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海洋资源(一)
- 格式:doc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8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解决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日益严峻挑战的对策之一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且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
世界各临海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调查研究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节,采取措施、增加投入、优先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三大类;海洋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密切。
海洋资源的分类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包括传统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表1)。
海洋资源的分布海洋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的自然规律支配,其分布受海底地貌的影响较大。
在不同海底地貌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表2)。
2.海洋主要矿产资源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底和滨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大洋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未来的替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陆地上资源和能源因消耗剧增而日趋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
滨海砂矿资源海洋砂矿资源分布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稀土矿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贵金属矿物中的砂金、金刚石、银、铂;非金属矿物中的石英砂、贝壳、琥珀等。
海底煤矿海底煤矿是指埋藏于海底岩层中的煤矿,一般是陆地煤田向海底延伸的部分。
海底煤矿作为一种潜在矿产资源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陆地煤矿资源缺乏而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均有不同规模的海底煤矿开采、开发,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亦有海底煤田分布(表5)。
高一地理必修一海洋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自然界领域之一,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超过70%。
海洋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对于高一地理必修一课程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海洋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涉及的海洋知识点。
1. 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的海洋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西太平洋、印度洋、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等几个主要的大洋中。
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
2. 海洋的组成海洋主要由水和溶解其中的盐类组成,因此含有盐度较高。
除了水和盐之外,海洋还包括了大量的有机物质、生物和矿物质。
3. 海洋的地理特征海洋地理特征主要包括海洋的面积、深度、海底地形以及海洋气候等方面。
海洋的平均深度约为3,800米,最深处位于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11,034米。
4. 海洋的循环系统海洋循环系统包括大洋洋流、风力影响的表层循环、热带和极地循环等。
这些循环系统对于调节地球气候和水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海洋生物海洋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如浮游生物、海草和珊瑚、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
海洋生物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6. 海洋资源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宝库,包括石油、天然气、盐、海洋风能、海洋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经济和能源需求至关重要。
7. 海洋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酸化、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威胁到海洋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8. 海洋保护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各国共同制定了一些国际公约和协议,加强监管和管理,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涉及的海洋知识点包括海洋的分布、组成、地理特征、循环系统、生物、资源、环境问题以及保护等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海洋的重要性,并且在未来探索和保护海洋时做到更加科学和可持续。
高中必修一地理《海水的性质》教案教案:高中必修一地理《海水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的组成和性质。
2.掌握海水的密度、盐度、温度等基本概念。
3.掌握海水中常见的离子成分和溶解气体。
4.了解海水的分布和运动。
5.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顾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各种水体的特点,引出海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水体之一,并向学生展示一些海洋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概念解释与讲解(15分钟)介绍海水的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了解海水是由水和溶解在其中的各种物质构成的,主要包括盐类、气体、悬浮物质等。
说明海水的盐度、密度和温度等会随水体的深度、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
3.实验和观察(3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海水的特性。
创设实验场景,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盐度、密度和温度的测量。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依次进行测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讲解实验结果与分析(20分钟)5.对比与总结(15分钟)通过对比不同海域的海水性质差异,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对海水性质的影响。
让学生意识到海水性质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并思考这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
6.拓展与应用(15分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了解和讨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思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辩论、撰写报告或展示等形式的表达。
7.小结与回顾(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学生学到的知识和理解的要点,检查学生对海水性质的掌握程度,并留出时间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各种海洋的图片和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器材和试剂:盐度计、密度计、温度计、海水样本。
3.教学PPT:用于展示实验步骤、数据和分析。
4.参考书籍:提供相关课本或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
四、教学评价方式:1.书面测试:出一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多种题型的测试,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海洋资源(一)教学目的:了解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发展前景,从气候、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说明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树立学生的海洋观。
教学重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教学方法:从概论、理论出发,先了解海洋资源类型及其资源意义,然后再逐一进述其开发利用现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海洋之所以被誉为人类未来的希望,是因为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一、海洋资源类型: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以下四类:1.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溶解的矿物质,数量大、种类多,目前能提取的海水化学元素约60多种。
其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2.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渔业捕捞潜力很大,我们应充分利用海洋生物生产力,提高可捕资源的丰度,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增殖和养殖技术。
3.海底矿产资源: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资源数量十分丰富。
4.海洋能源:海洋中的能源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无污染,但是能量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二、海洋渔业生产:1.渔场的形成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
此外,在寒暖流交汇处和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也较丰富。
因此,这些地方通常是渔场所在地,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
2.渔业生产活动情况: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我国在充分发展近海渔场、海洋捕捞和养殖的同时,远洋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日本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三、海洋油气开发: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
现在,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成为沿海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内容。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的主要的资源种类。
2.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产生的影响。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和。
(3)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我们还可以生产、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60%。
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未来世界油气资源总储量的近40%将来源于,而目前仅开发了3%。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3)滨海砂矿: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砂矿、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包括:,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海上,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还有海底通信、、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助学助记海水利用的方式海洋水资源的利用通常有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的淡化两种方式。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海洋受到人类活动或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等。
2.人类活动对的影响尤为突出。
3.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海洋环境问题的类型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二是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归纳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1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分类(按性质)(1)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3.主要洋流及分布(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北半球冬季)(2)中低纬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考点:洋流及其分布1.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的区别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
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
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图乙)。
3.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3)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般思路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以下特点: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从海底带来营养盐类);沿海大陆架地区(通过光合作用自己生产营养物质);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
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和重要作用。
2.掌握海洋的物理属性、水文特征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3.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1.海洋概述–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特点–海陆面积比例和海洋深度–海陆相接处的地形和陆缘大陆架的特点–海面的物理特征2.海洋水文特征–海洋的水温、盐度和水压分布规律–海水的密度和卫星测高技术的应用–海水的循环系统和水汽循环–海洋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影响3.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海洋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海洋生态环境的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4.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海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三、教学重点1.掌握海洋的物理属性、水文特征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相结合。
2.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3.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
五、教学时序安排时间内容10 min 课堂小测验30 min 介绍海洋概述30 min 海洋水文特征和海洋生态系统30 min 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10 min 结束语和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
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
3.期中和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海洋资源及利用
高一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海洋资
源及利用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③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等;近岸带滨海区--砂、贝壳、金属矿;深海海盆--锰结核。
④海洋能源:优点: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密度很小,利用难度大。
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和波浪发电。
(2)海洋渔业生产
①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A、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B、温带海域:鱼类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4.2 海洋资源(一)一、预习导航【预习题】通过预习思考下列问题:1、海洋生物资源有什么特点?主要有哪些种类?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手段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大陆架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3、为什么温带海区渔业资源丰富?洋流与渔业资源分布有什么关系?4、世界主要渔场有哪些?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5、为什么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中国和日本的渔业生产有什么不同特点?6、阅读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了解其主要内容。
7、海洋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有何特点?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在。
8、海水运动能源的特点是什么?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和。
9、海底油气开发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油气输送的方法分别是怎样的?【资料卡片】新能源可燃冰“冰”怎么会“可燃”?即使是二氧化碳在超低温状态下形成的“干冰”也不可燃。
但确有“可燃冰”存在,它是甲烷类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形成的一种类似冰的透明结晶。
它透明无色,外形似冰,点火可燃烧,常温下分解出天然气,又有“气冰”、“固体瓦斯”之称。
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的优点更为突出。
一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甲烷分子只有一个碳原子,其燃烧时二氧化碳的排放少,且没有硫化物生成。
因此,天然可燃冰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
科学家预测,地球海底天然可燃冰的蕴藏量约为5×1018立方米,相当目前世界年能源消费量的200倍。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
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
可燃冰又称甲烷水化物,多数蕴藏在地球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深海海底100~300米的地下。
可燃冰是甲烷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吸入水分子而形成的结晶体。
其形成的条件是:一要有数千年前动植物尸骸释放的甲烷气;二要有丰富的水;三要具备低温高压环境。
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
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
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
有天然气的地方不一定都有“可燃冰”,因为形成“可燃冰”除了压力主要还在于低温,所以一般在冰土带的地方较多。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我国的海域纬度较低,不可能存在“可燃冰”;而实际上我国东海、南海都具备生成条件。
从目前勘测的初步结果看,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南海和东海是我国“可燃冰”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
目前多家研究机构在对我国“可燃冰”进行储量勘测、开采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到2008年前后,国内的“可燃冰”总储量有望被勘测清楚,预计在2015年试开采这些“可燃冰”。
天然可燃冰呈固态,不会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
如果把它从海底一块块搬出,在从海底到海面的运送过程中甲烷就会挥发殆尽,同时还会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
为了获取这种清洁能源,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天然可燃冰的开采方法。
海洋中的能源与生物海洋中的动力能源潜力非常大,据估计,世界海洋能源的理论蕴藏量为1500多亿千瓦,其中开发利用的为73.8亿千瓦。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以长江三峡电站为例,到2009年,全部三峡2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发电,仅海洋中能源这一项就相当于400多个三峡电站的电量!而且海洋中能源具有安全、无污染和永久利用的优点。
因此,开发海洋能源具有良好的前景。
海洋每年繁殖再生各种生物约400亿吨,其中鱼类年生产量为6亿吨,举例来说,一千克鱼类相当于两千克米或面。
如果人类将海洋中的6亿吨鱼全部捕获,可相当于收获1200亿千克的米或面。
如果按每人每年消耗500千克粮食计算,仅鱼类蛋白质的转换就可供24000亿人的需求。
因此,人类开发海洋,确实大有可为。
二、课堂释疑【本节重点、难点】。
1、海洋渔场的分布与成因。
2、海洋油气开发的生产过程。
【要点预览】1、海洋生物资源有什么特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有什么发展变化?海洋生物资源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大。
主要有鱼、虾、贝、藻等类。
用途:食用、药用。
利用的发展趋势:近海→远海;直接捕捞→养殖、增值。
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的地区?形成原因是什么?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约200米深的大陆架海底部分。
虽然大陆架水域仅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总渔获量的90%以上。
大陆架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饵料。
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温带地区:冬季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它们来自腐烂的生物遗体。
暖寒流交汇:既有冷水性鱼类,又有暖水性鱼类;海水发生搅动,下层营养盐类泛到上层,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
冷海水上泛处:冷海水上泛,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
3、世界主要的渔场的分布在哪些地区?它们的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4、世界渔业生产活动状况如何?为什么日本和中国成为世界上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世界主要的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这些温带国家渔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量大。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人均鱼产量最高的国家是冰岛。
一个国家的渔业生产水平取决于社会需求和对渔业生产活动的投人,现代商品渔业需要大批的熟练劳动力和现代化的技术装备。
例如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为缓解对耕地的压力,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向海洋寻求食物;非洲和南美一些国家因土地压力不大,国内市场规模小,又远离海外市场,对渔业生产的投入低,装备差,因此渔业资源开发不足。
中国在充分利用近海渔场和浅海滩涂、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增殖养殖业的同时,远洋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5、海洋矿产资源分布在什么地区?分别有哪些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深海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它们不连续地分布在水深2000~6000米的大洋底部,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
6、海洋能源的特点是什么?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什么?这里所说的海洋能源是指海水运动所蕴藏的能源,主要是洋流、潮汐和波浪。
特点是:巨大、可再生、清洁;能量密度小,需采用特殊的转换装置。
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7、世界油气开发的进程是怎样的?开始于20世纪初期。
发展过程:近海→远海浅海→深海现状:已形成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8、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如何?(1)海底油气资源勘探:用地震波的方法寻找,通过海上钻进分析。
地震波的方法就是利用声波造成海水震动,然后接收回波,根据回波转换的电信号的特点,就可以测定海底是否有油气资源。
在这种方法中使用的是反射地震仪和现代化地层剖面仪,并以它们为基础建立了高频海洋地震探测系统。
地层剖面仪的分辨能力极高,而且可以清楚地探知海底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地质状况,人们利用这些技术,就可以清楚地掌握海底的石油资源。
(2)油气开采实施阶段:海上钻井平台是勘探和开采的基地,与陆地之间一般用直升飞机进行人和物的运送。
读课本“海上钻井平台”图:①海上钻井平台可分两种:图中的浮式平台属固定式,主要是进行海底油气开采,即用于生产井;图中的半潜式平台属活动式,主要是进行石油勘探,即用于钻探井。
②海上钻井平台工作水深不等,可从30米到近千米。
(3)海洋油气输送:要通过船舶或海底管道送往海岸及炼油厂。
9、海洋油气开发为什么常用国际合作和招标方式进行?利用钻井平台进行海底油气勘探、开采,是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常用国际合作和招标方式进行。
【思维点拨】1、读“海洋农牧化生产——耕海牧鱼”图,理解海洋渔业生产的方式和用途。
该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海上捕捞”,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之一是空间分布不均衡,中近海作业强度高;而极地、洋区、远海中下层未开发或开发程度极低,生产潜力大。
特点之二是由于人类的酷捕滥捞和海洋污染,使近海渔业资源衰退。
我国的海产鱼类多达1500种以上,其中产量较大的有200多种,水产品年产量居世界首位。
第二部分“水产养殖”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渔业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生物生产力,发展增殖养殖技术,提高可捕渔业资源。
第三部分“人工鱼礁”是指利用海洋中的沉船等作为水下障碍物,给鱼类提供新的人为繁殖场所,从而提高该海区的海洋渔业生产力。
第四部分“药品开发”,是人类继食用以后开发的海洋生物资源又一利用方向——药用。
因为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免疫能力强,所以海洋生物药品在抗真菌、抗病毒和抗癌方面有更明显的疗效。
目前可提取数以万计的海洋药物,如从微生物中提取多种抗生素,从鲨鱼、海绵体中提取抗癌药物,从海藻中提取心脑血管药物等。
海洋药品开发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奏响了强大的福音,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展现了更广阔的前景。
2、我国发展海洋渔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第一,我国大陆海岸线有18000多千米,绵延曲折,形成许多风平浪静的港湾。
近岸和远洋还有5000多个岛屿。
这些港湾和岛屿,不但有利于各种鱼类的栖息、索饵、产卵,而且便于渔船的活动,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作业场所。
第二,我国的浅海渔场多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海水温度比较适中。
除了北方的个别海区以外,冬季均不结冰,可以常年进行捕捞作业。
第三,我国近海既有暖流,又有沿岸流。
在两种洋流交汇的地区,随着暖流来的暖性鱼类和随着沿岸流而来的冷性鱼类,因水温的变化而暂时停留不前,大量云集,往往旺发成汛,使这一带成为很好的渔场。
第四,流入海洋的大小江河很多,它们输入丰富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为海洋浮游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食物。
而海洋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又成为海洋鱼类的良好饵料。
因此,在各条大河的入海口附近,多成为鱼、虾栖息,产卵的集中地。
3、什么是海洋权益?主要包括哪些权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存在问题是什么?海洋权益是指完全或部分处于一国主权管辖之下的自然权益,包括内海权益、领海权益、大陆架权益、专属经济区权益、专属渔区权益等。
(见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考虑传统海疆线的地位等综合因素我国应该拥有的管辖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共中包括渤海的全部9.7万平方千米,黄海自然面积38万平方千米,东海80万平方千米,南海350万平方千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的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在此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1海里=1.852公里,即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