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人口的迁移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5
第2讲人口的迁移(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1.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人口迁移――→是否跨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 口迁移 ⎩⎪⎨⎪⎧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后:出现跨洲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4)国内人口迁移①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a .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b .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②重要形式:城乡间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特别提醒] 我国的“民工流”的新变化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高中毕业去外地上大学属于人口迁移。
(√) 2.“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
(×)3.南美洲始终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外流也会影响其经济发展。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等,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四川等。
2.图中人口大量迁入广东省,对其主要影响是:①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1.据报道2018年以来,已经有大批的来自中美洲的移民涌向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地带,企图进入美国,吸引这些移民进入美国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经济因素。
2.每年春节前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国首都居民早上外出购买早点、蔬菜都会感觉到不如以前方便,许多的营业摊点都关门歇业了,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提示]在北京从事这些服务行业的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春节时大多会离开北京回老家过年。
第2讲 人口的迁移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学问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肯定距离之外,转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劳务输出(外籍工人)增多。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3)进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淌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进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图文助记1.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1.世界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 主要流向缘由 意义19世 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到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转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其次次世 界大战以后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的人口增多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各国经济进展不平衡调整了人力资源空间分布格局(2)在目前简单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迁移缘由→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高素养人才外国廉价战斗难民、特点劳动力政治难民迁移缘由查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查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方向由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供应避难需要的国家主要影响进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进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多问题2.我国人口迁移(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2)我国浩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进展,特殊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淌——民工流。
《人口的迁移》同步练习1〜2题。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1•关于图中移民叙述错误的是()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经济欠发达区域流入经济较发达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A欧洲 B .非洲C.北美洲D.亚洲读下图,回答3〜4题。
3 .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入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C. 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4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以分别表示( ) .A 四川、广东B .湖北、重庆C. 河北、山东D.新疆、内地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 .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 .主要向服务业转移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 .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6.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F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7.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 .云南、贵州、湖南、江西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 .广西、湖南、江西、福建8.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四川人较多,主要原因是四川()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下图是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题。
9.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 .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D .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情分析]常与产业转移、西部开发、城市化发展等相联系,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1.综合思维:通过对人口迁移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空间变化并分析原因、影响与措施。
2.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区(地)与迁出区(地)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考点一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素养盘点]1. 如何判定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是人口迁移? 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属于人口迁移吗?(综合思维)提示:(1 )人口迁移一般需具备三个条件:(2)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2.分类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人口跨洲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的人口迁移①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 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走西口” 河南→新疆、甘肃等地③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2)主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全面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1)产生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2 人口的迁移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2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入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2.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以分别表示( )A.四川、广东 B.湖北、重庆C.河北、山东 D.新疆、内地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第1题,二战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往发达国家和地区。
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资源开发,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
第2题,当前,我国人口主要从内地迁往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及工矿地区。
湖北、重庆均位于中部地区,河北、山东均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相互间的人口迁移量不大。
新疆因为资源开发,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
第3题,良好的教育条件、优美的环境会吸引人口迁入。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迁移的进行。
【答案】 1.C 2.A 3.A(2018·乌鲁木齐高一检测)2019年中国春运自1月8日起至2月16日止,为期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25天。
据此回答4~6题。
4.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5.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客流量过大②出行时间分散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④民工潮A.①③ B.③④C.①④ D.②③6.关于近几年春运旅客量不断增加可能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压力B.扩大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压力【解析】第4、5题,春运的旅客主要是民工和大中专院校学生,春节前人员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流向城市外出务工和求学。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基础过关]1. 2012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1亿人次。
春运旅客属于( ) A.国内人口迁移B.省际人口迁移C.人口流动D.人口迁移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2~3题。
2.若此图表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则乙地可能表示( ) A.地广人稀的西北内陆地区B.经济发达的城市C.人口众多的农村D.风景优美的山区3.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本国人口稀少,缺少劳动力B.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C.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D.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需青壮年劳动力从事脏累工作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5~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 美国110.0墨西哥26.7 德国21.1印度22.2 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5.(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6.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经济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7.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组织B.环境恶化C.经济差异D.投亲靠友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外来人口调查统计图材料二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相对稳定,来自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和黑龙江六个省的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的60.4%。
第一章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1.(2018·辽宁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A.外出讲学B.上街购物C.外出旅游D.移民国外答案 D解析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的现象,四选项中只有移民国外使居住地发生了改变。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2.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的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甲地优美的环境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答案2。
C 3.A 4。
D解析第2题,西亚石油输出国因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第3题,民工流向主要是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第4题,家庭成员的两地分居可促使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 )A.都为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B.都为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主要为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6.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频繁的战争②资源开发③新大陆开发④经济因素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5。
C 6。
D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石油资源丰富、收入高的中东国家。
第6题,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由发展中国家迁往中东地区主要是为了资源的开发.二、综合题7.结合图甲“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和图乙“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迁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世界人口增添不拥有影响的是 (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 .国际人口迁徙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 .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回答 2~3 题。
2.从人口迁徙的最主要要素考虑,此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3.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西北内地地域 B.西南地域 C.东北地域 D.东南沿海地域读“2019~ 2009 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徙改动状况图” ( 以下图 ) ,联合所学知识。
达成 4~5 题。
( )4.2019~2009 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连续上涨 B.迁出率连续降低C.机械增添率迟缓降落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添5.从人口迁徙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 .安徽 C .湖南 D.河南以下图为“某地人口迁徙与年纪关系表示图”。
读图回答 6~7 题。
6.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域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要素 D .经济要素7.图中甲、乙、丙、丁不一样年纪段的人口迁徙有显然有关性的是 ( )A.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添表示图,回答 8~9 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目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从整体上看,该市人口数目的变化以机械增添为主B.该市人口数目呈降落趋向 C .影响该市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是政治要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添率整体奉上涨趋向9.最近几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添率呈降落趋向,其原由最有可能是 ( )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的发展D.乡村生计环境已优于城市依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检查,中国每 3 个家产工人中就有 2 个来自乡村地域。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一、单选题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整体气候逐渐变干旱,降水减少。
各盟(市)人口分布和城镇化空间差异大,其中,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省会,包头是内蒙古著名的钢铁城市,乌海市是内蒙古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下图为2020年内蒙古各盟(市)区域图以及各盟(市)人口数量和占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内蒙古乌海市人口密度最大是因为( )A.人口数量多B.人口迁入多C.土地面积小D.水资源丰富2.呼和浩特城镇化较包头的主要优势是( )A.城市等级高B.钢铁工业发达C.能源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3.从环境承载力角度来看,人口数量会减少的是( )A.鄂尔多斯市B.赤峰市C.兴安盟D.阿拉善盟在当代中国,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正在并且将持续重塑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的因素正日益成为人口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
下图示意2005—2010年\2015—2020年各区域人口迁移比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4.与2005—2010年相比,2015—2020年四个地区人口回流现象最明显的是( )A.东北地区B.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5.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其原因在于( )A.人口分布趋向均衡B.人口年龄结构优化C.迁移人口素质提升D.自然出生人口减少6.驱动省际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影响力在逐渐减弱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 .公共服务水平 C.环境舒适度 D.落户门槛落户意愿是指流动人口如果符合流入地的落户条件,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地。
我国不同城市落户意愿差异较大。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我国流动人口总体落户意愿明显降低。
下面为我国部分城市落户意愿与城市规模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题。
A.经济增长水平 B.城市人口规模C.户籍价值变化D.落户政策变化8.在超大城市中,重庆落户意愿最低,这会导致( )A.城镇人口规模持续减小B.人口流动频率更加频繁C.城乡经济差异不断增加D.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升9.克拉玛依等西部小城市落户意愿较高的直接因素是( )A.资源丰富B.环境优美C.经济发达D.交通便捷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第二讲 人口的迁移一、选择题1.(2015·高考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 .海南B .四川C .广东D .浙江解析:图中显示,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选项中只有四川符合条件。
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入省份。
答案:B(2017·郑州模拟)下表为2015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2~3题。
2.A .多为发展中国家 B .多为发达国家 C .均为东半球国家D .均为西半球国家3.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语言优势B .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政策优势解析:第2题,据表可知,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多为发达国家。
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菲律宾经济落后,而上述地区经济发达,菲佣迁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答案:2.B 3.C(2017·晋冀豫质检)读2013年三大城市群人口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4~5题。
4.三大城市群中(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5.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解析:第4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第5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迁入率上,人口净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
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第一部分第五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选择题(2010·XX调研)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A.中国、印度、美国B.印度、中国、美国C.中国、美国、印度D.印度、美国、中国解析: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丙图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
答案:B2.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解析: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引起。
答案:D(2008·全国卷Ⅰ)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0~14岁(%) 35.27 14.63 8.515~64岁(%) 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XXB.XXC.XXD.XX解析:本题以我国某市人口资料变化切入,考查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第3题,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是由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决定的。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市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0~14岁青少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却不断下降,说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
课后限时集训(十六)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9·湖南模拟)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1~2题。
1.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2.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甘肃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江苏省
1.B 2.D[第1题,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由于历史上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李姓人口迁移至此。
第2题,一个省份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选项所列四个省份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最高,人口以迁入为主。
]
(2019·沧州模拟)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完成3~5题。
3.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D.②④
4.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 )
A.①<②B.①>②
C.③<④D.③>④
5.图示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3.A 4.B 5.C[第3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
第4题,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
第5题,④选入东北部工业区以青壮为主,⑤是老年人口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养老。
迁往南部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会使这些地区的老龄化加快。
]
(2019·张家口模拟)下表为杭州市某区2014年节后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
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
据此,完成6~8题。
A.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B.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
C.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
D.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7.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该区旅游人口增多
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该区就业环境改善
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8.该表反应了该区( )
A.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
B.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C.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
D.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6.D7.C8.D[第6题,根据表中统计数据,可知该区流动人口主要是年龄在16~
45岁的人口,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流动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其以下,大部分在该区已经有工作了,流动人口以外地人为主。
第7题,根据上题可知节后流动人口在该区大部分有工作了,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外来流动人口节后回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强了。
第8题,根据流动人口较低的文化化程度、大都没有技能、男女比例不协调,可知就业结构矛盾明显,同时也可以推断该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产业结构还没有完成优化升级,还需要较多文化程度低、无技能的劳动力。
]
城归,类似于“海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
2016年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
据此回答9~11题。
9.新时期“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出现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10.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地区人口的( )
A.科学素养B.职业构成
C.地区分布D.性别比例
11.“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
A.增大了地区间交通压力
B.加重了城市病
C.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9.D10.B11.C[第9题,新时期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促进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不少人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农村地区。
第10题,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势必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地区的居民从业构成发生较大的改变。
第11题,“城归族”回到农村创业,使非农产业增加,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使人口的跨地区流动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人口,减轻了城市病;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
]
二、非选择题
12.(2019·江西模拟)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
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 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的难民政策、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
(2)题,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
[答案] (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
(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
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特征: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
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
13.读关于浙江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部分沿海省市2000年到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单位%)。
材料二 (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表。
材料三2为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制造业部门就业人口的构成图(注:加工制造业包括纺织化纤、服装鞋帽、轻工食品。
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解析] 第(1)题,阅读三则材料中的表格数据,横向上和上海、江苏、全国对比,纵向上进行2000年和2010年的对比。
第(2)(3)题,人口迁入正效应一般从劳动力供应、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负效应多从加大城市人地矛盾及其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对策则针对问题提出。
[答案](1)人口年均增长率: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受教育年限:浙江省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提高,但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外来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人口比重: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浙江省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特别高,但就业人口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
(2)正效应: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减缓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负效应: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