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
- 格式:docx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23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它旨在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解读,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真实面貌,为后人提供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首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注重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校勘和研究。
这些古代文献包括经典著作、历史记载、诗词歌赋等各种形式的文字记录。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和校勘,可以还原出原始版本,并修正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变异。
同时,通过对这些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事件等重要信息。
其次,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还注重对古代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研究。
在进行对古代文献内容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背景和环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内容,并将其置于相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
此外,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还注重对古代文献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古代文献多为手抄本或刻本,存在着易损坏、易丢失等问题。
因此,专业人士需要进行文献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保存下来,并为后人所用。
最后,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它与历史学、哲学、考古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通过与这些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总之,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学科,它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内容、背景和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 校勘学:校勘学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文献,纠正其文字错误和理解歧义,以恢复原文的本来面目。
3. 篆刻学:篆刻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主要研究古代玺印、碑刻、铜器铭文等篆书艺术形式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4. 类书:类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收录各种知识和资料,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5.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由清朝乾隆年间编纂而成,共收书三千四百多种,近八万卷。
二、填空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______、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问题。
答案:产生2.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
答案:《说文解字》3.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答案:《史记》4.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词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词语和成语,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句。
答案:《辞源》5.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文选集之一,收录了从先秦到唐五代的优秀诗文作品。
答案:《文选》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古代文献的版本差异B. 古代文献的创作背景C. 古代文献的物理性质D. 古代文献的流传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一位学者被誉为“校勘学之父”?()A. 阮元B. 王念孙C. 章太炎D. 郑樵答案:B3.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类书之一?()A. 《资治通鉴》B. 《太平御览》C. 《梦溪笔谈》D. 《春秋左传》答案:B4.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5.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庄子》B. 《孟子》C. 《论语》D. 《周易》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流传和保存?()A. 文献的物质载体B. 社会的变迁和动荡C. 政府的政策和干预D.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答案:ABCD2.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校勘结果?()A. 文献的版本差异B. 文献的作者意图C. 校勘者的学术水平D. 校勘者的主观倾向答案:ABCD4.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文选》D. 《全唐诗》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A. 文献的语言和文体B. 文献的文化和历史背景C. 读者的知识和经验D. 读者的价值观和立场答案:ABCD五、判断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只关注古代文献的文字内容,不关心其物质形态和流传过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
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
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
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
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
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等方面。
中国的古代文献可以分为典籍和非典籍两大类,典籍主要指儒家经典,如《诗经》、《易经》、《论语》等;非典籍则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史书、祭祀文献、医药典籍等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文献学的基础研究和辅助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收集整理工作首先需要对古代书籍进行调查、分类和编目,然后对古代书籍进行泛读和精读,提取其中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比较和整理形成基础文献。
同时,还需要对古代文献进行考古学、碑学和典籍补遗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古代文献的内涵。
古代文献的研究阐释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阐释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文字学、语言学、辞章学、经学、古籍学、文献学等等。
研究阐释的目的是还原文献的原貌,探求其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获得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在研究阐释中,还需要结合当代学问和现代方法,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以期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保护传承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献在传承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损失和衰退等问题。
因此,保护古代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应承担的责任。
保护工作包括古代文献的修复与整理、脱敏和数字化等方面。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古代文献,使其持续发挥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其主要任务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思想和文化。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阐释,可以还原文献的原貌,揭示其所蕴含的意义。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保护传承,可以使其持续发挥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分析以及文献学方法的探讨等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包括文献的分类、文献的考证和文献的价值。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大主干知识进行详细阐述。
一、文献的分类文献的分类是古典文献学的基础,它是根据文献的性质、内容和特点进行的。
中国古典文献主要包括政治文献、经济文献、文化文献、历史文献等多个类别。
其中,政治文献主要记录了古代政治制度、政治事件以及政治家的言行;经济文献则主要反映了古代经济活动、商业贸易以及物价变动等方面的内容;文化文献则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历史文献则是对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录。
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文献的考证文献的考证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对文献的比对、分析和研究,来确定文献的真伪、时代和作者等方面的问题。
文献的考证需要运用到各种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文献源流考证、文字考证、编年体系等。
其中,文献源流考证主要通过对文献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来确定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文字考证则是通过对文献中使用的文字、词语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来确定文献的时代和作者等问题;编年体系则是通过对文献中的记载和事件的比对,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时间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文献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
三、文献的价值文献的价值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包括文献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
文献作为古代社会的记录和见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文献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推动学术发展和理论创新;此外,文献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包括文献的分类、文献的考证和文献的价值。
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文献的考证可以确定文献的真伪、时代和作者等问题;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挖掘出文献所蕴含的史料、学术和文化价值。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起源与发展1. 先秦时期:古籍整理的萌芽在先秦时期,我国古籍尚处于萌芽阶段。
诸子百家争鸣,各家著作纷呈,为古典文献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时,已有学者开始对古籍进行整理,如孔子编订《诗经》、《尚书》等。
2. 汉代:古典文献学的确立汉代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汉代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与研究,形成了以经学为核心的古典文献学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研究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传入,使得文献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整理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古籍,如道藏、佛经等。
4. 隋唐时期:古典文献学的繁荣隋唐时期,我国古典文献学进入繁荣阶段。
唐代学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颜师古的《汉书注》等。
5. 宋元明清:古典文献学的深化与发展宋元明清时期,古典文献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同时,私家藏书和刻书业的兴起,为古典文献学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典文献学将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古籍版本研究:探究古籍的版本源流、刊刻年代、流传过程及版本间的差异,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2)文献目录学:整理和编纂古籍目录,揭示古籍的分类、编目、检索和利用,为学者查找资料提供便捷。
(3)校勘学:对古籍进行校对、勘误,力求恢复古籍的原貌,确保文献的准确性。
(4)训诂学:解释古书中的字词、成语、典故,阐明古书的词义和句意,帮助后人理解古代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
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
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
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
《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
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
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
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
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
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
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
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主要内容是文献保存、
文献版本的研究、文献的分类、文献的编著及其它内容。
自从近70年来,古典文献学已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既有历史学、文学、考古
学以及其它跨学科的研究,也有其它研究内容的融合,涵盖了学术研究的
多个方面。
以下将介绍古典文献学的基本要素和发展史。
一、古典文献学的基本要素
3、文献的分类:根据文献的类别不同,可以将文献分为史书、典籍、理学、经学、古代文献、文学作品等多种类别,深入分析其中的文献发展
演变及文献的内容。
二、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史
我国古典文献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春秋时期,当时开始出现了专
门研究古典文献的著作,如西汉左丘明的《名家列传》、《苍梧列传》等,就是古典文献学的种子。
中国古典文献学在职研究生摘要: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以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历史文献、文学文献和报刊杂志文献等。
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在职研究生培训,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史,解读中国古代文化,更好地发掘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精华,为中国文化研究、古典语言文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 中国古典文献学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以中国古代文献性质特征、文献内容、历史研究价值以及文献的传播、发展等方面论述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学科。
它是把中国古代文化源头和历史演变追溯到古代文献中,从中解读历史进程,挖掘古文献内涵,对中国人口的历史、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目的是通过细致的解读,把古代文献从中发掘出贴近历史真实的资料,从而丰富我们对古代文献的认识。
2.益增多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在职研究生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许多科技文化领域需要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和应用。
因此,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在职研究生数量也日益增加,在国内培训机构以及知名的大学中,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课程和实践训练。
3.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益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社会、文化以及相关文献信息的重要学科,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材料。
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获取宝贵的历史资料,从而更好地发掘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精华,对于中国文化研究和古代语言文学研究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总结: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探究古代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在职研究生培训,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史,解读中国古代文化,更好地发掘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精华,为中国文化研究、古典语言文学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P3)2、目录: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P71)3、善本: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
(P110)4、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典文献的渊源、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P4)5、版本:是指在雕刻印书发明以后为与写本相区别,专指雕版印刷的书。
(,105)6、群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
(P73)7、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P42)8、总集:指的是汇集两个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
(P55)9、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P57)10、金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P44)11、四部典籍: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P87)12、印本书的装订形式: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P116)13、按编撰工作来分群书目录类型:官传目录、史志目录、私修目录。
(P90)14、按出版者划分版本类型: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
(P110)15、校勘的主要方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P154)16、纸书的装订形式: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
(P112)17、按目录内容划分群书目录类型:①综合目录,以满足多种情报需求为目的,收录的文献内容涉及到所有知识门类的目录,以内容的综合性和读者对象的广泛性为特征。
②专题和学科目录。
③个人著述目录,亦称个人著述考,在西方和苏联多称传记书目,是揭示与报道特定人物的全部著作以及有关该人物的文献的目录。
它又可细分为个人著述编年目录 (如丁景唐、文操合编《瞿秋白著译系年》)和个人著述研究目录(如北京图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编《鲁迅研究资料索引》)等。
④地方文献目录,揭示与报道有关某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人物、山川、气候、物产、自然资源等方面文献的目录。
18、写本的类型:手稿本、清稿本、抄本。
1、熹平石经:东汉末熹平四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辈学校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读效果。
2、正始三体石经: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经于石碑上,以应学者们读经之需求,与“熹平石经”并立于太学。
3、汗青:把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为防虫蛀,先做脱水处理,用火烤干竹子里的水分,像出汗一样。
4、汲冢竹书:晋太康二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
5、别集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①别名很多,例如:遗集、文稿、类稿等;②体例主要分为:分类、分体、编年。
所谓分类,是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所谓分体,是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所谓编年,是按作品协作年代顺序来编排。
③别集的流传情况相当复杂,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人看到的都是明清以来的翻刻本。
④别集的文学价值,主要是一、他们在古典文献中所占比例数量很大;二、让门是人们研究某一作家的生平、背景、思想、成就的主要依据。
6、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主要分为三类:一、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例如:《文心雕龙》;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的单行作品,例如:《红楼梦》;三、从一种或多种著作中选出一篇或多篇作品单独印行的书,例如:《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7、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
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
8、目录: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9、《别录》: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
刘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刘向的《别录》,“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最终完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领域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涉及中国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的专业,是研究中国文献的学科体系。
分析如下:一、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定义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涉及中国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的专业,以及中国文献、古文献(古典文学、历史文献、礼仪、宫廷文学等)的研究的学科体系。
它是以中国文献为主体,以文献形态为媒介,以中国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为基础,对中国著作进行学术、艺术性分析、史实性研究与比较研究,亦或是植入古文献研究,幅度广泛的学科。
二、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1)语言文字研究:主要研究古代汉语,西汉汉语系外的言语形态、文字确立及归纳、演变等。
(2)历史文献研究:主要研究古代汉语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历史文献的演变情况及相关的社会政治环境。
(3)散文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散文文学,探究散文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4)神话研究: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文学,探究神话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5)宫廷文献研究:研究中国古代宫廷文献,及其对国家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三、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蒙蔽研究和归纳总结的研究。
(1)蒙蔽法:通过以小型研究项目作为基础,全面探究古文献中的记载,从中推断出一定的研究情况。
(2)归纳总结法:是通过对已发现的文献特征、构建、文献体裁和技术处理、文献语言等方面的归纳总结,来全面分析提炼古文献中有关问题的特色,建立系统化学习理论体系。
四、古典文献学的作用(1)可以深入挖掘出中国文献的独特传统和地域特色,扩大对古代文化的认知;(2)可以弘扬民族传统精神,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可以激励大家继承古文献中的精神,节俭苛求,不淫慢贪;(4)可以深入挖掘古文献中的宝藏,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和解读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古典文献包括《诗经》、《尚书》、《周礼》等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文人的诗词、文学评论等。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献整理和文献解读等。
其中,文献考证是基础,要通过查阅古籍、研究历史资料和对比文献来确定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文献整理则是将散乱的文献资料整理为系统的文本,使其更易于研究和使用。
文献解读则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探究其内在的文化思想和历史背景。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到的文献种类繁多,包括经典文献、文人著作、史书、方志、碑刻等,以及汉字的形态、发展和变异等。
研究这些文献不仅要了解其内容,更要考虑到其史料属性和文化价值,因此对研究者的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对传世文献的研究和解读。
古代文献多为手抄本,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传世的选择,才得以保留至今。
因此,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的整理、整编和注释,以确保文献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同时,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比较和校勘,以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文献的解读则是基于对文献的理解、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文献的内在意义和文化背景的把握,来揭示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思想变迁和历史发展。
其次,古代文献是研究古代文学、哲学和艺术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古代文献还涉及到文字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来说,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和解读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献整理和文献解读等。
切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一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
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
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
引申为比堪核对。
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
2.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界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概况:一、先秦至两汉●商代:甲骨文。
已经发掘出10多万片,而且是有意识地集中存放的。
●西周●春秋战国:教育、学术向民间转移,文献也自然而然流向民间。
有了文章典籍,就会有私学。
孔子、邓析、少正卯等人纷纷创办私学。
孔子整理“六经”的传说;诸子百家对前代文献的传播与解释。
●●略》记载,当时共搜集整理书籍“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
司马迁著《史记》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
东汉郑玄对经书进行大规模注释。
平息了今古文之争。
东汉刊刻《熹平石经》,也是文献传播的一件大事。
二、魏晋至唐五代图书搜集编制目录魏国: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分四部,载书29945卷。
南朝宋:王俭《目录》,载书15704卷。
南朝齐:王亮、谢朏《四部目录》,载书18010卷。
隋初,搜集书籍三万余卷。
开元时期,有藏书五万余卷。
(毋煚《古今书录》)《新唐书》将唐代藏书和唐人著书合在一起,共79221卷。
四、明清及近代编纂工作:●《永乐大典》。
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大典》共计22877卷,3.7亿文字,收录大量古书之片断或全文。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先秦时期到现代,人们记录及保留了大量的古典文献,其中包括尚书、史书、诗歌、乐府,和其他、各种文献形式的文字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文学和思想三大部分,在研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上,古典文献学涉及文学和思想方面的批判性考察,语文方面涉及文献及具体作品的语言分析和比较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也包括对古代文献的编年和政治经济学的考察,其目的是为了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更加深入地探究思想成果。
同时,古典文献学也尝试从多种角度来探讨古代文献的文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要弄清古代文献本身和古代文献影响了后世文学著作之间的关系。
古典文献学教材也有其独特性,它是由传统学者和文学家编写,融合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它不仅包括某种文本的全文介绍,而且还涉及到相关文献的文学推断、语言分析以及历史背景等内容。
它也最终被视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学教学指南,由此可见古典文献学教材的复杂性和实用性。
总之,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的文学、思想,以及古代文明的特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古典文献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而探究中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
在学习古典文献学时,学习者要求有扎实的文学功底、熟知古代语言文学理论,有较强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系统的思维能力,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以及对文学政治经济背景的研究。
针对古典文献学,学习者应当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根据文章所记述的内容,做深入挖掘,从中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或其他精神支撑,以及影响了古代文明特色的政治、经济等因素。
此外,学习者应当重视古代文化思想精神的体现。
学习者需要了解古代文化思想与现代思想之间的联系,比较古代文化思想中的共性和异性,以及古代文化思想如何影响现代文化思想。
此外,学习者在学习古典文献学时,也需要注意古代文献的文字习得,学习者需要熟悉古代文献的常用词语和风格,以及其中的文学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
《说文解字》为最早之__字典__;《尔雅》为最早之__百科全书__。
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_《说文解字注》。
“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刘歆的《七略》。
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_子_部。
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纪昀(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七略》,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直斋书录解题》。
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目的),辑录各门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讹、讹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脱、文献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漏一字或数字称为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抄或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字。
倒,指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2013汉文3班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导论第一节“文献”与“古典文献学”文献的定义:“文献”最早见于《论语·八侑》,以郑玄、朱熹为代表将“文献”一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指的是书面材料,即文章和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
“文献的概念后来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典籍的偏义结构,今天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学”的概念最早见于1920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最早名其书者的是1930年郑鹤春、郑鹤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古典文献学一般指广义的校雠学,即有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的。
“文献学”: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
在我国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一指现代文献学。
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和研究的学者被称为校雠学家。
传统文献学正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词典》古典文献: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兴起以前的文献,基本上是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文献。
第二节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王欣夫把目录、版本、校勘视为“文献学的三位一体”。
目录: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和检索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目录学:研究目录学得形成与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最大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版本: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德尔专门学问。
校勘: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文献的原来面目。
校勘学: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第三节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汉人整理和传授儒家经典文献主要通过两种文本方式:一是口耳相传,靠背诵和记忆来流传的文本,记录所用的文字是当时的隶书,成为今文。
二是从墙壁夹层或地下挖掘出来的文本,是用先秦六国的文字书写的,称为古文。
熹平石经:东汉灵帝熹平四年,灵帝召诸儒正定经书文字,校书官和书法家蔡邕亲自书写与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取正经文,史称“熹平石经”。
郑玄的学术成就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两汉古典文献学得集大成者。
魏晋南北朝,图书分类上最大的变化就是由《汉书·艺文志》确立的六分法转变为经史子集的四分法。
三体石经: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按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又称三字石经。
唐疏在注解上坚持“疏不破注”的原则,即疏一般不违背所选定的古注或旧注的解说。
宋代古典文献学成就:一史部书的编纂与整理,二集部书的编纂与整理,三金石考据学,四公司目录学:私家目录代表作: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茅《遂初堂书目》,高似孙《子略》。
晁、陈书目都是提要式,继承了刘向《别录》以来的优良的叙录传统。
尤茅书目首开著录书籍版本的先例。
高似孙书目,专就子部书所作的专科目录。
明代私人编刻图书最为人称道的是毛晋,其藏书和刻书以汲古阁著称。
《四库全书》乾隆年间编写,八部,分藏于北方四阁即北京皇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南方三阁即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另有副本一部藏翰林院。
清代:整理和研究《说文解字》最为突出的“四大家”,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光绪二十五年,为古文字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字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从我国古典文献发展的历史来看,先后出现的载体形式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等。
一、甲骨龟甲和兽骨的合称。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殷墟卜辞”。
甲骨文由清末光绪年间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
刘鹗的《铁云藏龟》,是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
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甲骨文合集》。
二、金石金文:金,指青铜器。
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钟鼎文: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铸刻的金文器具以钟鼎居多故后世又称金文为钟鼎文。
西周时钟鼎文最为盛行的年代。
铭文:周代贵族选择一些既贵重又可长久保存的青铜器,在上面铸刻铭文,因此金文又被称为为铭文,铭辞。
毛公鼎的铭文最长,共497字。
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刻石鼓,即在十块鼓形石头上刻有十首四言诗。
儒家经典刻石:蔡邕“熹平石经”,唐石经(开成石经),“乾隆石经(清石经)”。
佛经刻石:房山石经宋代形成专门的“金石学”。
石刻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最完备)。
北京图书馆《历代石刻史料汇编》。
三、竹木一封信的“封”,如何解释?竹,指竹简;木,指木牍。
合称简牍。
先把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为防虫蛀,先作脱水处理,用火烤干竹子里的水分,像出汗一样,也称为“汗青”,这道工序叫做“杀青”。
木牍指用来书写的木版或木片,一尺见方的牍叫做“方”。
从汉代起,木牍的标准长度为一尺,所以后来书信被称为“尺牍”。
业,木板如果再做得大一些就叫业。
肄业,指读大版子书,毕业则指大版子书读完了。
四、缣帛,丝织品五、纸张东晋时纸基本上取代简牍。
六、电子特色:无形;存储量大。
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中国古代文献学家根据他们对古典文献内容及其学术性质的理解,进行了分类,形成了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和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经史子集)。
一、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钟体裁的作品。
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总集。
“总集”的名称起源于南朝梁代阮孝绪的《七录·序目》。
中国古典文献中,早起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是晋人挚虞编的《文章流别集》。
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是萧统的《文选》。
其重要意义在于编者有意识地将经史子与“文”区别开来,把经史子文献排除在文学文献之外,只保留了史书中有文采的史论和史述赞,为后世总集的编纂提供了一种范式。
现存的古代史志书目中,《隋书·经籍志》最先立总集类。
总集的分类(按编集的时段和体裁划分):宋人吕祖谦编集的《宋文鉴》,沿用《文选》以来总集的旧例。
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南朝梁代徐陵《玉台新咏》《诗经》——不是诗歌总集,而是属于传统文献分类中的“经部”。
《楚辞》——在传统主流文献分类中被单独作为一个类别列入集部之首,而不把它看作是总集。
二、别集:相对总集而言,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四、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最早用“丛书”二字作为书名的是唐人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只是个人的诗文集)。
现在的一般看法是,南宋俞鼎孙、俞经编辑的《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丛书。
南宋左圭《百川学海》为现存大规模综合性丛书的先声。
丛书功用1、保存典籍,免于失传2、集中存放,便于查找五、工具书类书: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
作用:辑佚和校勘古典文献,查找资料、辞藻著名的类书:“宋代四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骈字类编》。
(《太平御览》是综合性类书,《太平广记》属于专科性类书,主要搜集小说方面资料。
《文苑英华》是一部诗歌总集。
)类书功用1、查找资料2、查找辞藻3、校勘和考定图书4、辑佚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一、一书目录古时,目录位于全书之末是古书的通例。
二、群书目录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
历来目录学家多以杨仆奉汉武帝之命整理的兵书目录《兵录》为现知最早的群书目录。
西汉末年成帝时,刘向、刘歆在凤奉命校书的过程中,编制成综合性图书目录《别录》和《七略》,则树立了群书目录的典范。
班固依《七略》“删其要以备典籍”而修成的《汉书·艺文志》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图书目录。
三、目录一词的异名目录一词最早见于《别录》和《七略》四、目录学的名义刘向是我国目录学创始人校雠:“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
”五、目录学的兴起与发展《兵录》是见于记载的我国第一部兵书专科目录。
刘向所写的各书叙录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树立了叙录体目录的典型。
刘向把所校各书的叙录汇集成编,成为《别录》,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
刘歆根据刘向的《别录》,“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最终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
东汉目录事业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班固依《七略》而编撰的《汉书·艺文志》上,并由此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王俭《七志》和粱阮孝绪《七录》这两部私人编制的综合性系统目录,则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目录著作。
第二节、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古代目录书的基本结构:书名、叙录、类序一、书名二、叙录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
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1传录体叙录,始于王俭《七志》,偏重于作者传记而不述内容主旨。
2辑录体叙录,是辑录诸家评述和其他书内有关资料而成的叙录。
特点:不由叙录撰写者自己直接介绍评述,而是广泛汇集已有的相关资料。
以元马端临《文献统考·经籍志》为代表。
3除此之外,如《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以自注的形式,对所载某些图书的作者、内容、亡佚、残缺情况作简要说明,也可以看做一种不同的叙录方式。
三、类序是古代目录书中介绍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它与叙录一起,体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