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结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5
《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
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的实效性,课堂也越来越生动,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主动,争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然而,透过生活看本质,学生又真正掌握和会在实际中运用多少知识呢?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对此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学科来讲,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一个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的学习后,而达到的一个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想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作为数学教师,怎样使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效”,甚至“高效”?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此,我们提出了《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本文档包括: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
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日益明显。
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内容、过程、手段、评价等的开放,课堂变得开放了,逐渐显现出活力。
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日益感觉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课堂的“活”呈现出的是表面的热闹,表面上看学生的活动量大了,活动形式多了,可收效却不明显。
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只是游离于浅层次的思考上,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重要的是不能去灵活运用。
研究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反思性研究,以继续深入推进小语课改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增长和研究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的观点界定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XXX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乐趣到感乐趣,这都透露表现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
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
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
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
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1-08-03 09:05:52)转载▼标签:分类:教育与科研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
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
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08年11月我校向进修学校申请成立“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由王晓闽副校长指导课题研究、教务处副主任郑军霞担任课题总负责人。
课题于09年5月10号获得批准立项。
我校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界定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究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规律可以从理论上使地理教教师和受教育者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参与课改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2、课堂教学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导入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我校组织开展的“在小学数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是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课题立项:x教科规计[xxx]2)市级课题,该课题组于xxxx 年3月正式接到批准立项书。
两年多来,课题组依照总课题方案,在做到领导到位,人员落实,经费保证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情境和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了研究,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的有效性方面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课题组按期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将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一、课题研究背景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战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笼统性和小同学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规范》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同学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是同学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创设教学情境,不只可以使同学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同学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笼统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发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同学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同学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3、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生长的需要。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同学的心灵,充沛调动同学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异颇大。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1、领导重视,举措得力。
学校保证了该课题的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和实验教师的到位,还积极承办区域性该课题研究活动,在校内还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如:建立科研基金,重奖实验取得成果的实验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倾斜实验教师的得力措施,如减轻一些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在外出学习、参与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和在职务晋升、评先、加级等方面优先考虑等等。
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现状分析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正被我校广大教师所接受,并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和体验。
在新课程观的指引下,他们开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该承认,这样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会取得一定效果。
但慢慢地,我们发现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有一定知识功底、探究能力较强以及成熟程度较高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研究能力确实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而那对于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探究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却往往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把握得不好。
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的关键可以集中到一个点上,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如果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而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势必将会严重限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事实上,在中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
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比如那些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比如那些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
我们深信,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对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讨方针、研讨内容、首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一)研讨方针:1.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和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着力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2、通过课题研讨,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讲授骨干教师,为学校发展积聚力量。
3、通过系统的参与式校本研修活动,自主更新有效讲授的观念,转变低效讲授的行为,掌握有效讲授的基本策略,养成有效讲授的反思惯,尽快摆脱“无效讲授和低效讲授”的为难境地,达成高效的讲授。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讨首要分以下五个局部:1、当前课堂讲授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讨。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1背景1.1课题的提出背景1.1.1开展本课题研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2006年9月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安徽省的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师。
因此在这场重大的教育变革中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我,在新课程中重塑自我。
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在已有的经验、方法的平台下展开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追求课堂创新,这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滞后于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象。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广大教师虽已经过了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但通识培训主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不能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实践新课程关键在课堂,而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证就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1.1.2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2006年成立的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教师来至本市多所学校,从不同学校来的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价值观都存在很大区别。
需要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学理念,寻求风格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校长许大瑜长期致力于中学课程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高中课程标准及其各版本教材以和有效性教学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这为学校以教研兴校,提升与发展我校提供了信心。
为此,我们以《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主题,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师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改革为目标,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策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常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立项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类别立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实验小学目录前言--------------------------------------------------------------------------------------------------- 4课题组成员名单------------------------------------------------------------------------------------ 4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5(一)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二)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需要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5(一)研究现状(二)理论基础(三)名词界定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6(一)研究目标(二)研究内容(三)研究方法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8(一)诊断式的课堂教学研讨(二)多样化的课题研讨方式(三)教研要求具体化(四)过程资料网络化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0(一)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有效解决是增进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01、从易到难,以“多环节学习”促进学生对重点的掌握2、激发需求,以“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对重点的兴趣3、加深印象,以“适当的强调”引起学生对重点的关注4、化难为易,以“直观的例子”扫除“不会”这个坎(二)教学素材的恰当设计与选择是增进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111、激趣导入,让课堂“活”起来2、就地取材,让课堂“实”起来3、聚焦生活,让课堂“大”起来(三)适宜的课堂导入是有效连接课堂环节的链条---------------------------------- 1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需求2、跟随情节发展,顺应学生天性3、逐层推理演绎,促进思维爬坡4、利用偶发事件,生成动态衔接(四)适切的课堂提问是推进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131、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内容2、课堂提问要切合学生认知3、课堂提问要切合学科应用(五)积极多样的课堂评价是促进有效课堂的动力-------------------------------- 151、明确评价目标,注重评价实效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3、设计简洁的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自评4、利用技术工具,提高评价效率(六)有效的作品创作课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必备---------------------------------- 151、创作素材的选取与设计原则2、作品创作课的一般教学结构3、作品创作课存在的一般问题和解决策略六、思考与展望----------------------------------------------------------------------------------- 17七、附件----------------------------------------------------------------------------------------------17(一)获奖论文(目录)-------------------------------------------------------------------18 (二)小课题结题论文(目录)----------------------------------------------------------19 (三)案例研究集(目录)----------------------------------------------------------------20前言:2010年学校要求成立信息技术智慧分享工作室,由张燕老师任主持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的问题1、课题研究的目的: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
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科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课题的核心概念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背景一:当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人才的背后是教育,教育的影子是科技,科技和经济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教育的经济。
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当前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否真的有效?于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在教学中要植入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背景二:教学是践行教师教育理想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现代课堂,教师急切需要提高专业化素养。
一些教师在对新教材重难点的把控上还存在误区,在课堂的构建能力上还有薄弱环节,在达成课堂目标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存在着教师很辛苦,而教学效果确不尽人意的现象。
虽然教研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可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高不大,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
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背景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堂教学这一块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学校调动各方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虽然教师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教学创新思维不断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突破,教学的效率在逐步提高,但是,课堂改革的力度还需加强。
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教材难度、灵活度增强,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越趋明显,素质教育的涵盖面越来越广,这些因素构成了对于泡桐树小学这样一所保持了多年的教育成果的优秀学校,必须保证有良好的教育出口,而良好的教育出口最根本要落实到每一堂课,在教学中,要研究如何面临大班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解决“高参与,低思维”的现状,如何更好的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学,这些要素与有效教学戚戚相关。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篇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一、背景及意义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
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
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学案导学制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实践与研究》————《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进入21世界,我国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理念、新思想、新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
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
我们不仅仅是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更要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探索有效教育与教学的最佳方案,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把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中小学在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虽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但较多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仍比较缺乏长效的管理与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去反思哪些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同时一方面又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较低,教学中缺乏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变化和提炼,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于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下的教学。
也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因此,必须自始至终把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3.1对教师效能的研究主要受到两种理论的影响,一种是罗特(Rotter)的控制点理论,另一种是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把教研重点放在了“探索德育课程生活化”这一研究主题上,开题以来,我们三处学校将本学科活动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紧紧地联系起来,力求通过主题化的研究来带动教学上一系列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课程改革新设置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与以往的思想品德及社会课程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新的课程标准是从学生生活领域来设计的,并把其作为新课程的生长点。
学校课程、现实生活和当今世界正被国际化与信息化重新诠释。
而作为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导渠道——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服务,不能圆满达成教育的本质要求——人的社会化,使学生能积极面对现状适应生活,努力认识社会创造生活,切实遵守法规享用生活。
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品德性和社会性的形成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如,教育目标与实际行为的矛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矛盾等,这些矛盾说到底是学生品德性、社会性的养成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矛盾,它体现在课堂教学远离现实生活、严重“外灌”、目标抽象化与工具化。
现实中最典型的状态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世界之中,却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生活的乐趣。
如果学生的学习和受教育背离了生活逻辑,他们就难免现出疲倦、厌倦以至“逆反”的状态。
为了让学生能在生活中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活和生活的乐趣,诗意地栖居在生活中,我们决定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意义1、通过课题研究,改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现实,努力提高德育实效,使学生为不断成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道德性的一代新人。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巴彦县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一、研究背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一、研究背景长期以来,农村的教师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综合素质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
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用最经济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到最实用、最有效的东西,教学必得有效。
实施“有效教学”,因此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本实验目的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本实验目的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3、支撑性理论:一是有效教学理论,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和理论基础;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三是新课程理念,是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课题研究的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将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意愿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育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表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1)使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性、质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
(2)全面提高各科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从而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抛弃“权威”意识,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
(3)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2、.研究的具体内容(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1.国内外教学有效教学的界定。
①从老师教学行为的角度看质量的高低。
②从学生所得的角度看效果的有效性。
③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
从而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
2.有效教学的含义①"教学":“教”和“学”二者之和与二者的关系。
②“有效”:对教学活动实现的“质量”与“价值”进行判断。
(二)探寻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我们在探索有效教学策略的时候,也要遵守低耗节能原则、差异效益原则、全面素质原则、师生共进原则。
(三)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有效备课:什么样的备课最实用?有效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2.有效指导: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引导方法,建立规范;跟踪过程把握价值;帮助进程,倾听体悟。
3.有效互动:①有效互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意义?②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哪些行为表现属于无效互动的范畴?③、有效互动需要把握哪几个方面的问题?4、有效管理:①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②有效课堂管理有哪些基本策略?③实施有效管理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5.有效策略:①怎样伺机选择和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②如何有效使用问题教学策略?③如何有效使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④如何有效使用情景教学策略?⑤如何有效使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⑥如何有效使用构建主义教学策略?⑦如何有效使用探究教学策略?⑧怎样提升和固化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6.有效教学评价:①什么是有效教学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学评价?②有效教学评价什么?怎样进行有效教学评价?③如何进行课堂的诊断性评价?④如何创建有效教学?⑤如何评定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四、研究的方法四.研究方法及手段1.观察法、倾听法。
运用观察法、倾听法,从学生所学的角度看效果,在“教”与“学”二者之和与二者的关系去探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2)全面提高各科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从而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抛弃“权威”意识,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
2.调查法、访问法。
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通过访问和非正式访问确定教学方法,因此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和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为学习培训阶段,学习的目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思想转变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工作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
我们深入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制约着,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学习了《纲要》和“课标”之后,针对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将课题定位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上。
通过《教育科研的含义与特点及步骤》、《怎样写总结经验》、《全面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我们对有效备课的初步认识》、《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等讲座,使教师明确了怎样的备课最实用,了解掌握了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
使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性、质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
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2月实验研究阶段,以班级为载体和依托,以学生为对象,结合实际,对备课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尝试,同时做好资料数据的收集积累工作。
向教师进行了二次问卷调研,内容;(1)您认为什么样的备课最为实用、高校有利于您的专业发展?(2)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通过问卷调研,使教师明确了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管理的理想效果。
通过正式访问和非正式访问粗是教师用心去备课,每一节课准备,每一次用心,都是给自己的收获,都会有利于专业发展。
我们围绕有效教学从课堂教学入手,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达成共识:课题研究必须要从课堂开始,透视课堂必须要有自己的理念,建立自己的模式,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课堂构成各要素和各环节入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有效高效。
这次透视课堂活动是我校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活动,对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内涵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三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为在实验研究、探索科研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小结的同时,形成实验报告。
这一阶段为期三年,主要进行实验操作,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
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1)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通过讲座、听课、说课、评课、研讨等系列活动,《为什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如何创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讲座;教师进行了专题研讨《如何进行课堂的诊断性评价》等,从而逐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2)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徐凡老师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
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要求组员之间进行专门研讨,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
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调研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形成了高质量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