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两千多年前白马驮经,佛入中土,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是也说明了佛
教自汉朝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发展,随着朝代更迭,佛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佛教文化对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发展中演变出独有的佛教文化符号——少林寺。随着历史的演进,少林寺文化逐渐成为集合佛,道,儒于一体,具有无限包容性的禅宗文化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佛教,少林寺,传统文化
引言
少林寺建立以来,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佛教文化发展的圣地,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封建哲学开始逐渐与佛教文化融合,大大丰富了少林寺文化的内涵,随着少林寺的僧众走出庙堂,少林寺文化逐渐世俗化,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受到广泛的接受与认可,由此佛教文化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少林寺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佛教文化逐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烧香拜佛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佛教偈语更是在广大民众之间广泛流传,少林寺文化更是作为禅宗文化在代表,在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与补充,形成了博大精深,个性鲜明的文化体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少林寺作为佛教在中国的一中独有的形式,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促进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也影响了少林寺的发展,从少林寺的诞生,到发展,壮大,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少林寺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一,少林寺的兴起
悠悠古刹,千年少林,传奇岁月,禅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脚下少室山的密林中,并因此而得名。闻名世界古刹少林寺据目前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少林寺最初建寺的时候并不是叫少林寺,而是叫“僧人寺”,传说是北魏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罗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圣山——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
而少林寺的名扬天下,却缘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相传在一千五百年前,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在少林寺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终于完成,期间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来到北方,先在少林寺面壁修行数年,首倡“以心印心”的禅宗教法然后广集僧徒,历时九年,寺院逐步扩大,名声大噪,并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而后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禅宗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南北朝时期,印度各种佛教流派的典籍,已基本译为汉文。佛教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单靠翻译,而是与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互相发明,配合,补充,由中国僧人自身领悟创作,传播和推广。少林寺作为佛教寺庙,成为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交流发展的圣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少林寺成为山贼攻击的目标,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僧人组织起武装力量与山贼及官兵作战,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的武装力量初步形成。而后,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则,夺取辕州城,归顺了秦王李世民。三年后,李世民派特使臣来
少林寺宣慰,参战僧人均受到封赏,昙宗还被封为大将军僧,并赐给少林寺柏谷坞田地四十顷。少林寺自此以武勇闻名于世。唐宋时期,佛教飞快地发展,少林寺逐渐兴盛并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派,开始成为禅宗教派的朝圣地。在元朝时期,少林寺出现了很多名僧,是少林寺的第二次辉煌时期,少林寺作为禅宗教派祖庭,地位显赫,禅学盛隆。由此开启了一百多年少林寺禅学历史最辉煌时代,为该时期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到了明朝,为联合农民起义抗击蒙古压迫,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作战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也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少林功夫武术威名远扬,清朝,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僧人规模逐渐缩小。雍正十三年,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由此少林寺文化到达鼎盛时期,以禅宗与武术并称于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少林文化的影响
少林寺在上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少林禅学与少林功夫,随着时间推移,少林医学,建筑,碑刻,艺术等逐渐被吸收进少林寺文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体系。
少林禅宗的发展,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逐渐中国化的最为生动形象的代表之一,少林寺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誉,禅宗是具有本土性格的中国化的佛教,力求使佛教思想和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佛教的思想精神能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身心活动与社会实践中。少林禅学坚持“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理念,强调入世,在世间了悟佛法真谛。因此,少林僧众深入民间,使禅宗佛学在百姓之间广为传播,甚至人们将佛语,禅宗典故,佛教礼仪等逐渐应用于实践之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少林寺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禅学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为国人所接收喜爱,也逐渐为世界各族人民所理解。
在武学方面,少林功夫是少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寺的功夫最初源于强身健体和保护寺院安全的要求。传说北魏时期,达摩祖师传法于少林,并传授锻炼身体的“活身法”,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之后,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士不满封建制度,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成为武僧的骨干。少林武僧在勤王平乱,抵御外族入侵方面,都积极入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得少林功夫威名远扬。“禅武合一”是僧人修习少林功夫的目标,禅为主,武为辅,以禅定功夫为根基,泯灭争强好胜之心,屏弃尘俗纷扰之念,才使得武僧们习惯于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练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传统优势,所以历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学的较高境界,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禅法的作用。武术禅就是提供一个人可以亲身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少林功夫的极致就是练就不动心,“内心不乱为定”,表现在外,就是“外不着相为禅”。外不着相,才能变幻莫测,博大精深,最终达到禅心运武,透彻人生,内心无碍无畏,表现出大智大勇的理想境界。少林功夫不仅是武术,而是技击与禅宗文化的融合,更体现了除邪卫道的儒家风骨,与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杰出的代表,深受不同文化的人民的喜爱,是中华文明的传奇。
除去禅学与少林功夫,少林医学也是对中国医学的继承,延续和发展,在少林寺的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少林历代高僧的不断推演,吸收了少林禅宗静坐,修身等形式,以“禅机”和“气机”为基础,强身先修心,修德,形成了具有少林特色的禅医药文化传承体系。在艺术方面,少林的建筑,雕塑,音乐,书画等,逐渐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关注和认同,成为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典范,为少林文化艺术发展增添了重要的而丰富的内涵,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