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51 KB
- 文档页数:5
第六单元今天,我们毕业——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安排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不仅是回首告别,更是启航出发。
本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难忘小学生活”,分为“回忆往事”“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分为“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个部分。
“回忆往事”板块的内容为: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双红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这三篇材料,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激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依依惜别”板块中的活动建议:在毕业之前,通过举办毕业联欢会、写策划书、写信等方式,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阅读材料安排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给家乡孩子的信》《毕业赠言》四篇,为学生提供创作的范例。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是对之前学过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
三年级时,有过搜集资料交流的学习要求;四年级时,有过收集并记录资料,以及合作整理资料的学习经历;五年级时,又进一步学习了根据需要搜集资料,以及分类整理资料的方法;在本册第四单元,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单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这些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筛选和分类整理资料。
从编排上可以发现,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开展过“诗歌朗诵会”“趣味汉字交流会”等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在制订活动计划、筹备活动、开展活动等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经验。
但本次活动要求的“策划”对学生是一次基于经验的挑战。
“策划”需要经历计划打算、整合资源、创意设计、构思谋划、布局安排、细化操作等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意思维、跨越式思维等得到全面提升。
学习任务群定位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以上的解读可以看出,本单元在课程内容上从属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唐王镇老南小学韩海燕教学内容:教材P122——143页。
教材分析:“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
“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
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
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学情分析: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制作我的成长纪念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六下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制作我的成长纪念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是小学阶段安排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
学完这一单元,意味着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句号。
六年来,学生从懵懂无知的适龄学童,逐渐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
六年的小学生活,经历了多少难忘的往事,留下了多少美好的童年记忆。
童年时光,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和机会,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回忆六年小学校园生活中那些值得珍藏的往事,表达对母校、师长和同学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那些种在校园里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小学毕业,是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从小学生时代走向中学生时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通过回忆往事,珍藏记忆,表达感恩,告别母校,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小学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以奋发的姿态迎接新的人生成长阶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整理"与“策划”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运用的两项关键语文能力。
在“整理"和“策划”的过程中,学生还要综合运用书信、演讲、朗诵、赠言、写建议书等多种言语表达方式,来交流感受,倾诉心情,畅叙友谊。
同时,这样一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其实也是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帮助开展好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编排了两个板块的内容:“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每个板块都有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
“活动建议"提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激活记忆,开阔思路,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但是,作为面向全国的“统编"教材,不可能为千差万别的校园生活、千千万万的小学生们提供完全适切的参照和样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变通、增补和拓展。
第六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安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
“回忆往事”这一板块分为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活动建议,通过协作的方式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制作成长纪念册。
第二阶段: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双红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3篇材料,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激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依依惜别”板块的内容为:在毕业之前,通过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写毕业赠言等方式,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阅读交流与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懂得科学、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4.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回忆老师帮助和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懂得科学、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2.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回忆老师帮助和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教学策略通过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重点讲解《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下重点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双红圈》,略读其他“阅读材料”。
★教学课时课时机动★教学过程板块一检查导入,交流方法1.出示语段,说说分别出自哪篇文章。
课件出示:●我投了稿,作文题目叫《补考》,是篇很长的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笔。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和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每组由·习作“回顾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或。
全册安排三次,安排五次。
·习作“回顾由三个栏目组成,是固定栏目,另有穿插安排。
其中,各安排了两次,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栏目。
其中,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二、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
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1《匆匆》教案教学内容: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
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
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
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学目标:1、教育: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选做)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选做)6、发展: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教学重点:1、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3、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选做)1、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选做)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督促指导。
学法:自主开展活动,分工协作。
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
2、搜集班级“成长的足迹”的材料。
3、回忆小学生活。
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懂《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
教学目标:理解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小学的几年生活,我们有多很多老师,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不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让学生一直怀念的老师。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效果:1、“启蒙”是什么意思?2、“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3、“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
”这句话中的“宽”指的是什么?4、从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5、《老师领进门》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6、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7、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8、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9、《新来的王老师》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10、王老师是怎样对待“差生”的?11、你认为王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五、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懂《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案+教学反思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学目标: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教学重难点:会制定计划课前准备:有关材料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1、导语:、你们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2、学生读导语和活动建议。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123和135页。
4、学生自由读“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5、学生谈论哪些活动有可行性,还可以补充什么活动。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学生汇报活动内容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教版语⽂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设计安排
六年级下册语⽂第六单元主题学习
整体设计安排
本单元共五个整合阅读课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难忘⼩学⽣活分成“成长⾜迹”和“依依惜别”两⼤板块。
主体是“活动建议”引导学⽣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可以激起学⽣对六年⼩学⽣活的回忆,激发对⽼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师写信、临别赠⾔等⽅⾯得到借鉴和启发。
⼆、单元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忆⼩学阶段美好的时光,写写难忘的⽼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节课或是难忘的⼀次活动。
(2)和同学畅谈⾃⼰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迹”,并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2.过程与⽅法
以学⽣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法引导学⽣回忆⼩学⽣活的美好时光,在说⼀说、写⼀写、做⼀做中感受⽣活的美好,激发学⽣对母校、对⽼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活的美好,激发学⽣对母校、对⽼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师写信、临别赠⾔等⽅⾯得到借鉴和启发。
四、教学措施及⼿段
以学⽣的活动为主,
⼈教版语⽂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难忘⼩学⽣活
(整合阅读课第⼀课时)
学习内容:
课本中“难忘⼩学⽣活”中“成长⾜迹”和“依依惜别”相关⽂章。
学习⽬标
1、学习课本中的⽂章,感受绚丽多彩的⼩学⽣活以及对即将告别的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3、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学习过程
⼈教版语⽂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7。
游园不值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2。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
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
(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2.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
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
(敲)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教育: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选做】
6.发展: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教学重点:
1.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
3.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选做】
1.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选做】
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督促指导。
学法:自主开展活动,分工协作。
教学准备:
1.读《阅读材料》。
2.搜集班级“成长的足迹”的材料。
3.回忆小学生活。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
教学目标:理解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学的几年生活,我们有多很多老师,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不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让学生一直怀念的老师。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启蒙”是什么意思?
2.“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
3.“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
道理。
”这句话中的“宽”指的是什么?
4.从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
5.《老师领进门》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6.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7.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8.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9.《新来的王老师》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10.王老师是怎样对待“差生”的?
11.你认为王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五.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
教学目标:理解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小学生活中,老师的教导让我们记忆犹新,同学的笑声也永久
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接下来我们阅读两篇文章,《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
上的红双圈》,会引起你的哪些回忆?
二.《忘不了的笑声》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
解的
地方。
1.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文章通过笑声表现了同学们的什么特点?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④你知道本班同学的什么特点?能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的特点写下来吗?
三.《作文上的红双圈》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
解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效果。
①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②你从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想到了什么?
③作者在文中赞颂的是什么?
四.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
教学目标:能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六年了,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
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情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宽思路。
1.翻阅自己近年来的日记,把自己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得记录下来。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板书:
3.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
【2】全班交流。
指名讲述: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讲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要在习作中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真情实感】
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4.习作指导: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
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们描述下来吧。
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习前面读过的五篇阅读文章的写法。
【4】动笔完成草稿。
三.修改并完成习作。
教师根据学生写的习作草稿,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点评优点,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点评时应注意语言艺术,以褒扬和鼓励为主。
1.自改自评。
【1】教师出示学生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找一找写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
子.加错的标点。
【3】用符号画出你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他同学倾听.评议。
2.互评互改。
【1】交换习作。
①用赞赏的符号画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②你认为他的习作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2】再读习作,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习作。
【2】师生评议。
四.誊抄习作。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畅谈成长故事。
教学目标:和同学们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畅谈成长故事。
1.导语: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
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啊,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学生在班里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把印象最深刻的成长故事记下来。
二.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1.搜集。
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并与每个同学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
2.分类整理。
3.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的名称。
4.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
第六.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开拓思路,使他
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习作。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
舍。
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
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
你们乐意吗?
二.范例及评讲。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评讲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评讲: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总结并说说自己习作的亮点与不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