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九毒日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初毒日:初五至初七;中毒日:十五至十七;末毒日: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
端午正式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古代有诗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意思是艾叶的采摘必须在端午前后,这时的艾叶生长得最为旺盛,最适合做成艾条防病治病。
古人会将艾叶加工成“艾绒”,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气血,加强身体免疫力。
现代医学也认为端午节前后因气温、湿度都比较适合细菌的繁殖,容易造成如感冒等的流行。
而艾草含桉油精,有抑制微生物生长、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而且具有特殊气味,有很好的驱虫、灭绝、保健的效果。
中医素来有“端午灸”的传统,以祛湿扶阳为主。
进入6月,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湿热的天气会给人体带来诸多不适。
一般有内湿的人,再遇到湿度大的环境,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所以这个季节,不妨借助艾灸来除湿保健。
简说艾灸过去民间有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在古代,艾灸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消瘀散结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
对正常人,也是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
艾灸的作用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温经散寒:灸法最大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中可以生热,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外感风寒湿邪、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效果明显。
临床上,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胃寒、腹泻等病症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很好。
回阳固脱: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阳衰则阴盛,而灸法能够祛除阴寒,振奋阳气,适合身体虚弱、阳气衰微的患者。
气除有温煦的作用外,还有固摄的功能,气不足可出现脏器下垂之症,灸法对本类病症也有很好疗效,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肛门脱垂、大气下陷等。
化瘀散结:瘀指的是瘀滞,包括气瘀、血瘀、痰瘀等,影响经络的运行。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白蛇传的故事过端午的那天早上,由千年修行白蛇精变成的白素真,就对他的随身丫环小青(另一只修行较浅的青蛇精)说:“今天是端午,你赶紧到山上躲一躲吧!”因为民间的俗忌中,农历五月是“毒月”、“恶月”,可能是因为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吧,许多害频繁,而五月五日又是九毒日之首,因此在这一天,按习俗都要喝雄黄酒、戴香包、插蒲艾草…,都是为了要驱邪避恶。
小青说:“姊姊,我们一起上山去吧!”小青与白素真感情极好,私底下都以姊妹相称。
白素真:“别担心,姊姊有千年的修行,不会有问题的。
要是我们俩都不在,相公回来後一定会起疑心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疑,白素真觉得最近许仙总是刻意避着他。
小青走後不久,许仙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娘子,快来!快来!我特别准备了美酒佳肴要与你一起过节呢!”许仙一进门就忙着将手中提回的酒菜准备上桌,并且一改这些日子以来的阴霾,非常殷勤热络的招呼着。
“小青呢?叫他也一起来吧!”许仙说。
白素真:“小青啊,我让他出去买东西了,这…这酒我不能喝的…”许仙:“为什麽不喝,这雄黄酒可以驱邪避恶的。
”白素真:“相公,我不能喝啊…因为……因为,我已经有身孕了!”白素真话一说完,只见许仙立刻抬起头来,放下手边的事,简直是用冲的冲到白素真的身边。
“真的?你真的有身孕了吗?”许仙兴奋地说。
“是啊,我有身孕不能喝这酒的。
”白素真说。
“不能喝雄黄酒啊?有身孕了?怎麽都没有听你说呢?”许仙的表情显得有点奇怪,不像刚才那样兴奋。
迟疑了一会儿,许仙接着说:“这雄黄酒,能驱邪避恶,你喝也好,宝宝喝了也好,喝了它吧!”许仙说这话时,口气十分坚定。
白素真心想:“不喝只怕相公要起疑的!况且我有千年的修行,这区区一杯雄黄酒,还会困住我不成?”白素真当然也察觉到许仙对自己的猜疑,於是硬着头皮喝下了一小杯的雄黄酒。
没想到,酒才下肚,白素真立刻觉得天旋地转、身体发热发胀……白素真知道大事不妙,担心自己会现出原形,跌跌撞撞的爬到床上,断断续续的说着:“相公,你……你…出去……我…我不舒服,要……我要休息一下…”许仙一听,这才紧张了起来。
端午节办婚礼合适吗端午节办婚礼合适吗不合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而五月初五这天恰好是黄历上的杨公忌日,是为大凶,诸事不宜,所以并不适合结婚。
据记载,农历五月初五为杨公忌日,是忌嫁娶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端午节是不可以结婚的。
而且在传统端午节禁忌中有一条叫端午节邪毒伤身,需要严禁房事。
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为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佞之气旺盛,又传说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适合男女交欢,故古训严禁房事。
端午节是节日还是节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送什么给女方家营养保健用品端午节去女方家可以给岳父岳母带上点保健品或营养品,例如一些中药材,或者钙片等,送加湿器既防止哮喘又净化空气,送按摩椅、按摩浴缸等帮助经常腰腿酸痛的老人舒缓疼痛;送榨汁机让牙口不好的老人多多摄取蔬果中丰富的维生素等,这些礼物都可以体现出一份发自内心的关怀。
实用生活电器端午节去女方家可以给岳父岳母送一些实用的生活电器,例如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等。
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也可以贴心的为父母装上一台空调,而方便视力不好的老人使用的粗体字印刷的书籍、大字易辨认的手表和老人机等,也是很合适的礼物。
精美工艺品端午节去女方家,可以根据女方父母的的爱好,事先选购一些精美的工艺品,如木雕、花瓶、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等,可以将居家环境装饰得更加美观,也体现出你的心意。
粽子粽子是汉族人民过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024年端午节的禁忌及注意事项端午节的禁忌及留意事项(端午节须知)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传闻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以下是我汇总关于端午节的禁忌及留意事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端午节的禁忌及留意事项1、端午祭祀,珠宝忌大红大紫。
红色宝石往往特别喜庆,在端午缅怀先人这样的节气就不是很合时宜了。
2、手镯手串最好戴右手。
中国古代一直以左为贵,佛教里面也称左手为净手、善手,基于此,左手戴腕饰是吸纳福气、运气,右手则是辟邪、祛除阴恶之气。
3、门上插艾草和菖蒲,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是避煞气。
或在门头悬挂一对五帝钱葫芦,在风水上讲也是趋吉避凶的。
4、当天出行要远离医院、殡葬场所等地方,这些地方往往阴气较重,阴气重地方的人便很简单生病,端午日多为忌讳。
实在无法避开,可以提前用黑曜石佛头或其他祥瑞物护身,避开煞气入侵。
5、九毒之日,严禁房事。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
以上一共十天,而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气旺盛,又传闻为天地交泰之日,特别不适合男女交欢,故古训严禁房事。
6、端午节祭祀哀痛,须要结伴郊游,或与家人团聚,以调整身心健康。
端午节吃粽子的留意事项1、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实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留意。
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
2、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
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芳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便利,又让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觉都很华蜜。
3、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闻中那么高,但终归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削减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
2024 年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最新)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庆祝消遣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关于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假如喜爱请保藏共享!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二十二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协助楚怀王。
其时楚怀王受到奸臣的进谗,没有接受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见,被说客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逼他割地献城,后因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
屈原知道后悲愤欲绝,上书恳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
但顷襄王窕宠信奸佞,不思振复,将屈原削职放逐江南,其后楚国被秦国攻陷,亡在旦夕。
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 278 年(屈原六十二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路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楚国人民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屈原的身影。
这便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
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端午节的故事传闻端午节的故事传闻。
但由于人们祭屈原的米,都让江上的蛟龙吃掉,故后来人们改用粽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袱粽子。
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化成端午节吃棕子的风俗。
端午节的忌讳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的时候嫁女儿,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
而从唐朝起先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需会中了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当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所以端午节当天肯定留意。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已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苍龙七宿的祭祀,而星象文化的起源也已经不行探究,也是有许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五毒日不能同房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不仅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还会遵循传统习惯,例如不要剃头、不要穿新衣、不能吃柿子等。
而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习惯就是“五毒日不能同房”,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这个传统风俗的来历和意义。
“五毒日不能同房”,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们面临着各种危险,而以毒蛇为代表的五毒便是其中最让人生畏的一种。
这时,一位仙人发现了五毒的力量,决定用其来为人类所用。
他将五毒分别融合在医治各种疾病的草药中,使得这些草药具有疗效更加强大的功效。
这一行为被上天看到后,他便派遣雷神去抓捕这个仙人。
为了保护自己,仙人便将五毒中的蛇、蝎、蜘蛛、蟾蜍和蚂蚁藏匿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但是,雷神仍然发现了他,于是他就将自己放逐到了人间。
在他被放逐期间,他为了对抗天灾人祸,便将自己身上的五毒分别分布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成为了“五毒”。
从此,人们开始害怕五毒,于是就有了“五毒日不宜同房”的传统。
这一传统也是从一个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提醒人们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避免纵欲淫乱的行为,坚守人类的伦理道德和家庭纪律。
通过遵循这一传统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坚持道德底线,同时也可以避免有可能引发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五毒所在的环境中一般有着潮湿、阴暗、不洁净的特点,这些条件很容易造成各种细菌或病毒的繁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而同房时由于身体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分泌物的直接交叉,很容易传染疾病。
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禁止同房,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也是保障家庭健康和安全的一种方式。
总之,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而“五毒日不能同房”也是其中独特的传统习俗之一,它像一堵“道德屏障”,时刻提醒人们坚守传统文化、践行伦理道德,以及保障个人身体健康和家庭和谐安全。
端午节这天有什么忌讳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1、忌举行喜庆活动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
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2、忌下河游泳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
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3、忌吃娘家粽子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
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严禁房事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5、防毒气攻身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
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
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儿童的禁忌非常多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
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1、粽子节:自古以来,吃货从来不会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这个直截了当的名字咯。
2、端阳节:午为“阳辰”,午月中的第一个午日,这一天时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气,因此也有“端阳节”之称。
3、龙舟节:端午节也是上古时代,先人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祀龙神的节日,****于部族的图腾祭祀。
4、正阳节:端午节从中国传入到越南以后,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称为“正阳节”。
5、屈原日:端午也是纪年屈原在这一天投江的日子,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称。
6、解粽节: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戏,端午食粽,粽叶长短各不相同,解下粽叶长者为胜,因此有“解粽节”之称。
7、夏节、五月节:这个名称就与端午的时节密切相关了,五月五日为仲夏之日,过后气温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节:古时以天干地支为纪年,端午节最初为干支历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为“午”,双午为之“重”,因此端午节也称“重午节”。
9、端礼节:在湘南地区,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艾叶,驱除蚊虫,洗礼身心,古代因蚊虫而感染疟疾的几率非常高,而且难以医治,古人相信这样可以驱除疾病,安全度过夏季。
因此端午也称端礼。
10、五黄节:古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黄的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
因端午一天,阳气至盛,天气闷热,气血不畅,因此食五黄调顺理气,健脾润肺,让心脉畅通。
11、龙日节:龙日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称呼,与龙舟有关,最开始端午节是源于吴越部族纪念龙神的日子,龙是吴越的部族图腾,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苍龙飞天的时节,苍龙主火,次日阳气鼎盛,因此也被称为龙日节。
12、沐兰节:端午时为仲夏,也是热病高发的一个季节,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药,沐浴可去湿除热驱邪13、浴兰节:民间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风俗,因此端午又称“浴兰节”。
14、菖蒲节: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民间风俗,菖蒲被认为有驱邪镇宅的作用,古时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菖蒲,以求福泽平安。
陈伯倡议:毒月今起男人禁欲一月,女人也要保护和配合,以理服人每年农历五月都被称为“毒月”,因为这个月里有9天最毒,称为九毒日,对于今年分别是农历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还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一共九天。
九毒日是不能同房的。
初毒日:五月初五(阳历6月09日)、五月初六(阳历6月10日)、五月初七(阳历6月11日)中毒日:五月十五(阳历6月19日)、五月十六(阳历6月20日)、五月十七(阳历6月21日)末毒日:五月廿五(阳历6月29日)、五月廿六(阳历6月30日)、五月廿七(阳历7月01日)五月十四(阳历6月18日)四天王巡行,夜子时为天地交泰日。
除了上面的九天之外,还有两个日子特别重要,一个是农历五月十四(阳历6月18),一个是阳历6月22(农历五月十八),前者是天地交泰日,后者大家比较熟悉,是“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阳极。
也就是阳气最胜的一天。
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说的是在冬至这天,阴盛到了极点,阳刚开始发芽冒尖,也就是最弱小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所以冬至那天不同房,是女人对男人的爱护。
同样的,夏至那天是阳盛到了极点,阴刚开始冒尖生出来,男女不同房,是对女人的爱护。
这样一来,这个毒五月最少有11天不能同房。
其实,夏至也不就是只有那一天不同房,因为阴苗刚刚冒尖,起码要给一周的生长期。
这样算下来整个毒五月起码有15天不能同房。
其实记日子是件麻烦的事,为了身体健康,为了保护爱人,也为了给自己的身体休养生息的机会,不妨效仿海洋休渔期,男人一年12个月在忙碌,干脆给自己的身体放假,禁欲一个月!凡是这样做的,才真正符合养生之道,身体自然会给予高额回报。
凡是有违老祖宗训诫的,身体健康必定会受影响。
到底都有哪些危害呢?陈伯老师从《黄帝内经》和现代科学的《人地大同》理论分别解释一下。
(一)《黄帝内经》解释。
黄帝和素女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为天气交泰之时,不可行房。
端午节的禁忌
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但也存在一些禁忌和讲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端午节禁忌和讲究:
禁忌一:忌举办或参加大型活动。
端午节是祭祀的节日,民间认为这一天诸事不宜,尤其是不适合举办或参加大型活动,以免触犯神灵或带来不好的运势。
禁忌二:忌游泳。
端午节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因此有些地方认为这一天游泳会招来不幸或疾病,尤其是对于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更是要避讳。
同时,也不能在这一天进行其他水上活动,如划船等。
禁忌三:忌房事。
在端午节这一天,有些地方会避免进行房事,因为这一天被认为是九毒日之首,房事容易引发疾病或不幸。
禁忌四:忌吃粽子过多。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食品之一,但过量食用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或胃肠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要注意。
禁忌五:忌说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因此不宜说“端午节快乐”,而应该说“端午节安康”。
这是因为端午节是一个悲壮的日子,不适合用快乐的语气来庆祝。
除了以上禁忌和讲究,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和规矩,如挂艾草、穿香囊、饮雄黄酒等。
这些习俗和规矩都是为了祈求健康平安、驱邪避害,以及表达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纪念和敬仰之情。
在过端午节时,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传统文化,避免触犯禁忌和规矩,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要盲目迷信或过度解读。
三伏灸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艾灸调理身体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施以艾灸,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说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如果说艾灸有副作用,主要是错误的判断了自己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了身体的不适。
所以尽量要有专业人士指导施灸以保证效果。
艾灸疗法调理要有耐心,根据调理疾病不同,所需要的艾灸时间周期不同,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按专业人士指导调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借三伏之势,祛人体之寒〜寒湿淤堵,久之成瘤,恶化成癌——治寒防癌,必用火;伏前灸•通经络一一6月6日~6月17日,共12天1、经络不通,寒湿没出路2、气血不足,寒湿行不动初伏・搜湿——2019年7月16日~2019年7月25日,共10天在伏前灸的基础上,承前启后,整理脏腑湿气,为后续化湿、排湿做准备;中伏•化湿——2019年7月26日~2019年8月14日,共20天阳气不升,则湿气不化;末伏•排湿——2019年8月15日~2019年8月24日,共10天集中排湿气,祛寒气;伏后•固本一一经历搜湿、化湿、排湿的过程,身体需要适当调整,所以伏后灸一定要巩固一个月。
作用原理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所以,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此,要有耐心坚持调理。
适应证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
中国传统节日除了有法定节假日的节日之外,还有没有法定节假日的节日,共计22个传统节日。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意义和习俗,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以及习俗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中国法定节假日。
中华传统节日除了以上的节日,还有元宵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端午节,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日,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各地书法不一)的盛大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包括: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包,系花花绳,饮雄黄酒等,端午节是一个民族齐乐的美好日子。
清明节,是春分后第15日。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这一天人们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墓。
春节,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春节的习俗包括:回家,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吃团圆饭,走亲访友等,有着浓浓的中国特色风味。
中秋节,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又称祭月节、月光诞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的习俗包括: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等,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中秋也意味着庆祝秋收。
元宵节,是每年农历一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中国传统节日1、除夕(每年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2、春节(正月初一)3、元宵节(每年正月十五)4、清明节(每年4月4日-6日,春分后的第15日)5、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7、中元节(每年七月十五)8、中秋节(每年八月十五)9、重阳节(每年九月初九)10、腊八节(每年腊月初八)11、春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12、填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13、龙抬头(每年二月初二)14、上已节(每年三月初三)15、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16、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17、九毒日(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18、姑姑节(每年六月初六)19、财神节(每年七月廿二)20、寒衣节(每年十月初- )21、秋社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22、下元节(每年十月十五)中国现代节日1、胆(每年1月1日)2、植树节(每年3月12日)3、劳动节(每年5月1日)4、五四青年节(每年5月4日)5、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6、建党节(每年7月1日)7、建军节(每年8月1日)8、教师节(每年9月10日)9、国庆节(每年10月1日)。
端午节典故【篇一: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
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
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
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
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
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
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也有另一种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春秋时代楚国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他怒奔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完成霸业,并攻陷楚国,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挖了出来,鞭打了三百下,以报杀父之仇。
端午节第二天可以同房吗端午节第二天可以同房吗端午节的第二天可能不是九毒日之一,但肯定进入了农历五月。
而古时我国北方认为五月是恶月,是极为不吉的一个月,《礼记月令》中有记载:(仲夏)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生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刑事毋行,以定晏阴之所成。
由此可知,农历五月是不适合同房的一个月,因此端午节第二天也不太适合同房。
端午节适合做什么运动在南方许多地区,都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
最简单的运动方式莫过于散步快走了,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炼之祖,快走能够很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夏季最好的运动是游泳,游泳不仅锻炼人体的手、脚、腰、腹,而且惠及体内的脏腑,如心、脑、肺、肝等,特别对血管有益,被誉为血管体操。
端午节喝什么酒好《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明朝冯应京的《月令广义》也有记载: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
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雄黄酒的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端午节为什么要打午时水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
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端午安康还是端午快乐端午是夏季的开端,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农村俗语:“五月不同房,生子必败家”,啥意思?有道理吗?五月将至,五月是夏季的仲月,也被称为仲夏,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月份。
有句农村俗语说:“五月不同房,生子必败家”,下面就来看看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农历的五月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月份,也是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的时候,虽然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阳光同样会伤害万物。
比如夏季的阳光很热,人们站在阳光之下暴晒,很快就会蜕皮脱水,甚至会中暑导致头晕。
因此人们就把五月称为“毒月”,其实早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了“避午”的习俗。
所谓“午”指的就是午月,也就是农历的五月。
在《论衡》中就说:“夫毒,太阳之热气也。
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
”意思就是靠太阳生长的万物,都有毒素。
五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端午,其实端午节最初的来源就是午月的午日,被称为“重午”。
虽然这是干支历中的一种叫法,但端午节的起源就与毒月有关。
因为农历的五月被称为“毒月”,而初五则是“毒日”之首,所以五月初五就是“毒月毒日”,除了初五之外,还有“九毒日”。
九毒日分别为五月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共九天,也就是说上中下三旬之中遇到“五六七”就是毒日。
除了九毒日之外,还有一个“天地交泰日“,也就是五月十四,这十天都被称为”恶日“。
所以古人认为,在这十天之中,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不能同房、不能打午时水、不能盖房等。
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同房,所以每到农历的五月份,妻子都要回娘家居住一个月,就是避免夫妻单独在一起。
所以就有了“五月不同房”的说法。
五月是阳光照射时间最长的月份,也是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所有冬季里蛰伏的虫子,都会集中出现在五月,比如蟾蜍、蝎子、蜈蚣、蛇等。
由于五月是毒虫出没的月份,所有古人认为,小孩是不能出生在五月的,特别是“九毒日”。
民间素有“不举五月子”一说,意思就是午月出生的孩子不能抚养成人,一旦五月子得举,也就是长大,就会对父母不利。
一般是男孩对父亲不利,女孩对母亲不利,所以《论衡》中说:“五月五日生子不举”,意思就是不能长到与门同高。
九毒日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
该期间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
五月份有「九毒日」,为纵欲大忌!能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
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九毒日包括五月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2015年应标记到您的日历上的九毒日如下:
初五(6月20日):地腊,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初六(6月21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雷斋日。
初七(6月22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以上三日为「初毒日」)
十五(6月30日):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十六(7月1日):九毒日,又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
十七(7月2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以上三日为「中毒日」)
廿五(7月10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月晦日。
廿六(7月11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廿七(7月12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斗降。
(以上三日为「末毒日」)
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芒种节(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农历五月。
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
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
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
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
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