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精编】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46.00 KB
- 文档页数:49
《会计信息化教程》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会计信息化”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及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软件运用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基本架构及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供销存系统及往来、存货核算等系统的操作方法,能运用软件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提供服务。
二、培养目标本课程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性人才。
三、课程目标1.能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选择适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建立核算单位账套,配置操作员并进行财务分工(操作员以及角色设置),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
2.能熟练应用财务管理(总账)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凭证处理、账表查询、转账凭证定义及生成、期末处理等操作。
的初始设置、工资变动、工资分摊及期末处理等操作。
4.能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变动、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期末处理等操作。
5.能熟练掌握供应链系统及相关的应收、应付、库存、核算处理系统的操作分工、操作流程及操作方法。
6.能熟练运用财务报表系统进行报表格式定义和报表公式定义,编制出合乎规范的财务报表。
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熟练掌握各模块逆操作技能。
8.具备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软件的操作手册及其它相关资料,解决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前导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五、设计思路1.本课程标准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特征,以软件模块为单位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引导的,以业务处理流程为线索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业务自始至终处理流程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并构建相关理论体系,形成会计信息化职业能力。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课程代码:6202034027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必修)总学时:60 理论教学学时:32 实践教学学时:28学分:4适用专业:会计专业(三年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定位《会计信息化》是高职会计、会计与审计、税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开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逐渐普及,有关电算会计的知识.技能在会计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电算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电算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规定。
因此,该课程是融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尤其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在修完《会计实务入门》、《初级会计实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课程基础上开设,修完本课程后学生将会进一步学习《小企业ERP系统实施》、《外贸会计实务》等课程。
二、课程任务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了解我国当前主要财务软件和种类及选购方法;掌握用友U861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技能,并初步具备对其他财务软件的即学即会能力;初步具备独立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掌握国家对电算会计工作的规范要求。
二、具体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能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核算单位账套,配置操作员并进行财务分工,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
(2)能熟练应用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凭证处理、账表查询、转账定义及生成、期末处理等操作。
(3)能熟练掌握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工资变动、工资分摊及期末处理等操作功能。
(4)能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资产变动、折旧计提及期末处理等操作功能。
(5)能熟练掌握应收款系统初始设置、期初余额录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核算以及期末处理等操作功能。
(6)能熟练掌握应付系统初始设置、期初余额录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核算以及期末处理等操作功能。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财务会计类专业学时:72学分:4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其先修课程是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是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财务大数据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业务与财务的内在有机联系,理解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诚信严谨的职业品质和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以后从事企业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精神,本课程按照“项目课程主体”的总体设计思路,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 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的课程结构以云计算环境下的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为背景,在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基础上,设计了会计信息化基础知识、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开展、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系统、报表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综合实训等12个内容,重点突出培养数字化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信息化职业素养。
其中项目的设计遵循任务导向原则,以学生解决任务为目标,以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不同业务信息化处理为出发点,通过创设工作情境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考核注重全面考核和过程考核的统一,借助会计信息化考核系统,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通过仿真情境下业务处理,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并充分体现新技术环境下会计各岗位工作业务和财务相融合的时代需求。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熟悉企业业务和财务相关事项的具体操作,提升学生会计信息系统各项业务的处理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规则,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
会乐 E 站 -----张洪波工作室制作《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建议课时: 108学分:6一、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二、课程定位《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证书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该课程是在《会计职业基础》、《财务会计实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学完后进行,为《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能辅助完成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2.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3.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4.能熟练操作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
5.具备与客户、同事、领导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6.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7.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8.具备与工商、银行、税务、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关系的能力和素质;9.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10.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11.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1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四、设计思路《会计信息化》课程由 5 个学习项目组成。
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重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
将会计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改造后作为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融入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与管理中,有效避免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会计信息化》是高职类会计、会计信息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二、设计思路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实际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共同特点,细分其工作性质,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总结提炼属于该工作性质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要求,从而确定相应的该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及相应的技能内容和要求。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的进行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等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财务软件,能胜任单位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一)专业能力1.熟悉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2.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3.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技术;4.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二)方法能力1.会使用总账系统处理相关业务;2.会使用报表系统、处理各种会计报表;3.会使用薪酬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4.会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5.会使用购、销、存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6.掌握财务软件应用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相关知识。
(三)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2.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3.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会计信息化课程共16个工作项目,各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如下:表4.1会计信息化系统概述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2会计信息化系统建立与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3会计信息化系统初始化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4总账系统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5出纳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6辅助核算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7采购与应付款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8销售与应收款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9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0工资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1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2会计报表的编制与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3信息化会计风险分析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4信息化会计风险控制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五、教学条件(一)为有效完成该课程教学,需要达到以下几点教学条件要求:(二)具有与学生人数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机房上机条件;(三)事先配备和安装好上机实验需要的财务软件;(四)机房配有多媒体演示功能;(五)具有能一定数量能胜任会计信息化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教师梯队、结构合理;(六)有相配套的理论和实训教材;六、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一)教学组织以上机操作、任务驱动教学和实训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课程时长:32学时授课对象:会计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基本操作;3. 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化系统维护;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环境。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介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概念、原理和方法;2. 财务软件操作:教授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核算、往来管理、存货管理等;3. 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介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和规范,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4. 信息化系统维护:教授如何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化系统维护,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环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练习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实操练习:安排学生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占60%,采用实际操作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 理论题(30分):考察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操题(50分):考察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0分):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南阳职业学院《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会计与审计必修3。
课程目的(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2)“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成为学界共识,在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满足会计技能大赛的训练和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3)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向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4学分。
学时为56学时.5。
建议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财务业务一体化技能实训教程(畅捷通T3版)(孙莲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2)案例教学法(3)互动教学法(4)上机操作实训法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平时测验.(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上机考试。
考查课9。
课外自学要求(1)认知会计信息化操作的发展趋势,了解新的功能软件和企业财务软件操作。
(2)针对性地练习软件操作程序和步骤,掌握软件各要素。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数据联系基本内容:(1)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管理分析系统。
(2)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地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总账系统与存货核算系统地数据联系。
(3)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会计信息系统地计划与组织、配备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人员培训、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
基本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掌握: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联系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课内实训:登录用友T3系统认识所有模块及其功能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联系本章难点: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第二章企业组织架构的建立基本内容:(1)系统管理:启动并注册系统管理、设置操作员、帐套管理、系统启用、设置操作员权限.(2)设置公共基础档案:启动并注册系统、机构设置、往来单位设置、财务信息设置、收付结算设置、存货设置、购销存设置。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适用专业及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适用专业: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代码:0501001二、课程定位《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本课程着重于业务实践的教授,并通过各个任务考核、上机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后,增强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从事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会计信息化》课程其以会计核算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为前提,将会计信息化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相融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学生必须先完成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会计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学好本课程。
同时,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备熟练操作软件的技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职业道德规范,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从综合技能向岗位技能的过渡。
为后续的《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及校外实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本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信息化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是学生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四、课程目标培养具备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具备熟练使用会计软件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和初步管理决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知识目标1.明确会计信息化的内容和意义,熟悉财务软件的安装流程。
2.掌握会计信息化技术中建账及基础设置,出纳岗位、总账岗位、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管理等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
3.理解和认识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
4.了解系统管理的含义,掌握会计信息化软件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传递流程。
(二)职业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会计软件建立财务应用环境。
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601281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编者:财务与会计教研室(会计信息化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左莉审核人:董红编制单位: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应用外语系编制日期:2015年 7 月 1日《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详细信息1.适用对象普通后三年制学生2.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4本课程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实用电算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注重讲授软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如何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利用软件自带的说明、帮助等辅助文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的能力,提高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5. 课程性质与定位①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是以计算机和财务会计为基础,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T3)》的后继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技能。
6.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会计核算工作项目为依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有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适用专业:审计学学时:64学时。
其中讲授16学时,实践48学时。
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研究计算机代替手工后的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过程。
本课程针对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会计信息化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以通用会计软件为中心,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在具备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后,通过软件应用训练与电算化基本知识教学,传授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技术与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后续课程:财务分析与决策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会计信息化》课程理论部分(16学时)《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部分(48学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0%+阶段性测脸X50%+课程总结X25席+课内实验X15%e期末成绩(100分):实验报告。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李湘琳、张文、傅仕伟编《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Vl2. 1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傅仕伟、郑菁、李湘琳、张文编,《信息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V13. 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3)傅仕伟、李湘琳、张文编,《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二)参考资料:(1)李吉梅、刘大斌、李康、张忠伟编,《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
(2)刘大斌、王新玲编,《会计信息化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年3月。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及编号会计信息化,编号: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会计信息化及会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核心课程,课程以ERP软件为载体,通过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既了解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及管理软件工作原理,更熟练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管理软件实际操作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与理论,熟练掌握ERP 软件财务与供应链的操作。
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行业认证考试并获得资格认证证书,参加并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信息化的考试,并能将本课程运用到实际操作实务中,从而及时适应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ERP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理解管理软件各模块功能及相互关系;理解供应链管理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掌握管理软件维护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具体会计业务在各模块中的实际应用操作。
(二)能力目标1.具备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的能力。
2.具备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账的能力,具备建立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能力。
3.熟练运用ERP软件进行总账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供应链管理能力,具备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的能力。
4.具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具备沟通和协调能力,具备协作精神。
四、设计思路(一)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会计信息化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信息专业等的专业核心课。
课程设计是在对信息化岗位群和岗位能力的分析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成学习领域,形成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及编号会计信息化,编号: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会计信息化及会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核心课程,课程以ERP软件为载体,通过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既了解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及管理软件工作原理,更熟练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管理软件实际操作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与理论,熟练掌握ERP 软件财务与供应链的操作。
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行业认证考试并获得资格认证证书,参加并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信息化的考试,并能将本课程运用到实际操作实务中,从而及时适应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ERP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理解管理软件各模块功能及相互关系;理解供应链管理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掌握管理软件维护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具体会计业务在各模块中的实际应用操作。
(二)能力目标1.具备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的能力。
2.具备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账的能力,具备建立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能力。
3.熟练运用ERP软件进行总账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供应链管理能力,具备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的能力。
4.具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具备沟通和协调能力,具备协作精神。
四、设计思路(一)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会计信息化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信息专业等的专业核心课。
课程设计是在对信息化岗位群和岗位能力的分析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成学习领域,形成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建议课时:108 学分:6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常用财务软件及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2.能辅助完成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3.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4.能熟练操作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5.能熟练操作应收系统、应付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6.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8.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9.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10.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二、课时分配项目一: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任务1 系统管理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创建账套设置用户与权限账套备份与恢复修改账套与年度账管理任务2 基础档案设置设置部门档案与职员档案设置客户与供应商档案财务信息设置收付结算信息设置任务3 总账系统初始设置选项设置期初余额录入任务4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初始化任务5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拓展阅读项目二:日常业务处理任务1 凭证处理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凭证查询修改与删除任务2 工资管理工资变动与工资分摊任务3 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减少任务4 账表管理账簿查询与打印拓展阅读项目三:期末处理任务1 月末自动转账期间损益结转自定义转账任务2 银行对账银行对账任务3 月末对账与结账总账系统对账与结账拓展阅读项目四:报表管理任务1 报表格式设计报表相关概念设计报表格式任务2 报表公式设计定义计算公式与审核公式任务3 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财务指标分析本量利分析预算管理决策分析拓展阅读项目五: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任务1 供应链管理系统初始化购销存基础档案设置采购系统初始设置销售系统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初始设置库存管理系统设置存货核算系统设置任务2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普通采购业务处理采购短缺业务处理采购退货业务处理采购暂估业务处理付款结算业务处理采购特殊业务处理任务3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普通销售业务处理销售退货业务处理委托代销业务处理收款结算业务处理销售特殊业务处理任务4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材料出库业务处理存货盘点业务处理期末处理与结账拓展阅读五、分单元教学内容。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管帐信息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有用专业:财务治理专业(本科)编制单位:财会金融系《管帐信息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单位【财会金融系】学分【3】总课时【64】编制人【管帐信息化课程组】制订日期【2020.10】审核人【】审核日期【2020.11.30】一、课程性质和定位《管帐信息化》重要研究电子运算机技巧在管帐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及对管帐理论研究的阻碍,是管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经由过程本课程进修使学生深刻操纵管帐信息化的差不多理论常识,体系操作道理;闇练操纵管帐信息化体系应用技巧,使成为高等的管帐信息体系的实施人员。
《管帐信息化》是管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授教化,该进修范畴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才能和促进职业本质的养成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经由过程该进修范畴的进修使学生具备信息化前提下的管帐实务与财务治理才能以及敬业、义务、协作、立异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合业态企业信息化前提下的管帐工作。
实践教授教化环节重要有企业顶岗练习。
该课程是在《管帐差不多》、《财务管帐》、《运算机应用差不多》等课程学完落后行,为《管帐综合操作》等课程和学生的卒业练习以及卒业设计打下差不多。
二、课程目标(一)常识目标1.深刻操纵管帐信息化的差不多理论常识2.明白得管帐软件的操作道理3.闇练操纵管帐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或许具有较高的管帐信息化理论常识水平和较强的管帐软件的操作才能4.应用运算机技巧处理管帐实务的实际应用才能并能够或许介入信息化信息体系的分析、设计及系同一样爱护(二)本质目标1能自立进修管帐信息化新常识、新技巧2具有较强的说话表达、管帐职业沟通和调和才能;3具有扎实肯干的工作风格和主动、热忱、耐烦的办事意识。
4具有优胜的心理本质、诚信品德和社会义务感5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德和优胜的职业道德。
6具有强烈的社会义务感、团队精力和协作精力;(三)才能目标1.能依照项目义务、财经律例和管帐职业道德的要求,依照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形选择合适的管帐软件及响应的模块2.进行收集设备并安装管帐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管帐信息化实施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管帐信息化治理轨制3.并闇练应用运算机和收集技巧进行账务处理、薪资治理、固定资产治理、报表治理、购销存治理,对管帐信息体系进行爱护和数据治理四、课程内容与教授教化要求1.课程教授教化内容与学时分派设计课程的教授教化内容能够概括为管帐信息化道理、管帐软件操作、管帐信息分析与安稳操纵三部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1. 引言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来处理和管理会计信息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会计信息化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的目的、结构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
2. 目的制定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会计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培养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通过设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可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3. 结构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包括会计基本原理、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建立起对会计领域的基本理解,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应用打下基础。
3.2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工具,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与会计相关的信息技术,包括会计软件的使用、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系统的架构与管理等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和管理会计信息。
3.3 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流程管理、安全性保障等知识。
通过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学生能够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并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信息的管理和分析。
3.4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维护技术。
通过学习数据库管理,学生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会计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信息安全是会计信息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掌握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
与本课程相关的前序课程有《基础会计》和《初级会计实务》,与本课程相关的后续课程有《成本会计》等,在学生具备手工会计各岗位核心能力基础上,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职业岗位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设计理念《会计信息化》课程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课程中,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业企业经济业务为情境,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基础上,以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指导学生完成安装软件、会计软件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做的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同时以“必需够用”为度传授相关知识给学生,在真实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驱动下,为学生搭建会计信息化的整体框架,并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融于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职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以会计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仿真企业会计环境中,以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为逻辑顺序,通过情景模拟、任务驱动,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岗位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使用会计软件完成创建账套、对财务软件进行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并通过对一种财务软件的学习、操作形成对其他财务软件使用的类化经验,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操作其他财务软件,甚至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2.熟悉我国财政部门对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信息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信息化工作做出的具体规范;3.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
编制单位:财会金融系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承担单位【财会金融系】
学分【3】总课时【64】
编制人【会计信息化课程组】制定日期【2013.10】
审核人【】审核日期【2013.11.30】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会计信息化》主要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是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操作原理;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用技术,使成为高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顶岗实习。
该课程是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学完后进行,为《会计综合操作》等课程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3.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4.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参与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系统一般维护
(二)素质目标
1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3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6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三)能力目标
1.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
2.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3.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账务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购销存管理,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设计
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会计信息化原理、会计软件操作、会计信息分析与安全控制三部分。
教学总学时为48学时,知识模块与对应学时为:
2.单元(或项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