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与治疗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971.00 KB
- 文档页数:15
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分泌性中耳炎概述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病又名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等。
英文名称:secretory otitis media。
其它名称: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
相关中医疾病:耳胀、耳闭。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耳部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耳。
常见症状: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
检查项目:听力检查、耳镜检查、鼓气耳镜检查、鼻咽部检查、颞骨CT、X 线。
重要提醒: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治,以免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分类: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较急,病程在8周以内。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超过8周仍未痊愈即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多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转化而来,也可缓慢起病而没有急性中耳炎经历。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特点三、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损伤等原因导致。
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
基本病因:1、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具有保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清洁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
若因机械性阻塞或功能障碍,导致咽鼓管不能主动开放,可造成本病的发生。
2、中耳局部感染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细菌产出的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在病程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7286投稿邮箱:sjzxyx88@ ·综合医学·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和治疗冯冬严(河北省隆化县中医医院 耳鼻喉科,河北 隆化 068150)0 引言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耳内出现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耳鸣,严重情况下将导致其中耳产生化脓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患者失聪,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症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4]。
临床上以引流中耳积液、抗炎症、抗感染反应为主要治疗思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的治疗方式与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5]。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30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的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式,给予激素强的松,黏促排剂吉诺通,同时应用达芬霖喷鼻或1%麻黄素生理盐水,药物治疗持续7-10 d ,观察患者鼓室情况,根据其观察结果判定是否给予鼓膜穿刺术,抽尽鼓室内液体后注入强的松龙,液体粘稠时可注入α-拟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连续治疗7 d ,若7 d 后无明显改善,可重复治疗。
急性期给予抗感染措施,适当选择抗生素类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处方包括Ⅰ-Ⅳ型,Ⅰ型(风邪外袭闭耳型):苏叶9 g 、茯苓12 g 、半夏6 g 、前胡10 g 、桔梗9 g 、枳壳10 g 、生甘草10 g 、生姜9 g 、大枣10 g 、陈皮10 g 、杏仁10 g ;Ⅱ型(气滞湿困阻耳型):柴胡10 g 、白芍、枳壳12 g 、甘草10 g 、陈皮10 g 、藿香10 g 、木香10 g 、香附10 g 、泽泻10 g 、厚朴10 g ;Ⅲ型(脾虚痰湿壅耳型):薏苡仁10 g 、辛夷10 g 、石菖蒲12 g 、砂仁10 g 、桔梗10 g 、扁豆10 g 、茯苓10 g 、人参12 g 、甘草10 g 、白术10 g 、山药10 g ;Ⅳ型(痰瘀互结滞耳型)柴胡10 g 、川芎10 g 、香附20 g 、石菖蒲12 g 、枳壳12 g 。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如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
一般是由于炎症导致耳腔渗液的出现,在中耳和乳突里堆积造成的声音传导障碍。
常见表现有耳朵闷堵,自声增强、听力减退、运动时耳内有响动感,明显的水流声音等,中耳积液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是耳,鼻,喉的常见疾病之一=,孩子很常见。
上呼吸道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耳闷和听力下降。
由于耳痛不明显,孩子的主诉不清楚,因此父母直到小J的听力受到影响才找到医生,这通常会延迟诊断和治疗。
带渗出性中耳炎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并影响言语发育。
对于有单侧病变的成年人,应尽早查明病因,并应排除鼻咽及周围空间的占位性肿瘤,以减轻症状并尽快改善生活质量。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感冒引起的口腔炎症,导致咽鼓管阻塞;鼻炎,鼻甲肥大引起咽鼓管阻塞;婴幼儿的护理姿势不正确会使牛奶流入鼓膜,引起炎症;做飞机或汽车的天窗,气压变化,造成耳压不平衡;鼻咽癌等引起的鼻咽疾病。
二.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听力下降,轻度的耳朵痛,耳鸣,鼻塞和耳朵闭合。
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影响平衡能力和语言发展,影响学习和生活。
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粘附性中耳炎,鼓膜硬化,胆固醇肉芽肿,原发性胆脂瘤等,其中的一些典型症状主要是听力下降,可能随身体位置而变化。
耳科专业科目的检查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的是鼓膜下沉,并且呈现出来琥珀色或色泽发暗,而且可以看到气液平面或者气泡导致鼓膜活性降低。
婴幼儿对周围声音反应较差,抓耳,入睡易醒,易烦躁。
婴儿无法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反应,也无法将其头部准确地对准声源。
也有可能会表现其他的一些症状,即使孩子没有抱怨听力下降,家人也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改变,对正常的谈话没有反应,并且在看电视或使用助听器时总是打开大声的声音。
对于复发性急性中耳炎,要警惕发作之间,学习成绩差,平衡差,无法解释的笨拙和语言发展延迟之间可能持续存在的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
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glue ear)。
属耳鼻喉科。
症状体征症状耳痛:急性发作者,可有隐隐耳痛,这往往是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痛,长时间不缓解,也可为抽痛,时断时续。
但慢性中耳炎者耳痛不明显。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流水声等,时有时无,当患者进行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
积液特别粘稠时,即使头位没有发生变动,听力也会下降明显。
其他:患者耳部周围的皮肤会有发“木”感,摸之没有感觉,并且,耳内经常出现闭塞或闷胀感,只有按压耳屏后,方可暂时减轻。
导致患者烦闷异常。
小儿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仅表现出对声音有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可长期不被觉察,非常容易误诊。
诊断方法检查(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
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
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
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
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
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分泌性中耳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分泌性中耳炎如何诊断鉴别,分泌性中耳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耳廓检查、脑诱发电位、声阻抗检查、电测听、语言检查法*一、检查1、鼓膜:松驰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
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
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
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
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
听力损失政府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
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
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
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 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
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以上是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易混淆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鉴别?:*一、鉴别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鉴别;用鼓室图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
临床应监测分泌性中耳炎的侧别、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合并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理及常见治疗法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积水以及胶耳等。
此病多发生于儿童,其发病率在14%-62%,发病年龄多在10岁以前。
3~10岁儿童中20%~50%有过中耳积液史。
本病如果治疗不当或予忽视,可导致严重听力损害,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耳胀”“耳闭“气闭耳聋”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由于风热或风寒侵袭,以致耳窍经气不宜,而出现耳胀之症;或素有肝胆湿热之人,复感湿热之邪,湿热交蒸,循经上扰,停聚耳窍,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成痰,痰浊困结耳窍,或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以致邪毒滞留,气血淤滞,脉络受阻,耳窍为之闭塞不通;或脾肾虚损,精气不足,不能上注,耳窍失养,以致闭塞失用,均可引起耳闭之症。
现代医学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各种原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增殖体肥大,慢性鼻窦炎分泌物、鼻息肉、鼻咽肿瘤等导致咽鼓管阻塞或由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提高了管内的表面张力,影响管腔的正常开放;以及急性中耳炎细菌外毒素或咽鼓管管腔内的分泌物影响咽鼓管纤毛的输送功能导致咽鼓管的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
②感染:目前认为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③免疫反应: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④气压伤:高空飞行,潜水等引起的气压损伤。
二、病理咽鼓管阻塞、通气功能障碍,中耳气体中的氧被黏膜吸收而致中耳腔形成负压,促使中耳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浆液渗出而产生中耳积液,伴上皮下组织水肿,黏膜增厚,病变进一步发展则黏膜内腺体组织化生,黏液分泌增多。
恢复期,腺体逐渐退化,分泌物减少,黏膜可逐渐恢复。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对鼓膜的仔细观察,结合纯音测试、声阻抗检查结果,一般诊断不难。
84例鼻腔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
李峰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14
【摘要】目的对84例由鼻腔结构异常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阐述此类中耳炎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了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4例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并伴随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之后没有痊愈的患者再施行鼻内镜手术。
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后无效1例(1.56%),有效10例(12.47%),痊愈73例(85.97%)。
结论鼻腔结构异常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因素,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是利用手术进行对鼻腔结构进行矫正。
【总页数】2页(P531-531,532)
【作者】李峰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襄阳 4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21
【相关文献】
1.鼻内镜下鼻腔功能性矫正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所致的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 [J], 崔志春;韩旭;李凤;孙凤新
2.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腔结构异常临床分析 [J], 古庆家;李静娴;樊建刚;
袁霏;冯勇;何刚
3.鼻腔镜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导致头痛的临床观察 [J], 唐艳艳
4.鼻腔镜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导致头痛的效果观察 [J], 陈丹丹
5.青少年鼻腔结构重建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的疗效分析 [J], 董亦晗;刘鹏;徐晖;刘石;李士新;王景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