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怎样写好材料作文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54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材料作文(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
材料从飞机及机场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问题具有思辨性。
“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位置”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
”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评价等。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二)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动,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选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具体要求:关于议论类文章1. 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5-47分档次赋分。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训练20篇作文一: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无敌英雄安泰,他的母亲是地神XXX。
XXX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因为他能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只要身不离地。
然而,他的敌人XXX发现了他的秘密,将他扼死在空中。
作文二:一位卖草帽的老人在树下打盹,醒来时发现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树上的猴子都戴着草帽。
老人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于是他摘下自己的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也跟着做。
老人高高兴兴地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也在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
他想起了爷爷的故事,摘下草帽往地上一扔,但猴子并没有跟着做,反而嘲笑他。
猴王出来说:“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作文三:楚国有个人挑着一只山鸡在路上走,过路的人问他:“这是什么鸟?”挑山鸡的人说:“是凤凰。
”过路的人想把这只“凤凰”献给XXX,便掏出XXX买下。
然而,山鸡过了一夜就死了,过路人感到十分遗憾。
这件事传到了XXX的耳中,他非常感动,赐厚金重赏那个过路人。
作文四:公鸡在沙土堆上找食物时,翻出了一颗珍珠。
然而,公鸡觉得这个宝物对他毫无用处,不如找到一颗麦粒填饱肚子。
他把珍珠扔到一边,继续去找麦粒。
公鸡觉得珍珠可以让人们当作宝贝,但他用不着佩戴它或打扮自己。
作文五:一只老鹰从峰顶俯冲下来,抓走了一只小羊。
一只乌鸦看到后非常羡慕,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已经练得很厉害了,于是从树上扑向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飞上天,但由于它身体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如何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最终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牧羊人回答:“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狼和羊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争斗后,终于握手言和了。
为了建立信任,双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
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然而,小狼长大后变得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牧羊狗则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最终被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三、材料分析审题步骤:1、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的意义、道理、寓意,提取角度。
2、分层次〔分面画〕阅读,搜索可提取的角度;3、总结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提取角度。
4、分组分类进行对比、类比,提取角度。
5、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6、寻因求果关系,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四、材料作文提取角度的原那么:1、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X围,话题作文必须要从材料中提取,我们一定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话题,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正确角度〔材料作文提取的是最正确中心〕为话题进行写作;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4、话题的材料是为作文提取角度服务的,除议论文外,材料只是引子,提取角度后可不必再用,切忌就事论事,更不能变成对原材料的改写、扩写、补写;5、选好角度后,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小说,想象作文等〕,确立中心,再进行写作。
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抓对象。
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
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
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
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