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60.04 KB
- 文档页数:9
1 目的: 规范分包检测活动,防止在检测活动中引入外来风险。
2 范围:中心分包活动,包括分包合同的签订和对分包实验室的质量资质的考察,分包检测的实施,分包检测的保密要求。
3 职责3.1主任负责或授权技术主管负责批准分包方评价结论,签订分包检测合同。
3.2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对分包实验室的选择,并负责(1)征求客户对分包的意见;(2)参与对分包实验室的质量资质的考察;(3)收集分包实验室质量资质和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4)主持对分包方能力评价。
3.3质量主管负责组织对分包实验室质量资质的考察。
3.4检测组负责人职责(1)组织并参与分包检测活动;(2)对分包检测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
3.5技术主管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6资料员负责保存分包相关的文件资料。
4.程序4.1对分包实验室技术能力确认和质量资质的考察4.1.1在对分包实验室进行技术能力和质量资质确认和考察前,中心必须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对分包工作的质量要求。
当获得客户同意分包的书面答复后,应将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一并纳入对分包实验室技术能力确认和质量资质的考察中。
4.1.2选择分包实验室应同时满足以下原则和条件:(1)优先选择具备法律地位和质量资质(如国家认可实验室、计量认证合格实验室等)并有能力完成检测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2)对于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应选择取得计量资质认证的实验室;(3)具备固定的检测场所;(4)具备可满足检测标准要求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操作人员;(5)具备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6)承诺保守机密和履行合同。
4.1.3 技术主管负责组织相关检测组负责人和检验人员选择分包实验室,并对其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确认。
4.1.4质量主管负责组织相关检测组的质量监督员,在分包检测前对所选定的分包实验室的相关质量体系进行考察。
质量体系考察应参照执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
4.1.5如质量体系考察中发现存在可能影响分包检测质量的问题时,质量主管应向主任报告,主任应责令技术主管重新选择分包实验室。
检测工作管理程序1.目的保证检测工作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有效。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工作的过程控制。
3.职责3.1管理部负责接收和确认客户的样品。
3.2管理部负责对接受的检测委托进行开展工作,对已确定开案的样品进行登记,标识并转交检测室检测。
同时负责检测报告的发放。
3.3检测室负责检测工作的实施。
3.4质量监督员负责检测工作的监督。
3.5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技术的保障及协调。
4.工作程序4.1检测工作接受4.1.1常规例行委托由管理部统一负责办理。
4.1.2有特殊的、重大的检测工作由技术负责人洽谈,所有业务洽谈或联系应符合《合同评审程序》的规定。
4.2检测工作的交接4.2.1管理部将客户填写好的《测试申请表》和样品的一致性进行确认后,进行编号登记,对样品作唯一性标识,在样品包装袋上面贴上《样品标识卡》。
4.2.2管理部将做好标识的样品及《测试申请表》传送给检测室。
4.2.3检测室对《测试申请表》和样品进行确认并办理交接手术,详见《样品管理程序》。
4.3检测工作的准备4.3.1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检测任务的要求和检测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必要时,制定检测工作计划。
4.3.2检测人员接受检测任务后,在检测前应充分熟悉所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及作业指导书。
4.3.3准备好在检测有效期内,且状态标识合格的检测仪器设备,并作检测前的调试。
4.3.4准备符合检测规定要求使用的各种材料。
4.4检测工作的实施4.4.1检测工作应在能够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和符合仪器设备、材料对环境的要求条件下进行。
4.4.2检测人员与设备应在保证其安全的检测环境中工作。
4.4.3检测时要随时核对受检样品的标识(如编号和检测状态标识),防止混检、误检。
4.4.4在检测中,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及作业指导书。
4.4.5检测过程中要及时、认真地做好每道工序的原始记录,如有发现异常现象或意外情况,应在检测原始记录中注明,对记录的要求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1.目的和范围对检测工作各流程进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适用于实验室检测工作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
2.职责2.1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受、分发、留样、编制报告;2.2检测人员负责接样、测试及检测结果的复核;2.3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2.4授权签字人负责审批正式的检测报告。
3.程序3.1检测工作流程图(见附录)3.2检测基本要求a)检测人员要求: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人员。
技术负责人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以及评价结果和签署检测报告的人员的能力。
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
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
经过检测任务所要求的检测工作相关的培训、考核合格(应有培训考核合格的记录)的检测人员,方可接受该检测任务。
b)检测设备要求:检测任务需使用的检测设备应是经过校准合格或准用的设备。
技术负责人确保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设备被有效地控制和维护,使仪器设备运行正常,符合检测要求,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c) 检测样品管理要求:实验室应并确保样品从接收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都得到有效控制,包括对被测样品的处理、传递、存贮和准备。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d) 检测方法要求:实验室应采用满足客户需要的检测方法。
e) 检测环境要求:实验室工作环境符合要求,避免环境条件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维护实验室的正常工作秩序,确保检测工作与人身财产安全,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f)检测报告要求:实验室对报告格式及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对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归档和管理等环节的控制进行规定。
确保检测报告能准确、清晰、客观地描述检测结果,包含必须的信息。
3.3接收样品及前期准备a)实验室检测人员依据《样品管理程序》的规定接收样品。
b)检测人员应明确所接受样品的检测项目,并确认检测依据。
c)如需制备试样,应保证所制备的样品符合检测要求,并注意标识(编号)的转移。
检测工作(程序)管理制度为保证检验工作质量,规范检验行为,制定本制度。
1、基本要求1)所有检验工作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持证人员共同进行; 2)对检验工作必须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3)对检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在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下进行; 4)非数显仪器设备的检验数据的测读宜估读到最小刻度的1/10,当最小刻度的1/10不易分辨时,可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其他分位(如1/5、1/4、1/2等);5)为顾客提供的样品、有关技术资料、科研成果、专利权及检验过程、检验结果等保密。
2、试验程序1)收样人员在样品接收前应对样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包括样品数量、外观状态、规格型号等,样品经检查符合试验要求后方可办理委托手续。
顾客对样品的处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办理委托手续时提出,经室主任同意后在委托单上注明。
不符合实验要求的试验样品不得接收;2)孤寂而办理委托登记并签字确认后,收样人员应及时对经检查符合试验要求的样品做出正确标识并在收样人栏内签字; 3)顾客和收样人员签字确认后的委托单交收费人员按规定收费。
收费人员在委托单上签名并加盖收费章,将其中的委托单裁下叫授权签字人审核并临时保存,将试验记录和取报告凭证一并交收样员处置;顾客和收样人员签字不全的不得办理收费手续;4)收样人员应将取报告凭证交顾客妥善保管并进行必要的告知,然后立即将试验记录和样品一起移交相关项目的试验人员;5)试验人员接到试验记录和样品后,组成试验小组,及时对试验记录和样品进行核对并处理。
对不符合试验要求的样品、无收费章或签名不全的试验记录不得接收;6)试验小组应及时与相关的质量监督员取得联系,并经其同意后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精心组织试验;7)实验开始前,试验人员应先观测试验环境并进行记录,试验环境不符合要求时不得开始试验;8)试验人员应择合适的试验设备,检查设备的状态(适用时应检查设备适用记录),进行试运行,并进行适当的记录。
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1.0目的:为规范本实验室现场检测工作,确保现场工作人身、设备安全,保证现场检测数据和结果的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
0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从事的现场检测工作的控制。
3。
0职责:3.1检测项目负责人:3。
1。
1负责现场工作流程组织管理;3.1.2确认现场检测设备、环境条件满足要求并对检测数据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监控;3。
1.3负责现场检测过程的安全监护;3。
1。
4负责组织现场检测记录、报告的归档。
3.2检测人员:3。
2.1记录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监控及检测过程的相关数据;3.3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记录仪器设备离开实验室和返回实验室的检查状况。
3。
4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4。
1工作准备4.1。
1确定检测方法从事现场检测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要对现场检测工作任务、检测方法进行确认,准备需要的技术标准、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对于采用非标准方法的现场检测工作必须经技术主管批准,执行《方法及方法确认管理程序》.4.1.2 确定检测设备检测人员按照工作要求准备检测设备,确保所用设备符合技术标准、规程要求,其溯源性符合《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的第4。
1.3的有关要求,办理设备借出手续,确认其工作状态正常;4.1。
3确保安全运输项目负责人应认真组织设备运输,注意设备防震、防雨,确保设备安全.4。
1.4确认环境条件对有环境条件要求的现场检测活动,检测负责人应责成有关人员配带相应的监测设备,并对检测环境条件是否达到要求进行评价或验证。
4。
1。
5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现场工作人员应配带安全防护用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带入现场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配有防漏电插销板和电源电压检测仪表,必要时还应配有防水、防尘护罩及防震措施等。
检测区域须用明显标识实施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测区域。
4.1.6检前设备核查检测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测工作前应对所用设备进行核查,确保设备性能正常,如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汇报并采取措施,确保现场工作按时完成。
1. 工作目的规范检测工作过程,确保检测工作公正、结果准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站检测工作全过程的控制。
3. 工作职责3.1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合同委托的签订和样品的接收。
3.2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分站负责检测过程的实施。
4. 工作程序4.1任务的受理与下达4.1.1按照《合同评审控制程序》规定,由样品管理员接收任务。
4.1.2样品管理员按照《样品管理控制程序》对样品接收、登记、检查、编号、标识、发放、下达工作任务。
4.2室内检测4.2.1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分站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准备好相关的检测设备、标准、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等,安排有资格的检测员进行检测。
4.2.2检测人员按照《样品管理控制程序》要求处置样品。
4.2.3检测人员按照《仪器设备管理控制程序》和《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的要求准备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条件并监控记录。
4.2.4检测人员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按照《记录管理控制程序》要求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如实记录检测数据、条件等信息,并在原始记录中签字,审核人员审核后签字。
4.2.5采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算、记录、报告、储存或检索等工作时,执行《计算机应用及数据控制程序》。
4.2.6检测完毕后按照《内务管理程序》整理内务。
4.3现场检测4.3.1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分站根据下达的工作任务,安排有资格的检测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测。
432如需进行现场初步勘查,各检测所长、土工实验室主任、分站站长组织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实地了解现场检测的环境条件,为检测做好准备。
4.3.3技术主任根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客户的要求、体系文件及现场检测的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编写检测方案。
4.3.4若需要检测方案,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分站技术主任在接受书面委托后,应尽快组织搜集必要的书面资料。
4.3.5项目负责人在编写检测方案时,根据客户的建议和要求组织对方案的编写,然后由相关技术主任审核,检测所长、土工实验室主任、分站站长批准。
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1 目的为防止引入外来风险,规范分包检测活动,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工作:(1) 分包合同的签订;(2) 对分包实验室质量的审核;(3) 分包检测的实施;(4) 对分包工作的保密要求。
3 职责3.1 试验室主任签订或授权签订分包合同。
3.2 技术负责人应受权签订分包合同,并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3 业务办公室负责人(1) 征求委托人的意见;(当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要注意企业标准的所有权问题)(2) 参与对分包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审核;(3) 保存分包实验室的质量审核记录。
3.4 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对分包实验室进行质量审核。
3.5 试验室负责人(1) 组织并参与分包检测活动;(2) 对分包检测活动进行监督。
4 程序4.1 对分包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审核4.1.1 在对分包方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前,必须征求委托人的意见和对分包工作的质量要求。
当得到委托人同意分包的书面答复后,将委托人的质量要求一并纳入对分包实验室管理体系审核的要素。
4.1.2在分包检测前,质量负责人应组织业务办公室室或内审员对分包实验室的相关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管理体系审核应执行《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4.1.3 当管理体系审核中出现可能影响到分包检测的问题时,质量负责人应向分包实验室提出尽快整改的要求并跟踪实现。
4.1.4 质量负责人应将审核中形成的文件交业务办公室资料员保存。
4.1.5 当怀疑分包方出具了可疑数据,或委托人提出对分包方的投诉时,试验室应执行《出具检测报告的工作数据》立即以书面文件通知委托方,或按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的要求对其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4.2 分包合同的签订4.2.1 在确认分包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后,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试验室负责人,根据试验室承检标准要求的缺项检测内容提出详细的分包检测项目。
4.2.2 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试验室的负责人选择分包实验室,以弥补试验室检测资源配置的不足。
1 目的对本检测中心检测工作全过程进行控制,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2 范围适用于各类检测、样品管理、报告等整个工作过程。
3 职责3.1 检测中心主任负责检测工作的全面领导。
3.2 综合管理室负责检测委托任务的受理。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审核检测方法。
3.4 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检测过程的监督检查工作。
3.5 授权签字人负责批准其授权范围内的相应结果报告。
3.6 综合管理室负责下达检测任务和检查进度,负责检测报告的发放、受理委托方投诉,负责检测报告(副本)及检测原始记录的归档保存。
3.7检测室负责人负责检测实施安排,原始记录及结果报告的审核。
4 工作程序(见检测工作流程图)4.1 接受客户的委托样品管理员负责接受客户的来样委托,指导客户填写《检测委托协议》,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初步确定开展检测任务的可行性和样品的状态(如数量、重量、质量、性状等)是否达到检测要求,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委托项目,按《要求、标书、合同评审程序》进行合同评审。
合同评审通过后,检查样品状态,如满足检测要求,样品管理员接受委托并在《检测委托协议》上签字确认。
《检测委托协议》编号方法为:年号+月号+日号+流水号。
(如:18032701)4.2 样品管理接受客户委托后,样品管理员根据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样品标识并填写《检测样品管理记录表》。
必要时,样品管理员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将检测样品和《检测任务单》交检测室负责人,留样样品由样品管理员负责留样、保存及样品处置。
4.4.1 实施前的准备4.4.1.1 检测人员接到任务后,应确认检测对象标识是否与任务单一致,检测任务是否明确。
4.4.1.2 检测人员应确保在充分熟悉相应检测标准、规范后进行操作。
4.4.1.3 检测人员应对仪器设备状态进行确认,并作好检测前的调试。
4.4.1.4 检测人员应对环境条件、试剂、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进行确认。
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1.0目的: 为弥补本实验室资源和时间的不足,防止引入外来风险,规范分包检测活动,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分包合同的签立;对分包实验室质量的审核;分包检测的实施;对分包工作的保密要求。
3.0职责:3.1最高管理者签立或授权签立分包合同。
3.2技术负责人应:3.2.1受权签立分包合同3.3业务室负责人应:3.3.1征求顾客的意见;3.3.2参与对分包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审核;3.3.3保存分包实验室的质量审核记录3.4质量负责人应:3.3.1组织对分包实验室进行定期质量审核。
3.5专业室负责人应:3.3.1组织并参与分包检测活动;3.3.2对分包检测活动进行监督。
3.4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4.1对分包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审核4.1.1实验室在对分包方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前,必须征求顾客的意见和对分包工作的质量要求。
当得到顾客同意分包的书面答复后,将顾客的质量要求一并纳入对分包实验室管理体系审核的要素。
4.1.2质量负责人应组织相关检测部的内审员,在分包检测前对分包实验室的相关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管理体系审核应执行《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4.1.3管理体系审核中出现可能影响到分包检测的问题,质量负责人应向分包实验室提出尽快整改的要求并跟踪实现。
4.1.4质量负责人应将审核中形成的文件交业务室资料员保存。
4.1.5当怀疑分包方出具了可疑数据,或顾客提出对分包方的抱怨时,实验室应执行《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立即以书面文件通知顾客。
或按照《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的要求对其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4.2分包合同的签立4.2.1技术负责人在确认分包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后,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本检测室承检标准要求的缺项检测内容提出详细的分包检测项目。
4.2.2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检测室的负责人选择分包实验室。
以弥补本实验室检测资源配置的不足。
选择分包的实验室应遵从以下原则和条件:(1) 有能力承担经济责任;(2) 有合法的法律地位以及合格的质量资质;(3) 固定的检测场所;(4) 有满足检测标准要求的检测设备;(5) 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并获得认可;(6) 有合格的操作人员;(7) 能承诺保守秘密和履行合同。
无损检测工作流程及管理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和构件内部缺陷或表面缺陷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包括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电等。
无损检测工作流程及管理是确保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1.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检测对象、检测需求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检测计划。
计划包括检测方法、仪器设备选择、检测技术指标等内容。
2.制定检测文件:根据检测计划编写检测文件,包括检测工艺、操作规程、检测条件、检测记录表等。
3.准备工作:准备检测设备和材料,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检测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进行检测:根据检测计划和检测文件,在检测对象上进行相应的无损检测。
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分析评价: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合格项。
如果检测结果正常,则可以进一步处理或进行下一步工作;如果存在缺陷或不合格项,则需要进行缺陷评价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替换。
6.生成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评价,生成检测报告。
报告包括检测对象的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评价和建议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读性。
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资料管理等。
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设备管理: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购置、维护、检修和出借情况。
3.人员管理: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建立人员档案,记录人员的资格证书、培训记录和工作经历等。
4.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检查、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
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文件管理:建立检测文件管理制度,统一编写、存档和使用检测文件。
检测过程安全管理程序1目的为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身安全、设备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无损检测过程中人身和设备财产安全的控制。
3职责3.1总经理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3.2技术负责人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3 安全员a) 负责对现场检测作业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b)负责现场检测作业票的办理;c) 负责与环保、卫生、公安等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办理相关事宜。
3.4技术服务部a) 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b) 负责安全生产需要的仪器、设备和用具的质量监督。
c)负责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3.5 综合办公室a) 负责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b) 负责安全生产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劳保用品发放。
3.6 商务部a) 负责安全生产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劳保用品采购;b) 负责在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双方安全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4控制要求4.1 总则公司应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管理程序,以持续对危及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其风险并且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
4.2 人员培训4.2.1公司应制定员工的安全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4.2.2 检测工作开始前应对进入检测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公司对新员工应进行安全培训,介绍检测工作的特点、现场情况、安全要求、必备的劳保用品及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4.2.4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了解:a) 检验检测活动中实际的和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b) 在执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应急措施)方面的作用和职责;c) 偏离职业健康安全程序的潜在后果;d) 检验检测现场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危险源以及采取的控制和应急措施。
4.3危险源辨识4.3.1 公司应当根据所开展检测工作的特点(如检测场所、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具体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程序》。
检测工作监督管理程序Q/BFST-CX-19 1、目的对检测时的环境、样品、设备、人员等实施有效控制,规范检验检测行为,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科学、公正、准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3、职责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3.2 实验室样品管理员负责检验检测业务的受理、检验检测对象的检查、验收、留存、登记、检验检测协议签订、任务分配、任务流转管理、检毕样品处置。
3.3 实验室负责检验检测的实施、检验检测原始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环境监控记录的整理,记录、报告的试验签字。
3.4 报告编制员负责报告的编制、自校、报告结果汇总。
3.5 技术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过程的监督。
3.6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检验检测报告的审核。
3.7 授权签字人负责报告的签发。
3.8 资料管理员负责检验检测资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归档、保存、维护、分发。
4、程序4.1 业务受理4.1.1进厂原材料的检测由实验室受理。
负责接收样品,填写“原材料进场台怅”,并做好样品登记,并留样待查。
留下的样品在“留样”标识打“√”。
根据客户需要,对于需要现场检验检测的项目,满足工作环境的前提下,由实验室主任负责协调好具体日程安排,并通知客户。
4.1.2 检测的依据、检验检测方法、判定依据等均应按国家标准规定执行。
样品管理员填写“台账”。
4.1.3 实验室登记完毕,编好样品的唯一编号,贴好样品标识,在“待检”标识上打“√”,填写“检验检测任务单”,实验室主任对任务单进行复核签字后,将任务单交给检测员,检验检测人员在任务单上签字领样。
4.2 检验检测4.2.1 检验检测人员收到任务单后,领取样品,进入检验检测状态。
4.2.2 检验检测过程中,在标识的“在检”字样上打“√”,并做好原始记录。
4.2.3 当全部样品检验检测完毕,在“检毕”标识上打“√”。
4.2.4 检验检测人员开机前需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记录,检验检测结束后,打扫干净再次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检测工程程序管理制度一、引言检测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检验、验证手段对产品、系统、设备等进行评估和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的过程。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检测工程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确保产品质量、保障用户安全和维护企业声誉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高检测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有效推动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制订健全的检测工程程序管理制度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目标和原则1.管理目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制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检测工程程序管理制度,确保检测工程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2.管理原则(1)依法合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检测工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科学合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工程程序,确保检测工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严格执行:加强对检测工程程序的培训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保证检测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持续改进: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检测工程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程序建设与管理1.程序建设(1)程序制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检测工程程序,明确工作流程、责任人和工作要求。
(2)程序审批: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后,将检测工程程序正式发布实施。
2.程序管理(1)程序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检测工程程序的要求。
(2)程序执行:严格执行各项程序要求,确保检测工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程序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检测工程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流程管理与控制1.流程管理(1)检测计划制定:根据产品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检测计划,明确检测的内容、方法和时限。
(2)检测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检测计划和程序要求,进行检测过程的控制和监督,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流程控制(1)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2)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确保检测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1 目的为了规范检验检测工作管理过程,明确检验检测工作的流程,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科学、公正、准确、及时,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中心所有固定的及非固定设施场所的检验检测过程的控制:2.1 确定检验检测业务类别。
2.2 检验检测业务受理、任务分发。
2.3 组织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流程。
2.4 数据控制。
2.5 编制、审核和签发检验检测报告。
2.6 发送报告和事后处理。
3 职责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工作中技术运作管理工作。
3.2质量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
3.3经营科负责本中心检验检测市场开拓及客户回访工作,同客户签订检验检测合同并组织合同的评审。
3.4综合科负责办理委托检验检测协议书的签订、检验检测业务的受理及分发、待检和流转期间的样品管理、检验检测报告的发放、检测费用的收取等工作。
3.5检测六科(结构检测科)负责主体结构检验检测业务受理、检验检测报告的发放、检测费用的收取等工作。
3.6检测二科(地基基础检测科)负责地基基础检验检测业务实施、检验检测报告的发放等工作。
3.7检测三科(建筑机械检测科)负责施工机械检测业务受理、检验检测报告的发放、检测费用的收取等工作。
3.8检验检测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检验检测工作的协调监督管理。
3.9检验检测人员按要求做好检验检测工作,对检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3.10审核员负责检验检测记录及报告的审核,对所审核的检验检测记录和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3.11授权签字人负责签发授权领域的检验检测报告;对报告结论准确性负责。
3.12监督员负责检验检测工作过程中的人员监督和能力监控及风险控制等质量保证工作。
3.13总工办负责检验检测记录和检验检测报告的管理工作。
3.14办公室负责行政文件发放、后勤保障等工作。
4 程序4.1检验检测类别a )委托检验检测:适用于工程见证检验检测委托及一般委托检验检测,当为工程见证检验检测委托时,应填写工程质量监督号。
b) 委托抽测: 适用于工程及其用材料委托抽测、相关新产品的备案登记检验检测等,工程及其用抽测应在见证人见证下进行,抽样记录中应注明工程质量监督号。
c) 监督抽测: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现场抽测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监督抽测,抽样记录应填写工程质量监督号。
d) 型式检验:适用于材料备案检验检测或委托方要求的型式检验。
e) 比对检验检测:适用于本中心内外部比对检验检测。
f) 其它检验检测:上述未规定到的检验检测类别。
4.2 业务受理4.2.1 委托协议书4.2.1.1综合科负责委托协议书格式的编制。
编制人根据不同的检验检测项目要求编制委托协议书格式后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使用。
4.2.1.2委托协议书(抽样协议书)的编号规则:流水顺序号,6位数年份,4位数4.2.1.3委托协议书(抽样协议书)的内容应包括:a)委托单位、地址、委托人及联系方式;b)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工程质量监督号(适用时)c)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名称(适用时);d)见证单位、见证人、见证号、联系方式(见证检验检测时);e)样品描述(样品名称、品种、规格、等级、数量、检验批号、代表批量、产地或生产厂家、制作日期或生产日期、养护条件等)、验样情况、样品处理方式;f)使用部位(适用时);g)检验检测依据及方法、判定依据或设计要求;h)检验检测项目(参数);i)委托日期、委托编号;j)要求检验检测日期及取报告时间;k)检验检测费用;l)违约责任及其它约定(必要时);m)双方代表签字现场抽样协议书还应包括:n)抽样人员、抽样依据、方法、时间、地点。
o) 样品名称、生产单位、商标、规格型号、等级、生产或进场日期、批量(代表数量)、样本基数、样品数量。
p) 检验检测(抽样)原因、抽样情况说明及未定事项(必要时)q) 样品送达情况(带回、封样送到日期等)r) 抽样单位及生产单位代表签字及单位印章,工程现场抽样还应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见证单位代表签字。
4.2.2经营科负责本中心检验检测市场开拓工作,同客户签订检验检测合同。
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合同评审。
评审后的合同由中心主任或授权代理人与客户签定正式的检验检测合同。
合同评审具体执行xx-000-2018《要求、标书、合同评审程序》。
签发检验检测合同后,经营科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合同交底,跟踪合同的履约进展情况,组织对客户的服务和回访工作。
4.2.3综合科(接样室)负责客户委托检验检测的业务受理及委托协议书的合同评审工作。
4.2.3.1本市辖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及材料等见证检验检测应使用建设工程智慧检验检测系统实行网上预约委托。
接样员接样时应登录建设工程质量智慧检验检测系统使用视频或指纹核查伴送人的身份符合要求后进入智慧检验检测系统对其送检样品取样位置、取样过程(现场取样信息采集照片、定位信息)委托填写信息的准确性、检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样品的符合性等进行核查。
4.2.3.2未使用预约委托系统时,接样人员应主动与客户沟通,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指导委托人填写检验检测委托协议书。
并根据委托协议书内容认真核查所送样品及相关资料的一致性,确认无误后,将相关信息输入建设工程智慧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接样人员不能确定委托样品是否可接收或任务单下发至哪个部门时,执行XJC-CX-026-2018«样品管理程序»4.1.3条。
4.2.3.3委托协议书应清晰记录委托时的样品状态,并应记录样品与规定条件的偏离,当对物品是否适用于检验检测有疑问,或当物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时,接样人员应和客户沟通,当客户知道偏离了规定条件仍要求检验检测时,接样人员应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告知客户偏离可能影响的结果,并通知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被告知作出免责声明。
4.2.3.4接样员对委托协议书评审确认符合要求后,将预约委托在建设工程智慧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中转为正式委托。
当有异议时,应充分与客户沟通,并在见证人见证下重新输入相关正确信息确认无误后转为正式委托。
打印委托检验检测协议书,与委托方及见证人共同签字确认。
协议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客户作为取报告凭据,另一份本中心留存。
4.2.3.5接收抽样委托时,客户应提供委托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联系人,需抽样工程或材料的详细情况,综合科组织检验检测科有关人员根据检验检测业务的性质和要求,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或双方约定的方法及约定的日期组织抽样。
具体执行xx-000-2018《抽样管理程序》4.2.4检验检测委托协议书签订后,委托协议书在建设工程智慧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检验检测任务单及样品编号,接样员应及时从智慧检验检测系统中打印样品标识,对所接受的样品进行标识。
具体执行xx-000-2018《样品管理程序》。
4.2.5接样员样品标识完毕后,应及时在智慧检验检测系统中下发检验检测任务。
4.2.6检验检测人员应及时在智慧检验检测系统中领取检验检测任务;并及时到接样室领取待检样品、附件及资料,核查检验检测任务单和样品状态一致性,与接样员做好样品、附件及技术资料的交接工作。
发现问题应及时沟通,需要退回时应说明退回原因。
4.2.7检测六科业务受理人员负责接受主体结构现场检验检测委托,或将网上预约委托转换为正式委托,生成《现场检验检测见证记录》。
网上预约委托时,应将委托协议书打印出交与相关检测人员。
4.2.8检测二科(地基基础科室)得到经营科检测任务通知后,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与委托单位及时联系,确定好检测相关信息,及时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开展检测,检测过程中定期将检测工作量报送相关经营人员,检测完成后将工作量汇总报送相关经营人员。
经营科人员负责桩基检测费用收取。
4.2.9建筑施工机械接样:1、在《徐州市城乡建设局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监管下的建筑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及附着、施工升降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由委托单位先通过监管信息系统在网上申报检测,申报完成后携带相关报检资料至建筑施工机械接样室办理委托检测,检测三科接样员核对报检资料无误后,约定检测日期,由接样员打印《徐州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或升降设施检测验收委托协议书》,系统自动生成委托单号,双方签字盖章;2、其他建筑施工机械或委托检测的建筑施工机械,由委托单位填写相应的委托协议书并携带相关报检资料至建筑施工机械接样室办理委托检测,检测三科接样员核对报检资料无误后,在委托协议上填写委托编号、签字并注明预约检测日期;也可通过《徐州市智慧检测系统》进行网上申报检测,申报完成后携带相关报检资料至建筑施工机械接样室办理委托检测,接样员核对报检资料无误后,约定检测日期,由接样员打印《委托协议书》,系统自动生成委托单号,双方签字盖章。
4.3 固定场所检验检测活动实施4.3.1每项检验检测工作宜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检验检测人员根据检验检测任务单按照相关的检验检测规范、标准、作业指导书实施检验检测,检验检测部门负责人或监督员应对检验检测活动给予协调、指导和监督。
如有任何偏离应执行xx-000-2018《检验检测方法管理程序》。
4.3.2 检验检测人员按照xx-000-2018《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及环境保护程序》的要求检查检验检测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应保证检验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符合标准要求,填写相应的环境记录。
4.3.3 检验检测人员按照xx-000-2018《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检查仪器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相应的设备使用记录。
4.3.4检验检测人员按照xx-000-2018《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检查相关试剂和耗材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关申请、验收、领用记录。
4.3.5检验检测时检验检测人员应认真、全面、真实、及时地记录观测到的数据和检验检测信息,电子记录应早参与检验检测工作的其他人员监督下输入智慧检验检测系统。
检验检测记录应由参与检验检测的人员进行复核,报告审核员审核。
检验检测记录的使用和管理执行xx-000-2018《技术记录管理程序》的规定。
4.3.6检验检测过程中如出现仪器设备过载、数据异常等情况或发生停电、仪器设备损坏等意外情况时,检验检测人员应判断发生意外是否影响检验检测结果,如发生的意外不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意外消除后,可继续进行检验检测。
如检验检测人员不能判断意外是否影响检验检测结果,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组织采取相关措施。
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意外消除后,应对原样品重新检验检测。
当发生的意外影响已经检验检测的结果时,应执行xx-000-2018《不符合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4.3.7 检验检测人员对检后的样品应在样品标识的“已检”和“留存”栏上划“√”,检后剩余的样品及检验检测过程中只做的试件应存放在“留样”区域,样品应摆放有序,标识清楚,便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