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华阳国志》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省常州市2017年中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6.10 KB
- 文档页数:5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2分)“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
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 diàn ()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 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
(改自《半月谈》)【答案】róng quán涵溯奠【解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 养成熟练地语感, 多积累词语, 多读课下注释, 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 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题时, 汉字书写要注意工整, 注音要注意声调的位置。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 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 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 取经成功, 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 孙悟空为“金身罗汉”, 猪八戒为“天蓬元帅”, 沙僧为“斗战胜佛”。
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 被发配到江州, 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 因此被抓, 下到死囚牢中, 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 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 智真长老收留了他, 赐他法名“智深”, 为了更好地保护他, 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 但后来得罪了皇帝, 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 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初中课内阅读】《曹刿论战》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曹刿论战》阅读题(一)曹刿论战《左传》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阅读题(一)曹刿论战《左传》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分)⑴小惠未?,民弗从也?: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⑷既克,公问其故故:.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1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分)答:1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分)答:14.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分)答:【答案】10.(2分)⑴?:通“遍”,普及,普遍。
⑵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等祭品。
再:第二次。
⑷故:原因,缘故。
11.(4分)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⑵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2.(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3.(2分)取信于民。
(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注】①季世:末代。
②弭:平息,消除。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牺牲玉帛:(2)齐师败绩:(3)夙夜筹谋:(4)楚使请城:(5)乃自刎以死国:【答案】(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军队溃败。
(3)日夜。
(4)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
(5)为国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
后三题是课外内容。
《曹刿论战》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
②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2)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
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B.又何间.焉夹杂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可以.一战必以.情C.三而.竭足肤皲裂而.不知 D.下视其.辙欲穷其.林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
B.曹刿入见与鲁庄公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文章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 B.忠.之属也忠:忠诚C.小大之狱.狱:诉讼事件 D.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必以.信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与之.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肉食者.谋之行者.休于树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B.文章前后照应,如第一段“肉食者鄙”与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第三段“公问其故”,互相照应,说明鲁庄公的“鄙”,与曹刿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C. 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D.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长勺战斗说的话,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但是却有力地反映出他的智谋。
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多个字,但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军事论文,是一篇简言意明的作品。
曹刿论战中考阅读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曹刿论战12长春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望其旗靡()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
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
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
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9.春秋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10.①参与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
(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徧.徧:()(3)战则请从.从:()(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___(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_________【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题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他的远谋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文中的战役,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还有: ______________(举一例)(4分)【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一)(2011·青海西宁)阅读《曹刿论战》,回答第9~12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结合语境指出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
(1)必以分人以:把。
(2)公与之乘之:曹刿。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句。
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擂鼓时士气就衰减,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就枯竭了。
1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 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这个动作,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曹刿的“远谋”。
(3)从鲁庄公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可以看出他的急躁冒进行为。
从而也再次印证了曹刿“ 肉食者鄙,不能远谋”的观点。
(二)(2012·四川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内容。
《曹刿论战》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栖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公问其故无缘无故C.小信未孚难以置信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骄死于槽枥之间B.行者休于树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能谤讥于市朝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夫战,勇气也4.下面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何以战?B.何陋之有?C.微斯人,吾谁与归?D.吾与徐公孰美?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2)(3)6.当鲁庄公说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后,曹刿才认为“可以一战”,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7.《曹刿论战》是编者添加的一个题目。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通用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小惠未徧()(2)彼竭我盈()(3)牺牲玉帛()(4)又何间焉()【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小题4】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答案【小题1】(4分)(1)同“遍”,遍及,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正旺盛;(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4)参与。
【小题2】(4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枯竭了。
【小题3】(3分)(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近臣的拥护、神灵的保佑,而不是百姓的拥护。
《曹刿论战》的阅读练习及答案《曹刿论战》的阅读练习及答案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又何间焉间:②小惠未徧徧:③神弗福也福:④牺牲玉帛牺牲: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5.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6.有人说庄公“鄙”,也有人说庄公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4分)答案:(二)13.(2分)① 间:参与②徧:通“遍”,遍及,普遍③福:赐福,保佑④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14.(4分)①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②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15.(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16.(4分)示例一:庄公不鄙。
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
或者,示例二:庄公鄙。
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2分)“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
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àn()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
(改自《半月谈》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蔫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2分)我选择的漫画是《》主题:4.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3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5.“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
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
(4分)材料一:2016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答案:
7.(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军队溃败。
(3)日夜。
(4)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
(5)为国而死。
解析:此
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
后三题是课外内容。
“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8.(1)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
池干吗!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的规则与技巧:(1)连
猜带蒙,力争读懂;(2)逐字解释,用词慎重;(3)查漏补缺,句意要通;(4)注意句式,内外兼工。
9.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
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10.A解析:B项不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来刻画,而
是对巴蔓子进行的正面描写。
C项中乙文是为了刻画巴蔓子
的人物形象。
D项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不能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参考译文】
【乙】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
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
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
乱。
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
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
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
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
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
”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
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
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