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将长度单位换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教室的长度等,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习长度单位:介绍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换算练习:进行米、分米、毫米的换算练习,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记录家中的物品长度,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米、分米、毫米的换算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课堂小游戏:设计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课堂小游戏,如“长度单位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长度单位换算知识,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请学生在空中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使句子完整。
如:“一根铅笔的长度是____厘米,等于____分米,也等于____毫米。
”2. 选择题:请学生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
如:“一张纸的长度是20____,它的两倍是____。
”八、课堂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拓展活动:1. 家庭作业:请学生结合课后作业,测量并记录家中的物品长度,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2. 亲子活动: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亲子活动,如制作一个长度单位换算表。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长度单位,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比如知道测量身高、物品长度等。
但是他们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更是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4.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尺、测量工具、卡片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长度不同的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长度单位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卡片上。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3.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尺子、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米和毫米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例如,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将20厘米换算成分米,将5分米换算成毫米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一单元为《长度——分米和毫米》。
2.教材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长度的单位——分米和毫米,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材内容包括:•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分米和毫米的关系;•分米和毫米如何表示和换算;•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示例。
3.教学目标•知道长度的单位——分米和毫米;•能够正确使用分米和毫米表示长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米和毫米表示长度。
二、教学设计1.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尺子、米尺、卷尺、纸张等;•单元作业、练习册。
2.教学过程2.1 导入新知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示例,并提问:“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点?”当学生找出这些物品都是有长度单位时,教师问:“你们知道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吗?”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分米和毫米。
2.2 讲解新知老师通过简单的实物示例向学生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关系和表示方法,并用大屏幕或板书呈现对应的数字,帮助学生形成数值概念。
2.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用尺子、米尺、卷尺等工具进行实物测量,并记录数据。
让学生在练习册中完成相关的计算和换算练习。
对于部分容易混淆的内容,老师可适当多做几个例题,强化学生记忆。
2.4 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测量身高、班级平均身高等日常活动,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与他人积极沟通交流。
3.课堂拓展通过一些有趣的教育游戏、专项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4.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化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课后作业•在练习册中完成相关作业练习;•实践任务:测量一组日常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标注和记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分米和毫米这一知识点展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和实物测量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到了巩固和拓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三、教学重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四、教学难点1.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2.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五、教学准备1. 课件2. 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分米的概念通过展示长度单位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感受分米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分米的定义。
(2)毫米的概念通过展示长度单位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感受毫米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毫米的定义。
3. 换算教学(1)分米和厘米的换算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分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2)毫米和厘米的换算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 测量教学(1)分米和毫米的测量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
(2)测量练习设计一些测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米和毫米?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使用分米和毫米的场景,与同学分享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部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在实践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和探索,对于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但同时,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实物道具、PPT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场景,如教室、书本、铅笔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
然后提问:“我们怎样来表示这些长度呢?”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分米和毫米的模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PPT呈现一些长度数据,让学生进行分米和毫米的转换。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分米和毫米测量实物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 学具: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测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了它们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索长度单位的世界,这次我们将聚焦于分米和毫米。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识别和转换这两种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今天我们将学习第56页至第57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用来进行长度测量的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用来巩固学生们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一些可以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的物品,比如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从而引起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并用实际的物品进行演示,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分米和毫米描述一下你的桌子的高度。
答案:桌子的高度是70厘米,或者7分米,或者700毫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身高或者家庭物品的长度来进行长度测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米和毫米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索长度单位的世界,这次我们将聚焦于分米和毫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长度单位的换算丨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
我们将使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5章第2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包括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长度单位换算表、实际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先观察一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用尺子测量一下,并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表示。
2. 讲解长度单位换算关系:我会向学生们介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如将5米换算为分米,或者将10厘米换算为毫米等,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5. 板书设计:我会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用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作业题,如将100厘米换算为米,或者将50毫米换算为厘米等,并给出详细的答案。
六、作业设计1. 将100厘米换算为米。
答案:100厘米 = 1米2. 将50毫米换算为厘米。
答案:50毫米 = 5厘米3. 将2米换算为分米。
答案:2米 = 20分米4. 将30分米换算为厘米。
答案:30分米 = 300厘米5. 将40厘米换算为毫米。
答案:40厘米 = 400毫米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测量基础,对厘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对长度测量的精确度把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本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关于分米和毫米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到第66页到67页,关于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及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则是如何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已经准备好了尺子、圆规、直尺等教具,同时也请同学们带来了自己的尺子,以便于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让同学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然后问同学们这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分米=10毫米。
3. 例题讲解:我会用教具演示一些例题,如一张纸的长度是20厘米,换算成分米和毫米分别是多少?4. 随堂练习: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尺子来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然后换算成分米和毫米。
5. 知识应用:我会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将分米和毫米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及换算1分米 = 10毫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然后换算成分米和毫米,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家长可以协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一些物品,让同学们用分米和毫米来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实践中,同学们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
但这只是长度单位的一部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公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两种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知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可能还比较模糊,换算关系也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他们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长度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米和毫米。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长度单位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制作小桌布,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自主探究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关系。
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米尺、毫米尺、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关系及换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应用:设计实际测量题目,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苏教版2. 板书内容: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关系、换算方法、测量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
2. 提高题:设计实际测量题目,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其他长度单位,了解其与分米和毫米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一、导入环节的设计1. 利用生活实例: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铅笔、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长度,从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2. 学生能够运用米、分米、毫米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米、分米、毫米的换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
2. 学生能够进行米、分米、毫米的相互换算。
难点:1. 学生理解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米、分米、毫米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米、分米、毫米的实际物品,如尺子、绳子等。
2. 米、分米、毫米的图片或卡片。
3. 练习题或实践活动材料。
学生准备:1. 铅笔、橡皮和练习本。
2. 小组合作的学习用品,如尺子、绳子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米、分米、毫米的实际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米、分米、毫米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环节二:新课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米、分米、毫米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它们的长度单位。
2. 教师讲解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分米,1分米=10毫米。
3. 教师进行示范,如何将实际物品的长度换算成米、分米、毫米。
环节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米、分米、毫米的换算方法。
2.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或实践活动材料。
环节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米、分米、毫米的换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知和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知,他们知道米、厘米,但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尚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度单位有直观的感受,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难点:长度单位换算,以及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长度单位。
然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它们。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长度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分米、毫米是长度单位。
2.理解分米、毫米与米的关系。
3.能够准确使用分米、毫米进行长度计量。
1.2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测量和估算长度。
2.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分米、毫米的认识和使用。
2.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转换。
2.2 教学难点1.分辨和比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2.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1.讲解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猜测它们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3.2 操作环节1.介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和使用方法,展示一些具体的实例。
例如,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米和毫米的长度,理解它们和米的关系。
2.通过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的使用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例如将毫米转换成分米或将分米转换成米等。
3.3 巩固环节1.进行带有分米和毫米的实际应用问题探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测量长度的实验,以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4 总结环节1.回顾所学知识点,巩固学生的理解能力。
2.总结本课所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计量。
四、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2.通过测验和反馈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度。
3.通过教学研究和小结,评估教学策略和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任务,我主要通过导入、操作、巩固和总结四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和转换技巧。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应用出发,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各种长度单位的差异和联系,并且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好奇心。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换算关系,正确进行米、分米、毫米的转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运用换算关系,正确进行米、分米、毫米的转换。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的理解。
2. 学生运用换算关系进行转换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
2. 引导学生回顾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讲解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米、分米、毫米的转换过程。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长度单位换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总结与反思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长度单位换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后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教师应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长度单位换算能力。
六、实践活动:测量长度(10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的顺序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1厘米=()毫米0毫米=()厘米分米=()厘米0厘米=()分米米=()分米0分米=()米4.揭示题。
这节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厘米=()毫米9厘米=()毫米30毫米=()厘米40毫米=()厘米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2一个写字台的高度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练习:30厘米=()分米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7分米=()厘米(2)想一想用什么单位合适?这根绳子30分米,用米作单位应该怎样表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如果教师还有一根长4米的跳绳,并提问:用分米做单位应该怎样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练习:3米=()分米90分米=()米米=()分米80分米=()米()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就是几分米;把分米换算成米作单位想10分米是1米,几十分米就是几米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I.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为了测量和计算的需要常常要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3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3题,明确题目要求。
想一想:这几题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
4.完成“想想做做”第题。
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实际测量,看谁估计得准。
.补充作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0厘米=分米9分米=厘米3米=分米70分米=米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能出一题考考小朋友?五、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老师拿出弄好的蒜头,教学生是怎么做的,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看看几天后开始发芽,从发的第一天起作好记录,记录发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的顺序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1厘米=()毫米
0毫米=(
)厘米
分米=(
)厘米
0厘米=(
)分米
米=(
)分米
0分米=(
)米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5厘米=(
)毫米
9厘米=(
)毫米
30毫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2
一个写字台的高度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习:30厘米=(
)分米
5分米=(
)厘米4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2)想一想用什么单位合适?这根绳子30分米,用米
作单位应该怎样表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如果教师还有一根长4米的跳绳,并提问:用分米做单位应该怎样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
练习:3
米=(
)分米
90分米=(
)米
5米=(
)分米
80分米=(
)米
(5)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就是几分米;把分米换算成米作单位想10分米是1米,几十分米就是几米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I.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为了测量和计算的需要常常要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3题,明确题目要求。
想一想:这几题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请学生们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实际测量,看谁估计得准。
5.补充作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0厘米=分米
9分米=厘米
3米=分米
70分米=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能出一题考考小朋友?
五、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老师拿出弄好的蒜头,教学生是怎么做的,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看看几天后开始发芽,从发的第一天起作好记录,记录发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填写好记录表。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