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5
二、本章复习理解提升
(一)易错易混概念
思考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小车重力是什么关系?
如何证明?要用到刚才的哪些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的程序:
审题——选研究物——受力分析运动分析——求合力——列方程——求解并检验
思考4、车顶上用轻绳挂一个小球,
的运动,那么小球会向那边偏?
匀加速呢?
思考6、我们做这个实验时装置是怎样的?
其中,我们是如何测出小车加速度?
如何测出小车的合力的?
如何根据数据说明a
综合函数图象类的问题——
D.2.5h。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乂根据加速度定义:a上,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t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促持原百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运动状态难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有所区别。
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二、牛顿第三定律1. 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宜线上。
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丕.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二仝.… 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回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耻产生同时消矢的,而平衡力中的二小消失卮,.聂二仝可能仍然存在。
2.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冬,但作的总.功可能.为空、-可能为止上..也可能为负。
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三、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处力的合力成止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合力的力向担回.,既F=ma (其中的F和m a必须相对应)特别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话。
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欠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
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知识结构学法指导
2)表达式:矢量式: F合=ma
课堂练习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C )
縄的弹力与
A、由F=ma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质量和加
弹簧弹力有速度成正比
什么区别B.由F=m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
正比
C.由F=m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方向一致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
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6、如图所示,重10 N的物体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若外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
2.0N,则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取10m/s2)( D )A.0.20m/s2 B、 0.30m/s2
C.0.10 m/s2 D.3.0 m/s2
例题1
如图2-25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
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
当突然剪断细绳时,
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
为 [ C ] A.a1=g a2=g
B.a1=g a2=g
C.a1=2g a2=0 D.a1=0 a2=g
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主要有两类
①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②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
况之间的联系桥梁——-————加速度
①做好两项分析——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②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灵活地运用整体法与局部隔
离法.举例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结合力的性质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
2. 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求解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准确的解题。
教学难点:准确的解题。
版本:人教版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夯实基础(一)温故知新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的改变,又包括速度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
3.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跟物体的质量。
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
公式表示:;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公式就可以写为________________。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顿。
由此可知,使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产生2m/s2的加速度的力为牛顿。
5.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的判断依据是: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__,物体速度增大;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__,物体速度减小.6.我们选定位移的单位米,时间的单位秒,就可以利用=s/t推导得到速度的单位米每秒。
再结合公式就可以推导出加速度的单位。
如果再选定质量的单位千克,利用公式_____ 就可以推导出力的单位是。
7.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A:质量;B:N;C:m/s2D:密度;E:m/s;F:kg;G:cm;H:s;I:长度;J:时间。
(1)属于物理量的是__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____;(3)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有____ ,属于导出单位的有_____ 。
8.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性质上一定,而一对平衡力在性质上_____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_____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_____个物体上。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牛顿运动定律的概述(1)牛顿运动定律的定义;(2)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 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的概念及其性质;(2)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3)外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 牛顿第二定律(1)力与加速度的关系;(2)质量的概念及其作用;(3)矢量合成的方法。
4. 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教学难点:(1)牛顿运动定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2)矢量合成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规律;2.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分析实际问题,讲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一、知识网络二、知识要点概念1、牛顿第一定律⑴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①牛顿第一定律不像其他定律一样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出来的.②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独立规律,绝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③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⑶牛顿第一定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①定律的前一句话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对于所说的物体,在空间上是指所有的任何一个物体;在时间上则是指每个物体总是具有这种属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没有这种属性的物体.这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简而言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定律的后一句话“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实际上是对力下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其实,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和不受外力的情况相同,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应该注意到,不受任何外力和受平衡力作用,仅在运动效果上等同,但不能说二者完全等同,如一个不受力的弹簧和受到一对拉或压的平衡力作用的同一个弹簧,显然在弹簧是否发生形变方面是明显不同的.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⑷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性质,而不是力.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典型例题1、桌上放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中间有一个气泡,如图所示,用手推一下瓶子,气泡将__________,如果使瓶子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时,气泡将__________。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学的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
3、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物理公式既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确定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5、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演示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6、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
7、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失重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
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案课题: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掌握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公式推导。
3.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2. 牛顿第二定律和公式推导;3.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推导;2.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备好课件、板书工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运动时会有变化。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2.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推导和应用;3.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相关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解答过程。
四、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个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牛顿定律的应用,加深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内容,并要求按时交。
六、总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七、课堂延伸若时间允许,可对其他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探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牛顿运动定律概述1.1 牛顿运动定律的定义和意义1.2 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和发展历程1.3 牛顿运动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理解2.2 惯性的概念和性质2.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例分析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3.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理解3.2 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3 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和应用3.4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第四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4.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和理解4.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和性质4.3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和实例分析第五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5.1 牛顿运动定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5.2 牛顿运动定律与其他物理学定律的关联5.3 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案第六章:非惯性参考系和牛顿定律6.1 非惯性参考系的定义和重要性6.2 惯性力和非惯性力的概念6.3 牛顿定律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应用第七章:牛顿定律与曲线运动7.1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条件7.2 牛顿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7.3 实例分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第八章:牛顿定律与动力学系统8.1 动力学系统的概念和分类8.2 多自由度系统的牛顿定律应用8.3 外力作用下的动力学系统分析第九章:牛顿定律与碰撞9.1 碰撞的基本概念和类型9.2 牛顿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9.3 碰撞的规律和能量守恒第十章:牛顿定律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10.1 相对论与牛顿定律的关系10.2 牛顿定律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10.3 牛顿定律在其他物理学领域的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定义和意义难点解析: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普遍性和适用范围,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难点解析:理解和解释惯性的本质,以及惯性在实际情境中的体现。
三、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难点解析: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5、学会用整体隔离法解决物理问题,联系第二章的内容能够做综合性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再现和复习,体验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运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展示伽利略用理想实验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方法。
使学生感悟到理想实验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中体会如何使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理解用图像处理数据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体验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思维推理能力。
2、通过对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实验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
教学资源多媒体、学生实验录像、课堂讲义教法设计讲授探究式、合作探究式、实验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讲授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投影下面的知识框架)本单元知识结构(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相结合或在课前印成复习提纲让学生填写)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一)物理思维方法1.理想实验法: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伽利略是通过什么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全章知识总结,初步完成知识结构图。
课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并根据自己的总结进行讲解,带领全班一起进行归纳,将知识结构图完善。
得到全章的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回忆实验过程并进行叙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初步的复习再现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这个实验。
多媒体再现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教师指出: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牛顿定律复习性教学设计牛顿定律是经典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之一,通过该定律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复习牛顿定律时,我会设计一堂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内容;2.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计算方法;3. 能够根据牛顿第一、二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4.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二、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3.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对其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让学生在桌上放置一个小球,然后用手轻轻推动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没有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者如果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会发生运动。
2. 教学过程:a. 牛顿第一定律: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用力学实验进行验证。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更深入理解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原理。
b. 牛顿第二定律: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讲解公式F = ma,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c. 牛顿第三定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坐船划水时,人的手向后用力划水,船就会向前移动。
d. 理解和应用:通过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牛顿定律。
可以选择一些计算问题,让学生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或力的大小等。
3. 拓展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
比如,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物体在火箭发射时会向后推力,并且用牛顿定律进行说明。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牛顿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
可以提供一个小结表格,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2.能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3.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公式和单位。
教学准备:1.教学幻灯片或板书,用于介绍和总结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2.运动学实验装置或视频,用于演示运动实例;3.复习题目,用于巩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运动案例,例如扔出的物体自由落下、小车行驶等。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扔出的物体会掉落,小车行驶的速度和力的关系等。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平衡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其受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实例演示(20分钟)1.使用实验装置或播放视频,演示一些简单的运动实例,例如小车拉绳、放射性衰变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2.引导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这些实例中的运动问题,例如求物体的加速度、合力大小等。
四、概念巩固(20分钟)1.出示牛顿运动定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分别应用第一、二、三定律解决问题,并解释答案的原因。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入其他实际应用,例如汽车运动、物体在倾斜面上滑动等,让学生尝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更复杂的运动问题。
2.分组讨论或小组竞赛的形式,比赛解决一些运动问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总结反思(10分钟)1.小结牛顿运动定律的要点,强化学生对这些定律的记忆和理解。
2.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提问:通过学生对概念的回答和问题的解答,评估他们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掌握程度。
[期末复习3]期末复习课(三)第三章牛顿定律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一)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以及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了三层意思: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所以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特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外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中学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受力情况无关.惯性的大小表现在外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的难易程度.例如要让运动速度大小相同的一辆汽车和一列火车停下来,若它们受到的阻力大小相同,则让火车停下来要比汽车困难得多,是因为火车的质量比汽车要大得多,惯性也就比汽车大得多.(二)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与矢量性对于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例如,物体在力F1和力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这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若突然撤去力F2,而力F1保持不变,则物体将沿力F1的方向加速运动.这说明,在撤去力F2后的瞬时,物体获得了沿力F1方向的加速度a1.撤去力F2的作用是使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零变为F1,而同时发生的是物体的加速度由零变为a1.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在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必须明确加速度的方向是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的.也就是说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的,而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并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便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反.例如:如图1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动,滑到顶点后又返回斜面底端.在物体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其沿斜面的合力平行于斜面向下,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平行斜面向下的,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在物体向下滑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也是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平行斜面向上,其沿斜面的合力仍然是平行于斜面向下,但合力的大小比上滑时小,所以物体将平行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要比上滑时小.由此可以看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由物体受到的外力决定的,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仅与受到的外力有关,而且还与物体开始运动时所处的状态有关.(三)深刻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和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关系,运动和力的关系是自然界中反映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中学物理内容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它是整个中学物理内容的基础.牛顿运动定律指明了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关系,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由合外力决定的但是物体究竟做什么运动,不仅与物体的加速度有关还与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有关.比如一个正在向东运动的物体,若受到向西方向的外力,物体即具有向西方向的加速度,则物体向东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后,物体在向西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将向西做加速运动.由此说明,物体受到的外力决定了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而不是决定了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所受的合外力以及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共同决定的.(四)注意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关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被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3.国际单位制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三、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平台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滑轮的质量不计,人释放绳索使平台以加速度a(a<g)下降,求此时人对平台的压力.此题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选择研究对象的四个要点.首先选择整体为研究对象,把滑轮、平台和人整体看成一个加速上升的质点,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吊滑轮的总外力.(Mg+mg)-F=(M+m)a.再转移研究对象,以人为研究对象使平台对人向上作用力成为人受的外力.mg-F/2-N=ma.求出N以后,提醒学生所求的力是N的反作用力,还要用到牛顿第三定律.【例2】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1和2两长方体物块并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如图所示,试就下面两种情况,求出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T.(1)水平面光滑.(2)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分析与解答.(1)以整个装置为研究对象,它们的加速度为a,则再以物块2为研究对象,物块1对2的作用力T,有(2)与上述过程相同.以整个装置为研究对象,它们的加速度为a′,则再以物块2为研究对象,物块1对2的作用力T′,有T′-μm2g=m2a′两种情况的结论相同,这是因为与“光滑”情况相比较,两物块在运动方向上都各增加了一个力,而这个力是与两物块的质量成正比出现的,两物块的加速度为此改变了相同的值,并非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改变造成的;反之,若两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两物块在相反方向上改变了相同的值,为此它们的加速度将一个增加,一个减小,不可能再一起运动了.这与事实不符.另外,1998年高考有一道类似的试题:题中给出物块1的质量为2m,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物块2的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同样在水平力F作用下加速运动,求物块1对物块2的作用力.解的步骤依然是:(3)以整个装置为研究对象,它们的加速度为a,则再以物块2为研究对象,物块1对2的作用力T,有T′-μm2g=m2a′所以F=(M+m)g(tanθ+μ)四、反馈练习1.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2.如图,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 A.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B.A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的C.绳对A的拉力小于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D.A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 A=6kg,m B=2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A物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g=10m/s2)[]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2N时,A相对B滑动C.当拉力F=16N时,B受A摩擦力等于4N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4.如图所示,物体m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使其沿斜面向下滑动,设加速度为a1;若只在物体m上再放上一个物体m′,则m′与m一起下滑的加速度为a2;若只在m上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m′g的力F,此时m下滑的加速度为a3,则[ ]A.当a1=0时,a2=a3且一定不为零B.只要a1≠0,a1=a2<a3C.不管a1如何,都有a1=a2=a3D.不管a1如何,都有a1<a2=a35.物体质量为m,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设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已知物体经过时间t到达最高点.求:(1)物体由最高点落回原地要用多长时间?(2)物体落回原地的速度多大?。
二、本章复习理解提升
(一)易错易混概念
思考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小车重力是什么关系?
如何证明?要用到刚才的哪些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的程序:
审题——选研究物——受力分析运动分析——求合力——列方程——求解并检验
思考4、车顶上用轻绳挂一个小球,
的运动,那么小球会向那边偏?
匀加速呢?
思考6、我们做这个实验时装置是怎样的?
其中,我们是如何测出小车加速度?
如何测出小车的合力的?
如何根据数据说明a
综合函数图象类的问题——
D.2.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