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最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7
疾控中心资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疾病控制和防治工作,规范疾控中心资料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完整和准确,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疾控中心资料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疾控中心员工,包括直接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疾控中心资料管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保护个人隐私,依法维护数据安全。
第四条疾控中心应设立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负责资料管理工作的规划制定和执行监督。
第五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资料管理制度档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各类资料管理的流程和程序。
第六条疾控中心应定期开展资料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资料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第七条疾控中心应定期对资料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资料采集第八条疾控中心应遵循科学、规范和保密原则,开展资料采集工作。
第九条疾控中心在进行疫情监测和调查等工作时,需严格遵守规定的流程和程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疾控中心在收集各类资料时,应及时整理归档,做好保管和备份工作。
第十一条疾控中心应定期对采集的资料进行审核和清理,及时更新和完善数据。
第十二条疾控中心应加强对数据采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三章资料存储和保管第十三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电子和纸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资料存储和保管工作。
第十四条疾控中心应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未经授权不得私自毁坏或泄露。
第十五条疾控中心应定期对档案馆和数据中心等资料存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疾控中心应严格限制资料的查阅和使用权限,确保资料的保密性。
第十七条疾控中心应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员,负责资料存储和保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八条疾控中心应建立档案调阅和借阅制度,规范资料的查阅和使用流程。
第四章资料传递和交流第十九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资料传递和交流机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十条疾控中心在进行资料传递和交流时,应明确交流对象和内容,做到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汇报。
第二十一条疾控中心应定期组织数据交流会议和培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1.总则1.1目的为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保障国家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规范。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1.3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
1.4责任单位及责任人1.4.1责任单位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包括该机构的信息管理部门及相关业务管理部门。
1.4.2责任人(1)各级责任单位指定负责信息系统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系统用户管理的责任人。
(2)各级责任单位信息系统相关业务部门指定业务专业人员为该业务应用系统管理责任人。
2.用户管理2.1用户类型2.1.1系统管理员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履行用户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唯一责任人。
2.1.2业务管理员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由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指定负责管理该业务权限分配的唯一责任人。
2.1.3本级用户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由本级业务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不同权限和业务操作功能的同级用户。
2.1.4直报用户指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审核,各系统业务管理员授权的通过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录入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
一、总则为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国家、社会、公众和疾控中心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疾控中心设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实施疾控中心信息安全工作。
2. 疾控中心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事件处理、安全培训等。
3. 各部门、科室负责人对本部门、科室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本部门、科室得到有效执行。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1)疾控中心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重点评估,确保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1)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等。
(2)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事件。
(3)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降低安全风险。
3. 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1)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2)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普及信息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氛围。
4.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事件报告、调查、处理、恢复和总结制度。
(2)对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5. 数据安全与保密(1)严格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2)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损坏。
(3)严格执行数据访问权限控制,确保数据安全。
6.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监督与考核1. 疾控中心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科室信息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疾控中心内部所有信息系统、网络设施、数据资源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第三条成立疾控中心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二)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三)监控信息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四)处理信息安全事件;(五)定期进行信息安全自查和评估。
第三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五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网络安全管理制度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 定期对网络设备、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3. 严格控制外部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4. 加强网络日志管理,对网络访问行为进行记录和审计。
(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1. 严格保护患者隐私,确保患者个人信息安全;2.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3.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数据安全;4. 建立数据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在发生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三)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 定期对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2. 严格执行设备采购、报废、升级等管理制度;3. 严禁私自安装、修改、删除系统软件和配置;4. 加强设备物理安全管理,防止设备被盗或损坏。
(四)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 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 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确保信息安全;3. 对离职或调离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审计,确保其带走的数据安全;4. 严禁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进行非法活动。
第四章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六条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公开管理维护制度第一条本单位为法人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中心主任)是信息公开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管理本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
第二条本单位信息公开管理由分管主任具体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本机构的信息公开工作。
第三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其他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等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第四条主动公开信息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调整。
法律法规、规章对更新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定期向其主管部门报告本机构信息公开工作。
第六条接受县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定期对本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七条参加县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宣传培训。
第八条未按照本办法开展信息公开工作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申诉人。
经调查属实的,应当及时做出整改。
第九条违反本制度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情节采用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相关情况纳入监督管理与业务考核记录。
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理。
以信息公开名义变相违法发布医疗广告或进行夸大、虚假宣传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病防控信息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医院的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疫情处理效率和应急反应本领,确保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健康相关部门的引导看法和要求。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医院的疾病防控工作。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体系第四条系统建设医院应建立健全疾病防控信息化管理体系,包含疫情监测与预警系统、病例管理系统、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等。
同时,应依照要求开展系统运行监测和评估。
第五条数据安全医院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疾病防控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禁止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个人访问、使用和泄露相关数据。
第六条信息共享医院应与卫生健康部门和其他医疗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疾病防控相关信息,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引导。
第三章信息手记与上报第七条数据手记医院应配备专业人员,定期手记和记录疫情相关数据,包含患者信息、病例统计、流行病学调查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八条上报要求医院应依照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对于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刻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依照相关程序处理。
第九条上报渠道医院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上报渠道,包含网络报送、电话报告等方式,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
第四章应急响应与处理第十条应急预案医院应订立疾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人员调度医院应依据疫情情况合理调度医护人员,确保人员的合理利用和安全防控。
第十二条防护措施医院应配备充分的防护物资,并订立相关的防护措施,包含个人防护要求、消毒流程等,确保职工和患者的安全。
第十三条患者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患者管理制度,包含隔离措施、就诊流程等,确保疫情传播的最小化和患者的及时治疗。
第五章监测与评估第十四条监测工作医院应加强疾病监测工作,定期报告疫情动态,并依照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疾控中心管理制度范文疾控中心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疾控中心的管理,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保障公众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疾控中心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
第五条疾控中心应定期组织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六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包括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和支撑部门等。
第七条疾控中心的领导班子由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组成,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一次。
第八条疾控中心的职能部门包括:疾病预防控制部、流行病学部、监测与预警部、传染病治疗部、健康教育部等。
第九条疾控中心的支撑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信息管理部等。
第十条疾控中心应根据工作需要,调整组织结构,确保工作高效进行。
第三章工作职能第十一条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控制部负责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部负责疾病的监测与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第十三条疾控中心的监测与预警部负责疫情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四条疾控中心的传染病治疗部负责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十五条疾控中心的健康教育部负责疾病预防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第十六条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确保人员配置合理。
第十七条疾控中心的财务部负责财务预算和审计工作,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十八条疾控中心的信息管理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章管理机制第十九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第二十条疾控中心应定期召开组织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一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第二十二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内外部的沟通合作。
附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日趋完善,逐步实现了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网络化管理,但由于各个应用子系统业务不断扩展,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保证各级疾控机构和卫生医疗机构的业务处理,实现信息的进一步共享与利用,维护整个平台系统正常有序的工作,需要对各地区、各级别、各类型的网络直报用户进行统一管理,为进一步规X网络直报用户的##管理及其相应的权限分配工作,保证网络直报系统的信息安全、运行效率和质量控制,特制定本规程。
一、目的(一)加强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管理,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系统用户权的职责。
(二)根据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要求及网络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X,进一步完善各级用户在系统中的职能划分与角色定位。
(三)强化系统##和密码的管理,降低##和密码泄漏对系统和数据安全产生的影响,确保各相关信息报告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二、用户与权限管理(一)用户类型1.系统管理员:是指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可以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为各级责任报告单位和各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及分配权限的用户,每级机构有且只有一个。
2.本级用户:是指根据部门(科室)或单位的业务分工,由本级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不同权限和业务操作功能的用户。
3.直报用户:指由县(市、区)级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可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
(二)用户职责本系统采用的是用户集中管理和用户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地级市)、县(县级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须指定专门系统管理员负责本辖区的系统##管理与各应用子系统的用户分配。
鼠疫、结核病、艾滋病等专病/单病管理系统由专病/单病报告管理部门(机构)负责,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均由负责系统管理部门负责。
1.国家级系统管理员负责为本级专病报告系统的管理员和本级用户建立##和授权,并对其和省级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为每个级别的用户制定业务角色(简称系统默认角色),并在系统自动生成各级系统管理员的同时授予下级系统管理员管理权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优化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的配置、应用和保护,提高疾控中心的综合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及相关活动,包括信息资源归集、整理、存储、利用和保护等。
第三条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推行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工作,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的效益和安全保障水平。
第四条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应当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信息资源的传递、共享、利用方式,积极推动信息化进程。
第五条疾控中心应当加强对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工作业绩评价,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投入积极性。
第二章信息资源分类与标准第六条疾控中心信息资源分为保密、内部、公告等三类,具体划分标准见以下规定:(一)保密信息资源: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职业保密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由疾控中心保密办公室负责保护管理;(二)内部信息资源:指对内部管理工作、科学研究等具有帮助作用的信息资源,仅供疾控中心内部使用,由信息资源管理科负责保护管理;(三)公告信息资源:指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信息资源,由信息资源管理科负责保护管理。
第七条疾控中心应当按照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分类管理资源信息,为不同等级的信息资源设置适当的管理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安全。
第八条疾控中心应当依据信息资源的属性、特点,制定合理化的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化信息资源的命名、定义和维护管理。
第三章信息资源采集与整理第九条疾控中心应当建立健全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和归档的制度,明确信息采集的内容、来源和采集机制。
第十条信息资源采集工作由信息资源管理科牵头,信息资源采集需求由各职能科室提出,需要经过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
第十一条信息资源管理科应当对采集的信息资源进行评估,选择优质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归档。
第四章信息资源保护第十二条疾控中心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案,包括信息资源的保密、备份、灾难恢复等方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安全使用制度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安全使用制度为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用户规范化管理,保障国家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保科工作人员均为直报用户,在使用中应严格执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
(二)用户建立前需要填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附件中相应的表单,用户账号和密码需要向本辖区的系统管理员申请,用户的角色权限需要向业务管理员申请。
(三)用户信息应采用真实信息,即实名制登记。
用户的使用应该以一人一户为原则,禁止多人共用账号。
(四)用户因工作调动或其它原因无法继续从事相应工作的,应于离岗前报告辖区系统管理员,及时停用账号。
(五)用户有效期设置不得超过1年。
超过有效期的用户如果需要继续使用,应提前15日向系统管理员申请延长其使用期限,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六)直报用户申请权限,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需申请该用户职责范围内的最小权限,以保障数据直报的高效、准确、安全。
(七)用户登陆系统需经过VPN和CA认证。
(八)用户账户信息发生泄露和遗失,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通知本级系统管理员。
本级系统管理员在查明情况前,应暂停该用户的使用权限,并同时对该账户所报数据进行核查,待确认没有造成对报告数据的破坏后,通过修改密码,恢复该账户的报告权限,同时保留书面情况记录。
(九)用户密码设置不得少于8位,需使用数字、字母、符号混合编制,至少每月变更一次。
用户在取得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初始密码后,应该立即更改密码,用户不得将账户、密码泄露给他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1.总则1.1目的为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保障国家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规范。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1.3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
1.4责任单位及责任人1.4.1责任单位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包括该机构的信息管理部门及相负责本级用户管理以及对下一级系统管理员管理。
包括创建各类申请用户、用户有效性管理、为用户分配经授权批准使用的业务系统、为业务管理员提供用户授权管理的操作培训和技术指导。
县区级系统管理员还需负责直报用户的用户管理。
(2)业务管理员职责负责本级本业务系统角色制定、本级用户授权及下一级本业务系统业务管理员管理。
负责将上级创建的角色或自身创建的角色授予相应的本级用户和下一级业务管理员,为本业务系统用户提供操作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其有权限实施相应业务信息管理活动。
县区级业务管理员还需负责直报用户的权限管理。
1.4.2分级管理(1)子系统管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各业务子系统必须分别设置业务管理员。
对于一人管理多个子系统的情况,可以将该用户设置为兼管的多个子系统的业务管理员。
(2)逐级系统管理国家级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本级用户和省级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省级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本级用户和地市级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地市级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本级用户和县区级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县、区)级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本级用户及医疗卫生机构直报用户进行管理。
疾控中心管理方案疾控中心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是卫生健康系统中负责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机构,主要职责是开展疾病防控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科研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随着我国疾病防控事业的不断发展,疾控中心在防控新发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疾控中心的管理水平,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管理方案内容1.组织体系建设(1)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科学的工作分工制度。
(2)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人员能力与工作要求相匹配。
(3)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加强内部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质量。
2.信息化建设(1)实施信息化战略,推进疾病防控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2)构建信息平台,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各类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3)推行信息化技术与工具,提高数据处理、分析、传输和共享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
3.机构管理(1)建立健全机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与流程。
制定规章制度、政策文件和有关制度等,明确管理体系架构,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落实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审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性。
(3)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和项目监督制度。
做好招投标、合同签署等工作,尽量减少资源浪费,保护公共利益。
4.事故应急管理(1)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各项计划,确保应急管理的有效性。
(2)充分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明确应急救援各项职责和流程,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资源调配,做好组织协调和现场指挥。
(3)加强应急设备和装备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抗灾能力和救援水平。
三、总结通过建立健全的疾控中心管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疾控中心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疾控工作的稳定持续和响应迅速性。
疾病防控信息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与意义为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提高医院的疫情应对本领和防控工作效率,保障医院员工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包含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以及医院内的各个科室和辅佑襄助部门。
1.3 法律依据本制度的订立和执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包含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规定。
二、疾病防控信息管理2.1 信息收集2.1.1 疫情监测1.每日确定一名专人负责疫情监测工作,该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和疾病掌控经验。
2.该专人负责收集疫情数据,包含但不限于病患人数、感染途径、病情等情况,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
2.1.2 疫情通报1.医院设立疫情通报制度,每日定时发布疫情通报,内容包含当前疫情动态、疫情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等。
2.疫情通报应通过医院内部渠道发布,确保信息及时、准确转达给全体员工。
2.2 信息保管2.2.1 疫情数据保管1.医院应建立疫情数据保管的电子化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疫情数据的保管周期为两年,期满后应进行备份和归档。
2.2.2 个人信息保护1.医院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员工和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2.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将个人信息用于其他目的,更不得将其泄露给未授权的第三方。
2.3 信息使用2.3.1 疫情分析1.医院应定期对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和猜测疫情变动趋势,订立相应的防控方案。
2.疫情分析结果应及时向医院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汇报,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3.2 监督检查1.监督检查部门应利用疫情数据对各科室和辅佑襄助部门的防控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监督检查结果应及时向医院领导层汇报,对发现的问题应提出整改建议,并追踪整改情况。
三、制度宣传与培训3.1 制度宣传1.医院应定期组织疾病防控信息管理制度的宣讲活动,向全体员工普及相关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管理制度)(最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建立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和发布的管理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是指中国疾控中心在开展监测、干预、科研、教育培训、服务和内部管理等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集合。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由国家财政经费、国家科研经费、国家协调的大型国际、国内项目经费支持的监测、调查、干预、研究和教育培训等项目或任务所产生的业务信息资源。
第四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包括对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和发布的全过程中相关要素的管理。
第五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领导组织,全面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
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负责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质量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等的制订及具体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
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处理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日常事务。
第七条各单位和部门均须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并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信息采集第八条各业务部门应根据其职能提出业务需求,由信息管理部门配合建立相应业务模型,制定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工作流程、规范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数据的处理需求,制订清晰的业务管理需求说明。
否则不予批准建设信息化建设项目。
第九条各业务部门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须按照相关标准、办法和指南实施必要的质量控制,撰写、提交信息采集质量控制报告。
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业务部门信息采集过程和质量控制报告组织评估。
第十条凡在全国范围内或通过设立监测点开展监测活动的业务工作和项目,均须通过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管理,统一规划信息采集方式。
否则不予行文在全国部署。
第三章信息管理第十一条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并提供信息资源的数据存贮、管理、维护和共享等服务。
各业务部门采集的属于本办法适用范围的数据须提交数据中心进行备份存储。
否则不予办理项目结题手续,不得以中国疾控中心名义继续申报相关研究课题和成果,属于财政经费支持的工作与项目不予下拨年度工作经费,同时不得使用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
第十二条各业务部门在建立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维护和推广工作中,须严格按中国疾控中心颁布的相关信息标准执行。
第十三条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中国疾控中心的信息规划、网络建设、管理、维护、服务等的协调组织与实施,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业务部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四条各业务部门凡以中国疾控中心名义,通过互联网络对外提供宣传、信息管理应用和服务的,均需纳入中国疾控中心的总体信息化规划。
建立网站系统时,须经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在信息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章信息利用第十五条各业务部门要根据自身业务模型,在信息管理部门协助下构建本领域的主题数据库;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在各个领域主题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国家公共卫生数据仓库。
第十六条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构建决策支持和共享服务平台,为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其他各类需求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共享服务。
第十七条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根据密级和公开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各业务部门和各专业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使用备份数据时,涉密数据由中国疾控中心保密委员会审批,非涉密但未公开的数据由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审批。
未经审批擅自使用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的单位或个人,一年内不得使用备份数据,同时追究备份数据提供者的相关责任。
第十八条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设有数据保护期,备份数据在数据保护期内仅供原数据提供单位使用。
数据保护期自相应项目或任务完成时开始,其期限长短由原数据提供单位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
第五章信息发布第十九条负责分发相关信息的各业务部门,须将所分发的分析报告和业务简报的名称、内容、分发对象和出版周期等在中心办公室登记备案。
分发书面材料的电子文档提交信息管理部门备份。
第二十条各业务部门凡以中国疾控中心名义对外发布,涉及统计数据、评价报告、敏感信息的年度出版物,均需由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核论证。
第二十一条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的信息内容通过网站对外发布的,须经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或部门网站信息的监督检查,正确把握网络信息的舆论导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做好信息工作。
第六章信息化项目建设第二十三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化项目包括计算机机房、通讯集成、网络集成等建设项目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监测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软件开发项目。
第二十四条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论证、评审与项目验收须经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并由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
建设项目的设计须符合中国疾控中心统一信息规划和相关信息标准。
第二十五条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信息化项目,须由信息化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并统一组织实施。
否则不予在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部署运行,并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实施的应用信息系统项目。
二、需构建于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的应用信息系统项目。
三、已上线运行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
四、中国疾控中心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分列的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项目。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中国疾控中心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附录一: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术语解释1.信息信息是事物特性的可转换量和实际转换量的综合量度。
信息是数据的价值体现,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2.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
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广义的信息资源。
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它包括下述几个部分:(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3)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概念。
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
是为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分配、协调和控制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
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4.数据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表征和性质的基本事实,是未经分析和评价的原始信息材料,其以数学矩阵的方式进行表现。
数据分类:数值数据、事实数据、文献目录数据。
5.数据元数据元(Data Element)又称数据类型、数据元素或数据项,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一般来说由名称、属性和表示组成。
定义和描述数据元是为了规定信息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规范,从而使信息资源更易于表示和共享。
6.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是从业务和技术的观点描述企业或机构信息的。
7.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
8.非结构化数据相对于结构化数据而言,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即称为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等。
9.国家最小数据集在国家层面,为满足某一具体业务管理目标,而规定所收集的最小数据元集合。
10.主题数据库所谓主题数据库,亦称集约化的数据环境。
需要在对信息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总体数据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其数据库模型,是各类应用数据的综合管理,设计出良好的数据库,其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完全独立于各职能区域和业务过程使用数据的应用,所有数据都是集约化的和共享的。
使用主题数据库,最终所建立的数据库的数目要少得多,但却可以收集不同应用和不同业务类别的数据。
11.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一个环境,而不是一件产品,提供用户用于决策支持的当前和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在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中很难或不能得到。
数据仓库技术是为了有效的把操作型数据集成到统一的环境中以提供决策型数据访问的各种技术和模块的总称。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更快更方便地查询所需要的信息,提供决策支持。
12.需求是指尚未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是一种对具体满足业务应用的期望,是需求经由专业和个性塑造后所采取的形式。
具体体现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13.业务模型按照信息工程的思想方法来描述、认识组织机构的业务活动,以便能系统地、本质地、概括地把握组织机构的功能结构。
在信息工程方法论中,通常使用职能区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来把握组织机构的业务功能。
14.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指对有能力实现,并且愿意实施的某个具体业务或工作的期望。
15.业务需求分析对业务原始需求进行模型抽取、提炼、加工和描述的过程。
16.系统分析对基于业务需求模型执行过程和分解、规格定义与设计的描述过程。
17.应用系统是任何能够用以满足专业某种业务需求或期望的网络和软件系统。
18.商业智能技术商业智能技术是包括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数据挖掘(Data Mining)在内的用于统计和分析商务数据的先进信息技术。
19.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合理利用VPN技术和Internet资源建立“公网专用”的网络系统,并将信息采集功能延伸到基层,服务于广大的医疗机构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大幅度提升全国疾病和公共卫生监测的覆盖率、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网络范围内,所有的医疗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其他的公共卫生监测一线人员可以直接将业务数据提交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效率,更科学合理地动用社会力量,将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