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 第20课 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9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目标导航]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取消自由贸易。
(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评价
(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易混易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
[图解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
4.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思维点拨]
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2.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适应了苏联(俄)国情,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实践
(1)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3.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4.评价
(1)功绩
①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②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③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思维点拨]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苏联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2)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易混易错]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前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主题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史料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王斯德
[史料解读]
从划线部分信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归纳其方法。根据这一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问题思考]
史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提示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积极: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
史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
[史料解读]
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表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划线部分表明新经济政策的举措具有退向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措施是什么?
提示改变: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史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①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②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③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史料解读]
划线部分①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②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特点;③体现了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