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理论方法与实践-土地整治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2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治理论方法与实践
-----------土地整治概论
引言
当前,我国人多地少、土地粗放利用 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约束更加凸显,保护根据和节约 节约用地任务更加艰巨。有效解决各类土 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生 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城乡用地结 构和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 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
引言
(4)从废弃地看 我国现有11万座矿山,每年仅矿山开采活动损毁的土 地约300万亩,再加上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每年因生产建 设损毁的土地面积更大,60%以上新增的损坏土地是耕地 或其他农用地。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 国家之一,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局部地区地质灾害呈易 发、高发态势,每年因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在160万亩左 右。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了很大 进展。据统计,目前土地复垦率已提高到25%,但仍然存 在“旧账没还、又欠新账”的状况,全国因生产建设活动 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还有约1亿多亩。
引言
(1)从耕地看 我国耕地具有“三少一差”的特点,即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 宜耕后备资源少、耕作条件差。1996年人均根据1.59亩,2009年为 1.52亩,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3.38亩的水平。耕地细碎化问题突出, 田坎、沟渠、田间道路面积占了现有耕地面积的13%;农业基础设施 仍很薄弱,超过一半的耕地达不到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保护体系很 不健全。根据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结果,我国优等根底面积仅占 2.7%,高等地面积占30%,中、低等耕地面积超过2/3,。我国耕地的 基础条件和建设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要 求还存在加大差距。此外,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分布大城 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亩万 亩。从根底后备资源分布情况看,由于水土资源空间错位,宜农未利 用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全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宜农后备资源 现仅有8000亩,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东北部分地区外,大多数分布 在生态脆弱地区,补充耕地难度大、成本高,对大规模开发补充根底 的依赖难以为继。
引言
此外,我国土地生态环境退化仍在持续,全国土地盐 碱化、沙漠化面积达20.25亿亩(其中盐碱化耕地1.1亿 亩),水土流失面积达53.4亿亩。土地资源禀赋条件差, 土地利用粗放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建设用地供需 矛盾。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荐阶段,中西部工业化加 速、东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用地需求强劲。城镇化水平 正处30%-70%快速增长区间,城镇用地需求将持续上升。 今后一段时期,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也处在高峰期,一系列 地区发展规划的落地及各类开发区扩区发展等都将导致建 设用地需求呈激增状态。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同步加快推进背景下,工业农业争地、城镇农村争地、生 活生产生态争地不断加剧,土地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城乡等值化”,
是指不通过耕地变厂房、农村变城市的方式使农村在 生产、生活质量而非形态上与城市逐渐消除差异,使在农 村居住仅是环境选择、当农民只是职业选择,并通过土地 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 的目的。确立等值化发展理念,有助于消除“城乡一体化” 就是“城乡等同化”的误区,使人们更加注重解决城乡间 内在质量上的而非外在形态上的生产生活差异,进而避免 出现两个方面的倾向:一个是照搬建设城市的模式来建设 农村,盲目地把大多数农村复制为城市;另一个是简单减 少农村人口,盲目地把大多数未彻底脱离土地的农民变为 城市人口。同时,确立等值化理念,还能更好地解决推进 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两项工作的有效衔接问题。
1.2土地整治的内涵
土地整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土地利用问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改善人地关系 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活动中不断建设土地 和重新配置土地,对土地利用进行外部干预,以实现土地 优化利用目标的过程,也是一项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工具。 “整治”一次包含“整理、治理”的含义,“”土地 整治”从字面理解,即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改良、治 理和保护等相关活动。土地整治以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为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 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为手段,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1.2.2土地整治的类型
根据整治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分为: 1、农用地整治 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3、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4、土地复垦 5、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1.2.2土地整治的类型
1、农用地整治:
对象: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 田、水、路、林。 手段: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 间道路、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 工程。 目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内容:农用地面积和位置的变动、地块的归并及权属的调 整,水、电、路等小型基础设施配套和零星农宅的迁 出或合并等。 分类:整治后的主要用途 耕地整治、园地整治、林地整治、牧草地整治、养殖水面用地整治
引言
综上所述,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双扩”已经形成对耕地的 “双挤”局面,使得保护耕地的难度加大,对国家粮食安 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低下,这种 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已经不能为继,必须着力优化城乡用 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土地 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动力;大量废弃土地引 发的问题日益突出,耕地污染日益加剧,土地生态环境持 续恶化,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土地开发利用和 管理的方方面面,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保障人与自热的 和谐发展。 上述各类土地利用问题的最终解决,都依赖于土地整 治这一根本措施。土地整治承载着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支 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
引言
(2)从城镇工厂建设用地看 多年来,城镇建设用地呈“摊大饼”式蔓延扩张趋势, 低效利用和显著问题突出。据测算,我国城市平均容积率 只有0.3左右,40%以上属土地低效用地,5%土地处于限 制状态,城镇建设用地至少还有40%的挖掘潜力。当前城 建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土地城镇化速度远高于人口 城镇化速度。以华北地区为例,2003-2012年,华北观测 点37个县(市、区)主要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达53.65%, 平均增长5.4个百分点;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幅为 70.97%,年均增长7.1个百分点;我国工矿仓储用地占建 设用地供应比率过高,一般超过40%,远高于国外15%的 水平。全国工业项目用地效率普遍偏低,容积率仅为0.30.6,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容积率一般在1以上。
1.2.2土地整治的类型
耕地整治:指的是对农田进行的整治,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 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如农田防 护工程、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及权属调整。耕地整治应 当促进根底集中连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 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 园地整治:主要是指对果园、桑园、橡胶园和其他经济园林 用地的整治。 林地整治:包括对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碳林、特种 林地的整治。 牧草地整治:包括对放牧地和割草地的整治。 养殖水面用地整治,主要是指人工水产养殖用地的整治。
1.2.2土地整治的类型
农村居民点整治: 通过对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内部结构及空间布局 进行调整,并配合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完整, 达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农村工矿废弃地整治:ຫໍສະໝຸດ Baidu通过对地处农村、废弃的工矿和企业进行的农民 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整治,使其达到耕作标准以 增加耕地面积。 农村砖瓦窑场整治: 是通过对农村长期废弃、闲置的砖瓦窑场用地进 行整治,使其达到耕作标准以增加耕地面积。
1.2.2土地整治的类型
3、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是指对低效率利用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 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 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善 人居环境,提高节约用地水平的活动。 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整治、独立工矿用地整 治和基础设施用地整治。
1.2.2土地整治的类型
城镇建设用地整治:包括对城镇建成区的存量土地 的挖潜利用、旧城改造、用途调整和零星闲散土 地的利用。 独立工矿用地整治:包括对就地开采、现场作业的 工矿企业和相配套的小型住宅用地的布局调整、 用地范围的确定和发展用地选择,一般不包括大 规模废弃地复垦。 基础设施用地整治:包括公路、铁路、河道、电网、 农村道路、排灌渠道的改线、裁弯取直、疏挖和 厂站的配置、堤坝的调整,也包括少量废弃路基、 沟渠等的恢复利用等。
1.2.2土地整治的类型
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是指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 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件,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的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农村居民点整治、“空心村” 整治、农村工矿废弃地整治和农村砖瓦窑 场整治。
1.2土地整治的内涵
2014年5月,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 定》。 国家鼓励土地整治。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 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对历史遗留的 工矿等废弃地进行复垦利用,对城乡低效率利用土地进行 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 用。 整治对象:全域土地 整治方式: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土地进 行综合治理;对生产建设损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 恢复利用。 整治目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活动。
1.2土地整治的内涵
不同国家和地区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土地整 治的目标和重点有所不同,管理程序也有所差异,但从本 质上提体现了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和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整 和优化。其中以德国、荷兰、日本和我国台湾省最具有代 表性。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土地整治的国家,其初始目 的是为了改善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条件,合并分散田块,调 整田间道路,以满足机械化耕作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 土地整治为建设土地,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打乱的地块重 新规划。现代的土地整治,则是以实现城乡生活等值化理 念为原则,促进村庄更新和农村发展,注重生态与与景观 保护,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荷兰土地整治是依据空间规 划目标,通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用途的调整,改善农村土 地利用布局和结构。日本土地整治又称为土地划区整理, 实质上是一种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地块调整相结合的开 发方式。我国台湾省土地整治被称作土地重划,包括农地 重划、市地重划和社区重划,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地利用 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和价值。
引言
(3)农村建设用地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 转移,但村庄居民点用地规模不减反增,呈人减 地增的逆向发展趋势。有关资料显示,19972008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约14%,而村庄占地 面积增长了约4%,农村人口人均居民点高达259 平方米,远远超过现行人均150平方米的最高限 制,废弃、闲置和低效率利用问题突出,“散、 乱、空”现象普遍存在。2003-2012年,华北观 测点37个县(市、区)农村人口减少28.06%,但 农村居民观测点面积反而增加11.52%,人均建设 用地面积由311平方米上升为482平方米,上升了 约55%。
1.2土地整治的内涵
从土地整治,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土地整治的称谓不 尽相同。 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葡萄牙等欧洲国家— —“土地整理”(land consolidationg) 澳大利亚、尼泊尔——“土地联营”(land assembly) 日本——“土地重划”(land rearrangement) 中国大陆:1998年以前——“土地整理” 1999-2007年——“土地开发整理”或 “土 地整理复垦开发” 2008年中央层面上提出——土地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