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1)
- 格式:doc
- 大小:7.11 MB
- 文档页数:14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作者姓名学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学号X X年10月27日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为:()s()1C s KR s Ts φ=+()=模拟运算电路如下图:其中21R K R =,2T R C =;在实验中,始终保持21,R R =即1K =,通过调节2R 和C 的不同取值,使得T 的值分别为0.25,0.5,1。
记录实验数据,测量过度过程的性能指标,其中按照经验公式取3s t T=2、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测试系统传递函数为:令ωn=1弧度/秒,则系统结构如下图: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如下:在实验过程中,取22321,1R C R C ==,则442312R R C R ζ==,即4212R C ζ=;在实验当中取123121,1R R R M C C F μ===Ω==,通过调整4R 取不同的值,使得ζ分别为0.25,0.5,1;记录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以及其性能指标,其中经验公式为3.5%100%,s net σζω=⨯=.四、试验设备: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机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导线若干。
五、实验步骤:1、熟悉电子模拟机的使用,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
2、断开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上的条件和要求,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
3、将D/A输出端与系统输入端Ui连接,将A/D1与系统输出端UO连接(此处连接必须谨慎,不可接错)。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典型环节响应实验姓名:实验组别:实验日期:年月日成绩:一、实验目的1、学习设计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掌握典型环节的特性以及电路参数对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响应的测量方法,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一台,实验软件一套。
2、实验箱一套。
3、面包板、导线、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等器件若干。
三、实验原理设计构成下列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测量其阶跃响应1、比例环节: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C(t)=KR(t) 传递函数G(s)=K2、惯性环节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传递函数G(s)=K/(Ts+1)3、积分环节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传递函数G(s)=K/s4、微分环节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传递函数G(s)=Ks四、实验结果及分析K=R1/R2=1/2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图K=R2/R1=2T=R2*C=200K*1uf=0.2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模拟电路图T=RC=100K*1uf=0.1积分环节阶跃响应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微分环节阶跃响应微分环节阶跃响应仿真实验报告实验 二 实验名称: 二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实验 姓名: 实验组别: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成绩:一、实验目的1、学习设计构成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掌握二阶系统的特性以及电路参数对特性的影响。
2、学习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二、实验设备1、 计算机一台,实验软件一套。
2、 实验箱一套。
3、 面包板、导线、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等器件若干。
三、实验原理设计构成二阶振荡环节的模拟电路,测量其阶跃响应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设计一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之间满足如下运动方程:)()()(2121222t R K K K K dt t dC dt t C d =++τ传递函数212221)(K K s s K K s ++=τψ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结构图R1=200K R2=200K R=100K C取1uf和0.1uf两个值W=1/T=1/RC=1/RCK/2=R2/2*R1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仿真结果实验报告实验三实验名称: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姓名:实验组别:实验日期:年月日成绩: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比例环节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当Kp 分别为,1,2时,输入幅值为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的反向阶跃信号,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μf(0.33μf),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时的三倍,实际上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K = R f /R 1,T = R f C,(1) 保持K = R f /R 1= 1不变,观测秒,秒〔既R 1 = 100K,C = 1μf ,μf 〕时的输出波形。
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时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相对误差为〔〕/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相对误差为〔〕/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 保持T = R f 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时波形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K 理论值为2,实验值, 相对误差为〔〕/2=5.7%if i o R RU U -=1TS K)s (R )s (C +-=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分组:成绩:__ ______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学院专业方向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11月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设备 (2)五、实验步骤 (2)六、实验数据 (3)1.一阶系统实验数据及图形 (3)2.二阶系统实验数据及图形 (4)七、结论和误差分析 (6)结论: (6)误差分析: (7)八、收获与体会 (7)附录 (7)实验时间2014.11.1 同组同学 无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实验原理系统传递函数为:()()()1C S Ks R S TS φ==+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图1212R R Uo(s)K ==Ui(s)CSR +1Ts+1在实验中始终取R2=R1,则K=1,T=R2*C 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 ,T=0.25s ,T=0.5s ,T=1s记录不同的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测量并记录其过渡时间Ts(Ts=3T)2.二阶系统实验原理其传递函数为:222()()()(2)nn nC SSR S S SωζωωΦ==++令1nω=弧度/秒,二阶系统模拟线路下图2所示:图2取R2*C1=1,R3*C2=1,则R4/R3=R4*C2=1/(2*ζ)及ζ=1/(2*R4*C2)理论值:3(0.05)sntζω≈∆=,%σ21100%eπζ--=⨯四、实验设备1. HHMN-1 型电子模拟机一台2. PC 机一台3. 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KKL-5型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及“THKKL-5”软件的使用; 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KKL-5型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2.PC 机一台(含“THKKL-5”软件)、USB 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 接口线。
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
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十分有益。
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 如图1-1所示。
图中Z 1和Z 2表示由R 、C 构成的复数阻抗。
1.比例(P )环节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
图1-1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KS U S U S G i O ==)()()(当U i (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
2.积分(I )环节 图1-2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
TsS U S Us G i O1)()()(==图1-3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1211212CSR R R CSR R R CSR CS R S U S U s G i O +=+=+==其中T=R 2C ,K=R 2/R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 时的PI 输出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报告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2011060505班学号: 3201106050504姓名: ``````````````指导老师: 阳小燕完成时间: 2014年5月20日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第一章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构成及说明1.1 构成主实验板外形尺寸为35厘米×47厘米,主实验板的布置简图见图1-1-1所示。
图1-1-1 主实验板的布置简图实验区组成一.A实验区1.模拟运算单元(A1~A6)模拟运算单元 A1~A6布置图见图1-1-1,图中S1-S13均为跨接座,当用户选中模拟运算单元的某一参数的电阻、电容作输入回路和反馈回路构成一个模拟电路时,在该元件的左边相对应的跨接座上插上白色短路套即可,直观方便。
六个模拟运算单元实现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运放各输入回路及各反馈回路引入的电阻、电容的参数和连接方式各不相同。
六个模拟运算单元的各参数已经合理设计,组合使用可以满足本实验指导书中提供的全部实验目的,而无需外接电阻或电容,有效的简化了实验操作。
各信号接入点及输出点均引出标准插孔供接线用。
H1、H2为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入插孔,IN为运算放大器负端输入(反馈与输入相加点)插孔, OUT为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出插孔。
2.模拟运算扩充库(A7~A11)模拟运算扩充库 A7~A11布置图见图1-1-1。
模拟运算扩充库包括校正网络库(A7)、整形模块(A8),可调零放大器(A9),放大器(A10)和2个0~999.9KΩ的直读式可变电阻、2个电位器及多个电容(A11),可以灵活搭建多种不同参数的系统。
校正网络库(A7)在不同的跨接座上插上白色短路套即可构成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微分积分环节,用户可按不同的需求构成各种校正环节。
C1、C2、C3插孔为了扩充电容用。
在第3.3节线性系统的校正中将详细说明。
整形模块中有二组整形器,其中CIN1/2为输入插孔,COUT1/2为输出插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学院姓名班级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 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S)=C(S)R(S)=KTS+1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 1所示:图1- 1由图1-1得U0(S)U i(S)=R2/R1R2CS+1=KTS+1在实验当中始终取R2= R1,则K=1,T= R2C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分别为:0.25s、0.5s、1s2.二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ϕ(S)=C(S)R(S)=ωn2S+2ζωn S+ωn令ωn=1弧度/秒,则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根据结构图,建立的二阶系统模拟线路如图1-3所示:图1-3取R2C1=1 ,R3C2 =1,则R 4R 3=R 4C 2=12ξ及 ξ=12R 4C 2s T 理论及σ%理论由公式21-e %ξπξσ-=和)(8.05.3T ns <=ξξω及)(8.07.145.6T ns ≥-=ξωξ计算得到。
ζ取不同的值ζ=0.25 , ζ=0.5 , ζ=1,ζ=0.707四、实验步骤1. 确定已断开电子模拟机的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的条件和要求,根据计算的电阻电容值,搭接模拟线路;2. 将系统输入端 与D/A1相连,将系统输出端 与A/D1相;3. 检查线路正确后,模拟机可通电;4. 双击桌面的“自控原理实验”图标后进入实验软件系统。
5. 在系统菜单中选择“项目”——“典型环节实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阶跃信号幅值选1伏,单击按钮“硬件参数设置”,弹出“典型环节参数设置”对话框,采用默认值即可。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姓名罗晋学号201623010505班级电气F1606同组人实验一典型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及模拟电路;2. 测量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3. 掌握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 设计并搭建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2. 观测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σ、3. 观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0<ξ<1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求取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t s(Δ= ±0.05);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一)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研究1. 一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1-1所示,推导其传递函数G(s)=K/(Ts+1),其中R0=200K。
图1-1 一阶系统模拟电路2. 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至系统的输入端。
3. 若K=1、T=1s时,取:R1=100K,R2=100K,C=10uF(K= R2/ R1=1,T=R2C=100K×10uF=1)。
当T=1,光标为起点和终值:光标为起点和0.95的终值:传递函数为:(R2/R1)/(R2CS+1)4 若K=1、T=0.1s时,重复上述步骤(R1=100K,R2=100K,C=1uF(K= R2/ R1=1,T=R2C=100K×1uF=0.1))。
当T=0.1时,光标为起点和终值;光标为起点和0.95终值:6. 保存实验过程中的波形,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
传递函数为:(R2/R1)/(R2CS+1), t=3T ,当T 减小需要达到稳定的时间也会减少,(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研究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1-2所示,Rx 阻值可调范围为0~470K 。
图1-2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传递函数为1. n ω值一定(取10n ω=)时:1.1 当ξ=0.2时,各元件取值:C=1uF ,R=100K , R X =250K (实际操作时可用200k+51k=251k 代替),理论计算系统的%σ,t s (Δ= ±0.05),记录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阶跃信号的幅值自定),在曲线上求取系统的%σ,t s (Δ= ±0.05),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成绩:____大连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1 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专业名称:自动化班级学号:自动化10I-JK学生姓名:ABCD指导老师:EFGH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实验任务1、比例环节(K)从图0-2的图形库浏览器中拖曳Step(阶跃输入)、Gain(增益模块)、Scope(示波器)模块到图0-3仿真操作画面,连接成仿真框图。
改变增益模块的参数,从而改变比例环节的放大倍数K,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
可以同时显示三条响应曲线,仿真框图如图1-1所示。
2、积分环节(1Ts)将图1-1仿真框图中的Gain(增益模块)换成Transfer Fcn (传递函数)模块,设置Transfer Fcn(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使其传递函数变成1Ts型。
改变Transfer Fcn(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从而改变积分环节的T,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
仿真框图如图1-2所示。
3、一阶惯性环节(11 Ts+)将图1-2中Transfer Fcn(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重新设置,使其传递函数变成11Ts+型,改变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
仿真框图如图1-3所示。
4、实际微分环节(1KsTs +) 将图1-2中Transfer Fcn (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重新设置,使其传递函数变成1KsTs +型,(参数设置时应注意1T )。
令K 不变,改变Transfer Fcn (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从而改变T ,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
仿真框图如图1-4所示。
5、二阶振荡环节(2222nn ns s ωξωω++) 将图1-2中Transfer Fcn (传递函数)模块的参数重新设置,使其传递函数变成2222nn ns s ωξωω++型(参数设置时应注意01ξ<<),仿真框图如图1-5所示。
西南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一)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三)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四)
三、思考题
1. 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才能使闭环系统稳定的系统称为条件稳定系统。
对于这类系
统可以通过根轨迹法来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也可以适当调整系统参数或增加校正网络以消除条件稳定性问题。
对于下图所示条件稳定系统:
试问能否通过增加开环零极点消除系统条件稳定性问题,即对于所有根轨迹增益,根轨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闭环系统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五)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六)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七)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八)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九)。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一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一、 实验目的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1. 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并记录在不同的阻尼比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δ%及过渡过程时间Ts 。
三、 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1所示:图 1-1其中R1=R2,T=R2·C 其中电阻电容的具体取值见表1-12. 二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2所示:图1-2其中R2·C1=1,R3·C2=1,R4/R3=ξ21各元器件具体取值如图1-2所示。
222()()()2n n nC s s R s S S ωζωωΦ==++()()()1C s Ks R s TS Φ==+四、实验数据1.一阶系统1)数据表格(取5%误差带,理论上Ts=3T)表1-1T/s 0.25 0.5 1 R2(R1)/Ω250k 500k 1MC/μF 1 1 1Ts实测/s 0.74 1.46 2.99Ts理论/s 0.75 1.5 3 阶跃响应曲线图1-3 图1-4 图1-5 2)响应曲线图1-3 (T=0.25)图1-4 (T=0.5)图1-5 (T=1)2. 二阶系统 1)数据表格表1-2说明:(1)0﹤ζ﹤1,为欠阻尼二阶系统,超调量理论计算公式2/1%100%eπζζσ--=⨯(2)取5%误差带,当ζ值较小(0﹤ζ﹤0.7)采用近似公式 进行估算;当ζ值较大(ζ﹥0.7)采用近似公式 7.145.6-=ξsT 进行估算.2)响应曲线图1-6 (ζ=0.25)ζ0.25 0.5 0.7 1.0 /rad/s 1 1 1 1 R 4/M Ω 2.0 1.0 0.7 0.5 C2/μF 1.0 1.0 1.0 1.0 σ%实测 43.77 16.24 4.00 0.02 σ%理论 44.43 16.30 4.600 Ts 实测/s 13.55 5.47 3.03 4.72 Ts 理论/s 14 7 5 4.75 阶跃响应曲线图1-6图1-7图1-8图1-9ns T ξω5.3=图1-7 (ζ=0.5)图1-8 (ζ=0.7)图1-9 (ζ=1)五、 误差分析1. 对一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当T=0.25 时, 1.3%%10075.074.0-75.0=⨯=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观察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了解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标准式。
4.研究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 、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掌握欠阻尼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t s 的计算。
6.观察和分析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1.1模拟电路图1.2传递函数(s)G(s)()o i U K U s == 10R K R =1.3单位阶跃响应U(t)K 1.4实验结果1.5实验截图234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1模拟电路图2.2传递函数(s)G(s)()1o i U KU s TS ==+10R K R =1T R C =2.3单位阶跃响应0(t)K(1e)tTU-=-2.4实验结果2.5 实验截图567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3.1模拟电路图3.2传递函数(s)1G(s)()TS o i U U s ==i 0T =R C3.3单位阶跃响应01(t)i U t T =3.4 实验结果3.5 实验截图89104.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1模拟电路图4.2传递函数0(s)1(s)(1)(s)i i U G K U T S ==+10K R R =1i T R C=4.3单位阶跃响应1 (t)(1)U K tT=+ 4.4实验结果4.5实验截图111213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5.1模拟电路图5.2传递函数0(s)1(s)()(s)1i U TSG K U S τ+==+12312(R )D R R T CR R =++3R C τ=120R R K R +=141233(R //R )R D K R +=0.06D D T K sτ=⨯=5.3单位阶跃响应0(t)()U KT t Kδ=+5.4实验结果截图6.观察比例积分微分(PID )环节的响应曲线6.1模拟电路图156.2传递函数0(s)(s)(s)p p p d i i K U G K K T S U T S ==++123212(R )C d R R T R R =++i 121(R R )C T =+120p R R K R +=1233(R //R )R D K R +=32R C τ= D D T K τ=⨯6.3单位阶跃响应0(t)()p p D p K U K T t K tTδ=++6.4实验观察结果截图16三.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收获最多的一点:就是合作。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自动控制实验设备,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验证自动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及其控制规律的科学。
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原理:1. 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在任意时刻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且系统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2.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
3. 控制器设计:通过控制器的设计,使系统满足预定的性能指标。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台2. 计算机及控制软件3. 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据采集器等)四、实验内容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3. 控制器设计实验五、实验步骤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改变频率,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根据系统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2)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3)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4)分析控制器效果,验证系统性能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动态性能。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频率特性。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实验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2)分析:验证系统性能指标,评估控制器效果。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自动控制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2、掌握任意波函数新号发生器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3、掌握四位半数字万用表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4、学会正确选用电压表测量直流、交流电压。
二、实验原理(一)GPD—3303型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特点:1、三路独立浮地输出(CH1、CH2、FIXED)2、 CH1、CH2稳压值0―32 V,稳流值0―3。
2A3、两路串联(SER/IEDEP),两路并联(PARA/IEDEP)(二)RIGOL DG1022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特点1、双通道输出,可实现通道耦合,通道复制2、输出五种基本波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脉冲波、白噪声,并内置48种任意波形三、实验仪器1、直流稳压电源1台2、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3、数字万用表1台4、电子技术综合试验箱1台四、实验数据记录与误差分析1、直流电压测量(1)固定电源测量:测量稳压电源固定电压2.5V、3.3V、5V;误差分析:E1=|2.507—2.5|÷2。
5×100%=0.28%E2=|3.318—3。
3|÷3.3×100%=0.55%E3=|5.039—5|÷5×100%=0.78%(2)固定电源测量:测量实验箱的固定电压±5V、±12V、—8V;误差分析:E1=|5.029—5|÷5×100%=0.58%E2=|5.042—5|÷5×100%=0.84%E3=|11.933—12|÷12×100%=0.93%E3=|11.857—12|÷12×100%=0.56%E3=|8.202—8|÷8×100%=2.5%(3)可变电源测量;误差分析:E1=|6.016—6|÷6×100%=0.27%E2=|12.117—12|÷12×100%=0.98% E3=|18.093—18|÷18×100%=0.51%(4)正、负对称电源测量;2、正弦电压(有效值)测量(1)正弦波fs=1kHz;(2)正弦波fs=100kHz;3、实验箱可调直流信号内阻测量4、函数信号发生器内阻(输出电阻)的测量;自动控制实验报告「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因为有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有热心的同事们的努力配合和帮助,所以能较圆满的完成质检部门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作为质检专责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掌握全厂的工艺,负责全厂的质量工作,审核化验结果,并定期向上级领导做出汇报,编写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编写质量和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以及实验设备的验收等工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第一次实验姓名:乔佳楠班级:06110901学号:20091419一、实验目的了解MATLAB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学习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
通过上机实验操作学习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习传递函数的描述方法,自控系统结构框图的模型表示以及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其中本节重点掌握结构框图中的串联,并联和反馈结构的模型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分析不同结构模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要求运用MATLAB软件解决下列三个问题,并绘制出每个函数的单位阶跃响应图像,标出其上升时间,过渡过程时间,计算出超调量。
三、实验内容1.给出下列两个函数,分别求出在串联,并联和反馈结构中的系统传递函数,并画出阶跃响应曲线,标出上升时间,过渡过程时间以及超调量。
①G1=tf(10,[1,2,3]) ②G2=tf(1,[1,2])Step1:串联结构,即G=G1*G2>> G1=tf(10,[1,2,3]);>> G2=tf(1,[1,2]);>> G=series(G1,G2)Transfer function:10---------------------s^3 + 4 s^2 + 7 s + 6>> step(G)起调量:(1.77-1.66)/1.66*100%=6.63% 上升时间: 2.97 sec过渡过程时间:5.89 secStep2:并联结构,即G=G1+G2>> G1=tf(10,[1,2,3]);>> G2=tf(1,[1,2]);>> G=parallel(G1,G2)Transfer function:s^2 + 12 s + 23---------------------s^3 + 4 s^2 + 7 s + 6>> step(G)起调量:(4.19-3.83)/3.83*100%=9.40% 上升时间: 2.23 sec过渡过程时间:5.78 secStep3:反馈结构,即G=G1/(1+G1G2)>> G1=tf(10,[1,2,3]);>> G2=tf(1,[1,2]);>> G=feedback(G1,G2,-1)Transfer function:10 s + 20----------------------s^3 + 4 s^2 + 7 s + 16 >> step(G)起调量:(2.25-1.25)/1.25*100%=80.0%上升时间: 1.29 sec过渡过程时间:16.7 sec2.根据系统的结构框图,求出系统总的传递函数。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响应特性;3. 熟悉PID控制器的原理和参数整定方法;4.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2. 示波器;3. 数字多用表;4. 个人电脑;5. 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根据给定输入信号自动调节输出信号的系统。
它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组成。
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与给定信号的偏差,通过调节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来改变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1. 典型环节(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K,其中K为比例系数。
比例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线性关系。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1/s,其中s为复频域变量。
积分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随时间逐渐逼近输入信号。
(3)比例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K(1 + 1/s),其中K为比例系数。
比例积分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在比例环节的基础上,逐渐逼近输入信号。
2.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其传递函数为G(s) = Kp + Ki/s + Kd(s/s^2),其中Kp、Ki、Kd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PID控制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快速、稳定和精确控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1)搭建比例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搭建积分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3)搭建比例积分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 实验二:PID控制器参数整定(1)搭建PID控制器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通过改变PID控制器参数,观察并分析系统响应特性;(3)根据系统响应特性,整定PID控制器参数,使系统达到期望的响应特性。
实验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内容:观测比例、惯性和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步骤:分别按比例,惯性和积分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完成相关参数设置,运行。
①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先接比例)。
(PID先不接)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 i)与阶跃信号的输出端Y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
③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SP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比例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④同理得积分和惯性环节的实际响应曲线,它们的理想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
实验数据实验二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二)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观测PI,PD和PID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步骤:分别按PI,PD和PID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完成相关参数设置,运行①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 i)与方波信号的输出端Y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
③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及分析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要求。
实验三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验目的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实验原理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1.通过对二阶系统开环增益的调节,使系统分别呈现为欠阻尼0<ξ<1(R=10K,K=10),临界阻尼ξ=1(R=40K,K=2.5)和过阻尼ξ>1(R=100K,K=1)三种状态,并用示波器记录它们的阶跃响应曲线。
步骤:将“信号发生器单元”U1的ST端和+5V端用“短路块”短接,并使运放反馈网络上的场效应管3DJ6夹断。
按图2-2接线,并使R分别等于100K、40K、10K用于示波器,分别观测系统的阶跃的输出响应波形。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及分析实验4 二阶系统暂态性能指标测试实验目的1.通过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验,掌握线性定常系统动、静态性能的一般测试方法。
2.研究二阶系统的参数与其动、静态性能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实验原理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图2-1为二阶系统的方块图。
由图可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1S T (S K)1S T (S K 111+=+τ,式中K=τ1K相应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2121T K S T 1S T KK S S T K)S (R )S (C ++=++= ………………………① 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为)S (R )S (C =n2n 2n2S 2S ω+ξω+ω ………………………② 比较式①、②得:ωn =111T K T K τ= ………………………③ ξ=1KT 21=11K T 21τ………………………④ 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1.通过对二阶系统开环增益的调节,使系统分别呈现为欠阻尼0<ξ<1(R=10K ,K=10),临界阻尼ξ=1(R=40K ,K=2.5)和过阻尼ξ>1(R=100K ,K=1)三种状态,并用示波器记录它们的阶跃响应曲线。
2.通过对二阶系统开环增益K 的调节,使系统的阻尼比ξ=21=0.707(R=20K ,K=5),观测此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性能指标:超调量Mp ,上升时间t p 和调整时间t s 。
步骤:准备工作:将“信号发生器单元”U1的ST 端和+5V 端用“短路块”短接,并使运放反馈网络上的场效应管3DJ6夹断。
1.二阶系统瞬态性能的测试①按图2-2接线,并使R 分别等于100K 、40K 、10K 用于示波器,分别观测系统的阶跃的输出响应波形。
②调节R ,使R=20K ,(此时ξ=0.707),然后用示波器观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由曲线测出超调量Mp ,上升时间t p 和调整时间t s 。
并将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及分析实验5 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验,掌握线性定常系统动、静态性能的一般测试方法。
2.研究三阶系统的参数与其动、静态性能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实验原理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G(S)=)2S T )(1S T (S K 21++,式中T 1=0.1S ,T 2=0.51S ,K=R510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S(T 1+1)(T 2S+1)+K=0 即0.051S 3+0.61S 2+3+K=0由Routh 稳定判据可知K ≈12 (系统稳定的临界值)系统产生等幅振荡,K >12,系统不稳定,K <12,系统稳定。
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1.研究三阶系统的开环增益K 或一个慢性环节时间常数T 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2.由实验确定三阶系统稳定由临界K 值,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步骤:①按图2-4接线,并使R=30K 。
②用示波器观测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波形。
③减小开环增益(令R=42.6K ,100K),观测这二种情况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④在同一个K 值下,如K=5.1(对应的R=100K),将第一个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由0.1s 变为1s ,然后再用示波器观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数据实验6 MATLAB 在典型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用MATLAB 对系统进行时间响应分析;2、掌握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特征以及系统性能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1、计算机2、MA TLAB 软件 实验原理1、利用计算机对控制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2、使用MATLAB 软件在计算机上对一、二阶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已知二价震荡环节的传递函数G(s)=2222nn n s ωςωω++ ,其中4.0=n ω,ς从0变化到2,求此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和斜坡响应曲线。
步骤:1)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记录脉冲响应曲线和斜坡响应曲线 实验数据(1)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程序代码:clear,clf wn=0.4;for zeta=[0,0.4,0.7,0.9,1.0,1.5]; num=[wn^2];den=[1,2*zeta*wn,wn^2]; s=tf(num,den);figure(1),step(s,60),hold on end hold offgtext('0'), gtext('0.4'),gtext('0.7'),gtext('1.0') gtext('1.5')结论:如图1-1所示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为不同阻尼比时所得到的运行结果。
图1-1 不同阻尼比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系统脉冲响应曲线的程序代码:clear,clfwn=0.4;for zeta=[0,0.4,0.7,0.9,1.0,1.5];num=[wn^2];den=[1,2*zeta*wn,wn^2];s=tf(num,den);figure(1),impulse(s,70),hold onendhold offgtext('0')gtext('0.4')gtext('0.7')gtext('1.0')gtext('1.5')结论:如图1-2所示的系统脉冲响应曲线为不同阻尼比时所得到的运行结果。
图1-2不同阻尼比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3)系统斜坡响应曲线的程序代码:clear,clfwn=0.4;for zeta=[0,0.4,0.7,0.9,1.0,1.5];num=[wn^2];den=[1,2*zeta*wn,wn^2,0];s=tf(num,den);figure(1),step(s,150),hold onendhold offgtext('0')gtext('0.4')gtext('0.7')结论:如图1-4所示的系统斜坡响应曲线在0≤ζ≤2.0时所得到的运行结果。
图1-3 不同阻尼比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实验7 自动控制系统校正实验目的1.掌握串联校正装置设计的一般方法。
2.设计一个有源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之满足实验系统动、静态性能的要求。
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实验原理未校正系统的方块图如图1所示,设计相应的模拟电路图,参见图2。
图1 未校正系统的方块图 图2 未校正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根据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为:Gc(s)=1S 05.01S 5.0++其模拟电路图为图3所示。
要求校正后系统Kv=20,Mp=0.25,t s ≤1s ,图3校正装置电路校正后系统的方块图为图4所示由图可知,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20S (S 400)1S 05.0(S 20+=+与二阶系统标准形式的开环传递函数相比较,得ωn=400=20 2ξωn=20 ξ=0.5 Mp=e -215ξ-π=0.163<0.25图3—5 校正后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实验内容及步骤将“信号发生器单元”U 1的ST 端和+5V 端用短路块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