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ZL104铝合金的工艺规程与铸造质量控制

ZL104铝合金的工艺规程与铸造质量控制

ZL104铝合金的工艺规程与铸造质量控制
ZL104铝合金的工艺规程与铸造质量控制

Ξ

第16卷第2期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V ol.16N o.2 2002年6月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Science&Engineering Edition)Jun.2002文章编号:1006-737X(2002)02-59-03

Z L104铝合金的工艺规程与铸造质量控制

曾庆生1,周 健2,刘则金3

(1.南华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2.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湖南衡阳421001;

3.香港金则利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讲述了Z L104铝合金的工艺规程,并讲述了Z L104铝合金的质量控制,

按此规程操作可获优质的Z L104铝合金.

关键词:铝合金;精炼;除气;涂料;铸造

中图分类号:TG156 文献标识码:B

Z L104Alloy’s T echnology Rules and

C asting Q uality Controlling

ZENG Q ing-sheng1,ZH OU Jian2,LIU Ze-jin3

(1.School of Mechanic Engineering,Nanhua University,Hengy ong421001,Hunan,China;

2.Hunan Building Material C ollege,Hengy ong421001,Hunan,China;

3.H ongkong G old-g ood Ltd.,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tells Z L104alloy’s technology rules and regulations,and it’s casting

quality controlling as well.According to the technology rules,g ood quality Z L104alloy’s can

be g ot.

K ey w ords:alloy;refinement;gas-rem oval;coating;casting

在机械行业中,Z L104铝合金材料经常使用,尤其在发动机的缸体,缸盖及塑料模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的Z L104铝合金工艺规程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同时介绍了在生产中采用的质量控制措施.

1 合金熔化

1.1 配料:镁0.4%,硅10%,锰0.5%,余量铝

以100%计算.1.2 合金熔炼:

1.2.1准备工作:

1)铲除坩埚内壁残渣涂上涂料,预热坩埚.

2)熔化使用的工具去除氧化物并涂上涂料预热至200~250℃.

1.2.2熔化程序

见图1.

1.2.3操作要点

1)回炉料加入量不超过30%.

Ξ收稿日期:2002-02-10

作者简介:曾庆生(1968-),男,湖南人,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2)硅铝熔化后,充分搅拌.

3)锰应加在铝液表面,待熔化后进行搅拌不

让其沉淀.

4)镁及精炼出气剂六氯乙烷压入铝液2/3处,不要进入坩埚底部,搅拌应上、下波动为好.

5)变质剂加入后如温度偏低时应适当延长静置时间,到变质剂成分熔化时方可.

6)使用钟罩钻上Ф8~Ф10毫米小孔8~12个.

7)一切工具及加热原材料经过预热

.

图1 铝合金熔化程序框图

Fig.1 Processing of Z L 104alloy ’s melting

2 变质处理

1)变质剂:30%氟化钠,50%氯化钠,10%氯

化钾,10%冰晶石粉,以上四种成份机械混合物其熔点为710℃.

2)变质剂除水处理:变质剂放入电炉中,在300~400℃烘烤3~5小时去除水分.

3)加入确定:变质剂加入量为合金重的3~5%.

4)变质温度选择:变质温度在720~750℃为

宜.

5)变质方法及控制时间:变质剂加入铝液表

面3~5分钟,用钟罩从侧压入铝液,压入深度一般在液体中心,静置时间为12~15分钟.

6)变质处理鉴定:变质良好,合金液呈光亮的镜面,浇注三角试棒时,断口呈银白色,组织细小如丝绒状.变质过渡时,断口呈灰色,晶粒粗糙,有闪亮白点.变质不足时,断口呈暗灰色,有亮点硅(晶粒粗大).

3 精炼与去气处理

精炼剂是六氯乙烷,且有精炼、出气作用,用六氯乙烷压至成块状,分二次用钟罩压入,作用时间为5~10分钟,加入量为合金液重的0.3~0.6%,一般在生产上加入0.5%压块.六氯乙烷不吸湿,不必脱水处理,使用、保管都很方便,为了避免反应过快,使用前应压成块,也可掺入缓冲剂(NaBF 6、NaSiF 6等),提高精炼能力,压块重约40~100克,用钟罩分批压入铝液中,压块时,压模应揩拭干净,防止脏物压入.

选择精炼温度很重要,我们对Z L104的反复

实验证明,在先690℃时,不能去除三氧化二铝,升到720℃时,去除三氧化二铝的效果开始明显,超过750℃时,合金的吸气量增加,所以最合理的精炼温度应在730~750℃之间.

使用C 2Cl 6的缺点:C 2Cl 6遇热分解出Cl 2,有部分Cl 2来不及反应即逸出铝液,温度越高,逸出的Cl 2也越多,和C 2Cl 6一起成为强烈的刺激性炉气.故我们在熔炼时一要注意通风,二要注意Cl 2的吸附.我们回收的措施是直接把吸收的气体放在含3%的NaOH 溶液中.我们也试用了ZnCl 2,但精炼的效果不如C 2Cl 6,表1为两者的精炼工艺及精炼效果.

表1 ZnCl 2与C 2Cl 6精练工艺与效果对比表

T able 1 Contrast betw een Z nCl 2and CS 2Cl 6’s refinement craft &result

精炼剂

用量(%)精炼温度(℃)精炼时间(分)

静置时间(分)

测定温度(℃)精炼后平均含气量(厘米3/100克)ZnCl 20.25710~720415700~7200.208C 2Cl 6

0.6

740~750

1.5~2

15

700~720

0.140

当浇注小型硬模时,铝液要在坩埚内长期停留,浇注过程中倒回铝液,破坏铝液表面,会使铝

液质量变坏,影响铸件质量,这时可采用联合精炼,用C 2Cl 6精炼后,在铝液表面放一个经预热的

6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2年6月

石墨环作为取铝液的孔眼,环外面液面上,始终撒一层高冰晶石粉熔剂,铝液始终在熔剂保护下,质量不会变坏.但静置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需要更换新熔剂.

4 机械性能检查

1)用Ф12毫米的铸造试棒来检查,试棒不允许有夹渣、单边等铸造缺陷.

2)热处理时,试棒同铸件一并进行处理.而后用试棒检查出来的结果作为铸件的标准值.

5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1)严禁铝液与水,与不经预热模具、用具相遇,以防爆炸事故.

2)合金处理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后的气体应加以排除.

6 质量控制总结

6.1 杂质铁的有害作用和消除方法

铁是Al-Si合金中的主要杂质,其主要来自炉料,坩埚和熔炼工具.为了消除Fe相的有害作用,可以加入Mn、Cr、C o、M o、Be等元素.其中由于Mn的来源广,价格便宜,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入这些元素的作用是使粗大针状的β铁相变成新的复杂多元化合物(如AlSiMnFe相,它们通常呈灰色块状、杆状或团状,消除了原有Fe 相削弱基体的有害作用.另外,这种复杂的多元含Fe相,比重大的沉至埚底部,浇注时,一般底部铝液不浇铸件,这样可以减少合金中的Fe量.但是

Mn量加入不宜过多,否则将形成(FeMn)Al6这种粗大脆性化合物,引起它们自身的强烈偏析,并降低合金的机械性能,故Mn量一般不大于0.5%,当Mn∶Fe=(0.67~0.83)∶1时效果最好.

6.2 铝合金铸件中气孔的防止方法

1)“防”:严防水气及各种脏物进入熔料.

2)“排”:排除铝液中的氧化杂质和氢.

3)“溶”就是使铝液中的氢在凝固时能充分完全地溶在合金内,不致在铸件内形成气孔.

安排和选择“防”、“排”、“溶”三措施时须遵“以防为主”的原则,否则,会使铝液质量大大恶化,即使采用最好的精炼方法也无能为力.

6.3 防止气孔及氧化杂物的主要措施

1)改善熔炼条件,采用干净的炉料,熔化前进行充分预热,溶剂、变质剂充分脱水、烘干,熔炼设备、工具都进行预热等等.严格控制水蒸气和铝液接触,切断气体来源.

2)采用真空熔炼或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熔炼.

3)采用各种有效的精炼、除气措施,排除已进入铝液中的气体.

4)采用低压、锻造、压力铸造、反压铸造、挤压铸造.

5)在高压中浇注结晶.

6)采用发气冒口和大气压冒口.

参考文献:

[1]铸造有色金属及其熔炼联合编写组.铸造有色合金及

其熔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2]Rapp RA.The closed-circuit degassing of liquid aluminium

by arg on[J].JOM,1997,(5):16~19

(上接第48页)

[6]Riche,T.G.Le.,et.al.,A segragated genetic aag orithm for

constrainedstructural optimization[C].M organ K anu fmann, San Fancisco,1995.

[7]M ichalewicz,Z.and Janikow,C..GE NOC OP:A genetic

alg orithm for numer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linear con2 strains[M].C ommunications of the AC M,1992.

[8]Martello,S.and T oth,P..K napsack Problems[M].John

Wiley,Chichester,UK,1990.[9]王正志,薄涛.进化计算[M].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0.

[10]王耀南.计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M].长

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11]Davis,L.,(Editor),G enetic alg orithms and simulated

annealing[C].M organ K au fmann Publishers,San Mateo,

C A,1987.

16

第16卷第2期 曾庆生等:Z L104铝合金的工艺规程与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铸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电解厂铸造车间铸造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1.2本标准适用于电解厂铸造车间铸造工岗位。2职责2.1负责原铝、合金铝的配料及倒包工作。2.2负责混合炉、熔炼炉、静置炉内原铝、合金铝的搅拌、扒渣、精炼等工作。2.3负责重熔用铝锭、铝母线、A356合金锭、A356合金棒的铸造。 2.4负责混合炉、连续铸造机、半连续铸造机、锯床、在线处理机和精炼装置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3 安全技术要求 3.1铸锭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1.1操作前所使用的工具都必须充分干燥预热,以防铝液飞溅伤人。3.1.2作业前穿戴好一切劳动保护用品。3.1.3连铸机在运行中不得将物品放在铸模上。3.1.4堆垛机运转过程中不得接触传动部位。3.1.5工作中浇包下的围栏附近禁止站人。3.1.6成品机停止时方可打包,成品机移动时上面不准站人。3.1.7点动时必须确认机道上无人方可进行。 3.1.8打捆时机器卡住,应拔下风管进行处理,严禁强拉硬缠,以防扯断打捆机底座。修正钢带应在停止状态下进行,以防将手压在钢带中挤伤。3.1.9不合格的铝锭禁止放在通道上,应集中堆放,再吊放到大炉前回炉。3.1.10不脱模铝锭要及时打掉拉出。3.1.11排锭装置必须由专人负责,禁止两人共同排锭而出现误操作。3.1.12任何人不得赤手触摸各种导热体、地面铝锭,以防烫伤。3.1.13工作现场不得堆放与工作无关的工具及物品。3.1.14要保持现场清洁,做到工完场清。3.2熔炼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2.1作业前要穿戴好一切劳动保护用品。3.2.2入炉操作所使用的各种耙、铲、取样勺、净化管等铁制工具使用前必须要经过充分预热后方可使用。3.2.3配料所使用的镁锭和中间合金及入炉的部分工艺废料,如果受潮时,必须先进行充分预热后方可再加入炉内铝水中。3.2.4要正确指挥引导出铝运输车进入和退出作业场所。天车挂钩吊包时,如需人工协助时,只允许手托钩头下部外侧,以防止挤伤发生。3.2.5铝水抬包向炉流槽中倾倒铝液时,要操作平稳、缓慢进行,严禁快速倾倒铝液,以防铝液溅出伤人。3.2.6向熔炼炉或静置炉内铝液中加入固体铝时,一定要戴好眼镜,两米以内不准有人观看和通过。加入的固体铝必须干燥,而且应沿炉门内斜坡徐徐加入。3.2.7从炉内向外扒渣时,扒出的渣子要放入渣箱中吊走或扒出后立即摊开降温,以防止渣子燃烧。3.2.8不允许在天车吊物下面站立或通行,听到天车铃响,应立即躲闪。3.2.9首先开启炉门电机,炉门开启指示灯电亮。

铝合金的熔炼与浇铸

铝合金的熔炼与浇铸 6.5.1铝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铝合金是比较年轻的材料,历史不过百年,铝合金以比重小,强度高著称,可以说没有铝合金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航空事业和宇航事业,在飞机、导弹、人造卫星中铝合金所占比重高达90%,是铸造生产中仅次于铸铁的第二大合金,其地壳含量达7.5%,在工业上有着重要地位。 铝合金有良好的表面光泽,在大气及淡水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故在民用器皿制造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纯铝在硝酸及醋酸等氧化性酸类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因而铝铸件在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定的用途。纯铝及铝合金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放在化工生产中使用的热交换装置,以及动力机械上要求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零件,如燃机的汽缸盖和活塞等,也适于用铝合金来制造。 铝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由于熔点较低(纯铝熔点为660℃,铝合金的浇注温度一般约在730~750℃左右),故能广泛采用金属型及压力铸造等铸造方法,以提高铸件的在质量、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程度以及生产效率。铝合金由于凝固潜热大,在重量相同条件下,铝液的凝固过程时间延续比铸钢和铸铁长得多,其流动性良好,有利于铸造薄壁和结构复杂的铸件。 铸造铝合金的分类、牌号: 铝合金按照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即压力加工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分别以YL和ZL表示)。在铸造铝合金中又依主要加入的合金元素的不同而分为四个系列,即铸造铝硅合金、铸造铝铜合金、铸造铝镁合金和铸造铅锌合金(分别以 ZL1X X,ZL2 X X,ZL3 X X和ZL4 X X表示),在每个系列中又按照化学成分及性能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牌号。表1中列出了铸造铝合金国家标准所包括的几种铝合金的牌号。 6.5.2 铝合金的熔炼设备

砂型铸造作业指导书

砂型铸造作业指导书 xxx铸造车间作业指导书系列实施日期: 2009-10-04 1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铸造车间作业指导书系列实施日期: 1. 制模作业指导书 铸技—001 作业内容:模样选择、模样制作与存放。 1.1.模样类型:木模、金属模、塑料模等。 1.2.模样选用 1)木模:质轻、易加工、价廉,但强度低、易吸潮变形和损伤,尺寸精度低;用于单件、小批量或成批生产。 2)金属模:表面光滑、易加工,但成本高;用于成批和大最生产的中、小铸件。 3)塑料模:重量轻、制造工艺简单、表面光滑、强度及硬度较高、耐蚀、易复制、成本低,但较脆,不能加热且原材料有毒;用于批量生产的各种铸件,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难于加二的模样。 1.3.模样制作与存放 熟悉铸造工艺图的前提下,按照技术要求制作,保证模样尺寸、表面光洁度、 强度、硬度等都符合要求;制好的模样存放于指定地点。 2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铸造车间作业指导书系列实施日期: 2.制型作业指导书 铸技—002 作业内容:制芯、制型、合型等内容。 2.1制芯

2.2.1材料及混砂工艺 1.水玻璃自硬砂 1)原料 原砂(福建水洗海砂,40/70筛号)100%; 水玻璃 2.8%; 有机酯 0.28%。 2)混砂工艺:原砂 + 有机酯,水玻璃,混砂速度快、混合均匀。 2.树脂砂1)原料 新砂(SC40-70目,含泥及微粉量<1.5%,含水量<0.2%)100%; 呋喃树脂 1-2%; 固化剂加入量为呋喃树脂的30%左右; 2)混制工艺: 原砂 + 固化剂(匀混60秒)? 树脂(匀混35-40秒),随混随用。 3)将型芯清理时的残砂及时拉走。 2.2.2制芯 1.制芯方法:手工制芯:刮板造芯,机器造芯:震实式、挤压式、壳芯式、 自硬砂流水线。 2.型芯制作步骤 1)型砂与芯骨组装好放入芯盒内。 2)确定型芯气道:对型芯应设置排气道;型芯排气道应与铸型排气口相通。 3.要求:型芯含水量、强度、透气性符合工艺要求。 2.2 制型 1.3.1材料及混砂工艺 3 编制: 审核: 批准:

铝合金铸造工艺简介

铝合金铸造工艺简介 一、铸造概论 在铸造合金中,铸造铝合金的应用最为广泛,是其他合金所无法比拟的,铝合金铸造的种类如下: 由于铝合金各组元不同,从而表现出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均有所不同,结晶过程也不尽相同。故必须针对铝合金特性,合理选择铸造方法,才能防止或在许可范围内减少铸造缺陷的产生,从而优化铸件。 1、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 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通常理解为在充满铸型、结晶和冷却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那些性能的综合。流动性、收缩性、气密性、铸造应力、吸气性。铝合金这些特性取决于合金的成分,但也与铸造因素、合金加热温度、铸型的复杂程度、浇冒口系统、浇口形状等有关。 (1)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在铝合金中共晶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成分、温度以及合金液体中存在金属氧化物、金属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固相颗粒,但外在的根本因素为浇注温度及浇注压力(俗称浇注压头)的高低。 实际生产中,在合金已确定的情况下,除了强化熔炼工艺(精炼与除渣)外,还必须改善铸型工艺性(砂模透气性、金属型模具排气及温度),并在不影响铸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浇注温度,保证合金的流动性。 (2) 收缩性 收缩性是铸造铝合金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讲,合金从液体浇注到凝固,直至冷到室温,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收缩性对铸件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影响着铸件的缩孔大小、应力的产生、裂纹的形成及尺寸的变化。通常铸件收缩又分为体收缩和线收缩,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应用线收缩来衡量合金的收缩性。 铝合金收缩大小,通常以百分数来表示,称为收缩率。 ①体收缩 体收缩包括液体收缩与凝固收缩。 铸造合金液从浇注到凝固,在最后凝固的地方会出现宏观或显微收缩,这种因收缩引起的宏观缩孔肉眼可见,并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性缩孔。集中缩孔的孔径大而集中,并分布在

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质量控制 摘要:铸造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环境、设备、工艺、人员、原辅材料等都可能引起铸造质量的波动,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控制好铸造过程,必须从细节抓起,通过工艺文件、指控点建立、企业文化凝聚、设备保证等多方面一起建立一个稳定的铸造质量控制全过程。 关键词:铸造质量控制过程控制质量 一、铸造质量 铸件是铸造生产的产品,铸造质量的本质体现是各类铸件产品的质量。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件产品质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种功效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是指铸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个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所取得的功效,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有关。 在现在的生产条件下,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设备和技术的保证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铸造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质量控制盲区,也只有从过程控制的细节入手,不断深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艺的有效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改善铸造过程和铸件产品质量。 二、铸造质量控制要点: 1、工艺控制文件 1.1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工序质量控制点必备的重要控制文件,是在工序卡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的工艺文件,它比工序卡片更加细化和完善,是正确指导现场生产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但是作业指导书必须防止“两张皮”和不协调现象。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现场操作的基础,必须保证能通过作业指导书能够准确的进行现场操作,一般情况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有如下四大部分组成:1)简介明了的工序示意图。(铸造一般现实工序件的照片为佳,例如组芯工序应该添加本工序组芯照片,然后标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加粘结剂,哪些地方需要补刷灰等,一定要形象具体。) 2)通俗易懂的操作要领和工艺规程(如最简单的取放芯子,应该标出手拿芯子那个部位最好不会引起损伤芯子,不易脱手,保证第一操作也不会出错)。 3)明确严格的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检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4)符合现场要求的工艺参数。 制定作业指导书要注意如下问题: 1)在操作要领、工艺规程中要将生产工人所积累的经验和加工技巧总结进去,以利于指导工人正确进行操作。 2)注意与工序质量分析表相呼应。 3)作业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完整、准确。 4)操作要领、工艺规程要规定得详细、具体,不应出现诸如“见某某文件”等现象。

铸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一)

铸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一) 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电解厂铸造车间铸造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1.2本标准适用于电解厂铸造车间铸造工岗位。2职责2.1负责原铝、合金铝的配料及倒包工作。2.2负责混合炉、熔炼炉、静置炉内原铝、合金铝的搅拌、扒渣、精炼等工作。2.3负责重熔用铝锭、铝母线、A356合金锭、A356合金棒的铸造。2.4负责混合炉、连续铸造机、半连续铸造机、锯床、在线处理机和精炼装置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3安全技术要求3.1铸锭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1.1操作前所使用的工具都必须充分干燥预热,以防铝液飞溅伤人。3.1.2作业前穿戴好一切劳动保护用品。3.1.3连铸机在运行中不得将物品放在铸模上。3.1.4堆垛机运转过程中不得接触传动部位。3.1.5工作中浇包下的围栏附近禁止站人。3.1.6成品机停止时方可打包,成品机移动时上面不准站人。3.1.7点动时必须确认机道上无人方可进行。3.1.8打捆时机器卡住,应拔下风管进行处理,严禁强拉硬缠,以防扯断打捆机底座。修正钢带应在停止状态下进行,以防将手压在钢带中挤伤。3.1.9不合格的铝锭禁止放在通道上,应集中堆放,再吊放到大炉前回炉。3.1.10不脱模铝锭要及时打掉拉出。3.1.11排锭装置必须由专人负责,禁止两人共同排锭而出现误操作。3.1.12任何人不得赤手触摸各种导热体、地面铝锭,以防烫伤。3.1.13工作现场不得堆放与工作无关的工具及物品。3.1.14要保持现场清洁,做到工完场清。3.2熔炼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2.1作业前要穿戴好一切劳动保护用品。3.2.2入炉操作所使用的各种耙、铲、取

样勺、净化管等铁制工具使用前必须要经过充分预热后方可使用。3.2.3配料所使用的镁锭和中间合金及入炉的部分工艺废料,如果受潮时,必须先进行充分预热后方可再加入炉内铝水中。3.2.4要正确指挥引导出铝运输车进入和退出作业场所。天车挂钩吊包时,如需人工协助时,只允许手托钩头下部外侧,以防止挤伤发生。3.2.5铝水抬包向炉流槽中倾倒铝液时,要操作平稳、缓慢进行,严禁快速倾倒铝液,以防铝液溅出伤人。3.2.6向熔炼炉或静置炉内铝液中加入固体铝时,一定要戴好眼镜,两米以内不准有人观看和通过。加入的固体铝必须干燥,而且应沿炉门内斜坡徐徐加入。3.2.7从炉内向外扒渣时,扒出的渣子要放入渣箱中吊走或扒出后立即摊开降温,以防止渣子燃烧。3.2.8不允许在天车吊物下面站立或通行,听到天车铃响,应立即躲闪。3.2.9首先开启炉门电机,炉门开启指示灯电亮。然后开启助燃风机开关,系统延时10-30秒,对空气压力和燃气压力进行检测,如有异常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按助燃风机开启按钮,助燃风机开启指示灯点亮。3.2.10开启燃烧器点火开关,比例马达会从低位到高位进行60-120秒的吹扫过程,完毕后比例马达回归到低位,系统进入自动点火状态。3.2.11在转炉倒料过程中,操作者不得脱离现场,以防出现跑炉。在灌铝或倒炉前要先检查炉眼塞子是否堵严,以防出现炉眼渗铝现象。3.2.12在炉台上多人同时作业时,要注意做好协调和配合,以防铁制工具碰撞伤人。3.2.13静置炉内铝液应低于炉门槛下50mm以下,不可倒铝太满以防在搅拌、精炼、扒渣等过程中铝液溢出伤人。3.2.14工作现场

消失模铸造工艺规程

消失模铸造工艺规程(初稿) 1、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 2、国产可发性EPS珠粒的技术指标: 2.1 发泡剂质量分数6.0~8%,使用时最低不低于5.5%。 2.2 剩余苯乙烯单体质量分数含量不大于0.1% 2.3 相对分子量在18万~27万。 2.4 含水量小于0.5%(体积分数)。 2.5 密度1.03g/cm3,表观密度0.6 g/cm3 2.6 根据铸铁件最小壁厚选取EPS粒度,具体铸铁件选取规格如下: 2.7 EPS珠粒粒度应均匀,每一粒径范围的过筛率不小于90%。

2.8 EPS珠粒应按使用量、质保期分批做好标识,低温铁桶密封储存,最 好冷藏(-12~-10℃),确保使用时发泡剂含量符合工艺要求。 3. 3、铸造用泡沫塑料的规格型号:8 Zkb-18,密度0.015~0.020g/cm3,EPS珠粒筛号10~16,板材, 物理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4、预发泡 使用间隙式蒸汽预发机完成EPS珠粒预发。 4.1 按设备操作工艺规程点检设备,在设备逐项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启动。 4.2 核对EPS珠粒的生产批号、存放时间、发泡剂含量、粒度等指标是否 符合工艺要求。EPS珠粒应于使用时开封,同时取样检验。检验项目 包括:表观密度、水分、粒度、发泡剂含量。对已经开封的要依据开 封时间核对是否超过规定的存放时间或检验其发泡剂含量。 4.3 严禁使用超过质保期或发泡剂含量小于 5.5%的EPS珠粒。 4.4 控制温度95~105℃,压力0.01~0.04MPa, 时间60~120S。 4.5 预发泡后的珠粒,装入熟化框,转入熟化工序。在熟化框标识卡上做 好预发完成时间、数量等记录。 5、预发珠粒的熟化 5.1 对预发后的珠粒,应测量其堆积密度及水分,一般堆积密度 0.016~0.022g/cm3,水分2%以下。 5.2 参照下表确定预发珠粒的熟化时间:

铸造品质如何控制

如何做好铸造质量 一.要有好的模具 1.模具预量(加放量)的合理控制 1.1生产的机器设备考虑(铸造机的精度要好) 1.2铸造方式考虑(重力、低压、压铸等) 1.3金属(铝合金)缩收考虑 1.4铸件的部位考虑(如浮渣面、一工程耳部) 1.5铸造后站作业考虑(切冒口夹变形,T6变形、加工定位、加工精度) 1.6脱模角度考虑(铝合金一般大于7°) 1.7模具设计的圆角考虑(消除内应力、主要为内尖角) 1.8经济性及结晶质量考虑(避免无谓增加余量) 1.9脱模时变形考虑 2.0黑皮的产生和防范 2.流路系统的设计 2.1流路系统的组成(a.滤槽b.浇道c.流道d.补水块e.铸口f.浇口) 2.2流路系统设计考虑因素 2.2.1收缩之处的补水(补水块) 2.2.2模具中的气体疏导 2.2.3防范杂质进入模具 2.2.4入水口处的咬模考虑 2.2.5敲除流路的变形考虑 2.2.6流体进入模穴的平稳、迅速、均匀性考虑 2.2.7透气之考虑 2.3流路系统的设计原理 2.3.1蛇形原理 2.3.2凹凸原理(沉淀、浮渣) 2.3.3由大到小及上大下小原理 2.3.4瓶颈原理 2.4多处入水(分枝流路)利弊 2.4.1有利因素:a.模温均匀b.缩短浇注时间c.减少入水口咬模d.强度好 e.适于冷凝度h.改善水痕 2.4.2不利因素:a.熔料(铝料)增加b.入水口质量不良因素增加c.冷却增加 d.模具制作费用增加 2.5浇道、流道、铸口的比例分配(铸喉与反铸喉设计) 3.冒口设计

3.1冒口的种类:有敞开式的冒口(现厂内叫冒口)及封闭式冒口(盲冒口)或顶 冒口及侧冒口(厂内设计的小流道) 3.2冒口的作用:补水功能(它属于铸模内馈补给系统) 3.3影响冒口效能的因素:冒口的大小、形状、位置、铸件的重量、尺寸、形 状、材料种类及其收缩性、浇注速度、流路系统的设计、冒口相接面的 绝热性与温度 3.4冒口设计的重点 3.4.1在铸件截面的最大处即最后凝固的位置 3.4.2冒口的直径为铸件截面厚度的1.5倍以上 3.4.3冒口的高度与直径相等为佳 3.4.4冒口设计的经济性(避免过大造成铝料浪费及铸造时间延长) 3.4.5冒口的凝固终了时间必须晚于铸件 3.4.6冒口的保温性考虑(除保温材料) 4.模具冷却盒及冷激件和冷凝件的设计 4.1入水口处的冷却盒(边模、上模冷却盒) 4.2冷激件和冷凝件适用于砂模 4.3冷却盒之大小(因模具的大小而定,同模具的尺寸成正比) 5.模具冷凝梯度的设计 5.1模具的厚度应结合铸件所需之冷凝梯度 5.2模具厚较不易散热亦不利铸件凝固(此点仅为经验只作参考) 5.3铝合金轮圈铸件冷凝梯度介绍 6.铸件的设计控制 6.1铸件设计追求完美:功能、强度、美观、铸造性、加工性、经济性 6.2铸件设计必须考虑因素 6.2.1金属收缩的考虑 A.金属于冷凝时及凝固后由高温至常温皆有收缩 B.收缩产生的铸疵a.黑皮、凹陷b.热裂c.缩孔d.变形e.漏气f.影响强度 C.凝固规律:由底温到高温、由外到内、由薄到厚 D.造成缩孔的原因:a.模温过低或不均b.熔料温度太低c.冒口的设计不合 理d.冷却或保温(含涂模)不当e.铸件肉厚梯度不合理f.流路系统设计不 合理等 6.2.2脱模角度考虑 A.铝合金脱模角度大于7°为佳设计时适当考虑加大 B.脱模角度不足之危害:a.容易拉裂b.严重变形c.影响产能d.容易咬伤 C.脱模角度对经济性的影响(须适度考虑) 6.2.3铸件肉厚的控制(同第1点) 7.变形量具的制作与使用 7.1量具测量点确立(直径四点定位或造型吻合)

铸造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称定位座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GYZ01-04A-011Z 页数 4 编制部门技术中心编制日期2013-03-25 版本 A 序号工序特 性等级 作业 名称 作业要求图示检验要求 安全防 控要求 备注 1 蜡 型 1、压蜡温度48-53℃,压蜡压力0.25-0.4MPa, 保压时间10S,起模时间5min。 2、合模前必须将上下模清理干净后合模。 3、蜡模表面不得有缺陷。 1、非加工面必须光滑、平 整、无缺陷。 2、蜡模完全冷却后按左图 示意摆放。 3、模样修整后,不得有飞 边、缺角、气孔、皱纹。 4、蜡屑清理干净。 填写记录 表(蜡模 制造,编 号 JZQ/ZZ-Q R-02-01) 2 浇 口 道 蜡 模 1、使用05号浇口棒。 2、清理模具,涂分型剂,合模后注入蜡液。 3、将木棒插入半凝固蜡液中,插入深度距 离底部5-20mm。 4、冷却取出,轻擦和模。 5、修刮飞边毛刺,修补少量缺陷的蜡模。 1、浇棒使用是否正确。 2、检查木棒是否放正。 3、检查木棒插入深度是否 符合要求。 3 蜡 模 组 焊 1、焊接蜡件必须放正,焊接牢固。 2、焊接后必须清理蜡屑。 3、模组焊接摆放整齐。 4、蜡型与浇口间距应大于80mm。 1、焊接前检查模样是否合 格、浇口棒是否合格。 2、焊接后检查是否有缝隙 和流蜡。 3、浇口冒口是否焊正。 4、焊接后是否将蜡屑吹干 净。 填写记录 表(蜡模 组焊,编 号: JZQ/ZZ-Q R-02-02)

文件名称定位座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GYZ01-04A-011Z 页数 4 编制部门技术中心编制日期2013-03-25 版本 A 序号工序特 性等级 作业 名称 作业要求图示检验要求 安全防 控要求 备注 4 ▲ 关键 工序 制壳 1、表面层砂粒40-70目,涂料粘度24-35S (夏季走下限、冬季走上限),用氯化铵硬化 液比重1.05-1.12,硬化时间10-15min,空干 15-20 min。 2、过渡层砂粒7-10目,涂料粘度45-65s(夏 季走下限、冬季走上限),用氯化铵硬化液 比重1.05-1.12,硬化时间20-30min,空干时 间空干15-20 min。加固层用氯化铝硬化液 比重1.20-1.25,硬化时间30-40mim。 3、面层撒砂硬化干燥2层,过渡层撒砂硬 化干燥1层,加固层撒砂硬化干燥3层半。 4、面层涂料配置合理,清理涂料表面蜡屑。 5、注意槽孔内的涂料和砂粒到位,每层干 透后才能制备后一层。 1、注意面层和过渡层涂料 粘度,每天至少用粘度计检 测一次,粘度计规格: 100ml,¢6mm。 2、注意氯化铵、氯化铝硬 化液比重,每天至少用比重 计检查一次,比重计规格: 1.0-1.1、1.1-1.2、1.2-1.3。 / 填写记录 表(涂料 制备,编 号: JZQ/ZZ-Q R-02-03) 5 脱蜡 及蜡 回收 1、加水调节脱蜡槽水位到适当高度。 2、铲除浇口杯上杂物,并用空压气吹净, 浇口杯上不能重叠模壳,水温大于90℃后, 放入吊篮脱蜡。 3、当浇口棒松动时及时拿出,接着少量放 热水,催赶蜡液溢出回收,回收蜡送至蜡处 理缸。 4、蜡脱净后,立即将吊篮调离脱蜡槽。 5、接着适量放水保持水位。 6、脱蜡后及时将型腔内水倒干净,倒水时 要左右摇晃将内浇口沙粒倒干净,每串模壳 重新用热水清洗1-2次。 1、水温大于90℃,热水脱 蜡时间40-50分钟。 2、制好的型壳自然干燥6 小时以上后方能脱蜡。 3、脱蜡后模壳摆放时将浇 口朝下,堆放整齐。 4、蜡处理时:将回收蜡送 至处理缸内加入3-5%的盐 酸反应1-2小时,使蜡还原 后,沉淀2-3小时后放蜡。 / 填写记录 表(脱蜡、 蜡回收处 理,编号: JZQ/ZZ-Q R-02-04, JZQ/ZZ-Q R-02-05)

铝合金熔炼与铸造工艺规范与流程

铝合金熔炼与铸造工艺 规范与流程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铝合金熔炼与铸造工艺规范与流程 资料来源:全球铝业网铝业知识频道一、铝合金熔炼规范 (1)总则 ①按本文件生产的铸件,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9438-1999《铝合金铸件》、JISH 5202-1999《铝合金铸件》、ASTM B 108-03a《铝合金金属型铸件》、GB/T 15115-1994《压铸铝合金》、JISH 5302-2006《铝合金压铸件》、ASTM B 85-03《铝合金压铸件》、EN1706-1998《铸造铝合金》等标准的规定。 ②本文件所指的铝合金熔炼,系在电阻炉、感应炉及煤气(天然气)炉内进行。一般采取石墨坩埚或铸铁坩埚。铸铁坩埚须进行液体渗铝。 (2)配料及炉料 1)配料计算 ①镁的配料计算量:用氯盐精炼时,应取上限,用无公害精炼剂精炼时,可适当减少;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镁量。 ②铝合金压铸时,为了减少压铸时粘模现象,允许适当提高铁含量,但不得超过有关标准的规定。 2)金属材料及回炉料 ①新金属材料 铝锭:GB/T 1196-2002《重熔用铝锭》

铝硅合金锭:GB/T 8734-2000《铸造铝硅合金锭》 镁锭: GB 3499-1983《镁锭》 铝铜中间合金:YS/T 282-2000《铝中间合金锭》 铝锰中间合金:YS/T 282-2000《铝中间合金锭》 各牌号的预制合金锭:GB/T 8733-2000《铸造铝合金锭》、JISH 2117-1984《铸件用再生铝合金锭》、ASTM B 197-03《铸造铝合金锭》、JISH 2118-2000《压铸铝合金锭》、EN1676-1996《铸造铝合金锭》等。 ②回炉料 包括化学成分明确的废铸件、浇冒口和坩埚底剩料,以及溢流槽和飞边等破碎的重熔锭。 回炉料的用量一般不超过80%,其中破碎重熔料不超过30%;对于不重要的铸件可全部使用回炉料;对于有特殊要求(气密性等)的铸件回炉料用量不超过50% 。 3)清除污物 为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清除炉料表面的脏物、油污、废铸件上的镶嵌件,应在熔炼前除去(可用一个熔炼炉专门去除镶嵌件)。 4)炉料预热 预热一般为350~450℃下保温2~4h。Zn、Mg、RE在200~250℃下保温2~4h。在保证坩埚涂料完整和充分预热的情况下,除Zn、Mg、Sr、Cd及RE等易燃材料外的炉料允许随炉预热。

铸造质量控制

一、铸件质量控制 铸件质量决定于每一道工艺过程的质量。对铸件质量进行控制,实际上是全过 程质量控制(%&’),将过程处于严格控制之中,不出现系统误差(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误 差)。过程中由随机原因产生的随机误差,其频率分布是有规律的。这种利用数理统 计方法将铸造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分开来是质量控制 的基本方法。这种方 法又称之为统计过程控制(()’)。 ·+$*# · 第一章铸件质量 铸件质量控制首先在于稳定生产过程,避免系统误差的出现和随机误差的积累。 其次要提高工艺过程精度,缩小误差频率分布范围或分散程度。过程控制包括技术准备过程、图样和验收条件的制订;铸造工艺、工装设计的验 证;原材料验收;设备检查;工装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装配关系检查等;另外,还包括 熔炼、配砂、造型、制芯等工艺参数的控制。 控制方法是定期记录工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车间参数误差频率分布及性

质,对每一中间工序的结果进行检查。图! " # " $ 表示出铸铁车间的铸造工艺过程 质控站(%&)及整个控制程序。 图! " # " $ 铸铁件生产过程质控站(%&)布置 建立过程质量控制站(简称质控站)或管理站是质量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质 控站能为缺陷分析提供生产过程背景材料以及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凡是对铸件质 量特性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或环节,一般都应设置质控站。 质控站还应贯彻并使操作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厂考核铸件质量,按铸件产 生缺陷的原因,追究个人或生产小组的责任。由于铸件产生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和复杂的,有些缺陷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故不容易划分各自应承担责任的百分比。 为了解决由于划分不公引起争端,应该加强中间检查,应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特别 是主要工艺参数和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定个人或小组的质 ·’)(’ · 第九篇铸造生产质量检验与铸件缺陷分析处理 量责任。例如质控站按规程抽查型砂的性能,如果不符合标准的

铸件涂漆作业指导书

铸件涂漆作业指导书 1.0涂漆前要求: 1.1操作者要对产品进行检查确认是否达到喷漆要求各个表面是否有毛刺、铁包、粘砂或其他的缺陷,如有必须进行必要的打磨。 1.2待涂漆铸件经抛丸后,表面清理干净,符合涂漆要求。 1.3铸件抛丸到涂漆的时间间隔不超过8小时(有特殊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2.0涂料准备: 2.1操作者根据铸件种类按技术要求调配、使用涂料。检查涂料、稀释剂和防锈油以及其他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准备齐全。 2.2检查压缩空气装置、喷漆设备等是否能正常运转。 2.3各种工装辅具、辅助材料是否准备齐全。 2.4喷涂前的涂料要搅拌均匀,双组份漆须先单独搅拌均匀后,再按比例定量配置、均匀调配。调配好的双组份漆放置超过6小时者不可使用。 2.5严格禁止不同漆种(包括不同颜色)交替使用相同容器。 3.0涂漆操作: 3.1涂漆时先喷(涂刷)内腔后刷涂外表,先涂加工部位的一面(上表面),然后再翻转喷另一面,达到覆盖整个铸件表面。 3.2底漆需涂覆两遍,应在漆膜表干后再进行第二遍的喷(刷)漆操作,铸件表面不准有起皱、堆积、流挂,死角不得漏漆和露底。 3.3每层漆膜厚度为3050微米,最终厚度应确保在60100微米内,如顾客有 特殊要求按顾客要求控制。 3.4双组份漆硬化时间在5小时以上方可转运铸件。铸件喷刷底漆后要防止表面被污染。 3.5涂漆中翻转、装车、转运应有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漆膜,因翻转、装车、转运损伤的漆膜必须及时补涂。 4.0检查员负责对每日漆膜质量进行抽查,采用划痕法、比较法或用涂层测厚仪检查漆膜厚度,并记录,不合格的涂漆需返工,无法弥补时将重新抛丸去掉不合 格漆膜后重新涂漆。

铸造工艺操作规程

铸造工艺操作规程1、目的 通过配比原铝液,提高铝锭品位,获得合格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2、范围 适用于铸造车间各工种,贯穿铸锭全过程。 3、设备工器具 天车、地磅、混合炉、铸造机组、扎捆机、叉车、铸锭工具。 4、材料零部件 钢带、钢带扣、除渣剂、石棉板、铸造机组配件 5安全 按渑池铝厂《安全作业规程》铸造车间各岗位《安全作业规程》执行。6、操作 6.1原铝配比 6.1.1配料前的检查和准备 a)认真分析原铝分析化验报告,联系电解车间按质量要求进行排包。 b)准备好出铝任务单,原铝衡量记录单等必需品。 6.1.2配料作业 a)根据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原铝分析报告单确定各原铝应进的混合炉号。 b)配料时所加配料的重量用下面公式计算。 A-B 所加配料重量=—————×W

C-A 式中:A:要求达到某种成分含量的百分比。 B:铝液本身已有某种成份含量的百分比。 C:配料中所含某种成份的百分比。 W:待配铝液的重量。 6.2混合炉的进铝作业 6.2.1进铝前的检查和准备 a.检查混合炉是否符合进铝条件,各出铝口是否用塞杆加石棉套塞紧,塞杆是否固定好。 b.准备好棉手套、有机面罩、取样勺、溜槽、滑石粉等。 c.联系好天车司机做好准备。 d.检查计量设备是否准备完整,计量人员是否到位,并做好记录。 6.2.2进铝作业 a.引导抬包车准确到指定地点称重计量。 b.由倒包工将抬包扶至混合炉注铝口位置,打开限位卡子,向混合炉内注铝。 c.注铝结束后,将抬包调正,指挥天车将抬包放到抬包车上。 d.注完最后一包铝后,将倒铝口清理干净,盖好盖板。 6.3向混合炉中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及维护 a.避免炉顶溅上铝液。 b.要及时扒渣和清炉。 c.要避免混合炉作熔炉用。 d.避免用电热混合炉作为燃油或燃气的炉子。

铸造用的硅砂及质量控制

铸造用的硅砂及进厂质量控制 林州市合鑫铸业公司李海军 铸造用的硅砂作为造型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对型砂性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原 砂含泥量过高,使型砂和旧砂中的含泥量增高,导致型砂透气性下降,含水量上升,铸件气 孔缺陷增多。除了强烈影响透气性低和含水量高以外,还会引起型砂韧性变差,造型时起模 困难,砂型棱角易碎,吊砂易断,铸件砂眼废品率增高。对于树脂砂造型或制芯,原砂含泥 量过高还会造成树脂加入量增大,芯子发气量增高等问题。故一般工厂均对型砂和旧砂的含 泥量有明确规定,并至少每周要检测一次。单一砂机器造型铸铁用型砂含泥量一般为 10%-13%,旧砂含泥量为8%-11%。对于粘土型砂用硅砂的含泥量最好<0.8%,树脂等有机粘结剂砂芯用硅砂含泥量最好<0.3%,而且越低越好。所以有效的控制采购原砂的含泥量对提 高铸件的质量很有必要。 对于中部地区,为了就地取才,降低生产成本,一般采购黄河水洗烘干砂做为造型用的 原砂。值得一提的是,黄河砂与河北的承德砂、内蒙的大林砂相比,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 含泥量一般均偏高。表1为我厂对进厂的黄河水洗烘干砂的化验数据。 表1 试样号含水量(%)含泥量(%) 粒度(70/140,三筛≥75%) 平均细度1# 0.05 1.12 81.12 76 2# 0.05 0.98 82.86 78 3# 0.05 1.0 79.04 73 4# 0.10 0.98 82.24 76 5# 0.15 1.16 73.78 66 6# 0.10 1.28 73.4 66 7# 0.05 1.30 74.82 7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经过烘干的砂,含水量一般都能满足标准≤0.3%的要求,但含泥量均偏高,70/140目的粒度波动也较大。我们厂曾较长时间的用过河北的承德砂,其含泥量均低于0.6%,而且质量较稳定。 对于手工造型和一般机器造型的工厂来说,为了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用黄河砂 做为造型用的原砂,但要尽量控制其含泥量不要超过1%,否则对型砂性能影响较大。对于树脂砂造型、制芯或生产覆膜砂用的原砂,其含泥量最好低于0.6%或更低。

铸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1)

铸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1) 1 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电解厂铸造车间铸造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 1.2本标准适用于电解厂铸造车间铸造工岗位。 2 职责 2.1负责原铝、合金铝的配料及倒包工作。 2.2负责混合炉、熔炼炉、静置炉内原铝、合金铝的搅拌、扒渣、精炼等工作。 2.3负责重熔用铝锭、铝母线、A356合金锭、A356合金棒的铸造。 2.4负责混合炉、连续铸造机、半连续铸造机、锯床、在线处理机和精炼装置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3 安全技术要求 3.1铸锭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1.1操作前所使用的工具都必须充分干燥预热,以防铝液飞溅伤人。 3.1.2作业前穿戴好一切劳动保护用品。 3.1.3连铸机在运行中不得将物品放在铸模上。 3.1.4堆垛机运转过程中不得接触传动部位。 3.1.5工作中浇包下的围栏附近禁止站人。

3.1.6成品机停止时方可打包,成品机移动时上面不准站人。 3.1.7点动时必须确认机道上无人方可进行。 3.1.8打捆时机器卡住,应拔下风管进行处理,严禁强拉硬缠,以防扯断打捆机底座。修正钢带应在停止状态下进行,以防将手压在钢带中挤伤。 3.1.9不合格的铝锭禁止放在通道上,应集中堆放,再吊放到大炉前回炉。 3.1.10不脱模铝锭要及时打掉拉出。 3.1.11排锭装置必须由专人负责,禁止两人共同排锭而出现误操作。 3.1.12任何人不得赤手触摸各种导热体、地面铝锭,以防烫伤。 3.1.13工作现场不得堆放与工作无关的工具及物品。 3.1.14要保持现场清洁,做到工完场清。 3.2熔炼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2.1作业前要穿戴好一切劳动保护用品。 3.2.2入炉操作所使用的各种耙、铲、取样勺、净化管等铁制工具使用前必须要经过充分预热后方可使用。 3.2.3配料所使用的镁锭和中间合金及入炉的部分工艺废料,如果受潮时,必须先进行充分预热后方可再加入炉内铝水中。 3.2.4要正确指挥引导出铝运输车进入和退出作业场所。天车挂钩吊包时,如需人工协助时,只允许手托钩头下部外侧,以防止挤伤发生。 3.2.5铝水抬包向炉流槽中倾倒铝液时,要操作平稳、缓慢进行,严禁快速倾倒铝液,以防铝液溅出伤人。

熔模铸造壳模作业指导书

熔模铸造壳模作业指导 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的: 为了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壳模质量,减少铸造缺陷。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壳模工序的控制。 3.职责: .生产组长对本工序生产的全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负责。 .操作者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并对设备实施保养、维护。 .质检人员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蜡树的清洗: a.将组焊好的模组静置45min以上,方可清洗。 b.将蜡模清洗剂和蒸馏水按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将蜡树完全浸入清 洗液内,每棵连续上下窜动10~20次,约10~20秒,清洗后的蜡树即可直接沾面层浆。 c.在清洗液使用中应及时、干净地清除带入到清洗液中的蜡屑,当清洗液变 成豆花状时,停止使用,重新更换新的清洗液。每桶清洗液可洗3000~8000串蜡树。 d.将清洗完成的时间记在“挂壳管制卡”上。 e.若改为其它清洗液,依临时作业指令进行。 .浆液的配制: 4.2.1.预湿液的配制: 预湿液可直接用纯硅溶胶或硅溶胶加蒸馏水配制,形状复杂的蜡件,面层预湿液可加入适当的湿润剂。 4.2.2.面层浆的配制: a.在不锈钢制浆桶中加入适量硅溶胶,开动浆桶,使其旋转。 b.把湿润剂以每公斤硅溶胶加入约3~9ml的比例加入,添加时,以搅拌机 搅拌,使其加速混合。 c.若采用2F-401面层涂料添加剂,加入硅溶胶投入量的千分之二到千分

之四。 d.把300~350目的锆粉按约3:1的粉液比加入硅溶胶浆桶中,此时要注 意,用手把团块揉散并搅拌均匀。 e.把消泡剂以每公斤硅溶胶加约2ml消泡剂并搅拌均匀。(用2F-401,则 不需要加消泡剂) f. 涂料需要混合到规定的工艺时间(面层:全新料时12小时以上,部分新 料时6小时以上),使气泡消除,耐火材料完全润湿后,才能使用。 g.以4詹氏杯检查,用锆粉、硅溶胶把粘度调到353秒。形状复杂的或 大件取上限,形状简单的或小件取下限,对小件浆液最低可以控制在28秒,但必须经技术人员同意. h.面层涂料配制时,要严格按加料顺序,依次加入硅溶胶、润湿剂、锆英 料、消泡剂,加料顺序应正确。 4.2.3.二层浆的配制: a.在不锈钢制浆桶中加入适量硅溶胶,开动浆桶,使其旋转。 b.把200目的煤矸石粉按约2:1的粉液比加入硅溶胶浆桶中,注意不要倾 泄添加以免结块,浆液必须混合到规定的时间,全新料10小时以上,部分新料2小时以上,才能使用。 c.以4詹氏杯检查,用煤矸石粉、硅溶胶,把粘度调到222秒(由工艺文件 具体确定) 。 4.2.4.背层浆的配制: a.在不锈钢制浆桶中加入适量硅溶胶,开动浆桶,使其旋转。 b.把200目的煤矸石粉按约:1的粉液比加入硅溶胶浆桶中,注意不可倾泄 添加,以免结块,浆液必须混合到规定的时间,全新料10小时以上,部分新料2小时以上,才能使用。 c.以4詹氏杯检查,把背层粘度调到142秒(由工艺文件具体规定),封浆 层粘度121秒.

锻造工艺作业指导书

锻造工艺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布日期:2012.10.15 实施日期:2012.10.30

ABV 锻造工艺作业指导书 Q/KV-WD-14 REV A 1.0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天然气炉加热、空(蒸)气锤锻造的操作程序及要点。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外协锻造件天然气加热、空(蒸)气锤上的锻造,锻造件。 2.0引用标准 ASTM A370《钢制产品力学性能试验标准试验方法和定义》 ASTM A388/A388M《大型钢锻件超声波检测的标准实用方法》 ASTM E709《磁粉检验的标准指南》 GB/T(21469-21471)-2008《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一般要求》 3.0准备工作 3.1 材料检查 3.1.1 操作者必须根据锻造工艺卡上规定的材质和下料规格核对材质和规格,并 核查实际下料毛坯尺寸,发生疑问时应将信息反馈到发料部门和技术部门。 3.1.2 操作者必须目视检查原材料,不得有可能导致锻造宏观缺陷存在,有缺陷 之原材料经打磨或切削加工等方法处理后,再经无损检验或目视检查,在不影响 锻造质量的情况下方可加热锻造。 3.2 设备及模具的检查 3.2.1 生产前,应认真检查设备及所有附件,一切正常方可投入生产。 3.2.2 操作者应根据派工单和锻造工艺卡片领用,检查核对模具,并根据锻造工 艺核查模具尺寸,不得有误。 4.0材料加热 锻造加热设备为灶或炉和室式炉,燃料为煤,在加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尽量 减少氧化,防止过热过烧。 4.1 为了减少氧化皮,在加热过程可采取以下措施: a、在保证加热质量前提下,直径小于200㎜的小规格低、中碳钢和低合金 钢尽量采用快速加热,缩短加热时间,尤其是金属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 不宜过长,尽量用少装勤装的操作方法。 b、在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过剩空气量,以免炉内剩余氧气 过多,并注意减少燃料中水分。 c、炉堂应保持不大的正压力,防止冷空气吸入炉堂。 d、工件加热到温后尽快出炉锻打。 4.2 防止过热、过烧的措施: a、熔点较钢材低的铜屑等不能落入炉底,以防渗入金属内部,导致过烧。 b、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钢材温度不得高于材料所允许的始锻温度,如 果锻压设备发生故障而长时间停锻时,必须降低炉温或采取其它措施。 c、高、中合金钢和直径大于200㎜的高碳钢加热时应适当控制加热速度, 可采取适当降低装炉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的方法,以防形 成内裂。 5.0锻造 5.1 基本要点 5.1.1 操作者在锻打之前,必须熟悉锻件图及锻造工序,准备好自检量具和工具。2012.10.15发布第1页共3页 2012.10.30实施

一-、锻造过程质量控制

一、锻造过程质量控制 1,锻造 ◆什么叫做锻造: □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产生局 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的几何形状,形 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称为锻造. ◆锻造的分类: □自由锻造 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上、下砧间直 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 件. 模锻 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自由锻造的方法 镦粗:使毛坯高度减小,横断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 局部镦粗:在坯料上某一部分进行的镦粗. 镦粗的过程控制: 1.为了防止镦粗时产生纵向弯曲,圆柱体坯料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应超过 2.5-3,且镦粗前坯料端面应平整,并与轴心线垂直. 镦粗时要把坯料围绕着轴心线不断转动坯料发生弯曲时必须立即矫正。 芯棒拔长: 它是在空心毛坯中加芯棒进行拔长以减小空心处径(壁厚)而增加其长度的锻造工序,用于锻造长筒类锻件. 芯棒拔长的过程控制: 1.芯棒拔长都应以六角形为主要变形阶段 即圆→六角→圆,芯棒拔长应尽可能在V

型下砧或110°下槽中进行. 2.翻转角度要准确,打击量在均匀,发现有壁 厚不均匀及两端面过度歪斜现象,应及时 把芯棒抽出,用矫正镦粗法矫正毛坯. 3.芯棒加工应有1/100~2/100日锥度. 拔长:使毛坯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 锻造工序. 拔长锻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就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1. 每次锤击的压下量应小于坯料塑性所允许的数值,并避免产生折叠,因此每次压缩后的锻件宽度与高度之比应小于2~ 2.5,b/h<2~2.5,否则翻转90°再锻造时容易产生弯曲和折叠。 2.每次送进量与单次压下量之比应大于1~1.5,即L/△h/2>1~1.5生产中一般采用L=(0.6~0.8) h (h为坯料高度)。如图 3. 为保证得到平滑的表面质量,每次送进量应小于(0.75~0.8)B(B为砧宽)要避免在锻件的同一变形位置反复锤击。 4.方形坯料的对角线倒棱形锤击时,应打击得轻一些可加大送进量(和砧宽相等)减小压下量。避免中 心部位产生裂纹。 5.防止端部产生内凹和夹层,拔长坯料端部时,坯料端部应留出足够的长度或锻成圆鼓形。如图 园形断面方形断面当B/H >1.5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