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5
初三的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三的物理课程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等多个领域,这些知识点是构建物理学科基础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初三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1. 力学部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三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以及简单机械等知识点。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而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功,能量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
2. 热学部分热学研究的是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过程。
在初三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温度、热量、比热容、热膨胀和热传递等概念。
例如,比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而热膨胀则是指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3. 光学部分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初三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例如,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而反射则是光在遇到物体表面时返回原来介质的现象。
4. 电学部分电学是研究电荷、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的学科。
在初三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电荷守恒定律、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等知识点。
例如,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在一定电阻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这些知识点不仅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理解高中物理和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基础。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点11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1)定义:重力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2)单位:J。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①动能的大小;②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弹性势能的大小。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2电路知识点(1)电流: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4)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5)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
(6)电路由电源、开关、连接导线和用电器四大部分组成。
(7)串联: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
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
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8)并联: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
特点: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损坏,其他支路不受影响。
3初三物理公式汇总(一)速度(1)定义: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s/t(v是速度 s是路程 t是时间)(二)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g(G为重力 m物体质量 g重力系数)(三)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公式:ρ=m/V(ρ为密度 m物体质量 V物体体积)(四)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归纳与笔记总结压力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
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2)相对静止二、运动的快慢1. 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 km/h换算 1m/s=3.6km/h2. 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三、长度、时间及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4、刻度尺的使用: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电与磁》一、磁现象磁性: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两个磁极)。
南极: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南(地理南极)的磁极(S);北极:静止时指北的磁极(N)。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磁场: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着看不见、摸不到的,能对磁体(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的物质。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带箭头曲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地磁场: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三、电生磁奥斯特(丹麦)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做成螺线管【线圈】,各条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一起,磁场就会强很多)。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一样。
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四、电磁铁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内部带铁芯)的螺线管。
电磁铁的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铁芯被磁化,铁芯和线圈磁场的共同作用)。
决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内部是否有铁芯;有铁芯,磁性强。
2、电流大小;外形一定,匝数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线圈匝数;外形一定,电流相同,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1. 运动和力- 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惯性、质量和力的概念2. 动量和能量-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冲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动能、动能定理和功- 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3. 热学- 温度、热量、能量的关系- 物体的温度测量和热平衡-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和热量计算- 温度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相变和比热容4. 光学- 光的传播和速度-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 凸透镜和凹透镜- 成像的规律和方法- 光的色散和光的组成- 光的波粒二象性5. 声学- 声的传播和速度-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音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声音的共振和回声- 声的干涉和衍射6. 电学- 静电- 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路的搭建和基本定律- 电能和电功率- 简单电器的使用和安全- 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电磁感应实验和电磁感应定律7. 压力和浮力-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 压力的传递和液体的压强- 压强和面积的关系- 浮力和浮力的计算- 显微镜、望远镜和水泵的原理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能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并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在初三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本文将对初三物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运动的原因。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改变方向或停止运动。
4. 力的合成:力可以按照矢量运算法则进行合成。
5.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时,弹性物体会产生弹力。
6. 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7. 摩擦力:物体之间表面接触产生的力称为摩擦力。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10.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由于具有运动能力而称为具有能量。
2.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3.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是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4.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瓦特(W)。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封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三、波动和振动1. 振动的概念:物体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为振动。
2. 机械波:沿着介质传播的能量传播称为机械波,例如声波和水波。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5. 镜子和透镜: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
四、电学和磁学1. 静电学:物体由于电荷的不平衡而产生静电现象,静电力遵循库仑定律。
2. 电路基础知识: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路中的重要概念,符合欧姆定律。
3. 磁场和电磁感应:带电粒子运动产生磁场,移动磁场相对于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最全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三理综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篇:一、力学1. 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力合成、平行分解、不平行分解等。
4. 力的作用点、作用线和作用面。
5. 物体的静力学:平衡条件、力的平衡和矩的平衡。
6. 弹簧的弹性力和胡克定律。
二、热学1.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2. 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
3. 热量和功的关系:机械功、电功和热功等。
4.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发流动的方向。
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2. 镜面成像:平面镜和曲面镜。
3.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4.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
5.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
化学篇:一、物质与反应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
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和平衡。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4. 化学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5. 电解和电化学反应。
二、酸碱与盐1. 酸碱中的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氢氧化物离子等。
2. 酸碱中的酸碱度:酸碱度的概念、酸碱度的测定。
3. 酸碱滴定: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操作。
4. 盐的命名和性质:常见盐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三、化学元素及其周期性1. 元素的周期表:周期表的构造和特点。
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3. 元素的主族和次族:主族元素和次族元素的特征。
生物篇:一、生物的分类1.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2. 植物的分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3. 真菌的分类:子囊菌和担子菌等。
4.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和病毒等。
二、细胞与遗传1. 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等。
2. 细胞有关的生命现象:分裂、增殖和分化等。
3. 遗传物质:DNA和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4. 遗传的规律:分离定律和扩张定律。
5. 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
三、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特点。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⑴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静电场1、静电场是一种可以传播静电力,有无限大小的物理场,由负荷密度引起,并由电势差决定,它决定着相互之间产生电力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电场和场强是物体两点间的力。
它和力的大小有关,它的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
电场的方向可以通过一种叫电势测量仪来测量。
3、电场和场强之间的关系:场强E定义为在单位电位差处的等效力:E=F/q,单位是c/N·m2。
其中,F是电荷q之间的作用力,也就是电力衰减的梯度;而场强则是在任意一个位置处的等效力。
4、静电场中Q1和Q2间的力总是等同且相互作用,且随着Q1和Q2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表示为: U=-kQ1Q2/r,r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
其中k为斯特林定律常数,斯特林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磁场1、磁场是一种单一磁场强度或是由磁通量和磁位积引起的磁势差,它是由磁体散射的一种抽象的物理存在的场。
2、它是有方向性的,并且属于磁性,它由磁体中磁力线绘制出,通过磁感应产生。
3、受磁感应的物体受磁场的作用,会受到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磁力;磁力的方向总是和磁场线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磁场线由南极到北极时,磁力作用及力矢方向由北极到南极。
4、磁场力梯度:由磁通量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μoI / 4πr2 (其中μo是真空磁通率),则得出磁力的大小由:F=Q*VBxB=Q(μo/4πr2)*(VT/r),单位为N/T。
FT的方向和VT的方向相同,为正值;反向时为负值。
电磁场1、电磁场是一组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力场,它是由直线电荷和极性电荷引起,并且两者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2、涡纹理论:如果在某个单位时间内,有一静止的电荷,则以它为中心产生涡纹(回旋电磁场),并以光速传播;两个极性电荷间,则会形成电磁波(直线电磁场),并以光速传播。
3、电磁辐射:可以用电磁辐射的方程来表示:E=EoEr+EoEθ+EoEφ,其中EoEr为径向电场强度,EoEθ为同轴电场强度,EoEφ为环向电场强度,三者决定了电磁辐射的强度及传播方向。
物理初三的知识点总结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物理初三学问,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物理初三学问1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集中: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集中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章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集中现象。
集中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集中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章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转变:(1)转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转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汲取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削减。
留意:物体内能转变,温度不肯定发生变化。
B、做功转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转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削减。
②做功转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转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肯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上升时汲取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上升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3.单位:J/(kg·℃)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力量的强弱。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以下是初三《物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1. 运动与力学:
- 认识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
- 理解牛顿三定律和质量的概念;
- 掌握运动的描述和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等);
- 了解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力的作用;
2. 声学:
-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感受;
- 掌握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等;
- 了解噪声污染和保护;
3. 光学:
- 了解光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 了解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现象;
- 理解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的原理;
4. 电学:
- 理解带电物体和电荷的性质;
- 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 掌握欧姆定律,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
- 理解电能的转化和电功率的计算;
5. 热学:
- 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 知道传热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 掌握物质的热膨胀和比热容;
6. 磁学:
- 理解磁性和磁场的概念;
- 了解磁场的特性和磁感应线;
- 理解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
以上是初三《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2. 牛顿三定律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4. 力的合成和分解5. 力的作用点和力矩6. 机械能二、热学1. 分子动理论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热力学第二定律4. 气体的物态方程三、光学1. 平面镜成像2. 球面镜成像3. 透镜成像4. 光的直线传播5. 光的反射6. 光的折射7. 光的色散四、电学1. 电荷2. 静电场3. 电流4. 电阻5. 电路基本原理6. 磁场7. 电磁感应8. 交流电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性3. 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速六、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力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牛顿三定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作用点和力矩、机械能等内容。
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在力学中,我们通常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和分析。
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在力学中,通过对运动状态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系统内,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是守恒的。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力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
这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力进行合成或分解,以便于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5. 力的作用点和力矩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的具体位置,力矩是衡量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6. 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本文将对初三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准备中考。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的结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壳层围绕原子核存在。
- 元素的概念: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介绍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简化表示方法。
二、力和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速度和加速度: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光是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和能量传播的特点。
- 光的反射规律:光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规律描述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 光的成像:通过平面镜和球面镜,形成了物体的虚像和实像。
四、电与磁- 电流和电路:电是带有电荷的物质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电路由电源、电路元件和导线组成。
- 电阻和电功率:引入了电阻的概念,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 磁的产生和磁场: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铁和带电粒子有吸引和斥力作用。
-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引起感应电流。
以上是初三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中考复习提供帮助。
详细的知识内容和计算方法,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解。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公式总结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
这些知识点和公式是我们理解物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对初三物理学习中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运动与力1. 速度:速度=位移/时间,v=d/t2. 加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a=(v-u)/t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力为零,F=0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F=ma5.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第二章声音与光线1.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传播的距离/时间,v=λ×f2.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θ_i=θ_r3. 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光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n_1×sinθ_1=n_2×sinθ_2第三章电学知识1. 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和单位时间的比值,I=Q/t2. 电压:电势差,V=IR3.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的元件所做的功,P=VI4. 串联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_1+R_2+R_3+...5. 并联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1/R=1/R_1+1/R_2+1/R_3+...第四章热学知识1. 热传导: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传递,Q=λ×S×ΔT/t2. 牛顿冷却定律:冷却介质内热量损失的比例正比于与环境温度的差,Q=H×Δt3. 热膨胀:物体由于温度变化而体积发生变化,ΔL=α×L_0×ΔT第五章光学知识1. 凸透镜成像公式:1/u+1/v=1/f2. 凸透镜放大倍数公式:高度放大倍数=m_1/m_0=v/u3. 全息照相:将物体的全息信息记录在特殊的感光介质上,可以实现全息立体图像的重现第六章动力学知识1. 动量: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p=mv2.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的总动量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3. 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守恒,m_1v_1_i+m_2v_2_i=m_1v_1_f+m_2v_2_f通过以上对初三物理学习中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关系。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总结初三物理知识是学生基础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活中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点,以便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初三物理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运动1. 速度初三物理学习的第一部分是速度知识点。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可以用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来表示。
学生要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速度的平均值、瞬时值等概念。
2.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速率,可以表示为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的比值。
学生要理解加速度与速度、时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公式计算加速度。
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分类初三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力的分类,如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学生需要了解力的作用方式,并能够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2. 压力初三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是压力。
学生需要了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能够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压力变化。
第三章:光学1. 光的传播初三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能够分析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2. 成像规律学生需要了解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并能够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成像规律。
第四章:电学1. 电流和电压初三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定义以及它们的计量单位。
学生还需要了解并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串联和并联电路学生需要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分析不同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第五章:能量转化1. 功和机械能初三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 功率和效率学生需要了解功率和效率的定义,并能够应用公式计算功率和效率的数值。
以上是初三物理知识点的全面归纳总结。
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注意掌握以上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中。
只有掌握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学生才能够在高中阶段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更深入的物理知识。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通用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通用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
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
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
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04年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06年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
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
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误区提醒1、温度能够影响扩散的速度;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3、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典型例题】例析: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潮湿的地面会变干B.扫地时,太阳下能看到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C.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D.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很快整杯水变红了解析:A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而蒸发的实质是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有些运动速度较快,能量较大,有能力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跑出液面成为气体分子,可见蒸发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重力G (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w)P=W:功t:时间压强p(Pa)P=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 千克kg m=pv温度t 摄氏度°C速度v 米/秒m/s v=s/t密度p 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功W 焦耳(焦)J W=Fs功率P 瓦特(瓦)w P=W/t电流I 安培(安)A I=U/R电压U 伏特(伏)V U=IR电阻R 欧姆(欧)R=U/I电功W 焦耳(焦)J W=UIt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热量Q 焦耳(焦)J Q=cm(t-t°)比热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八年级下全部物理公式V排÷V物=P物÷P液(F浮=G)V露÷V排=P液-P物÷P物V露÷V物=P液-P物÷P液V排=V物时,G÷F浮=P物÷P液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 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 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