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小说阅读整体感知
- 格式:docx
- 大小:136.38 KB
- 文档页数:15
分析、探究小说情节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或几条情节线索的引领下展现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在情节的推进和变化中得到体现的。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也是欣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基础。
二、情节的叙述手法1.叙述方式(1)顺叙:按照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来写。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提到前面来写,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倒叙有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
(3)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插叙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有时还会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
(4)补叙:也叫追叙。
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
或补充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补叙是对上下文内容做出的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5)平叙:平行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常称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又称为分叙。
平叙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
2.叙述视角叙述,是小说的重要因素。
故事是由谁来说,讲述者不同,它的视角和口吻会不一样。
叙述的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作者像上帝一样,什么都知道;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和“有限视角”(作者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一般采用第一人称)。
(1)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第01课考纲解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所以这里分了四块儿,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是提高阅读文学作品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概括作品主题,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归纳作品的内容要点,二是概括作品的中心思想。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着眼于作品整体,又必须认真关注局部和细节,将宏观和微观、综览和细读、表层和内里、具体和抽象等妥善结合,统筹思考,去粗取精,斟酌组合。
兼顾内容结构,分析句段作用1.内容方面:文章语言的遣用,都是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所以分析句段作用,关键要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
2.结构方面:在文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句段,其作用也往往不尽相同。
位置:开头作用:开篇即点题,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未点题,则多为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景物描写,从结构看可能是铺垫,从内容看则多为衬托、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气氛。
连续发问,或述逸闻趣事,则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展现深沉思想或饱满情感,比如连续感叹,则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小说常用开头方式及作用中间作用:过渡(物→人,景→情,事→理,实→虚等)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结尾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升华感情,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小说常用结尾方式及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特殊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分析作用时要分析出运用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线索及主题线索:线索是小说中贯串作品始终的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空间,线索常见的有单线及双线两种形式,也有多线并行或者复合结构的。
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对应学生用书p265一、小说主题相关知识小说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个人品质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理解小说主题是小说阅读中的难点,涉及考查小说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①结合文本,概括小说的主题。
②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活状态、命运结局及其原因。
③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
④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二、分析、探究小说主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探究小说主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如《祝福》一文的标题就有此作用。
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集中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从小说的典型情节入手。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小说矛盾冲突的体现,我们在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领悟小说的主题内涵。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庙里偷听、雪夜杀敌的典型情节,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林冲推向了奋起反抗之路,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主题。
(3)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
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际遇、命运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小说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常常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小说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如《祝福》中祥林嫂自身因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而愚昧懦弱的性格、被践踏被迫害的人生际遇及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这一小说主题。
(4)从小说的环境描写入手。
考点集训(二十四)第5单元第一节整体感知对应学生用书p46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下的许多文学评论,似乎存在着一种“春秋笔法”式的写作套路。
“春秋笔法”,即“微言大义”,落笔时用某些字眼分明而又含蓄地寄寓褒贬,这是中国古代撰写史书的方式。
史书的首要功能是记录事实,倘若还有史家自己的立场“一字春秋”地藏在文本背后,那是惊喜;而文学评论的本职是表达态度、亮明褒贬,如果连态度都遮遮掩掩,那是失职。
当今,赞美别人的评论文章很少“失职”,优点说起来一二三四清楚明白,先不论文章本身写得怎样,远观总归是花团锦簇。
出问题的大都是那些想批评又不好意思批评的文章:总不能全说坏话吧?得肯定为主。
但作品实在写得不好,纠结半天,只好先“王顾左右而言他”。
小说什么主题?赶紧把脑中古今中外文学名篇都翻找一遍,下笔梳理一下相关主题的演变谱系,然后写“这篇小说又为某主题的文学长廊增添了新的形象”。
语言什么风格?民间一点叫“丰富充满活力”,学院风格说“长于刻画复杂经验”。
人物关系怎样?一个人叫“独语的魅力”,两个人分分合合可谈“自我与他者”,多人扯不清是“现代社会的复杂关系处境”。
搬出几个西方大理论家的名字,用那套驾轻就熟的理论阐释装点一下,字数差不多就行了。
全程都在躲着文本说空话,终究有点良心不安,犹豫再三后在文末留下一截遮遮掩掩的“真话”尾巴:“这篇小说,虽在某方面、某角度还存在较明显的提升空间,但总体看来,仍不失为一篇较能够打动读者的作品。
”“虽……但……”“较明显的提升空间”“总体看来”……太多的玄机和顾虑,令这些句子显得不堪重负,疲倦且荒唐如一个出门远足的人穿反了两脚的鞋子。
这些套路很大一部分是我自己的“病历”。
偶尔写下这类句子,我都会痛苦:我清楚这“春秋笔法”对文学评论的有效性存在巨大的杀伤力,文学评论如果完全堕落为内部流通的“黑话”“暗语”,那它的意义就所剩无几了。
就广大读者而言,倘若他们读了原作,会不会觉得受骗?对文学评论失去信任?接受了错误的引导、以劣为佳,审美水平被大幅拉低?作者也未必获益,该改进的问题没有被戳破,今后的写作依然会反复跌倒。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对应学生用书p22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
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
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
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
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第一课小说整体阅读●复习目标1. 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 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 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江苏卷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江苏卷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资源《小说整体阅读》教学PPT●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姓名,年级:时间:二、小说阅读一、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二、依据小说文体特征读文综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3步骤”,切实把握好4大命题点,以提高答题的效率.小说阅读“3步骤”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阅读小说首先要从宏观入手,统观全文,弄清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写了哪些事件,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什么,开端前是否有序幕,结局后是否有尾声。
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为文章切分出层次,进而梳理出小说的情节.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和环境阅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关注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探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的叙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动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阅读小说也要注意环境描写。
在阅读中可勾画圈点出各段有关人物、环境描写的重要词句,并用简洁的语言做好批注。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小说的主题往往蕴藏于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阅读小说,要在前面对情节的梳理,对人物、环境的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作者的主观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主题。
【典例示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第1讲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怎么写)的分析鉴赏。
“相关内容”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及作用的分析、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概括、对环境特点及作用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等;“艺术特色”包括描写手法、叙述角度、语言风格等。
解答这类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设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分析选项常见设误类型述失据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声电影无知,后来对有声电影进行不懂装懂的赞叹,从本质上看他们对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发生“转变”,因而并未描写其“思想意识转变过程”,对文本评述失据。
“3步骤”准解综合选择题☞规范答题思路[典例] (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姓名,年级:时间:考点集训(三十二) 第7单元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三节分析、探究小说形象对应学生用书p492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塔铺(第四章)刘震云离高考剩两个月了。
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
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
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
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
“磨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
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
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的。
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
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
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来送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
"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
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
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
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
"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两里路,到村口的大路上去接爹。
一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
姓名,年级:时间:考点集训(三十四)第7单元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对应学生用书p497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补天(节选)鲁迅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
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在这天崩地塌价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
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
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
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
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
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
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
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
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的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小说阅读整体感知(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
“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
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
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
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
说就是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
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解析]“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误,鲁迅从反顾历史和讽喻现实的目的出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上古时代的神话世界里插入大量的现代人事,使作品逸出了传统历史小说的范围,呈现出鲜明的怪诞性和讽刺喜剧情调。
[答案]D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形象描写。
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言行描写。
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手法。
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对应学生用书p2432019年三套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都是小说,有中国小说,也有外国小说。
选材方面,都是大家作品,文学经典。
全国卷I选用了文学大家鲁迅的作品《理水》;全国卷Ⅱ选用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作品《小步舞》;全国卷Ⅲ选用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当代优秀作家何士光的作品《到梨花屯去》。
立意方面,①立足立德树人,引导考生砥砺奋斗。
如全国卷Ⅰ文学类《理水(节选)》塑造的禹及其随员正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奋斗者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的脊梁”。
②引导考生传承传统文化底蕴。
全国卷Ⅱ文学类《小步舞》,小说写出了“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被时代遗忘后的痛苦,与全国卷III的论述类文本《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相呼应。
命题特色方面,侧重考查考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能力,引导考生在语文活动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的同时,实现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促进其向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
复习备考小说阅读,考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复习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以文本的体裁特征(结构、人物、情节、线索、表现手法、语言等)为主干,整理各类知识的枝叶,内化知识,并掌握相关专业术语。
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厘清文章的思路、线索等。
③回归教材,以教材课文及课后习题为依托,梳理相关内容、结构、思想、表达技巧等学科基础知识。
对应学生用书p244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神态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了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二、小说的阅读角度小说阅读设题的特点与小说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小说阅读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理情节,析人物,看环境,谈构思,讲方法,明主题。
1.叙述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作者像上帝一样,什么都知道;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和有限视角(作者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一般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
2.场景场景即“场面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场景可以:①给全篇定调;②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④揭示人物性格;⑤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3.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小说忌“主题鲜明”,主张“形象大于思想”。
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