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谈马原课感想说快也快,一个学期的马原课学习就到了尾声,在这一学期中,虽然之间有过几次因为专业课串讲,不得不错过课程,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格外感谢在这一学期的马原学习中带给我的知识和触动,所以要在此谈一谈我的心得。
当初因为是选教课,很迷茫不知道该在7-8位老师中作何决定,于是仔细得读了读各位老师的简介,十分肯定刘秀华老师一定是一位出色而又经验丰富的人选,便毫不犹豫,也没跟宿舍人商榷就填选了志愿。
当正式开课时,刘老师用略带北京味的口音,幽默地话语迅速调动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她经常会结合当下时事,将个人观点和马克思理论知识讲述给我们,只要一有这种环节我都是兴奋的而且痴迷的。
原本认为无聊的马原课,都全是充满了欢笑。
作为一名理科生,当听见三个文科室友评价马原内容差不多都是高中学过的知识点时,其实我是拒绝的。
因为想起在高中政治会考阶段的经历就觉得挺艰难,我的抵触心理油然而生。
可是当听过第一节课以后,发现马原的知识却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的教条思想,更多的是老师的实际结合和师生交流,当下时事评价和社会舆论高谈论阔,这些都是灵活而不枯燥的。
刘老师纵观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不敢说对马克思主义有多深入的理解,但确实比以前增加了不少知识。
?其中,最值得说的便是分小组做展示的活动。
一组十个人,选择一个主题,分工进行论文PPT和展示的任务,从活动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在人员工作安排上锻炼了我。
从学习中谈收获: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看似深奥,其实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使自己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是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性阐述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深入剖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全面阐释。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革命理论等,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前提。
这些基本原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这些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未来的美好前景等,这些核心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等,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基本原理。
这些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立足现实,为理想奋斗——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矛盾问题的分析作者:学号:所在学院:经管-土管学院专业班级:经管1001班完成时间:2011.10.19.立足现实,为理想而奋斗——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矛盾问题的分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那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是一个有志者必不可少的要素。
对当今大学生而言,更是内心充满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现实的情况。
脱离了现实的理想,注定是不会实现的。
因此,理想必须立足于现实,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为理想奋斗的方式,才能最终实现理想。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论来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到三个方面,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从联系的实际出发,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使主观符合客观。
理想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是第二性的,是主观的。
而实际是客观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客观的,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理想的过程必须是主观符合客观,理想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现实已有的条件,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脱离现实的理想就像走错了方向的良驹,就算马再好,也永远走不到目的地,反而会与目标相距更远。
我国在建国之初,全国上下都对祖国的建设充满了激情,都热切地盼望自己的祖国迅速发展,短期内“超英赶美”,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
不可否认当中确实有不少起到积极作用的好方针政策,而这些政策之所以能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因为它们立足于现实,是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的,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中共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
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题目:姓名:学号:系别:年级专业: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定稿日期:年月日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指南学生姓名陆奕娴成绩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指南在大学里,虽然大家还过着学生时代的生活,但是大学同样是我们踏进社会的一个跳板,每位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后,学习职业技能,然后进入社会开始扮演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在自己的职位上各司其职。
现今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却往往自以为自己能在社会上很容易地找到一席之地。
但是他们往往忽略社会上为人处事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就更容易融入社会,发挥着自己的专长,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如龙得水。
比如当我们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
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解决,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
此时,我们需要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
这个慧眼正是指导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具体来说,那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马克思理论哲学指导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是一门科学实在的学科,时时刻刻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
她让我们更科学地为人处事,指导着我们向正确的方向走。
马克思理论是很好的导师,她教给世人很多科学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对于我们将要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本读懂社会的一本秘笈。
马克思理论哲学常常要求我们要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事物。
或许在高三时我们把她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们真正理解了吗,我们真正运用在生活中了吗?很多大学生是没有真正做到的。
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事物即是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
前些日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名研究生就因为生活压力大而选择轻松一跳,与世长辞,来逃避生活压力带来的痛苦。
确实,生活上各方压力的袭击会使我们窒息,使我们痛苦。
没有人的人生是平平坦坦的,每个人都有各自承担的压力,都有自己难以面对的事情。
但是事物是要辩证看待的,生活是有压力的,但是我们之所以不断成长和进步也是靠这些方方面面的压力推动我们前进,推动我们努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一个阶级斗争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包括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是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进行的。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它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应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我们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论文15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500字)8、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答:几天前,全世界数不清的媒体都在炒作这条新闻:“世界人口已70亿了,不得了!”于是各行各业专家教授的专家学者们都跳出来,大谈世界人口论。
而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普查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
大陆是1339724852。
近十年年均经济增长率0、57%,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那么,到底人多了好,还是人少了好?我们到底应该紧张还是淡定?这是个哲学问题。
哲学首先对人口因素给出定义: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密度、质量(心理健康以及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人口是构成社会其二化肥的基础和主体,具有自然的生物属性,它既是社会中其生产中的劳动者,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着。
人类自身的生产、再生产数量多少、增长快慢、质量和分布状况等对社会发展都起着加速或的作用。
第一,人口数量、资源人口质量为生产提供劳动力人才资源,是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和一定素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人,会演化成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就无法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资源,开展经济建设和不断扩大再生产。
人口数人口过多超过了生产资料所能容纳的限度,多余的劳动力就不能这样一来发挥作用,同样也会影响弱势群体社会生活的各各方面,从而负面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二,的增长状况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比例关系,只有控制好这个比例,才能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否则,当生产满足不了人口的消费和就业等需求,附注就会造成一些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三,人口的构成和分布状况非常大以及人口质量高低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口比例合理化的另一个体现即为人口分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姓名(所在单位工号或学号)摘要:在中国,四代领导人都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我国国情将其发展开来,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然后又将其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我认为,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中,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一党专政,不容易让国家走大的弯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上层建筑综合国力一.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上世纪初,当中国人民正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时候,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恰好给他们指明了一条新的出路,给他们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的解答。
这以前,甚至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思想界中已经有人谈论社会主义。
有一些讲社会主义的人讲的只是无政府主义的空谈,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这些空谈和现实生活有多少关联。
有一些人则认为社会主义学说只是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才有现实意义,他们以为中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某些“社会主义”措施,以“预防”将来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那时,也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学派介绍到中国来。
从1899年英国传教士在《万国公报》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以来,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如梁启超和革命派如朱执信等都曾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作过某些介绍。
但在十月革命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也没有为人们重视。
那时,中国社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还不成熟,这种学说没有在中国产生多大影响。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这次革命由于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
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它表明,“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资本主义的路走不通,可以走社会主义的路。
十月革命发出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
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社会主义,同时也推动了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原小论文1000字篇一: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蕴含作用。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一般性的哲学具体来说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准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影子的观点去分析中所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通点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先期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高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学说或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工具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较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理论指导了考茨基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
“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坚持一切从现实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主观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初始状态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
”同时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百姓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思想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谦逊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列主义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结构性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不良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遵循是我应该世界的原则。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分是有意识,有思想。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内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正文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马克思论文篇一:马克思论文2021字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它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等。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物质生产活动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的历史性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本质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阶级斗争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
最后,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社会的发展是由一定的内在规律推动的。
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规律性,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社会发展规律的提出,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规律性,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基础,它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标题: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我们的现实启发课题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姓名:黄和文学生姓名:王烜学生学号:33113602所在院系:机械工程系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和课下讨论,掌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关键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现实启发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何谓意识形态?当代西方学者认为,政治活动以及许多社会生活,都涉及在变化的环境中使用权力以实现目的。
对这个过程来说,极为重要的是关于世界目前性质的信念和人们所持的对其未来的希望问题,即目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如何运转,其原因何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运转的情况怎样,应该对此做些什么和怎样做,这类信念和希望就可以称之为一种‚意识形态。
同时,他们还用三个基本范畴来表述和分析各种意识形态,即:世界观、价值观念和策略。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由于这些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在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保证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曾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由于资产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统治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政治制度中会具有一些符合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一般规律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因此它在关于政治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各种理论、观点、立场、方法等方面,都带有深刻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印记和阶级偏见,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分析、批判,要深刻认识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
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
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
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正文:(一)世界观的概述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
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看柳永词形成的内因与外因看柳永词形成的内因与外因内容摘要: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统一又斗争,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内因外因柳永词唐宋歌姬制度内因,即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指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
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即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柳永,字景庄,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一、柳永生平简介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
淳化元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动科院班级:畜牧10-1班姓名:张泽世学号:201040511122课程论文题目:《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1年12月日
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动科院畜牧10-1班张泽世学号201040511122
摘要:共产主义作为先进的思想体系具有真理性“在共产主义作为理论的时候,那么它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它来源于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它的真理性,在它创立的过程和以后在它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它在理论上的错误,就在于否认了共产主义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制度真理性历史必然性现实性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社会
一、“共产主义渺茫论”产生原因:
当人们谈论共产主义这一话题或者对其进行思考时,往往会产生疑问。
比如,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有希望吗?大概在何时能够实现?那个理想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如果它是几十代人以后的事,我们可望而不可即,那还有现实意义吗?除了人们的疑问之外,还有一种别有用心的论调——“共产主义渺茫论”。
对于人们的疑问,需要解疑释惑,鼓起大家奋进的勇气,而对于“共产主义渺茫论”,则需要从理论上予以驳斥,捍卫共产主义真理。
人们之所以对共产主义产生疑问主要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理论宣传上的简单化使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随之简单,留于固定模式。
过去,媒体解释有关共产主义理论问题时,常作通俗化、形象化处理。
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简单的理解和模仿,甚至产生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的幻想。
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曾淳朴地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进而主张“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取消商品经济,实行按需分配”,盲目地在群众生活中推行“公共食堂’’等幼稚做法。
20世纪60--70年代,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政策上的失误,搞所谓的“一大二公”、“割资本主义尾巴”等,致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逐步加深,行动上避免了诸多无知和蛮干。
但是,不少人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还局限于几个固定的条款:生产力高度发达,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公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们觉悟极大提高;消灭阶级,国家消亡,等等。
而且,人们往往用上述条款作为尺子来度量社会变化,稍有不符,就认为自己身边没有什么共产主义因素,共产主义无从谈起了。
第二,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和现实生活的变化使人们对社会前进方向的认识产生偏差。
国外,苏联东欧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突然转向、苏共和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等一系列变化,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自开创以来的最大损失。
人们对国际共运的印象似乎是,社会主义阵营越来越小了,共产主义目标遥远了。
国内,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实使人们感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好像社会发展改向了,共产主义目标无望了。
与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的疑问不同,“共产主义渺茫论”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是有预谋的“和平演变”的策略之一。
国内外敌视共产主义事业的人,竭力宣扬“共产主义渺茫论”。
“渺茫论”者抓住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足,利用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疑惑的心理,抹黑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将苏东剧变当作社会主义的必然现象,以人权为靶子,把社会主义说成是缺乏人性的社会,把共产主义看成是毫无希望的目标,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看成是毫无价值的行为。
“渺茫论”的要害是取消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扰乱党心、军心和民心,使人们放弃共产主义的理想,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共同奋斗的事业,以达到他们实施“和平演变”的目的。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曾在自己著作的不同篇目向人们展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标志。
他用掷地有声的语言宣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阐述都是轮廓性和方向性的。
他们针对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按资分配的弊端,指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必须消灭私有制,实现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过渡。
同时,他们认为,未来社会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他们对共产主义本质特征讲得最明确的一点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894年,恩格斯致朱,卡内帕的信在回答共产主义时代的特征是什么时讲到,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这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了,因为“要用几句话来概括未来新时代的精神,而又不堕人空想主义或者不流于空泛辞藻,几乎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出过于具体的表述,更没有对未来社会规划具体的方案。
革命导师属于人,人所具有的一切他们都具有。
他们不可能详细设定未来社会的具体程序。
如果要概括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话,那么,根据马克思的设想,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根本条件,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根本标志。
这反映了人们的根本愿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然而,促使生产力高度发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时期努力的方向。
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走过一条非常漫长甚至十分曲折的道路。
首先,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笔直的,都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包含着多次的迂回和曲折。
从世界历史看,奴隶社会存在了数千年,封建社会存在了2000多年。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过程也是一条坎坷的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与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无产阶级也从未停止过斗争,不过直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它才由自发的斗争转变为自觉的斗争。
这种自觉的斗争已经进
行了近160年,无产阶级还要继续斗争下去,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如果说历史上的奴隶阶级、农民阶级经过上千年的斗争还无法摆脱被剥削地位的话,那么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则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有着非常光明的前途。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发生质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现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所容纳的生产力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一定时期内还可能出现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相当多的领域处于领跑位置。
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大多处于跟进的位置。
这些都是当今的现实。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和竞赛是长期的,依次经过跟进、并进、超越等不同阶段。
要发展生产力,对资本主义既有弃,也有扬,应是批判和继承的统一。
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当社会主义处于领跑位置的时候,其优越性将会得到全面体现,其吸引力就会大增。
最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表明,挫折和暂时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
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需要不断探索和试验。
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成功的喜悦,也会出现失败的后果。
成功会为以后的发展积累经验,失败更能为未来社会的进步提供借鉴。
20世纪末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表明,以前的社会主义模式既有可取的经验,同时又有致命的不足。
中国共产党认真看待国际社会这次重大的社会运动波澜,为自己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竖起了警示的路标,逐步开拓了一条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
小结
虽然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共产主义渺茫”论则是错误的。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个理想虽然远大,但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
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
我们虽然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不能进行详尽的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考察;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
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陶德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 2009(1).
[2] 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 何萍.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M]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学报, 2008(6).
[4]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5] 张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哲学建设[J].江汉论坛, 2008(1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7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