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美学
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外哲学家、思想家都在 探讨美、美感和艺术现象,试图揭示人类的审 美活动及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 美学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是哲学体系的 一部分。
西方的美学观点
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德谟克利特“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 性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美以真为前提”的观点,认为“美在于形式、秩 序、匀称与明确,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 苏格拉底,美即是善,善即是美。“因为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 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 ,否则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 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德国的哲学家:鲍母加通1735年发表《关于诗 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美学”概念, 1750年正式出版了《美学》一书为标志。
中国古代的美学观点
中国的美学:没有成形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著,其思想散见于中 国古代的文学著作中。 《国语》中“伍举论美”: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 ,故曰美。” 《论语》:孔子的尽善尽美,“乐而不淫,哀 而不伤” 《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一、什么是美与如何审美? 二、《旅游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 三、什么是旅游美学? 四、学习《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旅游美学的产生;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理解:理解美、审美的界定;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 系; 掌握:旅游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应用:解析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要素。
主张人性的美为:阳刚之美,浩然之气。“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 “中和”之美形成互补。 宋代:儒释道合流,影响深远。 缀石叠山\借景引景,创造曲径通幽\小中见大 的感觉,禅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实景中生 出禅境,从有限到无限,于缥缈中见韵致,于空 灵中见精神…..最终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写 意化的自然美和诗画一般的空灵之美”,在世 界造园系统中,写意的\空灵的境界独树一帜。
旅游审美因素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 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 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人的感觉;客观世界 美感形成的过程: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活动。这句话对吗?
旅游审美因素
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 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 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 感觉的结合。
一棵松树的三种态度
1、木商:价值多少钱,你能买去作什么。— ———实用:善 2、植物学家:它是一棵针状、果为球状、四 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科学:真 3、画家:他只感觉到它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 树。————美感:美
审美
审美: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美学意义上 的关照(感知和体验)、鉴赏和探求等,从而 得到感官上、情绪上和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 活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过程。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强调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追求无为。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 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 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 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西湖天下景,游人无贤愚;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 将此地巢云松。”(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 塘险过百牢关”。(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二、什么是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乔修业)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活动 中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具有高度实际指导意义的学问 (庄志民) 旅游美学: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过程 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阐释审美主体和审美对 象的关系、审美对象的属性等,并从中找出规律, 给审美主体以指导,以提高旅游审美效果,促进和 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修养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科。
案例1:对于一棵松树的三种态度
有三个人到公园里一同看到一棵古松。这三个人 中一个是木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 他们同时“知觉”到了这颗松树,但每个人在知 觉中都脱离不了他们的习性。在木商的眼里,古 松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个钱的木料;在植物学 家的眼里,古松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 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在画家的眼里,古松只是美 的,它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试通过此案例分析真、善、美的不同。
课堂分析题
一家农庄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从旅游美学角 度看,应该研究哪些问题? 一位导游说:游客喜不喜欢风景是他自己的事, 与我无关。请分析对错。 一位游客说,在海边旅游只是吹海风晒阳光, 没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什么审美倾向?
中国人心中的”美”
“美,甘也,从羊,从大” ---许慎《说文解字》
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 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 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 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 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客观化后形成的,遵循社会 发展规律而运行发展的,使人类能够从中感受和欣 赏自身价值的社会存在。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禅宗“四禅定”:坐禅修行的四个阶段。 禅宗“三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 迹”、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 空,一朝风月”。
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 迹可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 行乱数竹,静坐照清源”。 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 \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旅游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
旅游美学的产生离不开旅游。 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司马迁、徐霞客、嵇康、宗炳、李白、郑日奎、 魏源
王朝闻说:“看来人们的旅游目的不是有力无 处使,有钱无处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 生活。” 叶朗曾撰文说: “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 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 旅游是涉及一切领域和一切形态的一项综合性 的审美实践活动。旅游美学离不开旅游。
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 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 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 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旅游美学 研究什么?
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范围既具体又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 操作性。 (一)客观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游览对象) (二)主观的审美主体(旅游者审美心理) (三)旅游的审美关系(旅游中的审美关系)
四、学习《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一)为旅游经济提供指导和服务 (二)良好的审美教育 (三)和谐人际关系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旅游审美因素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 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 的一种主观经验。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点。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它 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与人的立场、观点有 关,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西方人心中的”美”
凡经由感官而能引起感觉和精神的快感者;(狭义之美) 美不仅提供形式上的快意,还包括美感对象的内在性质。 (广义之美) 美是内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英国美学家爱德蒙· 柏克说:“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 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柏克的这个 定义,无疑是正确的,略嫌不足的是只定义了物美而未定 义事美,如果作为自然美的定义,是无懈可击的。
旅游美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系 何红
教学方法
声像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
教师讲授法
基本要求
按时出勤,有事请假
思想活跃,积极探讨
旅游美学授课提纲
第一部分
美学绪论 第二部分 旅游审美心理概述 第三部分 自然旅游景观与审美 第四部分 人文旅游景观与审美
第一部分 绪 论
到底什么是 “美”?美的本 质是…?
一、美、美学与审美
罗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
美的本质
美是和谐 “美是和谐,并且这种和谐来源于数。”——毕达哥拉斯 (“事物本身的美”是“自在之美”,是绝对的) 美是效用 “金盾与粪筐”——苏格拉底与弟子的争论 (“美是事物适合适用者的美”,是“自为之美”,是相对 的) 美是价值 “花红”与“花美”的判断——朱光潜 (美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和外部形式,又是事物的社会属性和 社会内容)
美的本质是内在的,抽象的,但美
的现象却是生动的,丰富的,具有 可感的。
关于美的定义的三种流派:
1、客观派: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 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与和谐、对称、色彩、比例等 客观形式因素有联系; 2、主观派:这种理论偏重于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心 理,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是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 的结果,是一种审美判断的结果,具有相对性和易变性,依 赖于审美者的愉快经验和个人素质,是随着审美主题和时代 审美趣味而变化; 3、关系论派:这种理论从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进行 分析,认为美不在于客观对象,也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 两者结合或统一的关系中,美是客体作为一种美的“潜能” 与主体审美知觉相结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