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知多少
- 格式:ppt
- 大小:562.00 KB
- 文档页数:14
《瓢虫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增进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 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任务:每位同学在课后自行寻找并收集至少3种瓢虫(不同种类),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瓢虫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活动习性等。
观察过程中,注意拍照或录像以辅助记录。
2. 作业报告:每位同学撰写一份作业报告,包括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
报告字数不少于500字。
报告中需要对比不同种类的瓢虫,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尝试解释原因。
同时,也可以描述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和感受。
3. 小组讨论:班级同学自由组合,形成若干小组。
小组内需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瓢虫特征和生活习性。
同时,讨论瓢虫的保护价值和生态意义。
小组讨论后,每位同学需准备一份小组讨论的汇报材料,包括小组的观察总结、讨论内容和结论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报告和观察任务需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代写;2. 认真记录:观察过程中要认真记录瓢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为作业报告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3. 汇报准确:小组讨论的汇报材料需准确反映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观点,不得虚假夸大;4. 按时提交:所有作业报告和汇报材料需在课程结束前提交,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提交给老师。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报告评价:根据报告的完整度、分析的深度和总结的准确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 小组讨论评价:根据讨论的参与度、观点的准确性和团队协作的效果,评价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3. 提交时间:按时提交作业是学生的基本责任,将作为评价的一部分;4. 其他表现:老师还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
五、作业反馈:老师会在课程结束后,向同学们提供反馈,包括作业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课题6 探访昆虫世界活动三瓢虫知多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题6 探访昆虫世界活动三瓢虫知多少》是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瓢虫的特点、分类和习性,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对于昆虫这一主题,他们兴趣浓厚,好奇心强。
但学生在观察和研究昆虫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瓢虫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研究,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瓢虫的特点、分类和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瓢虫的特点、分类和习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调查、访问,从而深入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践法: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掌握瓢虫的相关知识。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教案、课件、瓢虫相关资料、实践活动指导手册。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实践活动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瓢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瓢虫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瓢虫的分类和习性,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调查、访问等活动,深入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分享,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加深对瓢虫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瓢虫和生态环境?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并提出环保建议。
《瓢虫知多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瓢虫种类,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尊重,树立珍爱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瓢虫图片和实物,识别常见瓢虫种类。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瓢虫的生活习性,并探究瓢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若干瓢虫图片和实物,以便在教室上展示和识别。
2. 准备讨论问题和相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 教室安置:将教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模拟瓢虫的生活环境,以便学生观察和记录瓢虫的行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瓢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外形特征,并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昆虫。
教师简要介绍瓢虫的种类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了解瓢虫。
2. 观察瓢虫教师出示实物瓢虫,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颜色、斑点、触角等特征,并让学生尝试描述瓢虫的外形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观察瓢虫的细节特征,如足部、翅膀等。
3. 比较瓢虫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瓢虫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瓢虫之间的区别。
教师简要介绍瓢虫的进化历程和分类地位。
4. 探究瓢虫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如吃什么?住哪里?如何珍爱自己?等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和分享,总结出瓢虫的主要生活习性。
5. 了解瓢虫的生活环境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瓢虫的生活环境,如栖息地、活动处所等,让学生了解瓢虫与环境的干系。
教师简要介绍瓢虫的生态价值,如捕食蚜虫、传播花粉等。
6. 实践活动教师安置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不同种类瓢虫的生活习性,记录观察结果;制作瓢虫标本等。
鼓励学生与家长、同砚共同参与,提高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瓢虫知多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瓢虫种类,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昆虫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瓢虫种类,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常见瓢虫标本,如六斑环瓢虫、异色瓢虫等。
2. 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
3. 准备PPT课件,介绍瓢虫的基本知识和生活环境。
4.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选派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出示瓢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瓢虫的生活环境、习性等。
3.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瓢虫的知识?”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二、活动一:探究瓢虫的特征1. 教师准备一些瓢虫标本,分发给各小组进行观察。
2. 小组内讨论并记录瓢虫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大小、斑点等。
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4. 教师总结瓢虫的主要特征,并补充一些可能被忽视的信息。
三、活动二:了解瓢虫的生活环境1.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并了解瓢虫的生活环境,如食物、栖息地等。
2. 小组内绘制瓢虫的生活环境示意图,并讨论他们的合理性。
3. 教师检查并评价各小组的成果,鼓励他们改进和完善。
四、扩展与延伸1. 教师介绍一些有关瓢虫的科学研究,如瓢虫的分类、习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瓢虫及其生活环境,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3.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瓢虫,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分享今天的课程内容,增强亲子互动。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瓢虫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七星瓢虫小知识
七星瓢虫是常见的昆虫之一,身体大小通常在6-10毫米左右。
它们的体型呈扁平状,前翅和后翅可以展开飞行。
七星瓢虫的头和胸
部有黑色,7个黄色的点分布在翅膀上,因此得名“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是一种肉食性昆虫,以蚜虫、蚤虫、半翅目昆虫等为食。
由于其食性所限,它对于园艺农业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此外,七星瓢虫也被人们视为吉祥物,被广泛用于绘画、陶瓷等
艺术形式中。
七星瓢虫的寿命大约在1年左右,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虫状态
下度过。
幼虫阶段长达1-2个月,幼虫吃食过多会导致它们变得肥胖,不能正常发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会进化成蛹,再变为成虫。
近年来,七星瓢虫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农药污
染导致它们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因此,人们应该更加重视环保和生态
保护,共同保护这些有益昆虫的栖息环境。
七星瓢虫的简单知识点总结七星瓢虫的简单知识点总结七星瓢虫,又称七点瓢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属于鞘翅目瓢虫科。
他们身体小巧可爱,常常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七星瓢虫的简单知识点。
1. 外貌特征:七星瓢虫的体型较小,通常只有3-8毫米长。
他们的身体呈球形或卵圆形,背部有硬壳保护。
七星瓢虫的颜色非常鲜艳,主要是红色或橙色,上面有黑色虫斑,通常为7个,形成七星状,因此得名。
2. 生活习性:七星瓢虫通常在草地、花坛等地方活动。
他们是食草昆虫,以蚜虫、蚤虫等软体昆虫为食,是农田中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对农作物的害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3. 繁殖方式:七星瓢虫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
无性繁殖是最常见的方式,雌虫通过一个叫做“蛹”或“蛹卵”的物质产卵,卵孵化后即可成为幼虫。
有性繁殖则需要雄虫和雌虫进行交配,交配完成后,雌虫会选择合适的地方产卵。
4. 幼虫阶段:七星瓢虫的幼虫阶段也叫做“蚜虫”。
幼虫一般是黑色或灰色,身体长而扁平,有六条腿,各个腿的长度和形状相似。
幼虫阶段是七星瓢虫生命周期中最短的阶段,大约只有1-2周。
5. 保护色:七星瓢虫在降落时会展开翅膀,显示出鲜艳的颜色,以此吓跑潜在的捕食者。
此外,七星瓢虫的体内还含有一种叫做“可鞣质”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刺激性味道,可以让捕食者对它的味道感到不适,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6. 长寿程:七星瓢虫的寿命通常在一年左右,但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他们的寿命可延长至两年左右。
7. 传说与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星瓢虫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人们相信,如果七星瓢虫降落在你身上,它会为你带来好运和幸福。
因此,许多人都会认为在七星瓢虫出现的时候许下愿望。
通过以上的简单知识点总结,我们对七星瓢虫有了初步的了解。
七星瓢虫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拥有着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意义。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七星瓢虫的知识,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心综上所述,七星瓢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们具有多样的外观和颜色,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瓢虫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昆虫的认知;2. 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任务:学生需要在家中观察瓢虫的生活环境,记录瓢虫的外形特征、颜色、斑点等细节,并拍摄照片或视频;2. 探究任务: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咨询家长,了解瓢虫的分类、习性和生态价值;3. 小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观察到的瓢虫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讨论瓢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个人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总结自己的观察成果和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任务要求真实记录瓢虫的特征,不得凭空想象;2. 探究任务要求积极查找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小组任务要求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4. 作业提交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或小组汇报等形式;5. 作业应在课后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探究成果、小组讨论和反思总结,评价学生对瓢虫的了解程度和综合表现;2. 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反思本次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3. 家校互动: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的观察和探究情况,加强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本次《瓢虫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对瓢虫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合理的作业评价和反馈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七星瓢虫知识
七星瓢虫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昆虫,它们属于瓢虫科,体型较小,有着漂亮的斑点图案。
以下是一些关于七星瓢虫的有趣知识:
1. 名称由来:七星瓢虫的名字来源于它们背部的七个黑色斑点,这些斑点像极了七颗明亮的星星。
2. 保护色:七星瓢虫的鲜艳斑点有着警示作用,预示着它们体内含有苦味的化学物质,可以防止被天敌捕食。
3. 食性:七星瓢虫主要以植物为食,尤其喜食蚜虫,因此在农业上具有一定的益虫作用。
4. 防御机制:当受到威胁时,七星瓢虫会释放出带有刺激性的黄色液体,这种液体具有腥臭味,可以将天敌赶走。
5. 冬眠习性:在寒冷的冬季,七星瓢虫会进入冬眠状态,聚集在树干、岩石等处,等待来年春暖花开时苏醒。
6. 繁殖方式:雌性七星瓢虫会在植物叶片下面产卵,孵化后的幼虫需要经过几次蜕皮才能长成成虫。
7. 观赏价值:七星瓢虫因其可爱的外形和活泼的性格,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观赏昆虫,在一些地区甚至被当做吉祥物。
瓢虫知多少综合实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会观察和记录瓢虫的行为。
3. 培养对昆虫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难点:学会观察和记录瓢虫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瓢虫,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瓢虫的了解。
2. 知识讲解(15 分钟)
讲解瓢虫的生活习性、特点和分类。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瓢虫。
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身体结构和颜色,让学生了解瓢虫的特征。
3. 观察与记录(2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校园内寻找瓢虫并进行观察。
指导学生记录瓢虫的行为和特点,例如瓢虫的活动轨迹、取食行为等。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捕捉或伤害瓢虫。
4. 讨论与分享(10 分钟)
组织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观察到的瓢虫行为和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瓢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瓢虫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瓢虫的生活习性、特点和观察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学习昆虫知识。
五、教学资源
瓢虫图片、视频、放大镜、观察记录表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是否能正确识别瓢虫的种类和特点。
2. 学生是否能观察和记录瓢虫的行为。
3. 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小学综合实践《瓢虫知多少》教案瓢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小学生们常常能见到的生物。
它们的外形可爱,色彩斑斓,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
本篇文章将针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教案《瓢虫知多少》,介绍一些关于瓢虫的有趣知识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瓢虫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第一节:瓢虫的基本知识1. 瓢虫的外形特征瓢虫的外形呈椭圆形,通常有六对发达的腿。
它们的身体被坚硬的外壳环绕着,外壳上有颜色鲜艳的斑点。
瓢虫的天敌见到它们色彩鲜艳的外表会敬而远之。
2. 瓢虫的生活环境瓢虫主要生活在草地、田野和花园等地方。
它们常常躲藏在叶子的背后,通过捕食小昆虫维持生活。
瓢虫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它们以蚜虫和其他害虫为食,对农作物的保护有很大的作用。
3. 瓢虫的生命周期瓢虫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成熟的瓢虫一般寿命较短,大约只有几个月。
在幼虫阶段,瓢虫会通过捕食昆虫来获取养分,并逐渐长大变换成蛹。
第二节:瓢虫的实践活动1. 瓢虫观察和记录安排学生们观察一只瓢虫的外形特征,并帮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瓢虫的颜色、斑点、腿的数量等。
此外,让学生们将观察到的瓢虫图片绘制出来,并标注上关键的外貌特征。
2. 瓢虫的捕捉和释放在合适的环境下,带领学生们去草地或花园捕捉瓢虫。
提醒他们温柔地捕捉,避免对瓢虫造成伤害。
捕捉到瓢虫后,可以带领学生们观察其行动、触摸它们的触角和背部的硬壳,以及它们可能会飞翔去寻找食物的行为。
3. 瓢虫保护区的搭建给学生们讲解瓢虫的重要作用后,引导他们建立一个瓢虫保护区。
这个保护区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草地或花园,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和鲜花来吸引瓢虫的到来。
学生们可以参与整理和维护这个保护区,并观察保护区内的瓢虫数量和种类变化。
第三节:瓢虫的生态意义1. 瓢虫的捕食行为瓢虫主要以蚜虫为食,每只瓢虫一天可以吃掉大量的蚜虫。
蚜虫是农作物的害虫之一,它们会吸取作物中的汁液导致作物生长不良。
关于七星瓢虫的介绍
七星瓢虫是一种昆虫,也被称为瓢虫。
它们有七个对称的彩色器官,因此得名。
以下是关于七星瓢虫的介绍:
1. 外貌特征:七星瓢虫的身体通常呈黑色、绿色或棕色,有一些斑点或条纹。
它们的头部和胸部是黑色的,而腹部则是白色的。
七星瓢虫的瓢虫体长约3-5厘米,非常小巧,非常适合作为宠物。
2. 生态习性:七星瓢虫是食草性的昆虫,主要吃植物的叶子。
它们通常在夜晚活动,寻找食物。
七星瓢虫通常在植物的叶子上吸食汁液,然后将汁液储存在自己的瓢虫体内,以便在下一次寻找食物时使用。
3. 分类:七星瓢虫属于瓢虫科,共有7种,包括红瓢虫、黄瓢虫、黑瓢虫、白瓢虫、蓝瓢虫、绿瓢虫和橙瓢虫。
这些瓢虫的颜色和瓢虫体的大小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
4.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七星瓢虫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传说中,七星瓢虫是天帝派遣到人间的监察者,它们每吃一口植物,就会记录一次人间的善恶。
因此,七星瓢虫被视为吉祥的昆虫,常常被人们佩戴在饰品上。
5. 保护:由于七星瓢虫的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系统受到了威胁。
因此,人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七星瓢虫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例如,种植七星瓢虫易于食用的植物,或者通过控制害虫来减少七星瓢虫的数量。
七星瓢虫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昆虫,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还具有重要的文化
和象征意义。
了解七星瓢虫的外貌特征、生态习性、分类和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它们,并欣赏它们的独特之美。
《瓢虫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认识瓢虫的种类与区别。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力和探究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阶段1. 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及周边环境中的瓢虫,记录瓢虫的颜色、形状及数量等特征。
2. 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预习瓢虫的基本知识和种类分类。
3.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所观察到的瓢虫的特点,了解瓢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二)实践操作阶段1. 制作瓢虫观察记录表,包括瓢虫的名称、特征、活动时间及环境等信息。
2. 利用美术工具,绘制自己观察到的瓢虫,并附上简要的说明文字。
3. 小组合作,制作瓢虫主题的手抄报或海报,展示对瓢虫的认识和感受。
(三)课堂交流与讨论阶段1. 分享各组观察记录表和手抄报或海报作品,进行班级展示。
2.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瓢虫的生态价值及保护意义。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要详细、真实,能够反映出瓢虫的特征及活动情况。
2. 绘画作品要具有创意和想象力,能够准确描绘出瓢虫的形态特征。
3. 手抄报或海报要主题突出、版面整洁,内容要包含对瓢虫的认识和感悟。
4. 小组合作时,每位成员要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作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绘画作品的创意和准确性、手抄报或海报的版面和内容等方面。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相学习和借鉴彼此的优点。
3.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2.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调整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
3. 将学生作业中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学习。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程目标是继续加深学生对瓢虫的认知,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瓢虫基础知识瓢虫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
那么你对瓢虫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瓢虫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瓢虫的生活习性幼虫生活幼虫[3] 的生活单调乏味,它们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间,疯狂地捕食蚜虫。
瓢虫的生命非常短暂,从卵生长到成虫时期只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在花园里同时发现瓢虫的卵、幼虫和成虫。
随着时间的推移,瓢虫的幼虫胃口越来越大,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斑纹,身体也在不断地增长,他们必须挣脱旧皮肤的束缚,开始了一个艰辛的历程——蜕皮。
这个过程并不像我们脱掉旧衣服,再换一件大号外套那么简单。
瓢虫一生之中,要经历5至6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继续增长,直到积蓄足够的能量步入虫蛹阶段。
它会从一个身体娇柔的幼虫变成体质强壮的成年瓢虫[1] 。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过程,幼虫的身体将被分解,然后重新组合、调整,再加以修饰装扮,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它崭新的生命。
当它最后破蛹而出变为一只新的成年瓢虫时,还要经历一些转变,因为此时它的身体仍旧柔软娇嫩,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它必须暴露在阳光下,吸取养份,使它的体色慢慢加深,斑纹也会逐渐显露出来,几个小时后,它就会变得和花园中其他成年瓢虫一模一样了。
成虫捕猎成年肉食性瓢虫[1] 会捕食任何肉质嫩软的昆虫,它们最喜欢吃的是蚜虫,但只要是没有披戴盔甲和其他保护外套,而且身体柔软、体型小的昆虫,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美餐。
猎物们不会自投罗网,瓢虫必须经常飞动去搜索目标。
瓢虫看上去不大可能会飞,它的体型不像个飞行员,而更像是个药箱。
它有一个坚硬的外套,而它那套细小精致的翅膀会从外套下伸出,疯狂地舞动。
瓢虫确实是一个技艺精湛的飞行家,也正是因为它们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所以才能在花园的各个角落里来去自如。
雌的肉食性瓢虫会产下大量的卵,它通常把卵分布在蚜虫时常出没的地方,以确保自己的儿女出生后能获取最大的生存机率。
《瓢虫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瓢虫种类,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昆虫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任务:学生需要在家中仔细观察瓢虫标本,记录瓢虫的体色、斑点、触角、足部等特征,并拍照或画图进行辅助说明。
2. 查阅资料: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瓢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活环境、天敌和益处等知识。
3. 分类整理:学生将观察和查阅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制作一份关于瓢虫的小报,包括瓢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等,并附上相关图片。
4.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观察到的瓢虫种类和数量,分析瓢虫的生活环境和数量变化的原因,提出保护瓢虫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观察、查阅、整理和制作小报的任务,家长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2. 真实记录:学生需真实记录观察到的瓢虫特征,并附上相关图片,以便教师和同学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观察成果;3.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时,学生需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共同探讨保护瓢虫的方法;4. 提交作业:学生需将制作好的小报在课堂内提交,以便教师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真实记录了瓢虫的特征,是否掌握了瓢虫的基本知识和生活习性;评价学生的小报是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分数或等级评价;在课堂上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
3. 反馈方式: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瓢虫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课题6 探访昆虫世界活动三瓢虫知多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访昆虫世界》是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的一个课题,瓢虫是昆虫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研究瓢虫,让学生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特征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昆虫世界充满好奇。
但学生对瓢虫的了解有限,对瓢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瓢虫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瓢虫,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学会探究瓢虫的特点和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增强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瓢虫,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探究,掌握瓢虫的特点和习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观察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瓢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激发学生对瓢虫的兴趣。
2.探究瓢虫的特点:学生分组观察瓢虫标本,记录瓢虫的外形特征,如翅膀、脚、颜色等。
然后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瓢虫的特点。
3.学习瓢虫的生活习性: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课件,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如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
4.探究瓢虫的分类:学生分组讨论瓢虫的分类,了解瓢虫的种类和分布。
然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瓢虫的分类。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瓢虫,记录瓢虫的生活环境、行为等。
然后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6.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观察、探究等方面的表现。
瓢虫知多少
活动目标:
1、重点了解瓢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情况,增长有关瓢虫的知识。
2、学会通过看书、上网、采访等多种途径,收集瓢虫各方面情况的资料。
重点:了解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情况,增长有关瓢虫的知识
难点:学会通过看书、上网、采访等多种途径,收集瓢虫各方面情况的资料。
活动过程:
1这次昆虫主题展板比赛,你们打算介绍哪个方面的内容?
2我们想让大家来认识一下瓢虫。
3小组讨论。
经过小组讨论,认为做展板时,可能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4收集资料。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
有书上或网上得到的资料;有采访得到的资料;有拍照或网上下载打印的图片。
5安排展板内容。
先确定展板的尺寸和形状,然后根据资料的情况,对展板内容进行具体安排。
6制作展板。
7填写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