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格式:txt
  • 大小:4.54 KB
  • 文档页数:3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次大规范的社会流动
第一次大规模社会流动过程发生于1949-1956年 第二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1957-1965提 第三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1966-1977年 第四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1978-1991年
第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1992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4. 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与机制:
3. 当代社会分层理论: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 冲突论
的社会分层理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
冲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社会分层理
4、新中国成立前阶级阶层结构:七个阶层(地主买办、民族资产、小资产、半无产、无产、游民无产者阶层、农民阶级)。 5、改革开放前阶级阶层结构:1949-1952四个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资产);1953-1956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
3. 马克思和恩格思的社会分工理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
3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⑥在记忆和观察方面男性则较女性逊色。
5. 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 分层研究
阶级分析: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所在,社会不平等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也是阶级斗争的原因。
分层研究:以“生活机会”的分配和获得核心内容的社会不平等研究传统。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
第三节 社会流动
1.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
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2. 社会流动的类型和模式
(1)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5、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特点:○
1社会流动模式发生重大改变,○2社会结构从封闭迈向开放,○3社会流动呈向上流动趋势,○
4中国社会流动仍受制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
5社会流动流露不利社会开放公正的消极趋势。
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
自由流动:是指那不是由于体制的门类化而是由于个人特殊的原因而导致的社会流动。 (2)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水平流动:是社会成员在同一等级的不同位置之间的横向移动。
第二节 社会分层
1. 社会分层:是社会资源(财富、声望、教育机会等)在
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 2. 社会分层的理论
(1)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阶级理论):揭示了阶级产生的真正根源和阶级本质,建立了科学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对于是韦伯社会分层理论。 ①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3)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是指个人一生中特别是其工作生涯里社会地位的变化,它可以通过比较个人一生中某几个时期的工作反映出来。
代际流动:是指子女相对于其父母来说的地位的变化。 (4)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5)个人地位获得模式: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提出,探讨了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
因素:○
1宏观层面,受制于社会机构和国家的制度安排;○
2中观层面,依赖于工作单位和家族;○3微观层面,取决于个人的后天努力。
机制:○
1制度安排本身导致的社会游动;○2制度安排与先赋因素、自致因素混合导致的社会游动;○
3制度安排抑制先赋因素或自致因素导致的社会游
动;○
4制度安排中的漏洞或偏好被一部分社会成员利用导致的社会游动。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 1. 社会不平等
广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狭义: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美国学者赫勒) 2. 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探索者 卢梭 《论人类不
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证了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之上的。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最早阐发者”,《国富论》最先创立“分工”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社会分工这个前提条件出发,对社会不平等进行科学探讨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③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④阶级的划分并不排除社会分层的方法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主张用经济(财富)、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三项标准划分阶层。
(3)帕累托社会分层理论:《普通社会学总论》①社会是个异质系统;②“精英”理论。
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两性的突出的区别:
①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②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则不如男性 ③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 ④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 ⑤在竟争性、好胜心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
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4. 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范畴
(1)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层:①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②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2)种姓、种族和等级
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 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3)性别和年龄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