需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罚;对于因执法操作弄错及其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需依法赔偿。
此外,对执法过程中收受财物、徇私舞弊等行为,也要依法严肃处置。
2.当事人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综合执法中存在违反规定行为的当事人,需要依法按照相应的行政制裁或者刑事处罚;同时,对于依据法律法规被迫从事非法活动的当事人,当然也需要进行正当的补偿。
三、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1.制定法律政策:相关部门应加强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法律政策高校研究,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政策。
2.完善行政程序:建立行政程序,完善行政执法监管机制和信访接待制度,畅通投诉渠道。
3.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行为,预防执法的不规范、不法、不廉的现象出现。
4.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同步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意识;并加强教育,增强执法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是维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品保障性制度。
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工作,一方面可以确保公民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应用在综合执法实践中,行政执法人员和当事人都需要遵守规定,并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与减少违法行政执法与行政不作为的发生,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下列统称“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执法职权或者者不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致使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与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追究其行政执法责任。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与实施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工作。
行政执法机关、监察机关与政府法制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与各自职责负责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违法必究、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过错与责任相习惯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者有行政不作为的,能够检举与控告。
第六条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时,有权陈述与申辩;对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不服的,有权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复查、复核。
第二章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范围第七条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行政执法责任:(一)没有法律或者者事实根据实施行政处罚的;(二)未按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三)指派不具备法定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行政处罚的;(四)擅自设立处罚种类或者者改变处罚幅度、范围的;(五)违反“罚缴分离”规定,擅自收取罚款的;(六)对当事人进行罚款、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使用法定单据的;(七)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不移送的;(八)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八条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行政执法责任:(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二)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者不予行政许可理由的;(三)依法应当公开行政许可事项与申请所需材料而不公开的;(四)无法定根据实施行政许可或者者超越法定权限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五)超过法定期限或者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六)违法收取费用的;(七)行政许可后续监管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八)其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对工作中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的实施旨在加强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效果,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一、制度的必要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其必要性。
首先,它有助于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
行政执法机关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有可能出现主观故意或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导致执法结果的不公正。
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可以对涉嫌违法的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和问责,避免不公正的执法结果的出现。
其次,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执法人员的失职行为。
对于行政执法人员而言,如果没有追究责任的制度,他们有可能心安理得地对执法事项进行处理,出现工作不力或违法行为的现象。
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可以强化监督机制,促使执法人员承担起责任,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有助于提升执法机关的整体素质和形象。
行政执法机关是国家权力执行机关,其行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
如果执法机关的工作出现失误或不当,将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可以使执法机关的工作更加规范,提高其工作水平和形象。
二、制度的原则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依法追究责任原则。
行政执法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任何对执法人员的追究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
其次是公正、公平原则。
对于涉嫌违法失职行为的执法人员,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和问责,并确保调查过程的公正公平。
再次是从严追究责任原则。
对于那些严重违法违规或恶意失职的执法人员,应当依法从严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最后是适度适用原则。
对于一些因为工作差错或错误判断而导致轻微后果的执法人员,应当适度适用追究责任的制度,采取教育和警示的方式进行处理。
三、制度的具体操作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具体的操作细节。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追究责任的机制和程序。
行政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第一条行政执法过错案件是指本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经上级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者纠正的具体行政行为。
不履行法定职责,指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指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行政执法过错案件责任是指行政责任。
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从其法律、法规规定。
第二条本机关行政执法过错案件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权力与责任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凡经检举、投诉、行政诉讼或上级行政机关、复议机关撤销、变更、纠正的具体行政行为,需追究过错责任的,由相关科室报分管局长和局长批准,报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处理。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行政过错案件:(一)经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裁定撤销或者变更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二)经行政复议机关、上级行政机关撤销或者纠正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三)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越规定权限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造成行政赔偿的;(四)继续行使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的;(五)经群众举报、投诉、社会舆论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批示整改等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经查证属实的。
第五条具体行政执法过错案件责任的确认:(一)经局分管领导或一把手签字,以本机关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确认为过错案件的,由上级机关追究本机关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本机关行政执法科室作出错误或者不当决定,导致行政执法人员造成过错案件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行政执法人员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导致行政执法科室主要负责人决策失误,造成过错案件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第六条对于过错案件责任人,视情节轻重按下列方式追究责任:(一)责令写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或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三)暂停或者取消被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四)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行政赔偿费用;(五)给予行政处分;(六)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第一条为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指依据本制度的规定,对在工商行政执法中有过错的工作人员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
过错责任人为共产党员,需同时追究其党纪处分的,由纪律检查部门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不按本制度处理。
过错责任人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不在本制度追究范围之内。
第三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责罚相当和教育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普通由过错责任人所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第五条下列案件由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领导是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的;(二)过错责任追究承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是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的;(三)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需要追究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案件。
第六条分局法制机构,是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承办机构,具体办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
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宣传,贯彻本制度;(二)依照本制度规定受理、承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并提出处理建议;(三)监督、指导、协调下级过错责任追究机构的工作。
第七条办理过错责任追究案件,不得少于两人。
第八条行政监察、人事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法制机构做好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第九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一)违法实施罚款、没收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征照等行政处罚的;(二)违法对当事人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不规范执法的;(四)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五)对符合法定条件应予登记、许可、年检、鉴证而不予办理、迟延办理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予办理的;(六)对举报、直接发现或者当事人申请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查处而不予以查处的;(七)其他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行为。
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建立起一个健全完善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保障执法行政的公正、公平和高效。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明确行政执法部门的追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和约束,提高执法部门的执行能力和水平,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核心是"谁执法,谁负责"的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行政执法部门必须承担起对其执法行为的搜责任,并对其执法行为的合法和合理性负有相应的责任。
首先,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求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
这包括设立严密的制度,明确执法人员的权力和职责,确保他们行使职权时遵守法律和法规,规范执法程序,打击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执法部门应当进行调查和追责,确保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受到惩罚。
其次,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建立一套双向监督机制。
一方面,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
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相关方面也应当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对不合法的执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揭露。
行政执法部门要积极处理并回应这些举报,及时查处违反法律和法规的执法行为。
再次,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问责机制。
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执法人员的违法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对于严重违法的行为,可以给予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或者纪律处分。
重要的是要确保追责的程序公正透明,不得包庇犯错的执法人员,也不得随意打击报复真诚履职的执法人员。
总体来说,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是一项创新性的举措,旨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通过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行政执法更加公正、公平、高效。
综合执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加强治理能力、提升执法执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发改委系统行政执法水平,根据《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行政违法责任是指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违法行使职权实施了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或其他法律责任。
第三条市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具体负责对全市发改委系统行政执法违法责任的追究工作。
第四条追究行政违法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有错必究。
(二)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与加强行政执法相结合。
(三)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第五条对以下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实行追究:(一)被行政复议机关依法撤消的行政复议案件。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撤消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被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决定或判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职责的。
(四)影响较大的其他行政违法行为。
第六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其责任:(一)违法实施罚款、撤消机构、吊销证照等行政处罚的(二)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三)违法要求行政执法对象履行义务的。
(四)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五)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六)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七)违法进行委托处罚的。
(八)违法自行收缴罚款以及违法处置罚款的。
(九)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财物的。
(十)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十一)其他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行政执法人员汇报事实严重失误,导致行政机关执法错误的,由行政执法人员承担过错责任。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免于追究执法人员的责任:(一)主动发现执法过错并及时纠正,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过错行为明显轻微的。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执法人员的责任:(一)因索贿或受贿造成执法过错的。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三篇篇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XXX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为切实增强全镇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特制定XXX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第一条为了促进本镇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XXX委、XXX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负有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管理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处理行政争议,解决行政纠纷,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等活动。
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是指负有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条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惩诫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违法事实、行为人的法定职责及违法行为的后果确定。
第四条本行政机关负责对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工作。
第五条对下列行政执法行为,应实行过错责任追究:(一)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确认为违法的;(二)具体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撤销、变更或确认为违法的;(三)具体行政行为被市人民政府或其他上级行政机关撤销、变更或确认为违法的;(四)本行政机关被复议机关、人民法院责令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的;(五)因违法行政执法造成群众集访,影响治安秩序、社会稳定等其他影响较大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第六条本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情形之一的,追究其过错责任:(一)非法拘禁;(二)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三)其他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执法过错行为。
第七条本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情形之一的,追究其过错责任:第八条本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其过错责任:(一)行政处罚没有法定依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严重错误,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的;(二)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三)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实施行政处罚的;(四)越权或者滥用职权的;(五)违法进行委托处罚的;(六)行政处罚明显不当的;(七)不适用罚款收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八)为牟取个人或本单位私利,以权代法,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九)其他应予追究的行为。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违反法律法规或者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等情形下,应当对其承担责任的行政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制度。
这一制度的出现,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公正化、效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法律依据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1、宪法: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法人有申诉权和控告权。
行政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公民、法人的申诉和控告,并依法及时处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该法第53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行政机关应当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及时予以纠正;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该法第23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执法规程,损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依职责追究行政责任。
4、行政机关内部管理规定:行政机关内部管理规定中一般都设有关于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条款,包括行政处置回避制度、行政复议回避制度、行政监察制度等等。
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主体及其职责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及其所在单位。
他们的职责如下:1、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行政执法活动的主体,其对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违法、滥用职权、不作为等情形负有监督责任。
行政机关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内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管理,对外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2、执法人员:执法人员是行政执法活动的实施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决定了行政执法的效应,对于违法、滥用职权、不作为等行为,应承担行政执法责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执法人员应当遵守行政执法相关规定,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确保行政执法公正、规范、高效。
3、所在单位:所在单位是行政执法人员的组织管理单位,应当对其行政执法行为承担有力的监督责任,并配合行政机关对其不作为、违法、滥用职权等情形进行调查。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全文)**范本一**正文:1. 引言此文档旨在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便维护公共利益,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公正和透明。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执法人员和执法机构。
2. 目的与原则2.1 目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依法公正执法,加强对执法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执法质量。
2.2 原则2.2.1 依法执法原则执法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职权,严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2.2.2 公正执法原则执法人员在执法行为中必须公正无私,严禁受贿受贿托、徇私舞弊、亲自或者指使他人索要、收受贿赂等行为。
2.2.3 公开透明原则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公开执法信息,确保执法行为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3. 执法责任追究机制3.1 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3.1.1 内部投诉和检举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执法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和检举。
3.1.2 监督检查和执法记录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和执法记录制度,及时发现和记录执法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3.2 追究责任的程序3.2.1 受理和审查执法机构应当及时受理投诉和检举,进行审查核实。
3.2.2 处理和纠正对经核实的违法违规行为,执法机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同时纠正执法人员的错误行为。
3.2.3 追究责任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人员,执法机构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追究。
4. 惩罚措施4.1 纪律处分对违法违规行为轻微的执法人员,可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等纪律处分。
4.2 法律追究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人员,应依法进行法律追究,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
5. 监督与评估5.1 内部监督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5.2 外部监督社会各界有权对执法机构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执法机构应积极接受社会监督。
5.3 评估和改进执法机构应定期对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合理、公正、有效地履行职能,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保障各项行政管理、执法工作的施行,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在于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加以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与上述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决定,避免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同时按情节、性质的不同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二章执行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为落实本制度,应当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总人数不低于2 人( n + 1 )的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
•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负责审查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
负责审查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作出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决定;
负责调查执法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见和投诉;
负责追究执法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责任。
负责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行政相
对人公告联系电话,便于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诉、举报和控告。
第三章审查
第六条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应制作公示牌,将执法依据、执法机构、职责范围、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执法责任、监督和投诉制度等内容在办公场所的公共区域予以公示。
第七条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每年度应当审查本年度内各
行政执法部门在岗行政执法人员是否经岗前培训考核,具备相应的合法资质,并予以记录和归档。
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不得进行执法,不得作为执法文书中检查人、调查人、合议参加、处罚执行、听证人员加以记录,但可以作为书记员。
第八条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应制作公示牌,将具备合法资质的行政执法部门在岗行政执法人员按以下内容予以公示:(一)照片;
(二)姓名、性别和职务职位;
(三)执法证件名称、范围、编号和具体职责。
第九条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在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作出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负责审查以下内容:(一)是否符合该行政执法部门管辖;
(二)是否符合时限规定;
(三)是否严格遵守有关程序规定;
(四)是否应当进行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条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应定期听取执法人员汇报执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加强对执法人员使用执法文书、立案、合议等关键环节的督查。
•调查和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责任领导小组审查过程中发现有违法违规嫌疑或接到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投诉、举报时,应当及时记录并展开调查,按照职责和分工,区分责任,区别对待的原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根据过错的情节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提出处理意见研究决定,按行政法定权限和程序,分别给予下列追究:
(一)责令限期改正;
(二)批评教育;
(三)暂扣行政执法证;
(四)注销行政执法证并调离执法岗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三条行政相对人投诉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服务态度
和工作态度,不凭证执法的,经调查确实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人员在受理申办、举报、申诉、案件查办、处罚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有关程序规定,超越法定时限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进行批评教育。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人员在案件的查处过程中,未经合议作出处罚决定(当场处罚除外)或重大案件未经集体讨论,处罚决定与合议不符的,应当撤消行政处罚决定,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本制度第十四条第(二)、(三)、(四)款追究过错责任:
( 一 ) 利用行政执法权为本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的;( 二 ) 涂改、转借行政执法证的;
( 三 ) 失职或者越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直接
经济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 四 ) 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引起行政赔偿,致使国家遭受损失的;
( 五 ) 干扰、拒绝和阻挠行政执法监督的;
( 六 ) 无正当理由拒不受理举报、申诉的;
( 七 ) 拒不执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决定的;
( 八 ) 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引起行政诉讼的;
( 九 ) 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收费、处罚和向行政相对人索要赞助的;
( 十 ) 违反行政执法程序或者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错误,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
( 十一) 其他应追究过错责任的情形。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轻或免予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主动发现其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后果的;
(二)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情节轻微,未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
(三)过错发生后,能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减少损失、挽回影响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出于个人利益或目的而徇私枉法、越权或滥用职权的;
(二)对举报人、控告人、调查处理人打击报复的;
(三)唆使、协助行政相对人从事违法活动的;
(四)酒后执法损害执法形象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的情形。
•其他和附则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进行调查、受理举报、申诉和作出处理决定时,应当秉持严肃、公正、负责和保密的态度,既要充分听取调查、举报、申诉人的意见,也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理由,使用正式记录和登记表格。
匿名的举报、申诉、控告可以不予受理。
第十九条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作出的追究处理决定需
经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当事人有权向本机关和上级机关提出申诉。
第二十条受到本制度第十四条第(二)、(三)款追究过错责任处理的行政执法人员,年终考核不得评级为优秀;受到本制度第十四条第(四)款追究过错责任处理的行政执法人员,年终考核为不称职。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二 OO 六年三月一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