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争抢高考状元,真是丢人现眼!!!
- 格式:docx
- 大小:25.81 KB
- 文档页数:1
变态试卷,折服众教授考生徐科,来自湖北的一个农村,以高考物理满分,数学137分,作文58分的“变态”成绩顺利进入清华大学。
他的“神奇试卷”惊呆了阅卷老师,把一些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人物都镇住了。
比如全国卷理科数学第19题,是一道立体几何体,有3个易错点、2个命题“陷阱”。
一般学生用传统解法需要25步,但他6步就得出正确结果。
比如全国卷理综25题,难度系数0.35,一千个人能做出的人只有三个半,他只需5步,就能巧妙解开轻松得到19分。
比如他的作文,结构清晰,一环套一环,而且语言表达无可挑剔。
短短两小时构思出这样的作文,恐怕就连当红作家都难以做到。
阅卷老师慨叹:“这已经不是尖子生的概念了,甚至可以称为理科天才、作文神童!”684分背后的秘密徐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一直普普通通。
在高中的时候,自愿报名了学校的实验班,使用提分王学习法之后,成绩才突飞猛进的。
”当时,教他的老师把提分王学习法教给学生,并给学生发放模型卡,方便记忆。
在当时的1月学期期末考试中,整个实验班的排名在区里提高了18个名次,平均成绩提高了33个百分点。
每当考试,老师还会幽默的说“谁在考试时把模型卡片带入考场,按作弊处分”。
等到高考了,早已把所有模型研究透彻的徐同学进入考场,无论哪一题都能迅速找到解题模型,感觉像是压中了高考题,自己在作弊!3步通解数理化难题提分王学习法是由大批教育专家根据学科的精髓和规律,科学概括出的优秀学生身上都具备的解题框架和套路。
它将学生杂乱的学习思维调整为直线,直面学科最核心的知识点。
只要顺着“模型”轨道一套,任何一道数理化大题、难题,只需要三步。
就是这么简单☑第一步(抓题型):找出该题的特征和特定条件。
☑第二步(套模型):套用符合该题特征的对应模型。
☑第三步(出结果):按模型轨道的步骤,准确计算,快速得出正解。
我们来看一段王燕谋老师的公开课片段,一道只有7%的学生才能做对的高考难题,普通人24步解出来,用他的模型,只需9步!并且,想做错都难!北京实验班效果惊人,师生受益为了验证《提分王学习法》中模型解题的实际效果,中国教育学会模型教育课题组在北京市进行了严格的教学对比实验。
辩证看待北大拒绝“状元”
高靓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中学刊》
【年(卷),期】2013()10
【摘要】对于每年七月惯看高校争抢“状元”火爆场面的社会大众和媒体来说,北大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时间众说纷纭。
在褒贬不一中,由于大学掌握录取大权,是强势一方,因此舆论的天平依然偏向考生一方.
【总页数】1页(P62-62)
【作者】高靓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91.3
【相关文献】
1.为拒绝高考状元索奖叫好 [J], 于文军
2.辩证地看待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 [J], 张静焕
3.恩格斯是怎样看待“自然辩证法”的?——关于“自然辩证法”若干争论问题的思考 [J], 阎荃生;关西普
4.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发布—近八成状元读北大清华 [J],
5.理直气壮地拒绝索巨奖的“状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华北大半夜打电话约谈高考状元以为诈骗2019年广东高考昨日放榜,佛山文理科状元花落谁家也正式揭晓。
今年,顺德一中独揽文理科状元。
不过,除了文理科状元,还有更多的佛山高分考生同样受到北大清华等全国一流高校的注重。
佛山日报记者采访了这些高分考生,请他们为大家讲述“学霸之路”。
佛山文科状元梁颖怡:她是学霸眼中的学霸高考成绩:文科全省前十毕业学校:顺德第一中学“梁颖怡是我们学校学霸,早有耳闻。
”在理科状元丰盛眼中,文科状元梁颖怡早已是学校中的学霸级人物,是学霸中的学霸。
昨日下午,在顺德一中会客室里,身高158cm、身材瘦小的梁颖怡即使一直以来成绩很稳定列席前茅,但面对这呼啸而来的好消息她还是表示非常意外。
她说,原本计划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没想到现在稳拿北大、清华入学券。
学习无捷径贵在坚持昨日高考放榜后,挤进省文科前十名的梁颖怡还在慢悠悠吃饭,并不急着查询分数。
顺德一中在获得梁颖怡收获佛山文科第一名好成绩时,高三老师与校领导都无法联系上这位文科状元。
“可能在午休,吃饭。
”顺德一中唐老师猜想。
直至昨日下午3时,梁颖怡才慢悠悠地来到学校。
“今天高考放榜,我也没有什么感觉,吃完饭才慢慢查询成绩。
”面对记者的提问和老师们的祝福,梁颖怡表现得很淡定与平静。
“成绩进省前十,所以还没查到分数。
”梁颖怡说,昨日上午已经分别收到清华、北大的招生办老师约谈,今日她将前往北京对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实行深入了解。
虽然获得佛山市文科第一名,但接到好消息的梁颖怡却没有立即将这喜讯转达给在外经商的父母。
“怕成绩有变化,毕竟还没查到分数。
”直到昨日下午接近傍晚时候,梁颖怡才将这喜讯分享给父母。
谈起高考的超常发挥,梁颖怡觉得秘诀就是好心态。
梁颖怡告诉记者,她的学习方法没有特别之处,主要是认真吸收老师课堂知识以及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学习心得。
“考试心态很重要,有好心态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状元”为何敢“要挟”北大?作者:徐生坛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3年第09期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讨价还价、向北大索要巨额奖学金的所谓“状元”。
(7月23日《新京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几乎所有饱受寒窗之苦的学生,都曾在内心深处做过自己的“北大梦”,只不过,其中的绝大多数人由于成绩、环境、机遇等各方面原因,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能够如愿以偿进入北大且能够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学生,即便是“状元”,也应该知足了,不应该有其他方面的非分之想。
然而,上面这则新闻却“颠覆”了人们的认识,有些“状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单纯,那般书呆子气,他们早已懂得利用自己的“状元”身份来生财、获利了。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状元”为何敢“要挟”北大?他们敢于向北大这样的“牛校”讨价还价的底气从何而来?社会的宠惯、媒体的炒作等,使得“状元”身上带上了“光环”。
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任何一名学子,哪怕你出身寒门,只要你能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杀出重围并独占鳌头,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你身上:媒体会把你当作头条新闻的最好素材;母校会在第一时间打出“热烈祝贺我校×××同学摘得全省(市)文(理)科状元桂冠”的醒目条幅;父母及亲朋好友都会以你为荣,并到处宣扬你求学过程中的“光辉”事迹;而有些嗅觉灵敏的高校招生人员,更会在第一时间把电话打到你的家里,动员甚至利诱你报考他们学校……一夜之间,“状元”们的身上就平添了许多耀眼的光环,在光环的笼罩下,某些“状元”就有可能迷失自我,不知不觉地飘起来。
高校之间存在的某些不正当竞争,也导致了“状元”格外受宠。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所高校的“状元争夺战”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在以分数作为招生录取唯一标准的前提下,录取高分考生的人数无疑成为评价一所大学招生质量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
中新7⽉21⽇电台湾《中国时报》21⽇刊⽂说,⼤陆各省市近⼏年打响抢⾼考状元⼤战,逼得北⼤、清⼤积极应战、被迫出招。
⽂章摘编如下: 北京清华⼤学近⽇公布⾼考招⽣情况,三⼗⼀个⼤陆省市中,⾼达九成理科第⼀名和近三成⽂科第⼀名选择清⼤;北京⼤学则称,他们才拥有最多状元。
除可能存在两校对状元的认定与分数采计不同外,也显⽰⾹港各⼤学⼤抢状元之际,两位“⽼⼤哥”也拉下脸,主动加⼊状元争夺战。
北⼤⽇前刚对外宣布,全⼤陆各省⽂理科状元中,六成以上被北⼤录取。
但⼗九⽇下午,清⼤招⽣办公室提供数据显⽰,今年九成理科状元和近三成⽂科状元填报清⼤,总数连四年稳坐全⼤陆⼤学榜⾸。
⼤陆教育部有关⼈⼠表⽰,两所⼤陆顶尖⼤学对外发布状元招录资料之所以有出⼊,因为北⼤选择了录取⼈数⽐例,但清⼤则选择了填报志愿的⽐例。
按⼤陆三⼗⼀省市,再各分成理科与⽂科,每年应会产⽣六⼗⼆名应届⾼考状元,但有的考⽣按实际考分⾮状元,但加分后(少数民族、体育国⼿等因素)成状元,如以实考分状元,加上加总分状元,全⼤陆每年会出现约⼀百名应届状元。
采计分数的不同,也是另⼀可能导致北⼤与清⼤统计资料分歧的原因。
各省市近⼏年打响抢状元⼤战,逼得北⼤清⼤积极应战。
清⼤给省市状元的奖学⾦,从2006年的五千元(⼈民币,下同),⼀路暴涨⾄2008年四万,今年则祭出⼋万;北⼤今年也提供五万元给状元,当然这都⽐不上经济发达的⼴东多所⼤学,⼀给就是⼗万元。
清⼤更是对状元采紧迫盯⼈,今年福建省理科实考分状元——武平⼀中程美华,成绩公布后,程美华就⽴即收到清⼤邀请,和她的⽗母⼀起启程前往北京,“清⼤很有诚意,打动了我”,程美华说。
不过,⼤陆各⼤学猛抢状元,贫困优异学⽣却仍缺乏补助。
重庆巴蜀中学毕业⽣徐仁洋,因成绩太优异获直接保送⼤陆最顶尖医学院北⼤医学部。
但其母亲杨治群却夜夜失眠,“学费要六千,住宿费⼀千⼆百元……”杨治群说,他们⼀家三⼝固定经济来源就是每⽉260元,家中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拿不出来,更别说⾼昂的学费了。
清华考生庞众望的故事第一篇嘿,朋友,今天我想跟你唠唠清华考生庞众望的事儿。
你知道这孩子吗?庞众望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娃!他家境那叫一个贫寒呐,穷得让人心疼。
可他愣是没被生活的苦给压垮。
他出生在一个特别贫困的家庭,妈妈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爸爸呢,精神上还有些问题。
家里就靠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操持着,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这小子从小就特别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主动帮着干活儿。
上学的时候,他学习可刻苦了,那股子认真劲儿,谁看了都佩服。
别人放学出去玩,他就留在教室里继续学习。
回到家,一边照顾家人,一边还不忘看书做作业。
有时候啊,灯光太暗,他就借着月光读书。
他也从来没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总是笑嘻嘻的,好像啥困难都打不倒他。
大家都为他高兴,觉得这孩子终于熬出头了。
庞众望的故事告诉咱们,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啥困难都能克服,啥坎儿都能迈过去!第二篇亲,咱们来聊聊清华考生庞众望的故事呗。
庞众望这孩子,简直就是逆境中绽放的花朵。
他家穷得叮当响,可他的心却充满了阳光。
你能想象到吗?他每天除了学习,还要照顾生病的家人,洗衣做饭,啥活儿都干。
但他从来没喊过累,也没觉得生活没希望。
他上学的路也不容易,没钱买文具,就用别人剩下的。
有时候连学费都交不起,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
而且啊,他在学校里表现可优秀了,老师同学都喜欢他。
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成绩还一直名列前茅。
别人问他累不累,他总是笑着说:“不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高考前,他压力也大呀,但他自己给自己打气。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清华。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都觉得太励志了。
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我觉得咱们都该向庞众望学习,不管生活多苦,都要笑着面对,努力向前冲!。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3苏科版答案从厌学叛逆到考上清华,妈妈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原标题:CCTV央视记者探访叛逆孩子考上清华不为人知的背后清华大学,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是中国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这里不仅卧虎藏龙、大师辈出,还是中国培养出亿万富豪和文化学者最多的地方。
2021年,李鑫以712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周围所有人追逐和羡慕的对象。
然而就在两年以前,李鑫还是一个令家长头疼、让老师抓狂的问题少年,因为打架被记过2次、在寝室里看黄片被抓1次,谈恋爱、逃课、考试作弊、赌博、四处游玩,反正该干的坏事,他几乎全干过。
大家都说: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因为太懒,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不愿意学,所以成绩才会上不去。
妈妈为了让这个“混世魔王”能有点出息,给孩子请过最好的家教、报过最好的辅导班,可这个不成器的东西,似乎对所有的坏事都有兴趣,唯独对读书提不起任何兴趣,不管家长怎么打、怎么骂、怎么讲道理,他就是一点也不长进。
李鑫最大的缺点是“自控能力差,喜欢玩手机和电脑游戏”,李鑫妈妈以前的策略是一旦发现就禁止,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妈妈越禁止,孩子沉溺得越深。
李鑫最后之所以能考上清华,是因为李鑫的妈妈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方法。
对于李鑫的学习问题,妈妈已经陷入迷茫,她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2020年,李鑫妈妈在同事的聊天中发现,同事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出现一样的问题,成绩差不爱学习,但是现在却可以考入重点大学,父母还不用怎么去管,在追问下才知道原来她们是让孩子改变了学习方法。
在同事的推荐下,李鑫妈妈刻不容缓的去给孩子买了一套,使用一周后发现,李鑫对学习不反感了,1个月之后成绩有了飞跃的提升,对于之前的辅导班、培训班,李鑫妈妈后悔不已,早知道有如此大的改变,她早就买了,也不会花那么多的冤枉钱。
CCTV中央电视台专题访问报导,问题孩子也能考上清华!李鑫的妈妈告诉我们,之所以李鑫后面有如此大的改变,她主要是让孩子按照这套学习方法系统性学习,这套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也就三个步骤,如果家长都能够让孩子去学习,她相信大部分“无药可救”的孩子,都将走上人生巅峰。
高三励志故事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高三励志故事: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1999年8月,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生李学生家长亮亮以646分的高考总分被北京大学录取,年后,他在北大因考试作弊被劝退。
二次高考,他以1分之差被挡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外。
2001年,李亮亮破釜沉舟发起三次冲刺,2002年8月,他终以全市二名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
本人通过电话了在清华园学习的李亮亮,并赴咸宁采访,了解到个清华中学生颇具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
考试舞弊,北大骄子被劝退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高级中学旁间不足10平方米的本人房。
70多岁的李茂炳老人从箱子里翻出大摞荣誉证书,证书上都写着儿子李上尾斑名字,这是他作为其父的骄傲。
李亮亮1982年出生于黄冈市嘉鱼县,9岁时,父母离异。
1996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省重点鄂南高级中学。
为了儿子的学业,从家本人煤矿退休的父亲在鄂南高中旁租了间房陪读。
在这重点高中所尖子云集的重点中学,李亮亮成绩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
在老师同学眼中,他就是清华北大的人。
1999年7月,李亮亮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报自己喜爱的北大数学或经济管理不可能了。
在班主任熊正维老师的建议下能,他估分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这年,他以总分646(曾获全国数学大赛国家等奖西欧国家可有10分加分)被北京大学地质系招生。
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反而让李亮亮陷入两难。
父亲李茂炳以他老矿主的亲身体会,不请求儿子上地质系,要他复读。
经过剑拔弩张的思想斗争,这年9月,李亮亮还是踏进了北大校门。
进入自由自在的校园,李亮亮渐渐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他开始逃课通宵上本人打游戏。
结果二学期的《大学物理》考得团糟。
考试结束后,李亮亮突然感到忧虑:自己仅剩门课不及格了,要是《大学物理》再不及格……考试结束后,李亮亮到物理系找老师,看到试卷就摆在老师的同学办桌上,他不禁灵机动:何不找个机会偷偷把没做的题目给补上。
二天中午,他躲进办室偷改试卷时,被老师抓了个正着,这严重的舞弊行为渐渐被通报到教务处。
捧杀状元谁之罪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0年第14期真正崇拜分数、状元的“粉丝”,与其说是家长、中学、地方官员与社会大众,勿宁说是教育部门和高校。
文杨于泽又是一年放榜时,各省市状元新鲜出炉。
此前海南、广东、江西、江苏等地规定,禁止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但媒体报道仍然连篇累牍。
《解放日报》近日报道,在我国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出现什么顶尖人才,他们被“过度热炒捧杀”了,其背后是家长、学校、地方官员、商家等组成的利益链。
这种说法,显然是把应试教育的坏账,算到了社会头上。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是因为担忧,担忧人们崇拜高考分数,担心中学热衷于培育状元,担心应试教育被强化。
这似乎是说,如果媒体不炒作,社会不追捧,高考分数、状元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吃香。
其实,真正崇拜分数、状元的“粉丝”,与其说是家长、中学、地方官员与社会大众,勿宁说是教育部门和高校。
现在的高招录取原则,是严格由高到低录取,谁分数高谁就有权上大学,谁名列前茅谁就有资格进名校。
一些大学更是悬以重赏,招徕各省高考状元。
广东省今年不公布状元,但省内一高校悬赏12万元抢状元。
北大、清华把录取状元多少作为自己地位的象征,相互较劲,30年来一以贯之。
在通往大学的路上,分数、状元是硬通货,媒体可以不报道,但是全国人民还是都知道。
分数由高到低排名,是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分数越高,上大学机会越大。
既然高招录取标准是对分数、状元的顶礼膜拜,则要停止炒作状元,莫若改革高校招生政策,停止分数崇拜和状元崇拜。
一旦分数对于高校录取不再那么重要,必然世风为之一变,考生、中学以及社会大众也不至于无端地崇拜分数。
这话说起来简单,若要真正实·施,恐怕很难,尽管对“分数”的责难很多,但它起码是公众认可的“公平”底线。
而如果分数对于上大学具有决定意义,则应试教育几乎是必然。
中学教学安排是由考试大纲决定的,学生努力无非是考一个高分数、好名次。
如果考生高考成绩比名校划定的分数线低一分,人家就百分之百会拒绝录取你;如果你考分名列前茅,你就有选择学校的权利,这是常识。
“高分低能”状元逆袭:你不必用别人的说法惩罚自己并非每个曾被扣上类似帽子的年轻人,都能像李泰伯这样初心不改,勇敢坚毅。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理解,支持与鼓励,才能挣破外部偏见为他们织就的茧房。
11月5日,一些媒体讲述了一个曾经被舆论奚落为“高分低能”的高考状元逆袭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一片感慨。
故事的主角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在当时,他因为“申请11所美国大学全部被拒”,成为公众眼中“高分低能”的代表。
高考后,他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先后进入麻省理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取学位,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如今,李泰伯所在的实验室正在为延缓人类衰老等重要课题努力,而他本人也早已将“高分低能”的标签洗刷殆尽,实现了完美的逆袭。
“高分低能”的说辞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在学校里,总会有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或因性格内向,或因身体虚弱,或因意外失败,而被冠以“高分低能”的帽子,被同学乃至家长议论中伤。
最早,“高分低能”的概念旨在批评应试教育,反对将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子”培养成缺乏个性与综合素养的读书机器。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减少,“高分低能”的概念却被不断滥用,演变成一顶传递偏见的“帽子”。
一些学生因为不符合所谓全面发展的“标准模型”,反而被盖上了“高分低能”的戳记,这种做法,完全走入了和应试教育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同样是对教育多元化的破坏。
一个学生适合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只有他自己和身边最亲密的人清楚。
对此,旁人大可不必指指点点。
遗憾的是,总是有一些人热衷于将自己心中的标准强加到别人身上,以偏见对他人横加干涉。
大多数人或许不会像李泰伯一样,因为高考状元的身份而被迫面对舆论的汹涌指控,但每个学生都可能碰上控制欲过强的老师、嫉妒心过重的同学,或是太爱说闲话的同学家长。
这些人的言谈就像是一个迷你版的“舆论场”,每时每刻都对当事人施加着压力,而这种压力很可能损害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灵,使得他们要么被迫改变自己,扮演成别人喜欢的样子,要么自暴自弃,日渐沉沦。
清华744分高考状元真的假的最近,一篇题为“清华2021高考状元744分疑点重重”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该文章质疑了清华2021年高考状元霍臻哲744分的成绩的真实性。
有关这份文章的讨论和辩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高考是一项非常严格的考试,考试的过程和结果都会被严密监测,各个环节都有监考员或监管机构进行监管。
因此,高考成绩是非常可靠的证明。
当然,考生的卷面成绩和总分都需要经过统一的审核和认证程序,以确保成绩的准确性。
考试结束后,考生和学校都可以登录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自己的成绩,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所在地招生考试中心的网站查看成绩,这个过程十分透明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是一所非常严格的高校,其对高考状元招生的标准也是非常高的,需要对考生的成绩、科目搭配、文化成绩等方面都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认证。
因此,能够成为清华高考状元的考生,其成绩必然是有口皆碑的,而且在审核过程中也要求毫不偏袒、一视同仁。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霍臻哲744分的疑点重重的问题。
首先是传播方式,这篇文章并非由正规、权威的媒体发布,而是出自某点评机构。
该机构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明或原始数据,来证明这位学生的成绩是虚假的。
该文章中对霍臻哲成绩的疑点都是建立在对高考成绩的理解上,这可能与不同省份的高考出题标准有关,在另一个省份的高考中可能是可以得到这个分数的。
因此不能因为理解上的差异就质疑其成绩真实性。
我们也需要看到,虽然高考是非常严格和准确的,但是也不是绝对没有错误的。
如果确实存在相商霍臻哲744分成绩不实的情况,那么相应的监管机构将会进行调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综上所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地否认清华大学2021年高考状元霍臻哲744分的成绩真实性。
这位学生的优异成绩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和赞赏,而且我们也应该为这位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希望这位学生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发挥其精英才能。
大学那么牛,抢状元那么LOW王传涛2015/6/26关乎大学面子与形象的从来不是生源,而是大师,是学术发展的水平,是高等教育的质量。
可是,当下我国大学却往往在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上较劲,比如,盖最宏伟的教学楼,比如,利用“师姐诱惑”来打招生牌。
笔者认为,大学之间抢生源尤其是名牌大学之间抢状元,恰恰反衬出我国知名大学之间已经没有大师可以比拼。
这不免是一种教育的悲哀。
2015 年重庆高考文科第一名昨日揭晓,来自巴蜀中学高三(1)班的刘楠枫,以704分的裸分成绩成为高考文史类分数第一,并打破2010年文科第一名(重庆八中阮秋剑)创下的688分的最高分纪录。
记者了解到,由于北大与清华招生方争抢刘楠枫,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刘楠枫。
于是刘楠枫回重庆的时间,被多耽搁了4个多小时。
(6月24日《重庆晚报》)又到一年高考成绩公布时。
每年这个时候,各地的高考状元都会很容易成为社会追逐的对象。
不过,无论媒体怎么追,学校如何宣传,地方政府如何炫耀,在劲头上都比不过北大清华两校抢状元抢得热闹。
从省城到小县城,从一些招生部门套出信息到主动到考生家里公关,从答应保送到答应免费,两所学校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在某一年,北大清华甚至开出过8万奖学金的天价来抢学生。
现在,北大方面又出了新招——派出专车,让身在成都的状元坐自己的专车回家,只为表示诚意。
同时,在全国各地,北大清华的招生队伍早就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火拼”。
俺的疑问是,北大清华这么牛,抢起状元来,为什么如此LOW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近年来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却屡次“不战而胜”。
近几年来,香港大学每年都能招到20名以上的省级状元,更好玩的是,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曾多次向媒体表态——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不是来抢状元的。
香港大学的“不战而胜,可谓与北大清华的寸土必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人有“筑巢引凤”和“酒香不怕巷子深”等说法。
道理很明显,如果大学的教学质量名声在外,如果所有的毕业生都能够找到好的出路,如果大学的学术水平能够引领全国乃至引领全球,则状元就会自己选择报名合适的学校。
“状元”被美国高校拒录很正常中国高校录取状元数量排行榜北京理科状元遭11所美国名校拒录,成为今年高考的一大热门话题。
很多人对此感到错愕,进而再次声讨应试教育培养高分低能者,并指出美国大学拒绝的不只是一名状元,而是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和每年全国其他地区的高考状元一样,作为今年北京高考的理科状元,李泰伯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的简介以及照片赫然挂网上;只不过,让李泰伯在这当中声名鹊起的却是,美国11所大学都将他的申请拒之门外,其中包括常春藤、哈佛和耶鲁。
与此相对照的是,李泰伯所在的人大附中今年约有30名学生被美国排名前20的名校录取,其中哈佛有两名;而被人大附中公认为“德能勤绩”以及校长沈献章亲赞“是一位德才貌兼具,极富领袖魅力的人才”的李泰伯却不在这些录取的名单之内。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申请出现了问题呢?”李泰伯反问,“或许只有美国人自己知道……我觉得他们选人的标准和规则跟国内不同,我觉得在国内上学,学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李泰伯申请美国名校败落的冲击波远远超乎他所获得的状元荣耀所发出的光芒,以至冲出了古老却现代的北京城,激起全中国的震动��人们从此知道,京城有个李泰伯。
其实,在美国本土,如果把SAT(学术水平测试)也认定为高考的话,很多SAT的满分,也是被美国大学拒绝录取的。
美国大学之所以不是看到“状元”就眼睛放光,立马录取,是由美国大学的录取模式所致。
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学生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可以获得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二是学校评价学生的标准十分多元,SAT(或ACT、AP)成绩仅仅是评价的一项指标,而且其所占权重,在有的高校的评价体系中还不到25%,远低于一个体育特长生所获得的评分。
在这种录取评价体系下,SAT满分被录取与不被录取都是十分正常的,这不取决于他是不是状元,而是大学对其进行的综合评价。
换句话说,在基础教育中,肯定有一些高分低能者,而大学却不会给高分低能者开绿灯。
6⽉30⽇是⾼考(论坛)⾸批志愿填报的最后⼀天。
从⽬前的情况看,全省⾼考⽂、理前⼗名全部被北⼤、清华⽠分,曾经从清华⼿中抢⾛2006年四川理科第⼀名周⼩天的⾹港⾼校风光不再。
理科前⼗名 8个选清华3个选北⼤⽂科前⼗名 8个选北⼤2个选清华记者逐⼀调查了四川省⽂理科前⼗名考⽣后发现,理科招⽣,清华胜过北⼤,⽂科招⽣,北⼤优势仍然突出。
今年四川省理科前⼗名中出现了三个并列,分别有两名考⽣并列第三、第七、第⼗。
这11名考⽣中,有8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将选择清华,其中包括全省理科前6名。
3名考⽣选择北⼤。
⽂科前⼗名中,包括第⼀名叶思⾬在内的8名考⽣均表⽰将选择北⼤,只有两名选择清华。
“没什么理由,我⼀直很喜欢清华。
”省理科状元董伟说。
省⽂科第4名、仁寿华兴中学的陈刚也给出了相同的理由:“⼀直都想上北⼤。
”有些考⽣则从专业⾓度进⾏考虑。
“我选北⼤法学系。
”省⽂科第六名、龙泉中学学⽣徐驰告诉记者,清华和北⼤的⽼师都找过他,“我觉得北⼤⼈⽂⽓氛要浓⼀些,它的图书馆也是全国的。
”同样是⽂科⽣,省第四名、乐⼭外国语学校的韩洢却选择了清华⼤学。
她的理由听起来有点特别:“清华⽂科招⽣规模⼩,学校⽐较照顾得过来。
”太贵+不适应港校风光不再2006年,⾹港⾼校以天价奖学⾦从清华⼿中抢⾛四川省理科状元周⼩天,还将成都市⽂科第⼀名代媛媛、省理科第三名王楠楠、理科第⼗名戴泓楷以及已获得内地四所⼤学录取通知书的李卿曦等都招之麾下,⼀时风头⽆⼆。
但当年的情景今年却难以再现。
记者了解到,⽂、理前⼗名考⽣中,除省⽂科第7名王茜茜外,其余考⽣均明确表⽰不会去⾹港⾼校读书。
王茜茜填报了北⼤,但其⽗表⽰不排除去⾹港读书的可能。
⾼昂的学费和⽣活费是很多⾼分考⽣不愿去⾹港读书的重要原因。
董伟出⾝农家,⽗母打⼯。
省⽂科第⼆名、三台中学的王⽂健和⽂科第⼗名、遂宁⼆中的李桃也都是农村考⽣。
“家⾥经济条件不好,从没想过去⾹港读书。
”王⽂健说。
即使是城市考⽣,因钱⽽不愿去⾹港读书的也⽐⽐皆是。
清华北大争抢高考状元,真是丢人现眼!!!
北大清华招生互相揭底,大费周章抢夺回来的状元,现实表明并没有社会期待的那样成功。
日前,艾瑞深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进入职场后,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
在政界中,高考“状元”职业也发展相对普通,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
又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4年北大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比例为46.35%,出国(境)留学比例为
32.65%,而清华的本科生国内升学比例为56.7%,出国(境)留学比例为25%。
从两校学生的留学目的
地和高校看,美国常春藤名校所占比例最大。
如此之高的留学比例,表明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内地顶尖高校,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
为何?正如钱理群教授批评的“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
国外的名校,不仅体现在科研设备先进,还在于给予学生真正的人文培养上。
国家每年十几亿重金投入北大清华,力争将其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二者实在不应该为了争抢生源,变得如此庸俗、市侩。
反之,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上。
对于高校招生,教育部早有明确规定——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荡涤高校污浊之气,不妨重点先从招生制度改革做起,而北大清华更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美国高校有奇招
美国是拥有世界名校数量最多的国家,最为人熟知的是常春藤盟校,除了成立现代大学的历史比较早外,这与它的招生制度息息相关。
美国教育实行分权制度,高校招生考试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而主要由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等民间团体组织和承办。
民办机构为了自身的声誉、生存和发展,特别注重独立性与公正性,服务观念较强,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职业信息等优质服务,还尽可能地为各中学、高校提供信息和服务。
在美国高校的招生标准中,涉及到很多项,但都不是像高考一样,完全通过应试来衡量,也不存在一考定终身。
其录取新生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学术综合考试+学业成绩+综合表现+面试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