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水系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12
无锡新运河的开挖及其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无锡新运河是无锡市政府重点规划的一个重大工程项目,旨在改善城市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在过去的几年里,无锡市的发展速度迅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日益拥挤。
无锡市政府决定开挖新运河,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促进城市发展。
新运河的开挖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不仅对当地经济、环境、居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无锡市政府和市民来说,开挖新运河是一项重要举措,将成为推动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未来,新运河将为无锡市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民也将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2. 正文2.1 无锡新运河的开挖无锡新运河的开挖是一项重要的城市改造工程。
这项工程旨在改善无锡的水运交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新运河的开挖工程历时三年,涉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工程过程中,大量的土方工程和石方工程需要进行,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周边建筑和交通的影响。
在开挖过程中,工程团队经过精心策划和细致施工,最终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无锡新运河的开挖不仅提升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新运河的通航能力提升,为城市的货运和旅游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新运河沿岸还建设了一些商业综合体和居民区,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流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
无锡新运河的开挖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无锡新运河的开挖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运河的开挖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从工程建设到运河畔商业的兴起,都吸引了大批人员投入促进了当地就业市场的发展。
这不仅带动了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
新运河的开挖也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沿运河而建的商业区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新动力源,吸引了更多企业和商家的入驻。
运河的开通也促进了当地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新运河的开挖也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流入。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长广溪湿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
正文:
----------------------------------------------------------------------------------------------------------------------------------------------------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长广溪湿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
(锡政发〔2008〕334号)
市规划局:
你局《关于报批长广溪湿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方案的请示》(锡规〔2008〕36号)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该规划。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起高浪路,南至壬子港,西至山水东路、许舍地区,东临蠡湖大道,总用地面积为764.5公顷。
其中一期工程北起高浪路,南至清源路,用地面积为137公顷。
二、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为城市郊野湿地公园,应建设成为太湖流域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河流湿地系统、蕴涵自然生态价值的特色公园、展示湿地水体净化过程和栖息地多样性的平台。
三、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总体布局形态、景观组织结构、交通组织方式、配套设施规模、环境保护措施和旅游开发模式。
四、在下一阶段工作及规划实施中,要深入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自然景观要素,注重植物种植设计,体现生物多样性,加强对湿地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
二○○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结束——。
关于制定《无锡市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草案》的说明一、制定《条例(草案)》的必要性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大运河唯一抱城而过的河段,是集防洪排涝、水源调配、生态景观、交通航运、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轴带;梁溪河,无锡最古老的自然河流,也是沟通城区水系、京杭大运河、太湖的重要水系。
“两河”整治,是对百姓所盼的积极响应,也是强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之举。
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两河’整治提升工程,相关规划编制、征收拆迁等工作有序推进,一批重要节点工程和示范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当前,我市虽已形成涉水“1+8”法律体系,但适用范围主要针对河道整治管理,对滨水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沿岸特色风貌管控、历史文化保护、共享与共治、法律责任等方面缺少系统的制度体系和规范指引。
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条例》,发挥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实现‘两河'滨水公共空间高品质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条例(草案)》制定依据和过程《条例(草案)》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无锡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参考了上海、南宁、西安等地滨水公共空间的立法实践。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计划安排,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成立了立法起草小组,在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法制工委和市司法局的提前参与下,开展立法起草工作。
起草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论证会商和开展立法风险评估,形成了《条例(送审稿及《条例(送审稿》报送市政府后,市司法局按照立法程序,通过书面征求意见、基层立法调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各区政府、园区管理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会同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法制工委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进行论证和修改, 并书面征求了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意见,经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形成了现在的《条例(草案三、《条例(草案)》有关问题的说明《条例(草案》共七章四十八条,主要内容包括滨水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设施设置与维护、共享与共治、历史文化保护等。
无锡市区水系规划文本无锡市水利局二○○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基本情况 (1)第三章河道控制标准 (3)第四章河网水系规划 (5)第五章管理规划 (7)第六章规划实施意见 (8)第七章综合评价 (9)第八章附则 (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的管理与保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确保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锡市区水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原则;立足原有水系与发展改良水系相结合原则;不减少区域调蓄水面积率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与时俱进,与各部门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无锡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防洪规划》、《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无锡”的要求,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从适应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市区现有河网水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河道的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健全市区河网布局,优化改良河网水系;建立和健全河道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河道的控制与管理,确保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规划范围:无锡市区162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现状基准年是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第六条规划对象:北塘、崇安、南长区规划至村级河道;滨湖、惠山、锡山、新区规划至镇级河道。
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七条自然概况1、地理特征。
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东经119°31’~120°36’之间。
太湖流域无锡地区综述无锡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狍子重案组王婷婷杨悦赖楷佳马丹阳孙华欣目录1 太湖流域与无锡地区概况及水资源利用现状 (2)1.1太湖流域概况 (2)1.2太湖流域中心区域概况 (2)1.3无锡地区概况 (4)1.3.1气候地形概述 (4)1.3.2水系水网概况 (4)1.3.3 无锡市城市功能区与水资源利用现状 (5)1.3.2.1农业用水 (6)1.3.2.2工业用水 (6)1.3.2.3生活用水 (6)2 无锡市水资源保护与存在问题 (7)2.1无锡市的水资源功能区划分及其保护 (7)2.1.1水功能区阐述 (7)2.1.2无锡地区功能区划体系 (7)2.1.3太湖流域和江苏省主要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 (8)2.1.4太湖流域无锡地区主要政策措施 (9)2.1.4.1总体政策概述 (9)2.1.4.2具体法律法规体系 (9)2.2无锡市的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10)2.2.1山林区保护水资源牺牲经济发展 (10)2.2.2生态补偿机制立法进程相对落后 (10)2.2.3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迫切性凸显 (10)3无锡市现行水资源的补偿及保护模式 (10)3.1无锡地区现行水资源补偿模式及运行现状 (10)3.1.1省际太湖保护补偿基金 (11)3.1.2无锡市际保护区域补偿方案 (11)3.1.3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补偿机制 (12)3.1.4通过经济补偿取得的基金的使用和新一轮补偿 (14)1 太湖流域与无锡地区概况及水资源利用现状1.1太湖流域概况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长江流域五大重要淡水湖之一,属长江下游水系。
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湖泊面积2427.8km2,水域面积为2338.1km2,湖岸线全长393.2km。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
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无锡市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无锡分局盛龙寿1 概述无锡市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南濒太湖,北临长江,总面积4787.6km2。
其中山区和丘陵区782km2,占总面积的16.3%;平原区面积2503.6km2,占总面积的52.3%。
江河湖荡水域面积1502km2。
属北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雨量1154.1mm,单站年最大降雨量2068.7mm,最小降雨量483.7mm。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50〜1200mm,陆地蒸发量800mm,相对湿度79%。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分属长江干流、太湖湖区、太湖南溪三大水系。
水资源条件复杂,水质型缺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 地表水资源量2.1 计算方法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本地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实际上就是本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量。
由于径流资料不足,我们按产流特点将下垫面划分为水面、水田、平原旱地、山区旱地、城镇建成区(不透水区)等五种类型,对各类下垫面分别建立产流模型,以场次雨量为基础,逐日计算每个水资源分区各典型年的水资源量(径流深),并按面积加权计算每个水资源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
2.2 区域水资源量以1956〜2000系列为例,无锡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99721万m3,宜兴山丘区41752万m3,宜兴平原区48797万m3,太湖区19485万m3,无锡市区53344万m3,江阴区36343万m3。
其它系列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
2.3 径流特征无锡市各地区地表径流特征见表2。
表1 无锡市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单位:万m3表2 无锡市地表径流特征值表单位:mm2.4 地表水资源量频率分析对无锡市各水资源分区及全市1956〜2000年地表水资源量作频率计算,丰水年(P=20%)、平水年(P=50%)、枯水年(P=75%)、特枯水年(P=95%)全市的设计年径流量分别为27.9亿m3、18.6亿m3、12.8亿m3、7.32亿m3,各分区设计年径流量见表3。
无锡“城中直河”研究无锡“城中直河”是指无锡市区内的部分古河段,其前身是明代的城壕,自古以来便是无锡的重要水系之一。
城中直河起源于无锡南门外的“南直门”,流经城区南北向,贯穿无锡市中心,汇入太湖。
如今,城中直河已成为无锡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休闲空间,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无锡“城中直河”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历史渊源城中直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无锡城区由南北两城组成,城中直河就是连接南北城的重要水道。
城中直河曾经是城市护城河,是无锡城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直河逐渐失去了护城河的功能,成为了城市的一条内陆河。
城中直河的上游是无锡市现代城区内的一条人工河道,河床窄浅,水流缓慢,下游则是连接太湖的一条自然河道,河床宽阔,水流湍急。
城中直河是无锡市区内一条十分典型的古河段,它承载着无锡古老的城镇文化和人文历史。
二、现状分析近年来,无锡市政府对城中直河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和景观提升工作,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城中直河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堤岸绿化、水质净化等措施,通过提升景观品质,改善了城市水系环境,增加了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城中直河也成为了无锡市的一个重要文化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城中直河的管理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直河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垃圾和污水成为了河道的污染源。
城中直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沿岸的植被遭到破坏,河道的水质受到了严重影响。
城中直河的管理和规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了城中直河的有效治理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未来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中直河,无锡市政府应当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大治理力度,提升城中直河的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
应加强对城中直河河道的清淤和污水处理,改善水质。
应完善城中直河周边的绿化和景观设施,提升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同时加大对城中直河的宣传推广,使其成为无锡市的重要文化名片。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09•【字号】锡政办发[2010]287号•【施行日期】2010.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锡政办发〔2010〕287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太湖治理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国家和省赋予无锡的一项重要任务。
太湖(蠡湖)新城北起梁溪河,南至贡湖,西临梅梁湖,东至京杭运河,由太湖新城、蠡湖新城以及蠡湖水域三大部分共同组成,总面积约180 平方公里。
太湖(蠡湖)新城建设是无锡市委、市政府打造现代化湖滨城市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锡实现从“运河时代”向“太湖时代”迈进的重大战略部署。
根据建设生态低碳城的发展思路,打造经济繁荣、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和谐社会。
遵循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太湖(蠡湖)新城建设成为无锡“四城”建设的样板和标杆,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之路。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无锡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0-2012)》,市委、市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将太湖(蠡湖)新城建成“清水流域”,太湖(蠡湖)新城“清水流域”建设是无锡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和太湖治理的示范性工程,是无锡治理太湖的重要举措,是无锡治太工作转向“流域性综合治理”的大胆尝试。
为加快推进太湖(蠡湖)新城水环境整治工作,特制定2010~2012年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前言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
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
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
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
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
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
7mm(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
9mm(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55天)。
以“五水共治”理念管理好水资源———以无锡惠山区为例作者:王海梅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21期1 无锡惠山区水资源管理现状无锡市惠山区以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域和无锡市区水网为基础,境内有村级以上河道697条,总长约823.8km,相应河网密度约2.52km/km2。
长期以来,无锡市惠山区政府都非常重视改善水环境,有效管理和利用好水资源,水资源成为无锡市惠山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1.1 强化防洪功能,营造安全水环境十二五以来,无锡市惠山区构建了全面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包括了30个圩区、257.84km 圩区防洪圩堤、278座排涝站和58座防洪闸。
区域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1.2 强化生态功能,保护资源水环境2011年针对我国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无锡市惠山区以水资源“三条红线”保护为切入点,编制了《无锡市惠山区水系规划》和《惠山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控规划》。
同时构建了一个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70家节水型载体、16个水功能区监测断面(点)、166家取水许可监督单位等组成。
1.3 强化灌溉功能,优化农田水环境十二五以来,无锡市惠山区构建了农田水利保障体系。
以2 000hm2桃园、2 000hm2水稻田、2 000hm2蔬菜田,325座灌溉站,200多km防渗渠道组成。
无锡市惠山区达到农村河网引排通畅,农田水利设施标准化,能灌、能排、能控。
1.4 强化运输功能,畅通水系水环境无锡南临太湖,北靠长江,且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虽然水路运输在运输总量的比例在不断缩小,但是还有一定的功能和市场。
无锡市惠山区构建了“三纵五横”的水系主框架体系[三纵:白屈港、锡澄运河、漕河—横洚河—五牧河—直湖港;五横:京杭运河、万印河(万寿河—印桥港)—锡北运河、横洚河—北塘河—界河、锡溧运河、洋溪河],全区水网四通八达。
无锡“城中直河”研究无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其中直河就是无锡市内一条十分重要的河流。
作为无锡市的母亲河,直河是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锡城市文化的载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城市资源,近年来,学者们对无锡“城中直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重点对这一研究进行探讨,以期更全面地认识无锡直河,为无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直河的基本情况无锡直河,又名堰河,发源于无锡市惠山镇,流经无锡市区,最终汇入太湖。
直河全长约26公里,流域面积约228.17平方公里。
直河自古以来就是无锡市的主要水系之一,也是无锡市区主要的引洪排涝河道。
由于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所以直河在无锡地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直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物资源,是无锡市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
直河也是无锡市内一条重要的交通干道,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
直河是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二、直河的发展变迁在无锡市建城初期,直河是无锡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和水源。
长期以来,直河与无锡市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是无锡市的母亲河。
随着城市的发展,无锡直河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直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化。
城市建设对直河沿岸的土地和建筑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导致直河水域受到压缩和变形,直河水位下降,水资源供应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锡市相关部门和学者们开始对直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们意识到,直河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无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
无锡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直河保护和治理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直河的环境保护和水质治理力度,也加强了对直河沿岸开发的管理和规划。
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无锡直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水域中的水生物也得到了保护。
通过开展直河岸线的绿化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直河沿岸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锡市河道管理条例》全⽂《⽆锡市河道管理条例》全⽂ 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保护和改善城乡⽔环境,发挥河道综合效益,制定了《⽆锡市河道管理条例》,下⾯是条例的详细内容,欢迎⼤家阅读。
《⽆锡市河道管理条例》全⽂ 第⼀章总则 第⼀条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保护和改善城乡⽔环境,发挥河道综合效益,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法》、《中华⼈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条本条例适⽤于本市⾏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荡、氿、⼈⼯⽔道、⽔库)及其配套⼯程。
长江、太湖等流域性河道的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航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河道管理坚持统⼀规划、综合整治、积极保护、合理利⽤的原则,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抗旱、航运、旅游、⽣态和景观的功能。
第四条市、县级市、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管理⼯作的领导,将其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本⾏政区域内的河道防洪安全和⽔环境质量负责。
河道防汛和清障⼯作实⾏⾏政⾸长负责制。
各河道均应当明确综合治理责任⼈,对河道⽔⽣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断⾯⽔质达标负领导责任。
河道整治和保护所需资⾦应当纳⼊政府财政预算,并按照政府投⼊同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多渠道筹集。
镇⼈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其职责权限,做好本⾏政区域内河道管理的相关⼯作。
第五条⽔⾏政主管部门是河道主管机关,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政区域内河道的统⼀监督和管理;河道管理机构受同级⽔⾏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河道的⽇常监督管理。
发展改⾰、规划、交通、建设、国⼟、环保、市政公⽤、农林等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职责,共同做好本条例的实施⼯作;涉及河道⽂化旅游功能开发的,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积极配合。
第六条河道管理实⾏统⼀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河道分级管理权限,由市⽔⾏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案,报市⼈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太湖(金城湾东扩景区)保护水源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摘要:无锡金城湾东扩是蠡湖36公里湖岸线上最后一个主要景点,也是蠡湖收官之作。
金城湾东扩景区结合蠡湖历史文化内涵,以“自然自游自乐——与鱼共乐,忘情山水之间”为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融合当地鱼米之乡的特征,营造一座具有自然生态、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滨水公园。
关键词:风景园林;文化内涵;水环境整治;规划设计Abstract: Wuxi Bay East Lake 36 km lakeshore line is the last major attractions, but also the end of lake. Bay area combin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Lake history culture connotation, “natural free themselves -- and fish were happy, forget the landscape” for the design concept, application of modern design integration of lo cal features to create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with natural ecology,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m of modern waterfront park.Key words : Landscape architecture;Cultural connotation;Water environment remediation;Planning and design1项目背景无锡市地处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
蠡湖地区是无锡市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山明水秀,历史人文底蕴丰富。
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研究陈娟;朱前维;秦建国【摘要】简述无锡市太湖新城水系现状,从河网水系、防洪除涝、水环境水生态、河道管理四个方面分析现状水系存在的问题。
介绍水系总体规划布局,在太湖新城“三纵三横”主干水网格局基础上,蠡河以东太科园区继续完善“三纵七横”之框架性河道,蠡河以西地区则通过进一步强化“三纵一横”次干水网来改善北部区域引排调蓄能力。
并对太湖新城水系规划在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system in Wuxi Taihu new city is briefly introduced. Problems of current water system a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river network,flood and waterlogging,water environment and water ecology,river management.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water system layout is introduced. On t he base of“three vertical and three horizontal”backbone water network,“three vertical and seven horizontal”framework river is keep on improving in east area of Li River.“Three vertical and one horizontal”secondary backbone water network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west area of Li River to improve the drainage storage capacity of north region. The social benefits,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economic benefits of water system planning of Wuxi Taihu new city are evaluated.【期刊名称】《江苏水利》【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水系规划;太湖;城市水利【作者】陈娟;朱前维;秦建国【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江苏无锡 214000;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江苏无锡 214000;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江苏无锡 2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无锡市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南部,北起曹王泾,南至太湖,西临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运河,总面积150 km2。
无锡市区水系规划文本无锡市水利局二○○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基本情况 (1)第三章河道控制标准 (3)第四章河网水系规划 (5)第五章管理规划 (7)第六章规划实施意见 (8)第七章综合评价 (9)第八章附则 (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的管理与保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确保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锡市区水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原则;立足原有水系与发展改良水系相结合原则;不减少区域调蓄水面积率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与时俱进,与各部门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无锡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防洪规划》、《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无锡”的要求,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从适应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市区现有河网水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河道的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健全市区河网布局,优化改良河网水系;建立和健全河道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河道的控制与管理,确保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规划范围:无锡市区162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现状基准年是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第六条规划对象:北塘、崇安、南长区规划至村级河道;滨湖、惠山、锡山、新区规划至镇级河道。
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七条自然概况1、地理特征。
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东经119°31’~120°36’之间。
无锡市区地处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域,西部位于武澄锡低片,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程一般3~5米(吴淞镇江基面,下同);东部位于澄锡虞高片,地势相对较高,地面高程一般6米左右。
2、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气温15.6℃(无锡站,下同),年平均无霜期约22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降雨量1112.3毫米,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60~70%集中在5~9月。
3、水文特征。
多年平均水位3.06米(无锡站,下同),历史最高水位4.88米,历史最低水位1.92米;警戒水位3.59米。
规划工况下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4.53米,100年一遇4.94米,200年一遇5.05米。
第八条经济社会无锡市区辖崇安、南长、北塘、新区、滨湖、锡山、惠山共7个区,有镇22个、街道23个,居委304个,村委329个。
2005年末总人口228.49万人(户籍人口)。
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当年价)2909.48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8.1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70.36亿元。
第九条河网概况京杭运河、太湖和长江共同构建起锡澄地区大水网。
市区则以京杭运河为中轴构成河网水系,并通江达湖,与流域水系融会贯通。
京杭运河以北主要由新沟河、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东清河、望虞河等纵向入江河道连通长江,同时由九里河、伯渎港、锡北运河等横向调节河道经望虞河进入长江;京杭运河以南主要由直湖港、梁溪河、骂蠡港、曹王泾、蠡河、大溪港等入湖河道连通太湖。
无锡市区范围内现状村级以上河道共有3301条总长2970.78公里,其中:省级河道2条计68.5公里;市级河道21条计242.07公里;县区级河道46条计278.1公里;镇级河道329条计882.4公里;村级河道2903条计1499.71公里。
此外,市区范围内尚有湖泊面积399.7平方公里,除383平方公里太湖面积外,其它湖荡有14处,合计面积约16.7平方公里。
第十条存在的主要问题1、河网水系问题:水面积减少和水系破坏现象严重;河道淤积,岸貌差乱现象普遍。
2、防洪排涝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下垫面变化较大,产汇流速度加快;圩区排涝能力的提高加剧了洪水外排能力不足的矛盾;防洪规划实施进程跟不上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速度。
3、水环境及水生态问题: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部分河道护岸型式不利于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滨水防护绿地建设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环境效益。
4、管理问题:河道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和执法队伍力量薄弱。
第三章河道控制标准第十一条河道分级标准一级河道:流域性河道(省级),流域性引排水功能的重要河道,市区境内共2条即:望虞河、京杭运河。
二级河道:区域性骨干河道(市级),区域性引排水功能、对区域汇水调水起主要作用的骨干河道,如:锡澄运河、白屈港、直湖港、梁溪河等。
三级河道:区域性一般河道(市级),涉及区域性引排水功能、但其汇水调水作用次于二级河道的区域性河道;影响范围涉及两个县(区)以上的主要河道。
四级河道:县(区)级河道,各市(县)、区范围内的主要引排水河道;影响范围涉及两个镇(街道)以上的主要河道;三级以上河道之间的主要连接河道。
五级河道:镇级河道,影响范围在一个镇(街道)以内的主要引排水河道;影响范围涉及两个行政村以上的主要河道;四级以上河道之间的一般连接河道。
六级河道:村级河道,影响范围限于一个行政村以内的主要引排水河道;一般性生产或生活用河道;自然村、居民小区或局部地块内的主要引排调蓄河道。
第十二条河道断面标准1、横断面控制要求。
河道均采用明河,横断面形式以梯形断面为主。
各级河道横断面最小标准按下列原则确定:一级河道: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地区航道规划安排。
二级河道:服从流域和区域性防洪排涝规划、地区航道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安排,从有利于本地区引排调蓄、航运发展、水环境水生态可持续利用要求等出发加以确定。
三级河道:根据流域和区域性防洪排涝规划、市区防洪排涝规划并结合航道规划等要求加以确定。
一般情况下,河底高程0.0~0.5米,河底宽度不小于10米,边坡1:2~1:3。
四级河道:主要根据市区防洪排涝规划、片区引排调蓄和农船运输要求等确定,一般河底高程0.0~1.0米,河底宽度不小于6米,边坡1:2~1:3。
五级河道:主要根据河道影响范围内引排水要求,结合河网密度及水面积率控制要求等进行确定。
河底高程0.0~1.5米,河底宽度不小于5米,边坡1:2~1:3,具体根据各片区情况确定。
六级河道:维持现状河岸线;水系调整时要求河底高程0.0~1.5米,河底宽度不小于3米,边坡1:2~1:3,具体应根据各片区情况,统筹考虑引排调蓄要求、景观要求、不缩减水面积要求等综合确定。
2、水面积控制要求。
一要以现有水面积率作为最低控制阈值,并随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远期水面积率应有所增加。
二要对规划河道的河口宽度适当加以控制。
为确保河道规模和调蓄水面积,若现状河道断面标准大于规划标准,则维持原河道标准,不得缩减。
同时,对于必需修建护岸的河段,其河道两侧护岸间的间距一般不小于梯形断面时相应于最高水位时的水面宽度;若受条件限制,拓宽确实较困难的河段,可采用矩形断面或等截面确定口宽的方法,其中:四级和五级河道中重要的河道其河口宽度不得小于20米、一般河道不得小于15米。
第十三条河道防护绿带宽度控制结合规划保留,河道两侧防护绿带宽度确定如下:一级河道:河道边线外侧各50米;二级河道:河道边线外侧各30米;三级河道:河道边线外侧各20米;四级河道:河道边线外侧各15米;五级河道:河道边线外侧各10米;六级河道:河道边线外侧各10米。
河道边线:无堤防的河道为河口线;有堤防的河道为堤防工程背水侧堤脚线。
对于有更高要求的河道,绿化控制建设范围可按河道等级进行升级处理。
在防护绿带范围内,禁止修建与河道保护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禁止进行采石、取土等危害河道及其堤防安全的活动。
第四章河网水系规划第十四条骨干河网布局原则构建有利于“大引大排、引排有序”的骨干河道框架,进一步调整优化水系布局。
骨干河道对地区引排调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继续拓浚入江入湖骨干河道,提高地区入江入湖能力;为改善太湖(梅梁湖、竺山湖)水环境,有必要增加引江济太线路,进一步提高引江济太能力;同时,澄锡虞高片应增加北排通道,为高片洪涝水和尾水排泄寻找出路。
第十五条骨干河网水系规划以市区现有河道为基础,以通江达湖重要引排河道和主要横向调节骨干河道为骨架,建立一个满足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需求的“八纵六横”骨干河网水系主框架。
八纵:望虞河、新沟河、走马塘河、锡澄运河、白屈港、直湖港、蠡河、大溪港。
六横:京杭运河、伯渎港、九里河、锡北运河、梁溪河、曹王泾。
其中:新沟河由五牧河-横洚河-漕河-原新沟河串连而成,走马塘河由沈渎港-走马塘-锡北运河-七干河串连而成。
第十六条骨干河道功能划分综合水功能区划及现状功能要求,确定骨干河道的主要功能有行洪、排涝、航运、供水、景观、引水、排水等七大功能;引水功能和排水功能主要服务于调水改善区域水环境。
河道功能汛期服从防洪,其它时段以供水、水环境为主。
初步确定的区域性清水通道有:望虞河、白屈港、新沟河、直湖港、梁溪河;初步确定的区域性排水通道有:锡澄运河、走马塘河、京杭运河。
骨干河道功能定位如下:望虞河:防洪、排涝、供水、引水、航运新沟河:防洪、排涝、供水、引水走马塘河:防洪、排涝、供水、排水锡澄运河:防洪、排涝、供水、航运、排水白屈港:防洪、排涝、供水、引水直湖港:防洪、排涝、供水、引水蠡河:防洪、排涝、供水、航运、景观大溪港:防洪、排涝、供水、航运、景观京杭运河:防洪、排涝、供水、航运、排水、景观伯渎港:防洪、排涝、供水九里河:防洪、排涝、供水锡北运河:防洪、排涝、供水、航运梁溪河:防洪、排涝、供水、引水、景观曹王泾:防洪、排涝、供水、景观第十七条湖泊湖荡规划湖荡是调蓄水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对雨洪的调蓄、改善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等,对于市区境内现有湖泊湖荡均予以保留,不得随意侵害,并要求按《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及其相应的湖泊保护规划加强保护。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调蓄功能和生态湿地效应,规划新建小型湖荡9处合计面积约2平方公里:锡山区斗夹山地区新建“月牙湖”;惠山区利用连片鱼池或水塘等新建“玉洲湖、西陪湖、北丼湖、东丼湖、华长湖、杨市湖、中心湖”;滨湖区胡埭镇新建“龙延湖”。
第十八条分区水系规划意见除“城三区”外,其他区应在市区水系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编制分区水系规划,并规划至村级河道。
1、编制分区水系规划做好六个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防洪排涝规划相结合,与改善城市面貌相结合,与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结合,与规范河道管理工作需要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