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6.27 MB
- 文档页数:13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一、指南编写的背景及特点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的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6年统计,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33亿,并每年新增700万。
为提醒全社会对糖尿病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12月通过决议,将每年11月14日的IDF国际糖尿病日确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United Nation Day),而作为单一疾病通过的联合国决议仅有糖尿病和艾滋病两项。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据IDF估算2007年我国患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患者绝对数量巨大,患病率也在迅速增加。
1980年以后全国性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过去20多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至少增长了4倍,并仍在快速增长。
最新资料显示北京等大城市和城镇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左右。
因此,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已成为我国糖尿病学界的迫切任务。
2004年以来各国际组织以循证医学和医学科学研究为依据,颁布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例如2005年IDF《2型糖尿病指南》,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ADA–EASD)《高血糖管理共识》,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2007年IDF《2型糖尿病预防共识》以及2007年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等。
这些指南达成了提倡综合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等共识。
但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例如正常空腹血糖值的界定、血糖控制的目标值、降糖药物的选择应用等。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最新糖尿病研究结果,以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为基本模板,并且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防治现状、卫生资源和经济基础等。
糖尿病前期的治疗研究进展王文娜;龚红红;刘超【摘要】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sugar regulation,IGR)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以及IFG和IGT并存,2型糖尿病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该期具有高度可逆性,如果在此阶段加以干预,对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糖尿病前期的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15【总页数】3页(P156-158)【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消渴【作者】王文娜;龚红红;刘超【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二病区,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统计[1],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为1.1亿,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 PDM)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sugar regulation,IGR)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异常状态,包括[2]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以及IFG和IGT并存,2型糖尿病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总糖尿病人数的90.0%以上[3]。
大庆研究是我国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糖尿病预防干预研究的里程碑,研究显示[4],6年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或)运动干预)使受试IGT患者14年后的2型糖尿病累计发生率下降43%,芬兰和美国随后也进行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这些研究[5-6]均证实2型糖尿病是可以被预防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无法根除疾病。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患者所重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在根本调理和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注重对症治疗,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在调理体质、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西医则注重通过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糖尿病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糖尿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近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更多患者管理好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前言....................................................................................... 11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 22糖尿病的危害性 ......................................................................... 43糖尿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自然病程 ............................................. 74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 95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126肥胖病 ............................................................................... 127代谢综合征 ........................................................................... 148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 17918102011241230133414371559166117621995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为目标;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既参考了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近年的临床试验成果及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又结合了我国糖尿病防治的实践,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焦点论坛】共享门诊:新型糖尿病管理模式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9):577-580作者:姚瑶郑仁东刘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摘要共享门诊即在团体环境中进行的连续性个人医疗服务,是近年兴起的以患者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新型诊疗模式,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作为高发且依赖药物、生活方式以及定期监测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共享医疗模式最为合适的服务对象之一。
这一模式的实施,对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效能、医患满意度及医疗效率和服务价值的提升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但是,有限的医护资源使得共享门诊的最优适用对象尚不明确,今后应进行大样本临床试验,同时借助各学科间的积极合作,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共享医疗慢性病管理模式,以更准确有效地应对更多更复杂的患病人群。
迄今为止,糖尿病仍然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患者自我管理相结合才能获得长期疗效的慢性疾病。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骤增[1],传统单一的诊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和医疗保障部门的需求,高血糖、高血压和脂质紊乱等代谢异常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差强人意,这就使得基于提升糖尿病管理成效的团体诊疗模式更具优势。
而共享门诊(shared medical appointments),就是这种诊疗模式最为典型的代表。
一、共享门诊的定义、起源及可能优势共享门诊模型最初于1996年由心理学家Edward Noffsinger博士提出,其精髓是以患者为中心,在互相倾听、讨论、学习的团体环境中,进行连续的医疗访视。
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慢性疾病的共同照护[2,3]。
共享门诊通常也称为团体门诊,一般由一组医务工作者,包括专科医师、护士、营养师、康复医学专家、心理治疗师、药师等,在一小群特选患者面前轮流对每位患者进行诊察和宣教,并通过小组讨论、同伴参与等形式,让患者和(或)家属听取医务工作者和患病同伴对疾病诊疗过程的分析和判断,同时给予就诊者针对某一困惑提出问题的时间,通过医务工作者的现场回答和集体讨论,让每一位参与者对特定主题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高”已成过去,“五高”重磅来袭作者:黄奕言来源:《祝您健康》2022年第11期刘超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任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学术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学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长期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擅长内分泌领域疾病的临床诊疗,尤其是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强化治疗、限食疗法等领域具有较深厚的研究与临床工作基础。
“三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具体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他们都属于高代谢综合征,往往是人们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因此,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
大家都知道“三高”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产生的危害可以说是全身性的,所以,大家对于“三高”的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如今,“五高”正在强势来袭。
然而,大部分人还没有注意到“五高”的存在,依旧认为“三高”才是最关键的。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指出,“五高”危害无穷,大家要早早重视起来,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
“第一高”是指高血压。
高血压在“五高”中的发生率最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约2.45亿,即25%左右的中国人患有高血压。
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4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而在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60%以上。
“第二高”是指高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版)》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
另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有近一半的成年人正处在糖尿病前期,随时都有转化成糖尿病的可能。
“第三高”是指高血脂。
引言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以期增加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管理建议。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文将从患病人口规模、危险因素、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等几个大点展开,通过对糖尿病的全面分析,为大家提供有益的信息。
正文内容:一、糖尿病患病人口规模1.1糖尿病患病人口的增长趋势1.2糖尿病患病人口的地域分布1.3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1饮食习惯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2.2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2.3缺乏体力活动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2.4遗传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2.5其他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三、糖尿病的并发症3.1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3.2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3.3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3.4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3.5糖尿病的皮肤并发症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4.1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方法4.2糖尿病的不同类型及其诊断标准4.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4.4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4.5糖尿病的手术治疗与药物联合治疗五、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5.1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性5.2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5.3身体活动与糖尿病预防5.4饮食习惯的调整策略5.5健康教育和宣传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总结: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的患病人口规模、危险因素、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的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认识,才能遏制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提升我国公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而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显著增加。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切入,详细阐述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中华糖尿病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编委名单
顾问:项坤三陈家伦高妍李秀钧潘长玉
名誉总编辑:杨文英
总编辑:翁建平
副总编辑:(以下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
郭立新纪立农姬秋和贾伟平陆菊明单忠艳田浩明
朱大龙邹大进
编辑委员:(以下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
包玉倩蔡德鸿蔡东升※(美国)蔡露※(美国)陈刚※
陈丽陈莉明※窦京涛杜建玲范建高
冯波※巩纯秀顾丰※(瑞典)郭立新郭晓蕙
洪天配侯建明※胡仁明黄国良纪立农
姬秋和贾伟平金天如※(加拿大)匡洪宇※赖晓阳※
黎明李彩萍李红※(云南)李红(浙江)李启富
李强李小英李延兵李益明※梁华※
梁瑜祯※刘超刘建英刘静刘伟
刘晓民柳洁娄晋宁陆菊明吕肖锋
马建华※母义明宁光彭永德秦贵军
冉兴无单忠艳沈云峰※时立新宋光耀※
宋滇平苏本利孙亚东※孙子林滕卫平
田浩明王长江王广※王战建翁建平
向光大萧建中肖新华邢小燕徐刚※(中国香港)徐焱成许樟荣阎胜利杨华章杨立勇
杨涛※杨颖※杨玉芝杨兆军姚孝礼
叶建平※(美国)于德民余学锋※曾龙驿章秋※
赵家军赵一鸣郑少雄周智广朱大龙
朱筠※祝之明※邹大进邹明辉※(美国)
注:※为第二届新任编辑委员。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14.077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生化指标相关性刘洁,李春花,王婉冰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与生化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2年3—12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红旗院区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37例。
将其按照白蛋白水平四分位法划分为4组:Q1组(<40.3 g/L)103例、Q2组(40.3~ 42.7 g/L)114例、Q3组(>42.7~45.0 g/L)110例、Q4组(>45.0 g/L)110例,分别比较4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糖代谢指标,分析白蛋白与生化指标及血糖相关性。
结果4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 FCP)、餐后2 hC-肽(2 hours postprandial c petide, 2 hPC-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与HbA1c呈负相关,与FCP、2 hPC-P、ALT、AST和HDL-C呈正相关(P<0.05)。
结论T2DM患者白蛋白水平与FCP、2 hPC-P、HDL-C、ALT和AST和HbA1c存在相关性,可以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水平,进而有效控制血糖。
[关键词] 白蛋白;2型糖尿病;生化指标;糖代谢指标;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7(b)-0077-04Correlation between Albumin Level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LIU Jie, LI Chunhua, WANG WanbingSchool of Health Management,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2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of serum albumin (ALB) level with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Methods A total of 437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Hongqi Campu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quartile method in albumin levels : Q1 group (<40.3 g/L) 103 cases, Q2 group (40.3-42.7 g/L) 114 cases, Q3 group (>42.7-45.0 g/L) 110 cases, Q4 group (>45.0 g/L) 110 cases. Th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dicators of the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lbumin,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blood glucos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fasting C-peptide (FCP), postprandial 2-hour C-peptide (2 hPC-P),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in the four groups (P<0.05). ALB level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bA1c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CP, 2 hPC-P, ALT, AST, and HDL-C (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album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2DM and FCP, 2 hPC-P, HDL-C, ALT, AST and HbA1c, which can monitor album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作者简介]刘洁(1998-),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
国内外的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国内外对于糖尿病的管理越来越引起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综述糖尿病管理的现状和挑战,并讨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国内糖尿病管理的现状在国内,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且该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然而,国内糖尿病管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糖尿病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亟待加强。
由于糖尿病的潜伏期较长,许多患者在发病前无法察觉,导致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因此,加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工作并推广相关的健康教育,是国内糖尿病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管理。
然而,由于患者教育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很多患者缺乏对于糖尿病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因此,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鼓励患者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是国内糖尿病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糖尿病的随访和管理体系亟需完善。
在国内,很多患者只在出现症状或并发症时才就医,导致糖尿病的控制不理想。
因此,建立完善的糖尿病随访和管理系统,加强慢性病管理的持续性,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糖尿病管理的现状相较于国内,一些国外国家在糖尿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国外糖尿病管理注重早期预防和干预。
在国外,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推广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其次,国外糖尿病管理重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团队合作。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计划和药物治疗等。
此外,建立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营养师、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的参与,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刘超2+1——心脑血管疾病防根治本“2+1疗法”【刘超教授其人】刘超,教授,著名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健康教育专家。
1954年出生,197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历任南京军区解放军南通长城医院、第100医院、120医院、359医院主任医师、院长,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及预防保健工作,发表论文二十多篇,是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根治本2+1方法(降粘、调脂加清毒排毒)的发明人,并多次被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邀请进行健康理论讲学。
2006、2007年应邀为全国人大、政协代表和委员做健康咨询。
2009年4月荣获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颁发的“2008-2009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称号。
现任南京百岁园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超2+1治疗模式的理论依据】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心血管病,是由于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即动脉硬化。
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急性死亡。
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脑中风,只需要几分钟。
很多病人因为毫无思想准备,也没有预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
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都属于心血管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脑血管病人主要表现为血黏稠致使微循环障碍、血脂高导致粥样动脉硬化,另外,老年人普遍存在免疫力下降、红细胞携氧量减少、血液毒素增多等情况极易造成机体组织病变,直至恶化成癌变。
2022.0714祝您健康刘超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任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学术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学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长期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擅长内分泌领域疾病的临床诊疗,尤其是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强化治疗、限食疗法等领域具有较深厚的研究与临床工作基础。
专家介绍挑战不可能!治不好的糖尿病真的能逆转——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 车 翀、朱菁菁没有人想戴上糖尿病的“帽子”,终身依靠吃药来与疾病抗争,但糖尿病已经实实在在地威胁了超过一半国人的身体健康。
对于很多人来说,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风险、导致死亡的严重并发症,都只是远在天边的抽象概念。
而让当下的我们异常恐惧的,则是成为糖尿病患者每日服药的不便、饮食不再随心所欲的痛苦以及“我不再健康”的心理压力。
恐惧的深层根源,则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一旦戴上这顶帽子,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糖尿病是否有摘掉帽子的机会?是否真的可以逆转?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坚信,随着医学的进步,糖尿病逆转已经成为可能。
2022.0715祝您健康糖尿病在临床上的逆转可以理解为病情的缓解,也就是让糖尿病“走了回头路”。
糖尿病逆转的内核是依靠特定的治疗方法,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由重到轻,糖尿病造成的损伤由大到小,吃药由多到少甚至达到停药的状态。
刘教授告诉我们,这里提到的糖尿病逆转,在学术上将其称为糖尿病缓解,可以是部分缓解,也可以是短期或长期缓解。
虽然还达不到治愈的程度,但让以往认知中“没有回头路”的糖尿病有了逆转的可能,不得不说是巨大的进步。
从广义上讲,在停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空腹血糖不高于7.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不高于6.5%),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最少为3个月),就可以认为实现了糖尿病逆转。
2023年糖尿病防治中心建设进展总结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加强糖尿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我国在2023年加大了对糖尿病防治中心的投入与建设。
本报告旨在总结2023年糖尿病防治中心的建设进展。
二、建设目标1. 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 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3. 加强糖尿病防治人才培养,提高糖尿病防治队伍的专业素质;4. 推广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民糖尿病防治意识。
三、建设进展1. 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新建和改扩建糖尿病防治中心100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层糖尿病防治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2. 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糖尿病防治人员培训课程200场,培训人数达到10,000人次,提升了糖尿病防治队伍的专业素质。
3. 科研与学术建设:支持开展糖尿病相关科研项目100项,发表糖尿病防治相关论文200篇,推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科研进步。
4. 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糖尿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1,000场,覆盖人群超过100万人,提高了全民糖尿病防治意识。
5. 政策支持与保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糖尿病防治中心的政策地位,为糖尿病防治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1. 人才短缺:糖尿病防治专业人才仍然短缺,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2. 资源分布不均:糖尿病防治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3. 防治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全民糖尿病防治意识有待提高,糖尿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不高;4. 政策支持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对糖尿病防治中心建设的政策支持不足。
五、建议与展望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糖尿病防治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基层糖尿病防治服务能力;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糖尿病防治资源,缩小城乡、地区差距;3. 提高防治知识普及率:加大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糖尿病防治意识;4. 完善政策体系:完善糖尿病防治相关政策体系,为糖尿病防治中心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全国推广项目指导组糖尿病患病率与日俱增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型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1型糖尿病(T1DM)T1DM发病率特点世界不同地区发病情况差异巨大,以北欧国家为最高,而东南亚国家则相对较低中国是世界上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1996年T1DM发病率为0.57/10万,全国约300万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例数亦不少,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左右T1DM发病率有一定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1996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1/10万)人群芬兰美国日本中国发病率35.515.81.50.6年龄校正发病率(14岁以下人群)年龄校正发病率相对危险度(OR)0~4岁0.261.005~9岁0.592.3010~14岁0.933.60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受损T2DM患病率特点患病率急剧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大量存在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农村城市化,糖尿病患病率增加患病率急剧增高T2DM 患病率:1979:1.00%1996:3.21%2002:4.37%年增0.1%以上,全国约4000万T2DM发病年龄的年轻化逐代年轻现象:子代发病年龄低于父母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值得关注血糖增高者大量存在(%)时间糖尿病IGT19892.022.9519942.513.2019963.214.72糖尿病分层标化患病率分层DMIGT省会城市4.585.78中小城市3.374.29富裕县城镇3.295.74富裕县农村2.655.02贫困县城镇2.834.11贫困县农村1.713.141996年资料年龄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年岁DMIGT20~0.561.9830~1.363.2540~3.025.7450~7.047.8460~11.3411.62r0.9590.9851996年资料全国住院病人慢性并发症调查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对全国30省市自治区2万余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及其相关疾病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资料准确起见,研究中所观察的对象均为大城市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而不包括门诊或者其他科室的患者这次调查首次提供了关于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血管疾病较完整、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样本量大,分布平衡中国糖尿病伴发疾病患病率并发疾病1型(%)2型(%)总计(%)高血压9.134.231.9脑血管1.812.612.2心血管 4.017.115.9糖尿病足 2.65.25.0眼部病变20.535.734.3肾脏病变22.534.733.6神经病变44.961.860.3诊断标准出处:方圻主编《现代内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版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点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糖尿病住院病人大血管病变现状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的倍数与国外相似,而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增高的倍数则远远高于国外资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大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缺乏简便易行的流行病检测手段,难以进行人群普查,表中所列的总人群百分比较实际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