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统计图习题精编

小学数学统计图习题精编

小学数学统计图习题精编
小学数学统计图习题精编

统计图习题精编 1.根据统计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长河公司2006年计算机销售数量统计图

2007年1月

A .第( )季度销售量最高,是( )台;

B .全年平均每季度的销售( )台;

C .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的销售量提高了( )%。

2.下图是造纸厂2003四个季度的产值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填空:

(1)第 季度产值最高。

(2)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 万元。

(3)第四季度的比第三季度下降了 %。

(4)你从这个图中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单位:万元

第三季度第二季度第一季

度度

季四第250200

150

100

500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长b宽 周长=(长+宽)×2?C=2(a+b) 长=周长÷2-宽a=C÷2-b 宽=周长÷2-长b=C÷2-a 面积=长×宽?S=ab 长=面积÷宽a=S÷b 宽=面积÷长b=S÷a 2、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边长=周长÷4a=C÷4 面积=边长×边长S=a2 3、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2)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 ×2S=2ab+2ah+2bh (3)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V÷a÷b 体积=底面积×高V=Sh 底面积=体积÷高S=V÷h 高=体积÷底面积h=V÷S 4、正方体:V:体积a:棱长 棱长总和=12a 棱长=棱长总和÷12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2×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体积=底面积×高V=Sh 5、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底=面积÷高a=S÷h 高=面积÷底h=S÷a 6、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h=S×2÷a 三角形底=面积×2÷高a=S×2÷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a=S×2÷h-b 下底=面积×2÷高-上底b=S×2÷h-a 高=面积×2÷(上底+下底)h=S×2÷(a+b) 8、圆形:S面积C周长圆周率π d=直径r=半径

小学数学所有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案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万寿小学殷玉龙 【教学内容】课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百分数等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统计的内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本课教学扇形统计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从模糊到清晰认识扇形统计图。首先依托“你脑海中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什么情况下使用扇形统计图”等问题了解学情,通过小组交流与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经过这一步教学,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适用情况也有不同。第二步从整体到部分理解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体会图中的数据信息的具体含义,学会从数据本身、数据之间、数据之外三个角度分析数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三步从理解到操作运用多渠道深化认识。教材中对画扇形统计图没有具体要求,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在练习部分融入简单的画图,丰富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教学难点】 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因而便于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折线统计图是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而更便于反映数量发展变化的趋势) 今天学习扇形统计图,你头脑中的扇形统计图是个什么摸样,教师简介扇形,并板书课题。 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习题精选

单式折线统计图习题精选(一) 1. 填空 (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 填空 折线统计图是用( )表示一定的数量, 根据数量的多少( ), 然后把( )依次连接起来. 3. 填空 东风电视机厂1999年各季度生产电视机的台数统计图如下. (1)平均每个季度产( )台, 全年平均每月产( )台. (2)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 )%,第二季度比第四季度少( )%. (3)下半年占全年总台数的( )%. 4. 东风电视机厂1996年~2000年的产值是?1996年500万元, 1997年600万元, 1998年800万元, 1999年950万元, 2000年1200万元.根据这些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5. 四季村果树栽培逐年发展, 1996年有果树800棵, 1997年有果树1240棵, 1998年有果树1680棵, 1999年有果树2500棵, 制成折线统计图. 参考答案 1. 折线 2. 一个单位长度, 描出各点, 各点用线段 3. 5000, 6000, 6500, 7000 (2)40, 14.3

(3)55.1 4. 东风电视机厂1996年─2000年的产值统计图 单位:万元 2000年2月 单式折线统计图习题精选(二) 1. 填空题 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变化的情况. 2. 填空题 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形象具体, 使人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 )、( )、( ). 3. 某煤矿1986年到1989年生产情况如下表: 据表制成折线统计图. 4. 根据下面统计表中的数据, 制成折线统计图. 万风抽油烟机厂1999年各季度产值统计表 万风抽油烟机厂1999年各季度产值统计图 单位:万元年月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归纳总结 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小编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经典例题

扇形统计图 1、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算一算,若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兴趣小组比参加人数最少的多20人,那么参加这三个课外兴趣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解析:首先需要读懂扇形统计图,图中的单位“1”的人数是这三个课外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其中人数最多的与人数最少的课外兴趣小组相差的百分比是 60%-10%=50%,这两个小组相差的人数是20,根据人数差÷分率差=单位“1”,先计算出参加三个课外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再分别求出各个小组的人数。 解答:60%-10%=50% 20÷50%=40(人) 40×60%=24(人) 40×30%=12(人) 40×10%=4(人) 答:参加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的有24人,参加文艺课外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有4人。 2、六(1)班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得100分的有5人,90-99分的有30人,80-89分的有4人,60分以下的有1人。 (1)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成绩100分90~99分 80~89分60分以下 人数(人) (2)根据上面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 解析:根据给出的信息逐个对应填入统计表中,再比对是否正确。首先需要计算每一分数段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然后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最后画出扇形统计图。 解答:(1) 成绩100分90~99 分 80~89 分 60分以 下 人数(人) 5 30 4 1

(2)30+5+4+1=40(人) 100分的:5÷40=12.5%360°×12.5%=45° 90~99分的:30÷40=75%360°×75%=270° 80~89分的:4÷40=10%360°×10%=36° 60分以下的:1÷40=2.5%360°×2.5%=9° 3、乐亭镇总面积是100平方千米,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近几年,通过“退耕还林”,地貌发生很大的变化,2012年底,镇政府画了两个扇形统计图进行对比。 (1)说说乐亭镇这几年土地的变化情况。 (2)2012年底,这个镇的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 (3)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 解析:首先需要仔细观察两幅扇形统计图的变化情况,找到单位“1”的量,然后需要观察部分量的变化以及所占总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最后根据单位“1”的量×部分量所占的百分比=部分量来解答各个问题。 解答:(1)乐亭镇这几年土地的变化情况是耕地的面积减少了10%,荒山的面积减少了35%,森林的面积增加了15%,新种植了果园,占总面积的30%。 (2)100×10%=10(平方千米) 100×40%=40(平方千米) 100×30%=30(平方千米) 答:2012年底,这个镇的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分别是10平方千米、40 平方千米和30平方千米。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大全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 3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大全 =2n R+2n r =2n( R+r) =n( Ff —r2) 立体图形 图形名 称 图形总棱长(L)公式表面积(S)公式 正方体总棱长=棱长X 12 L=12a S=—个面的面积X 6 S= a X a ^6 =6a 体(容)积(V 公式 体积=棱长X 棱 长X棱长 3 V= a X a X a=a 长方体 h a v6总棱长=长乂4+宽 X 4+高X 4=4(长 + 宽+高) L=4 (a+b+h) 表面积=(长X宽+长X 高+宽X高)X 2 S=2(ab+ah+bh) 体积=长X宽 X高 V=abh 圆柱体 圆筒圆锥体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S 侧=ch=d n h=2 n rh 表 面积=底面积X 2+侧面积 S表=S底X 2+ S侧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1)有两个底面的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2 S 表=S 底X 2+ S 侧=n r X 2+ n dh 2 =n r X 2+2 n rh =2 n r (r+h ) (2)只有1个底面的圆柱的表面积公 式: 2 S 表=S 底+ S 侧=n r + n dh =n r +2n rh= n r (叶2h) (3)两个底面都没有的圆柱的表 面积公式:S表=S侧=ch = n dh =2n rh 大圆柱直径为D,半径为R,周长为C; 小圆 柱直径为d,半径为r,周长为c;高都为h S表=S大圆柱侧+ S小圆柱侧+ (S大圆柱底一S小圆柱底) X 2 =C大圆柱h+c小圆柱h+ (n於一n r 2)X 2 =D n h+d n h+ (n R^—n r2)X 2 =n h ( D+d) +2n( R2—r2) =2 n h (R+r) +2 n( R —r2) 体积=底面积X高十3 体积=底面积 乂高=侧面积 -2 X半径 V= S 底X h =n r2 h V= V大圆柱一V小圆 柱 =S大圆柱底X h —S小圆柱底X h =n 氏h —n r2 X h =n h ( R2—r2) 2 / 3

(完整版)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三、小明把昨天的气温变化记录到下面的统计图中。 1、小明每隔()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是()度。 3、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是如何变化的? 你能猜猜这大约是什么季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某校学生一周收集生活塑料袋情况如下表: 时间周 一周 二 周 三 周 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数量 (个) 130 100 200 250 210 300 350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解答问题: (1)这个同学一周内平均每天收集多少个塑料袋? (2)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他一年可收集多少个塑料袋? (3)分析这个统计图,你能想到什么? 六、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每年春天,一场春雨会使竹子长高很多,所以人们将事物发展很快比喻为“雨后春笋”。根据观察,竹子24小时可以生长约72厘米。 时间/时高度/厘米 1 3 2 6 3 36 15 1、如果竹子每小时匀速生长,你能完成上面的表格吗? 2、根据表中的信息,竹子18时生长的高度约是()。 3、如果竹子长到66厘米的高度,需要多长时间? 1、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画出横轴和纵轴 (2)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 (3)描点

大客车 小汽车 载重车 摩托车 0 (4)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 (5)标注好日期和标题 1、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某路口5分钟里各种机动车辆通行情况如下: 小汽车:65辆; 大客车:44辆; 载重车:25辆; 摩托车:13辆。 (1)请根据上述信息,制作统计表: (2)完成统计图: (3)看图回答问题: A 、图中每格代表( )辆车; B 、小汽车辆数是摩托车辆数的( )倍; C 、从上面的表格和统计图你发现: D 、计算平均每分钟通过多少辆机动车?(得数保留整数)

小学数学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测试(有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两幅扇形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班的男生可能一样多 B. 甲班的女生一定比乙班多 C. 甲班的男生一定比女生多 D. 甲班的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 2.周敏一个月各项消费情况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 B. 从图中可以看出总消费数额 C. 从图中可以看出餐费占总消费额的40%,且在各项消费中最多 D. 从图中可以看出周敏一个月消费的变化情况 3.黄豆中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如图。400g黄豆中脂肪的含量是()。 A. 56g B. 100g C. 144g D. 64g 4.下图是对一份杂志(共208页)各版块的统计结果,体育版约占()页。 A. 10 B. 30 C. 50 D. 100 5.在一个40名学生的班级中选举班长,选举结果是:下面哪个圆圈图显示了这些结果?

() 张强刘莉李浩赵红 20票10票4票6票 A. B. C. 6.在一个有40名学生的班级里选举班长,选举结果如下表,下面()图表示这一结果。 张明10 小豆20 杨杨5 丽丽5 A. B. C. D. 7.要统计一瓶果汁里的营养成分所占情况,你觉得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复式8.某校为表示学生体育锻炼达标情况,选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优”“良”“合格”各等次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比。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9.六(1)班有40名学生,选举班长的得票数为:小何20票;小赵10票;小邓6票;小李4票。下列四幅图中,()图准确地表示了这一结果。 A. B. C. 10.六(2)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统计表如下: 等级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

7.1折线统计图练习题及答案

7.1折线统计图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习题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 《中位数和众数》练习题 一、判断 (1)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2)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3)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4)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5)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正中间.() (6)给定一组数据,如果找不到众数,那么众数一定就是0.() 2、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0、、90、70,若这四个同学得分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他们得分的中位数是() A、100 B、90 C、80 D、70 (2)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A、21 B、22 C、23 D、24 (3)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达到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则这一组数据的众数是() A、15 B、17 15 C、14 D、17 15 14 3、某鞋店销售了9双鞋,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 (1)计算这9双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哪一个指标是鞋厂最感兴趣的指标?哪一个指标是鞋厂最不感兴趣的? 拓展思考:某公司有10名销售业务员,去年每人完成的销售额情况如下表 问题:(1)求10名销售员销售额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单位:万元)(2)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准备采取超额有奖措施,请问把标准定为多少万元时最合适? 答案: 1、(1)∨(2)∨(3)×(4)∨(5)×(6)× 2、(1)B (2)A (3)D 3、(1)平均数21.8,中位数22,众数22 (2)众数平均数 拓展思考:(1)平均数5.6万元,中位数5万元,众数4万元(2)答案不唯一 篇二:7.3 折线统计图的练习及练习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 形计算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五年级上册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S= 正方形的周长=c = 长方形的面积=S= 长方形的周长=c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底=a = 高=h = 三角形形的面积=S= 底=a = 高=h = 梯形形的面积=S= (上底+下底)=(a+b )= 上底=a = 下底=b = 高=h = 5、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梯形等于(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 、b 和h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 梯=(a+b )h÷2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h 梯=S×2÷(a+b ) 上底+下底=面积×2÷高a+b=S×2÷h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a 梯=S×2÷h-b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b 梯=S×2÷h-a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l 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a a a b a h a h

3.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4.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5.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O分1分=60秒1时=3600秒6.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7.角和三角形(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5)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5)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7)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9)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公式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2×5表示5个1.2是多少。 2、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如: 1.2×0.5表示求1.2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71折线统计图练习题及答案

71折线统计图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 《中位数和众数》练习题 一、判断 (1)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2)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3)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4)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5)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正中间.() (6)给定一组数据,如果找不到众数,那么众数一定就是0.()

2、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0、、90、70,若这四个同学得分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他们得分的中位数是() A、100 B、90 C、80 D、70 (2)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A、21 B、22 C、23 D、24 (3)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达到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则这一组数据的众数是() A、15 B、17 15 C、14 D、17 15 14 3、某鞋店销售了9双鞋,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 (1)计算这9双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哪一个指标是鞋厂最感兴趣的指标?哪一个指标是鞋厂最不感兴趣的? 拓展思考:某公司有10名销售业务员,去年每人完成的销售额情况如下表 问题:(1)求10名销售员销售额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单位:万元) (2)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准备采取超额有奖措施,请问把标准定为多少万元时最合适? 答案: 1、(1)∨(2)∨(3)×(4)∨(5)×(6)× 2、(1)B (2)A (3)D 3、(1)平均数21.8,中位数22,众数22 (2)众数平均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7.《折线统计图》习题2-冀教版

7.《折线统计图》习题2 第一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1.下表为吉林省部分市县某日平均降雨量与最大降雨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县名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永吉县 平均降雨 量(毫米) 28.8 6.213.4 5.610 最大降雨 量(毫米) 81.219.2401443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从总体看,李静的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 A.较轻 B.较重 C.相等 (2)李静()岁时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等。 3.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豆豆1~6岁实际身高与标准身高统计表 项目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23456标准身高实际身高 4.下图是某厂 2007年各季度计划产值与实际产值的统计图。 已知产值相差最大的那一季度实际产值比计划产值多40万元,你能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试一试。 5.下图是奔马牌毛衫和衬衣9月至次年4月的销量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奔马牌毛衫和衬衣9月至次年4月的销量统计图 (1)哪条折线表示的是毛衫销量,哪条折线表示的是衬衣销量?为什么?

(2)如果你是销售部经理,这个统计图对你有什么帮助? 第二课时《读折线统计图》 1.看图回答问题。 某蔬菜商店2014年1~12月份西红柿和茄子售价情况统计图 (1)()月份西红柿的售价最高,是()元。()月份茄子的售价最高,是()元。 (2)()月份这两种蔬菜的售价最接近,()月份售价相差最大。 2.我们已学过的折线统计图有()和()。 3.要反映医院各科室某月接收病人数量的多少,最好选用(),要反映医院一年内接收病人的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4.条形统计图是用()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5.制作统计图时要写出()和(),并标明()。 6.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对的打“√”,错的打“×”)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1、小林和小明骑自行车从学校沿一路线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已知小林比小明先出发.他俩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都骑行了20千米 B.小林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 C.两个人同时到达森林公园 D.相遇后,小林的速度比小明慢 2.下面对统计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小刚先到达终点

B.小刚先快后慢 C.小强先快后慢 D.小刚和小强同时到达终点 3.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连结,如图,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乙的第二次成绩与第五次成绩相同 B.第三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C.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2分 D.五次测试甲的总成绩比乙的总成绩高

4.小明和小芳骑自行车从学校沿同一路线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已知小明比小芳先出发.他俩所行的路程租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都骑车行了20千米 B.小明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 C.两人同时到达森林公司 5.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下面的说法不符合这个图象的是( )

A.斑马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比例 B.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 C.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 D.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 6.“龟兔赛跑”:领先的兔子看破着缓缓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下面图( )与故事情节相吻合. A. B.

C. D.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圆环 周长=C大圆+C小圆 =πD+πd =2πR+2πr=2π(R+r) 面积= S大圆-S小圆 =πR2-πr2 =π(R2-r2)立体图形 图形名称图形总棱长(L)公式表面积(S)公式体(容)积(V) 公式 正方体总棱长=棱长×12 L=12a S=一个面的面积×6 S=a×a×6 =6a2 体积=棱长×棱长 ×棱长 V= a×a×a=a3 长方体总棱长=长×4+宽× 4+高×4=4(长+宽+ 高) L=4(a+b+h) 表面积=(长×宽+长×高 +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圆柱体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dπh=2πrh 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S表= S底×2+ S侧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1)有两个底面的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S表= S底×2+ S侧=πr2×2+πdh =πr2×2+2πrh=2πr(r+h) (2)只有1个底面的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S表= S底+ S侧=πr2+πdh =πr2+2πrh=πr(r+2h) (3)两个底面都没有的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S表=S侧=ch =πdh =2πrh 体积=底面积×高 =侧面积÷2×半 径 V= S底×h =πr2 h 圆筒大圆柱直径为D,半径为R,周长为C;小圆柱 直径为d,半径为r,周长为c;高都为h S表= S大圆柱侧+ S小圆柱侧+(S大圆柱底-S小圆柱底)×2 = C大圆柱h+c小圆柱h+(πR2-πr2)×2 =Dπh+dπh+(πR2-πr2)×2 =πh(D+d)+2π(R2-r2) =2πh(R+r)+2π(R2-r2) V= V大圆柱-V小圆柱 = S大圆柱底×h-S小 圆柱底×h =πR2 h-πr2×h =πh(R2-r2) 圆锥体 体积=底面积×高÷3 V圆锥= 3 1 V圆柱= 3 1 S底×h= 3 1 πr2 h V圆柱=3 V圆锥 a a b h

小学数学基本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基本计算公式 一、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S=∏×r×r)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5、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word练习题

大客车 小汽车 载重车 摩托车 0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 班级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_ 1.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某路口5分钟里各种机动车辆通行情况如下: 小汽车:65辆; 大客车:44辆; 载重车:25辆; 摩托车:13辆。 (1)请根据上述信息,制作统计表: (2)完成统计图: (3)看图回答问题: A 、图中每格代表( )辆车; B 、小汽车辆数是摩托车辆数的( )倍; C 、从上面的表格和统计图你发现: D 、计算平均每分钟通过多少辆机动车?(得数保留整数) 2.某班学生的体重如下表:

2 27 10 22 18 35 26 27 3 3 4 11 33 19 27 27 34 4 29 12 28 20 31 28 32 5 30 13 30 21 29 29 25 6 41 14 26 22 24 30 30 7 26 15 28 23 28 31 34 8 34 16 30 24 30 32 27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先把数据分成四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体重(千克) 人数 3.下面是王强同学收集的2010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2010年2 —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实录】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

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操作用稿纸。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请看这张图片,知道他是谁吗?生(高声齐说):姚明。 师:大家都知道啊,看来他是你们的偶像啦!想不想看姚明打球?生(兴奋地):想! (播放姚明在NBA打篮球的精彩进球镜头。) 师: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你们知道姚明刚才的那场比赛进了多少球吗? (学生摇头) 师:NBA比赛刚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系统把比赛的技术参数及运动员的进球的情况统计出 来,下面请看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表上很容易地看出哪位运动员得分最多吗? 生:可以。 师:谁最多? 生:姚明。 师:是多少? 生:33分。 师:很好!请看下面一幅图。 (教师出示火箭队员得分扇形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生:姚明所得分占火箭队的29.2%,是最多的,其次是麦迪、巴里、苏拉和詹姆斯。 师:相比较刚才的统计图,你觉得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生:很直观,容易比较谁占的比例比较大。 师:很好!你能有自己的语言概括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吗? 生:用一个圆代表整体,其中的每一个部分占其中的多少就用圆心角的度数大小来表示。 师:还有谁要补充的? (没有人举手) 师:好!下面请看一下定义。 (教师出示定义: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师:圆代表什么呢? 生:总体。 师:扇形代表什么? 生: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师:扇形的大小能够反映什么呢? 生:部分占总体大小的百分比。 师:下面我们来做小小统计员。

(教师出示习题:在你的业余时间里,你最想干的一件事情是:(只选一种)A.睡懒觉B.看电视C.上网D.看课外书E.体育活动F.其他) 师: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其中一、二两小组为第一大组,马飞任组长;三、四两小组为第二大组,顾顺任组长。另外还多一个戴倩云就任班长。你们一起统计一下你们这一组的同学上述情况,然后填下表格。戴倩云就统计本班的情况。组长不参与统计。 (班级共43人)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统计,场面有点乱,经过了大约三分钟的样子终于统计完毕)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统计数据完成扇形统计图。想一想,制作扇形统计图应该有怎样的步骤呢?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来,教师总结步骤:A:算比例。(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B:求角度。(求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C:画扇形。(根据圆心角度数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D:标名称。 (标上相应名称与百分比)E:写标题。③调查感言。) (教师巡视,经过五分钟的样子大部分学生结束绘图,有几个学生还没有完成) 师:根据自己的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1:从这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业余时间里看课外书的同学较多。 生2:从这幅图中我看到喜欢上网的同学不多,只有1人。 生3:我们这一组中的看书人书只有4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