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选修论文--中国大学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救国与教育强国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外界的不断欺压和凌辱使得中国的有志之士愤然崛起,开始探索中国的救国之路。他们将教育置于首位,试图利用教育的本质来使中国重新站立起来。虽然受当时的条件制约并未取得成功,但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深思我们可以发现,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国家获得强大的前提,成功的支撑。

关键字:教育救国教育强国中国发展现状

纵观古今,在各个时代、各个阶段下,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首要建设任务。教育不仅可以使个人的身心发展得到更好地进步和提高,甚至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良好的教育使一个人起码获得三中益处:具有并维护人的尊严、对社会有用、有助于国家的治理但又不被国家所奴役。好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培养了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而且使社会、国家繁荣强大。好的教育是塑造国家、改造国家的基石。

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不断受外强凌辱,然而一批又一批的救国勇士也不断探索着中国的强大之路。是采用技术救国,还是采用政治上的维新变法救国或民主革命救国,还是采用教育救国。这直接决定了中国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发展速度的快慢。决定了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能否实现以及是先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鸦片战争战败后,“华夏中心,四方来仪”的长梦幻灭。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到先驱开始“正眼看世界”。教育领域里涌动着一场涤荡传统教育空疏腐朽的经世致用思潮,并直接影响着包括教育救国在内的种种后起教育思潮的发生与演变。教育救国思想到洋务派后期领袖张之洞时发展得更为明晰。虽然当时尚无此提法,但张之洞“对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的认识却比早期洋务派更深入、更理论化、更系统化,其基本精神就是教育救国论”。①之后在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的著作中,教育救国的呼声更为强烈。维新派教育救国的理论宣传和具体实践,已经深入到制度层面。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辛丑条约》之后,时人有言:“甲午、庚子以还,内为志士所呼号,外为列强之侮辱,始知教育为中国存亡之绝大问题,于是众口一声曰:教育!教育!”②由此可见,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救国的思潮在各位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得到一步步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虽然教育救国论者在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然而历史的事实说明,教育救国论者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教育救国的实质毕竟是改良性质的,而且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割裂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实践是失败的,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这就决定了教育救国思潮退出的必然。虽然人们对教育救国的缺陷已经说的很多,但同样有必要正视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

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今天实施“科教兴国”具有现实的启示。从其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救国”思想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既显荒谬,又蕴含着合理内涵;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既具有消极的作用,也不乏积极的影响。

其实不管是什么时候,或是哪个国家,能够立国强大并且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靠的就是教育,教育是培养国家接班人的大事,甚至千秋万代,如果教育不好,那这个国家也就很危险了,所以教育非常重要。当然尤其是这个国家面临危亡之时,教育就是救国,如我国在抗日战争时,即使每个人都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国家也危在旦夕,但不管怎样,宁可其他厂房或建筑弃之不顾,也要冒着敌人的炮火把学生和老师们紧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尤其是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南开大学的师生们等纷纷内迁至云南等地方继续上课,那里没有像样的校舍,没有先进的设备等,但师生仍坚持上课,目的就是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来更好的救国,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德国及日本等其他国家也如此,都非常重视教育,也才有今天如此好的成就。

美国卡内基小组的研究也表明,美国的经济实力有50%是从它的教育制度获得的。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有85%是美国的大学(据上海华申所做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中有17所美国大学)。美国用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吸引世界各地的最有潜质的学生到美国学习,再用它强大的企业将这些人才中的大多数留在美国本土。在微软、IBM、苹果等美国高科技企业中充满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拔尖人才。这些异域精英们为美国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美国才能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影响深远的杰出学者和强大的知识经济,才能成为科技强国。

所以强国首要是从教育开始。从世界范围看,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强国建设路径。第一,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代表国家是德国和美国。两国都是有一所或几所大学改革,提出了创新理念,再影响波及全国。如德国的洪堡和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教学和科研的职能,众多大学纷纷效仿,使得德国一度成为世界性的学术和科研圣地。而美国各学校也都是自发改革,而后国家才在经济、法律政策上给予肯定和支持。第二,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以日本为代表。二战后日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国家教育,在“科技立国”等思想的指导下,致力于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这些措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必须选择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建设路径,即处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各校自主进行创新改革。在这一路径下,政府和各高校将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应合理定位。创办自己的风格以实现教育强国。例如:确立国际化、信息化、多样化、创新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将研究和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适应科技和时代要求,调

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既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适应长远发展,培养新兴产业需要的各类紧缺人才;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前沿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等。

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到“强国必先强教”,我们一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说,在这方面人们已经达成共识。但毋庸讳言,在一些地方,在有些时候,重视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实现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加大政府投入和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教育没有钱不行,钱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本应在上世纪末达到4%,但未曾完成,至今,这个目标必须实现,不能再拖。只需政府每年多拿出几千亿元,我们完全有能力这样做。政府教育投入从以前的“县级统筹”到现在的“省级统筹”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政府财力薄弱,所以可以考虑实行“中央统筹”,以确保4%目标的实现,并有助于均衡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

教育之于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重要性,怎样形容都不为过。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不仅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之必需,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以预见,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教育,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从容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从而确保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要把我国发展成经济、国防实力雄厚,能够对世界事务拥有决定性发言权的全球性强国。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

参考文献

①《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②《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