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82.90 KB
- 文档页数:7
什么是鲍曼不动杆菌病?鲍曼不动杆菌病常见吗?鲍曼不动杆菌的特点是什么?怎样诊断鲍曼不动杆菌病?鲍曼不动杆菌病怎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病有并发症吗?鲍曼不动杆菌病是怎样感染上的?怎样预防鲍曼不动杆菌病?什么是鲍曼不动杆菌病?鲍曼不动杆菌病是由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鲍曼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一般认为对健康个体不致病,但可使虚弱个体感染。
可以引起肺炎、烧伤感染、伤口感染、脑膜炎、尿路感染、腹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等,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往往存在混合感染,所以临床表现不典型。
鲍曼不动杆菌病常见吗?鲍曼不动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为条件致病菌,自然感染的几率很低,主要感染低抵抗力个体。
今年来随着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的特点是什么?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显著的快速建立耐药性的能力,几十年内就可以建立多重耐药。
目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其中的部分菌株甚至对目前所有已知的抗生素均耐药,即“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及ICU中的患者威胁很大,常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
怎样诊断鲍曼不动杆菌病?目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依靠临床样本培养鉴定。
鲍曼不动杆菌病怎么治疗?一般院内获得性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往往为耐药株,且常合并其他疾病,所以治疗较困难,及时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和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但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差。
鲍曼不动杆菌病有并发症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往往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所以往往为其他病症感染后的继发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病是怎样感染上的?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其储存库和感染源主要是医院环境和物件(包括各种医疗设备、空调、湿化装置等)以及住院患者。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建议一、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常定植于人体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在医疗机构中是一种常见的细菌。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
1、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成因鲍曼不动杆菌常见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β-内酰胺酶(TEM、SHV、CTX等)和类OXA酶。
这些酶能够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抗生素失去药效。
②产生单倍体效应障碍物质(AmpC类酶),同时也有某些菌株在外加诱导剂(如氨苄青霉素)时产生此类酶,从而失去对该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③改变细胞壁的高分子化合物和药物外排泵P-gp等通过多个不同机制来降低药效,增加药物耐受性。
2、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全球流行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欧美国家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流行程度相对较低,但亚洲地区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
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一些医疗机构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报告频繁,耐药性比例很高。
据2012年中国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网发布的数据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已经相当严重,其中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广谱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
二、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建议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通过吸入、侵入性操作、导管和手术操作等途径感染人体。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生长繁殖,防止感染和传播,是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治疗感染的重要手段。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建议如下:1、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和方法。
应该尽量采用短时疗程,特别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避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防止出现耐药菌株。
2、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组合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多,因此往往需要采取联合药物治疗,来增加药物的疗效和控制菌株的耐药性。
3、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编者按】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
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研究发现其具有快速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自然环境、医院环境的广泛存在及在住院患者的多部位定植,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
为提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遏制我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感染流行的快速增长,由《中华医学杂志》组织,32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12位专家执笔,邀请全国326位专家参与,历时7个多月,召开了12场专题讨论会,得到了卫生部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及应用》,编号201002021)的支持,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份《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共识荟萃了国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是规范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的指导性文件。
该共识的制定和提出,将对我国多重耐药菌的诊治与防控做出引领和示范,有助于改善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现状,有助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原中华医学会会长、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在专家共识的制订过程中,给予了精心指导和极大的帮助,专门题词寄语:“合理用药,预防不动杆菌耐药”。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自身特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广大专家的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专家共识。
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1],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2015经验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爆发或之前有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如果发生严重感染,推荐经验性覆盖鲍曼不动杆菌。
•碳氰酶烯类药物耐药率低的地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使用碳氰酶烯类药物。
•高度怀疑耐碳氰酶烯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可考虑使用多粘菌素;如果没有多粘菌素,不推荐单独用替加环素或舒巴坦。
针对性治疗•临床医生要依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将不动杆菌属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与其他不动杆菌区分开来。
•严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推荐舒巴坦剂量为9-12g/天,分三次用药。
•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复杂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或复杂腹腔感染,可以考虑用替加环素做为针对性治疗药物。
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其他部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可考虑采用更高剂量的替加环素(负荷量200mg,以后每12小时100mg),甚至需要与其他药物联用。
•严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菌血症,治疗疗程为2周。
预防•所有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的患者均应接触隔离。
•推荐采用多方面措施消除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包括加强教育、抗生素管理、重视手卫生、严格的接触和隔离措施、环境清洁和主动监测。
一、微生物学问题1.临床实验室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能够将不动杆菌属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与其他不动杆菌区分开来(BII)。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需要常规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具体为哪一种,但从研究的角度或鲍曼不动杆菌爆发分析时,推荐鉴定到种(BII)。
推荐临床实验室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准确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为哪一种,避免使用基因表型鉴定(BIII)。
2.临床实验室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不均一耐药标准化或商品化的微稀释法并不能很好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不均一耐药,但在平板上观察抑制区的菌落或E试验可能做为一种间接的方法(CII)。
基于目前发表的数据,做出任何关于不均一耐药的临床意义的结论都为时尚早(CIII)。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是一份集结了我国医学领域专家智慧的重要文献。
本共识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建议,以期提升我国对该类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
因此,本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治流程,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流行病学及其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
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并提出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
在治疗方面,我们将讨论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治疗方案及调整策略,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本共识还将关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医院感染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环境消毒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共识的发布,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参考指南,帮助他们在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推动我国医学界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二、诊断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测。
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取决于感染部位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可提供一定的线索,但往往无特异性。
微生物学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通常,需要通过采集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
在培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厌氧环境的控制,因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若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应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与其他常见病原体感染的鉴别,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解读背景简介鲍曼不动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该菌种在医院环境中很常见,且属于耐药菌,因此对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专家针对该菌种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共识解读。
疾病流行病学特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病原潜力很强的细菌。
此菌种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生存环境广泛、且能够适应多种生态环境条件的细菌,常见于监狱、医院、社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越来越难以治疗。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传播,因此需要加强病源防控,在医院和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中要加强卫生管理。
临床表现及诊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该菌种可引起各种类型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且常表现为长期慢性感染,难以痊愈。
临床上可以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咳痰、呼吸急促、疼痛、局部皮肤红肿等症状。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治疗原则与策略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需要考虑到菌株的耐药性。
对于敏感菌株,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近年来,关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纳尼米西单抗等新药物的应用为良好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支持。
此外,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还应该加强宿主免疫力的提高、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及控制策略为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加强医院和社区等场所的管理。
其次要做好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和环境中的感染源。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如细菌灭活剂使用、局部消毒等。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重要病原微生物,其感染会给患者带来较高的危害。
针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推荐
1 鲍曼不动杆菌的最新定义
1.1 (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
1.2 (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替加环素中的1-2种敏感;
1.3 (全耐药)
2 综合评估
从上表可以看出,判断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还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医师可能会有不同的个人经验,但大体上应该遵循《共识》的原则。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特别是的患者,痰培养经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者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
3 药物选择
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查结果、药物本身的作用、感染部位药物能达到的浓度。
3.1 菌株耐药性:可考虑单药,、必须联合用药;
3.2 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物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
3.3 联合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3.4 多粘菌素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能;
3.5 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3.6 时:
3.6.1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主要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
3.6.2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 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过12g后,疗效无显著提高;
3.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
3.9 中枢神经系统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
2023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其分离率、感染率、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
为提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遏制我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感染流行的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完成了《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多重耐药菌的诊治与防控做出引领和示范,共识发表后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一、关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定义共识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广泛耐药不动杆菌、全耐药菌不动杆菌名称进行了规范阐述。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u1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 z MDR)是指潜在对该菌有抗菌活性的三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广泛耐药菌(extensive1y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XDR)是指仅对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菌(pan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PDR)则指对目前我国所能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
对于PDR细菌,国内文献偶有翻译为泛耐药菌的。
对于XDR细菌的称呼,国外有表述为extreme1ydrugresistant,国内翻译为极端耐药菌,定义基本类同于全耐药菌。
二、我国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根据CH1NET连续的耐药监测结果,不动杆菌位于我国大型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第三位。
2006年不动杆菌占所有临床分离菌的8.8%,2010年约占11.5%z2012年约占12%,呈上升趋势。
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2010年CH1NET监测提示不动杆菌占所有呼吸道标本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9.4%,不动杆菌位居脑脊液及其他无菌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第一位,分离率为7.2%,占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的3.9%,伤口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7.2%,尿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2.7%,腹腔感染分离菌的4.2%o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快速上升,2005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1%,2010年上升至41.4%,2012年则为56.8%β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泡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0%、40.2%、45.5%和42.2%外,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敏感率均›90.0%。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1000字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由非常耐药的细
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方案有
许多选择。
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下
面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的详细内容:
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由于鲍曼不动
杆菌极易发生抗药性,因此需要确保在选用抗生素之前进行了适当
的耐药性测试,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目前,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生素主要包括第三代头孢菌
素类(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
西沙星)、抗基本青霉烷类(如多黏菌素B)等。
2、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如果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可
能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通过切除受感染的组织以去
除细菌,同时也可加速愈合过程。
3、支持治疗
除了抗生素和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维持
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营养、强化护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积极全面
的支持治疗,可以极大的改善患者恢复的情况。
总之,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
个体化治疗, 医生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给出适当的治疗建议。
同时,要注意细菌的耐药性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善治疗方案,从而
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鲍曼不动杆菌诊疗方案推荐
1 鲍曼不动杆菌最新定义
1.1 MDR(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
1.2 XDR(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B/E)、替加环素中1-2种敏感;
1.3 PDR(全耐药)
2 综合评定
从上表能够看出,判定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还是相当复杂,不一样医师可能会有不一样个人经验,但大致上应该遵照《共识》标准。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尤其是ICU患者,痰培养常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
3 药品选择
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验结果、药品本身作用、感染部位
药品能达成浓度。
3.1 菌株耐药性:MDR可考虑单药,XDR、PDR必需联适用药;3.2 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品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3.3 联适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3.4 多粘菌素E+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效;
3.5 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3.6 XDR时:
3.6.1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关键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
3.6.2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 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出12g/d后,疗效无显著提升;
3.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MIC=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
3.9 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