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全解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80.35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全解欣赏

2016 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全解欣赏

【真题回放】

族群、人群、群众、群体,群的形态丰富多彩;群的便捷、群的力量、群的适应,群的挑战无处不在。微信平台可以汇聚相距遥远的一群亲戚,校本课程能够召集趣味相近的一群同学,大自然更能轻松招引热爱阳光的一群群旅友……不知不觉,我们就会融入群的洪流。请以“群”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 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名师释题】

“群”这个题目便于落实《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群,可虚可实,可远可近,可新可旧,可名可形,可叙可议,可抒情可说明。新媒体和传统力,正唱加反弹,融在群中或独立群外,考生们的基本语言素养可以得到真实的展示。

可喜的是,佳作中难得出现了一批议论文,所谓的“文体不限”得到了一次真实的体现。“群不灭。群的力量,比鹤立鸡群更能振奋人心。群与群有交集,这些交集,又成为新的群。群,飘忽不定,又能感知得到,就像国画中被风吹起的柳絮。群以特别的方式,组织着世界,承载着万物进化,也记录着人类精神与品质的升华。”说出这几句话的考生,来了一次思想的袒露,全文逻辑思辨堪称出色。文章先提出“群是不灭的”的观点,以古人“群”游之例、水珠之“群”汇成大海之例进行浅层佐证。作者貌似自我否定得提出了“生活中也有孤军奋战的例子”,其实这正是他论证的严密性,因为这些“群”是“精神的群”“虚群”,此处的论述是对前文论述的有力补充。所以“群串起了世界”。最后,文章得出结论“群是伟大的,又是渺小的,当然,也是不灭的”。

【佳作快递】

群1

五台山上,我走着,看着,毫无目的。

佛教,我不感兴趣。

百无聊赖之际,我见到了一群和尚,一步,一跪,一拜。

我不禁驻足定睛而望。

他们都身着僧衣,小的,还只是六七岁左右,乳臭未干的儿童。老的,已是胡须花白的

老人了,恐已过古稀。

他们缓慢而郑重地走一步,就一齐双膝跪下,慢慢举起双手,俯下身,贴伏在地面上,

再缓缓起身,重复,一遍又一遍重复。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诚挚地望着前方,像是受到了某种召唤似的,就这么走着。彼此无言,

只有那动作循环往复。

他们从哪儿来?要去向哪儿?这套动作已重复了多少遍?又将继续多少遍?……心中无数的问题在回响,而我只是呆呆地一动不动。

目光聚焦在那小男孩身上,他披着深黄的袈裟,面孔稚嫩而却也有着与他年龄不符的神

色,那该是虔诚之色吧。他大概是头一次参加这样的朝拜,动作看起来不甚熟练,有些呆呆的,可是无比认真,跟着身旁的年长者,一板一眼,丝毫不敢懈怠。他小小的身体伏在地上的样子,让我不禁鼻头一酸。

我多想走上前去,问问他,你还好吗?还吃得消吗?可我依然在原地一动也没动,也许是因为我不忍去打扰他们,觉得我的问候于他们就似亵渎,是对他们诚心和信仰的不敬;亦或是因为我知道我问题的答案一定是:“我很好,吃得消。”

我久久地站立着,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这是怎样的群体,无一例外的对信仰坚持的心让我为之动容。在我心中,这个群体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足以感天动地。

我不知他们的终点在何方,但我为他们默默祈祷,愿他们早日到达他们心中的那一片圣地……

耳边,似乎回响起了悠长的钟声,我双手合十,向着远方,那群人离开的方向,慢慢俯下身……

点评:

本意看景,无意却看了人。本意旅游洗目,无意却洗了心。全文紧扣“群”展开,中心明确,切题,用细腻的笔触将一群朝圣者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内容充实,文从字顺。这是怎样特殊的一群人,作者在文中借助对一个小男孩的形象刻画作出了回答,既有正面的动作、肖像、神态描写,也有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作者不急于给这群人贴上标签,而是通过细致传神的描写和准确精粹的抒情,让这一群生动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此娓娓道来,必然会使在大同小异的题材和单调乏味的语言中头晕脑胀的阅卷老师沉浸在对生活的冥想和追忆中,能让阅卷老师心有戚戚的作文在发展等级上必然也会赢得高分。

点评人:常州四中许艳

往事穿过溟濛的水汽游走开来,惊鸿般颤颤地滴落在我的心头,泛起回忆的涟漪。

曾以为,只有黄梅调与昆曲才会融成一个群,只有大漠与金戈铁马才会融成一个群。但,

整个大中国何尝不是一个红色的群体,江南与塞北又何尝不会融合,汇成华夏苍穹下独特的群体,凝成黑瞳孔黄皮肤的群体。

曾经见朋友家上挂着一幅中国墨画,淡淡的线条轻隔了宣纸,一半是江南,一半是塞北,它们似融成一体,汇入群的洪流。

柔美的墨线不禁让我心醉,仿佛疲惫的心灵倒入春风怀里般柔和。轻波荡漾的江水和江边的人儿仿佛在这朦胧的空气中沉淀。或蹲或站的浣纱女子,敲着古老的棒槌,纺织模糊的心事,呢喃小调不知不觉地溢出;风在树下轻唱,碧水照流光,老人们独坐老藤树下,捧着一壶香茶,端看历史年化,他们似杯中的茶,不浓,不淡,不浮,不沉,被岁月侵蚀的脸上露出恬静安宁的笑容;乌篷船吱呀驶来,船上母子吴侬软语,伴着流水碧波渐渐溢出,亲切的乡音,温暖的问候,诉不尽的是思念,道不完的是温情……

粉墙黛瓦的江南居住着一群人,他们温婉,安宁,温情……

遒劲的笔风让我瞬间肃穆起来,仿佛一霎那就有了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漫天的黄沙和

黄沙中人儿仿佛在遒劲中静止着。谁家的炊烟从土坡上缓缓升起,新鲜的羊肉,鲜红如骄阳的辣子,八角茴花,在翻炒中,氤氲着热气,仿佛人们的热情就此扑面而来;房前的人们鼓动着腰鼓,强烈的节奏,夸张的动作,黑黝的皮肤上露出憨厚的笑;透过罅隙,远处嬉闹的羊群清晰可见,带着头巾的老人挥舞着长鞭,舒展的弧度,漫天的黄沙,诠释了他骨子中的洒脱。

黄土高坡的塞北居住着一群人,他们热情,朴实,洒脱……

江南的一群人推开木扉,走出细线,汇入土坡;塞北的一群人跨过山门,越过细线,融

入清波。

这里青烟绕白云,锦绣丝弦;那里歌声遏山尖,策马扬鞭。看似不同的两群人,融合,

酝酿,成了一个群体——中国。从此,江南多了热情,塞北多了柔情,中国这个群更加壮丽!

点评: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本文情感细腻,描写生动,意蕴深远。选材得当。作者从丰富的生活中选取了温婉的江南和热情的塞北作为文题中的两个

“群”,看似截然不同,实为巧妙融合。因其各具特色,所以我们眼前充满画面感。描写生动。本文的景物描写,不仅意象丰富,整体勾勒出了江南与塞北的风土人情之美,

而且修辞得当、用语活泼灵动,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小桥流水、塞北的粗犷豪放,细细点缀出中华民族的寸土之美和生命之美。在紧张的中考考场中,能够绘景如此之细,如此之活,如此富有层次,一定离不开作者过硬的语文素养,以及日常细致的观察和丰厚的储备,临场

时才可能厚积薄发,一气呵成。

写作手法多样。作者在文章中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多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和动态美;运用对称句、排比句富有哲理感和整齐美,起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民族情怀和自豪感。

常州市朝阳中学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