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3
16门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多个学科,具体学科课程标准包括但不限于: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3.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6. 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7. 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8.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9.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1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1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15.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16.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这些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重点,例如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会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在英语课程标准中,会注重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此外,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强调了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建议,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同时,各学科之间加强了相互关联,强化了实践要求,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网站或咨询教育部门。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0整理)一、总则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义务教育,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整理,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指导。
二、语文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六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数学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英语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六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科学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四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实验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体育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指针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各个学科和课程内容的标准。
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科设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种类和数量,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等。
2. 课程要点:规定了各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包括知识点、技能要求和学习目标等。
通过这些课程要点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3. 课程内容:规定了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各个年级的知识点和教材选择等。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的安排。
4. 教学方法: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授、探究、实践等。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
5. 评价标准:规定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包括考试、测验、作业、课堂表现等。
通过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学生接受统一的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
同时,课程标准还可以为学生
的学习提供指导,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参考。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
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
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
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教育部11问答详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起来看——1.请问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一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课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也随之不断更新和优化。
这些方案和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全面发展和长久进步。
本文将通过探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课程标准,从整体和学科特色方面,全面了解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整体框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作为统领全国义务教育各个学校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涵盖了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和基本框架。
该课程方案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方案提出了教育教学的总体原则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评价考核等方面也得到了详细规定和说明。
这一整体框架既契合了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又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多元化特点,为各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三、16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概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政治、思品和技术与生活,共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这些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还规定了各学科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的课程标准也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
这些课程标准的制定,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依据,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16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优势和特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办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其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这些方案和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需求,注重了学科间的联系和协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06-05目 录前 言 (1)第一部分设计理念 (2)一、基本理念 (2)二、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13)第一学段(1-3年级) (13)一、数与代数 (13)二、图形与几何 (17)三、统计与概率 (20)四、综合与实践 (22)第二学段(4-6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0)三、统计与概率 (34)四、综合与实践 (36)第三学段(7-9年级) (40)一、数与代数 (40)二、图形与几何 (48)三、统计与概率 (63)四、综合与实践 (68)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第一部分 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文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进行了系统规范。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在深入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对该课程方案和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课程方案的理念与原则《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始终贯穿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同时,课程方案也充分考虑了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样性,力求使教育资源能够更公平地分配,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课程方案的修订也强调了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性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与时俱进,贴近社会的需求,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和结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扩大了基础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深度,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同时,课程方案也加大了对综合性实践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支持和倡导,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程设置的结构也更加合理和科学,注重了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强调了课程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课程结构的调整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三、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着重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标准中还强调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要求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评价体系也得到了完善和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仅仅依赖考试成绩,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评价,强调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和支持,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和个性,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喻伯军教授从修订背景、主要特点、主要变化、学习建议四方面详细分析解读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帮助教师更为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且能够在实施过程中有所准备。
一、修订背景(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非常快,特别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
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状态,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新要求,希望现在的人才更有创新性、更具个性化。
(二)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国际教育发展迅速。
世界各国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了一些教学要求。
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三)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具体需求促成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进行。
中国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从量的扩张到了质的提升的阶段,不仅要提升教育的内涵和质量,还需要优化学校的育人蓝图。
二、主要特点(一)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这是课程标准第一次把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打通,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整体实施。
同时,课程标准注重幼小衔接、初小衔接和初高衔接,体现了课程的进阶性。
课程进阶与每个学段的教学都有很大关系。
对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照顾到前后联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教学位置,明白学生的发展方向。
(二)素养导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就是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的建构也是基于核心概念。
所以方法也要指向核心素养,我们要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这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内涵可以以“一核心、三维度、六大素养”来归纳。
一核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三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六大素养对应三个维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本课程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均衡、有序的生物学科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科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理念学生中心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科素养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综合性课程应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均衡的知识体系。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
3. 了解生物学的应用领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1. 能够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获取生物信息。
2. 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加工生物信息。
3. 能够运用科学语言和逻辑表达生物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 培养科学态度,勇于质疑和探索。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生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2. 细胞结构与功能3. 遗传与变异4. 生物进化与适应5.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二部分:生物学实验与技能1. 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巧2. 生物样品的制备与分析3. 生物学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 生物学实验报告的撰写第三部分:生物学应用与实践1.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3. 生物医学与健康4. 生态与环境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注重概念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是指国家对公民实施的基本教育制度,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为了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
本文将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概况以及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全面了解。
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是指为实现义务教育目标,保障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课程安排和实施方案。
在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制定,包括了学科课程、学科学习活动、选修课程等内容。
1. 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
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旨在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学科学习活动除了学科课程外,学生还需参与学科学习活动,如实验、实践、科技创新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特长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还包括了一定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内容多样,如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
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了确保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有所建树,教育部门依据学科属性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学科的课程标准:1. 语文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学科,其课程标准涵盖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数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学科,其课程标准包括了数与代数、函数与方程、几何与测量、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英语英语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其课程标准包括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内容。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修订解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修订解读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进行修订解读,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修订后的科学课程标准旨在符合当代学生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旨在打造高质量的科学教育。
标准概述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学生的特点,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修订后的标准分为三个部分:核心要求、研究活动和评价。
核心要求核心要求是标准的基础,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和核心能力。
在这一部分,我们细化了科学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和生命科学、物质和能量科学、地球和天空科学等。
同时,我们强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研究活动研究活动部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究任务,旨在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鼓励教师采用科学探究、实验和观察、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研究活动还包括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评价评价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有效性。
在修订后的标准中,我们提出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测试、实验报告、科学项目和口头报告等。
我们鼓励教师综合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发展。
修订的主要内容在2023年版的修订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调整和更新:知识体系的优化根据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对标准中的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
我们增加了一些新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使其更符合最新的科学进展。
同时,我们也删减了一些过时的内容,以确保标准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学科融合的实践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我们在修订后的标准中推崇学科融合的实践应用。
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数学、语言、艺术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据了解,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等主科和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其中,外语科目的课标还细化到英语、日语和俄语三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将于秋季实行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教育部公布了19个学科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分九级;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4.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6.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7.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8.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9.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10.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1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1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1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4.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15.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16.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17.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18.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19.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三项要求突出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创新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与“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如化学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课程内容;同时,为了使母语教育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特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学生应学写毛笔字;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培养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新课标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与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老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以地理学科为例,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是什么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次课程改革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如何组织开展的经历了哪些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应在认真总结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按照民主、科学的程序进行;为此,教育部特别设计了以下工作程序;一是开展实验情况的调研;2003年和2007年,先后组织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来自国家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约11.7万人的大规模调查,全面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二是确定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明确提出课程标准修订要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要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三是加强力量,建立机制;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共遴选了172位专家,组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四是组织开展修订工作;2004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组织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重点加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德育内容;2007年根据大规模调查的结果,开始对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修订;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为贯彻落实有关任务要求,再一次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五是广泛征求意见;修订过程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深入教学一线跟踪研究,召开近千场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修订工作基本结束后,向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11家出版社及教科书主编征求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同时还向近三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了意见;就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以及地理课程标准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分别征求意见;就有关学科课程标准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征求了意见;各学科课程标准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后对修订结果是如何把关的为保证课程标准修订结果的科学、适宜,特别安排了审议环节;审议工作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第一,组织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参加审议工作;另行组织了包括课程、学科教育、学科、德育等学术领域的专家和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研人员、教师、校长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审议组,共154位;其中,两院院士和著名学者20余人,一线特级教师36人,保证了审议工作的权威性和代表性;第二,严格审议程序;设计了综合审议、学科审议、再综合审议、投票表决的基本程序,并严格按照这一程序开展审议工作;与以往仅重视学科审议不同的是,这次特别强调了综合审议,对各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学科和学段间的衔接、课程内容容量和难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整体把关;第三,加强专业咨询,提升审议质量;审议中,教育部特别提请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专业咨询,参会的24位院士和著名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进一步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如何体现这一要求的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的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次修订在注重各学科经典基础内容的同时,坚持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与“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如化学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课程内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写字量做了调整;调整的原因和考虑:母语教育非常重要,但其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必须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依据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情况调查结果,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课程标准修订后课程容量与难度上有没有变化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既增加课程弹性,也控制了难度;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教育部对落实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和培训,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二是根据修订后印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科书的修订和审查工作;三是要指导广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四是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五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整合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有益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六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全面部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宣传、培训和教研工作,切实解决好师资、实验仪器设施设备配备等条件保障问题,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如下:一、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二、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三、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四、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有机统整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有益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要鼓励和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活力;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充分重视,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动员、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解决好师资、实验仪器设施设备配备等条件保障,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据了解,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等主科和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
其中,外语科目的课标还细化到英语、日语和俄语三种。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将于秋季实行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
教育部公布了19个学科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分九级。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4.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6.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7.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8.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9.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10.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1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1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1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4.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15.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16.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17.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18.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19.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
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
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三项要求突出能力培养。
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
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
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
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与时俱进创新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
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新成果。
如物理增加了与“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
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
如化学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课程内容。
同时,为了使母语教育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特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学生应学写毛笔字。
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
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培养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新课标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与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老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
以地理学科为例,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是什么?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
本次课程改革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
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
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如何组织开展的?经历了哪些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应在认真总结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按照民主、科学的程序进行。
为此,教育部特别设计了以下工作程序。
一是开展实验情况的调研。
2003年和2007年,先后组织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来自国家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约11.7万人的大规模调查,全面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
二是确定修订的原则和重点。
明确提出课程标准修订要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要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三是加强力量,建立机制。
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
共遴选了172位专家,组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
四是组织开展修订工作。
2004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组织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重点加强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德育内容。
2007年根据大规模调查的结果,开始对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修订。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为贯彻落实有关任务要求,再一次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是广泛征求意见。
修订过程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深入教学一线跟踪研究,召开近千场(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
修订工作基本结束后,向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11家出版社及教科书主编征求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
同时还向近三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了意见;就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以及地理课程标准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分别征求意见;就有关学科课程标准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征求了意见。
各学科课程标准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
最后对修订结果是如何把关的?为保证课程标准修订结果的科学、适宜,特别安排了审议环节。
审议工作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第一,组织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参加审议工作。
另行组织了包括课程、学科教育、学科、德育等学术领域的专家和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研人员、教师、校长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审议组,共154位。
其中,两院院士和著名学者20余人,一线特级教师36人,保证了审议工作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第二,严格审议程序。
设计了综合审议、学科审议、再综合审议、投票表决的基本程序,并严格按照这一程序开展审议工作。
与以往仅重视学科审议不同的是,这次特别强调了综合审议,对各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学科和学段间的衔接、课程内容容量和难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整体把关。
第三,加强专业咨询,提升审议质量。
审议中,教育部特别提请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专业咨询,参会的24位院士和著名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进一步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
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
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如何体现这一要求的?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
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
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
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
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的?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