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防治
- 格式:pptx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8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防治酸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种方法是减少排放污染物。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来自于工业、交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来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可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加强环保法律的执行等。
第二种方法是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
及时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酸雨的发生。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三种方法是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酸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渐进的,因此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例如,可以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更新。
第四种方法是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防治酸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对,才能有效地减少酸雨的危害,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初中化学: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 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酸雨对建筑的危害1、酸雨对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危害酸雨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砂砖)表面硬化溶解水泥,出现空洞和裂缝,强度下降,建筑物损坏。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容量和城市景观,被称为“黑壳”效果。
我国雾都重庆“黑壳”效果相当明显。
天然大理石通称汉白玉,3年后用酸雨洗净,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3-8年。
大理石含钙量特别多,最怕酸雨侵蚀。
砂浆混凝土墙面被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分析这种白霜是石膏(硫酸钙)。
例如,有两座高157米尖塔的着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经腐蚀凹凸不平的“酸筋”。
进入世界遗产名单的着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逐渐失去了光泽,乳白色慢慢变成了黄色。
2、酸雨对金属文物的危害酸雨也腐蚀了金属文物的古迹。
例如,着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疏松,一触即发(1932年检查完毕),必须进行大修(1986年女神像成立100周年时修复)。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荷兰中部尤特莱希特大寺院有一套音韵钟,是17世纪铸造的名钟。
三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听那个声音。
但是,在过去的30年里,钟的音程出现了问题,音色逐渐变得不明亮。
钟是80%的铜制的,敲钟时反复振动铜锈逐渐剥落,酸雨腐蚀进入钟内。
在欧洲,镶有中世纪古老彩色玻璃的教堂等建筑超过10万栋。
这些彩色玻璃教堂和其他古老的建筑一样,不能逃避酸雨的袭击。
3、酸雨对保护涂层的破坏各种交通工具和许多仪器设备、电力和通信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涂金属、非金属和有机涂层保护。
但而,酸雨对这些保护层,尤其是金属保护层的腐蚀非常快。
关于油漆类防腐涂层,酸雨对油漆膜的光泽、颜色、粉化破坏也很快,对于普通油漆,使用1-2年,出现明显的失光和变色,3年后出现明显的粉化缺陷。
二、酸雨防治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2、NOX经气相反应生成H2SO4、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SO4和NO3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SO2、NOX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4和NO3;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4和NO3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SO2、NOX,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4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
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酸雨的发生与防治近年来,酸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
它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酸雨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有关。
首先,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物质来自于燃煤、工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等活动,它们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性降水。
其次,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和植物代谢也会释放出一定量的酸性物质,进一步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酸雨对环境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危害。
首先,酸雨对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
当酸性降水落到湖泊、河流和海洋中时,会导致水体酸化,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甚至引发生态链的崩溃。
其次,酸雨对土壤的侵蚀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酸性降水中的酸性物质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使得土壤贫瘠,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酸雨还会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造成腐蚀,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威胁。
为了防治酸雨,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的监管,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减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建立酸雨监测和预警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酸雨的分布和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除了上述措施,国际合作也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由于酸雨的形成和传输具有跨国界的特点,单一国家的努力往往难以奏效。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共同应对酸雨问题。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酸雨的形成机理和影响,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酸雨的形成和传输。
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酸雨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而大气污染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也就是说酸雨是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酸雨的危害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对森林、土地、建筑都会造成危害,有防治酸雨的方法吗?酸雨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的防治酸雨呢?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是酸雨防治的措施之一。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
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
5、开发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缺点便
是目前技术不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的污染,而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污染生态学Made by Tony酸雨的生态效应与防治水利101班15—21号总第9组15 安江龙16 张朋17 周静18 宋耀耀19 冯瑒20 樊雅琼21 蔺午阳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分布酸雨的生态效应酸雨的防治概念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
湿沉降: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酸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不断增加,这不仅仅带来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在化石燃料燃烧后反放出的气体中还有一部分酸性气体,这些气体随降雨降落地面,形成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工业生产,发电,汽车燃油,生活燃煤等化石燃料燃烧化工等生产企业排放的酸性气体工业废气海洋雾沫,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闪电,生物分解等天然排放源zzzzzzzzz 酸性气体来源这些因素中真正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是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废气这两种人为因素,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酸性气体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而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氮氧化物。
它们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就成为了酸雨。
所以说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的副产物。
世界三大酸雨区:世界三大酸雨区西欧北美东亚地区中国酸雨分布:酸雨的生态效应酸雨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如农作物,土壤,水体,森林等)的危害以及对各种建筑材料的腐蚀,严重的甚至影响一个城市的生态平衡,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土壤及土壤微生物的的影响酸雨的淋洗引起土壤酸化,使土壤中某些矿物质风化释放出盐基离子,导致土壤养分库的贫瘠。
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物无机化,是构成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
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灾害。
一、酸雨的形成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二、酸雨的危害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在酸雨区,酸雨造成的破坏彼彼皆是,触目惊心,如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千多个成为无鱼湖。
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
北美酸雨区已发现大片森林死于酸雨。
德、法、瑞典、丹麦等国已有700多万公顷森林正在衰亡,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
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
最近发现,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浸蚀而严重损坏。
三、酸雨的防治使得降水酸化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目前人类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1)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能源消耗对策,限制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控制酸雨。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酸雨的危害与预防摘要: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着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
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
1862年5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
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
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
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目前,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1、 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监督管理1、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SO2排放总量控制,。
2、经济刺激措施。
其手段有征收SO2排污费,排污税费、产品税(包括燃料税)、排放交易和一些经济补助等,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大气污染的治理。
3、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和SO2排放监测网络,以便及时了解酸雨和SO2污染动态,从而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4、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全程环境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法规、政策和措施主要以达标为最终要求,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显然是不合适的。
2、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技术1、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工艺与陈旧的设备,限制高硫煤的生产和使用,限制、淘汰现有煤耗高、热效低、污染重的工业锅炉和炉窑。
2、使用低硫煤、节约用煤。
减少SO2排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用低硫煤。
煤中含硫量一般在0 2~5 5%之间,当燃煤的含硫量大于1 5%时,就应加一道洗煤工序,以降低硫含量。
据有关资料介绍,原煤经洗选后,SO2排放量可减少30~50%。
所谓节约用煤,就是要改进燃烧方式,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3、加大烟道气脱硫脱氮技术。
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流化床燃烧就是一种很好的脱硫方式,新型的流化床锅炉有极高的燃烧效率,几乎达到99%,而且还能去除80~95%的SO2和NOx。
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这种方法用石灰石或石灰浆液在烟气吸收塔内循环,石灰跟烟气中的SO2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炉膛内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钙:Ca(OH)2+CO2=CaCO3·(1/2)H2O+(1/2)H2OCaCO3十SO2十(1/2)H2O=CaSO3·(1/2)H2O十CO2CaSO3·(1/2)H2O+SO2+(1/2)H2O=Ca(HSO3)22CaSO3·(1/2)H2O+O2+3H2O=2CaSO4·2H2OCa(HSO3)2+O2+H2O→CaSO4·2H2O+SO2石灰石法脱去二氧化硫的效率为85%~90%,石灰法的脱硫反应比石灰石法快而完全,脱硫效率可达95%。
酸雨的防治
酸雨是由于大气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排放后与雨水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而产生的。
下面是一些酸雨的防治方法:
1.减少排放:通过控制和减少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废气排放,如使用更清洁的燃料或设备,可以减少硫化物和氮化物的排放量。
2. 清洁能源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3.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建设和改进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如烟气脱硫和脱氮装置,以减少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4.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5. 促进循环经济:通过循环利用和回收废弃物,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6.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制定共同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
7. 提升环境意识: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问
题的认识和理解,并鼓励民众采取个人行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酸雨的防治措施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2、植物保护,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抵御酸雨的侵蚀,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转化。
3、增加森林覆盖率,树木能够有效地减少酸雨的侵蚀力,帮助植物抵抗酸雨。
4、活性炭和石灰增加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抵抗酸雨的侵蚀。
5、使用特殊的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吸收酸雨中的污染物,从而减少酸雨对建筑的损害。
6、采用植被工程来抵御酸雨的侵蚀,并增加土壤的吸附能力,改善土壤的质量。
高中化学知识:酸雨的防治
高中化学知识:酸雨的防治
防治酸雨的方法应该从它产生的根源上去查找。
燃烧含硫的石油和煤是产生酸雨的要紧缘故。
那么,能不能在燃烧前先除去石油和煤中的硫呢?
石油中的硫,大多数以含硫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在有适宜的催化剂时通入氢气,使硫转化成硫化氢而被除去。
煤中的含硫量通常在2%左右,通过磁选、浮选等工序,含硫量能够降低到0.5%以下。
防治酸雨的另一个方法是在工厂排放烟道气往常除去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够被碱液吸取。
许多工厂用价廉的石灰水洗涤烟道气,以除去二氧化硫。
Ca(OH)2+SO2=CaSO3+H2O
然而,用这种方法生成的亚硫酸钙难以处理,堆积多了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二氧化硫中的硫呈+4价,它能够被氧化成+6价,又能够被还原成0价。
因此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较强的还原剂作用下,二氧化硫能被还原成硫。
硫化氢是还原性专门强的气体,它能够把二氧化硫还原成硫。
2H2S+SO2=3S+2H2O
依照那个反应原理,能够设计除去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装置。
一个以煤为燃料,发电量达750MW的发电厂,每小时产生的废气达上亿立方米。
处理这些废气要有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空间场地,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然而,为了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酸雨。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酸雨是指在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被氧化形成的酸性物质
被降雨带到地面上的现象,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为
了防治酸雨,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 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通过加强环保管理,推广清
洁能源,提高发电厂和工厂的燃煤效率等手段,可以减少大气中有害
气体的排放,从而降低酸雨的形成。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帮助我们及
早发现并应对酸雨的出现,避免产生更大的环境损害。
3. 开展生态建设:通过加强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恢复等生态
建设,可以增加碳汇和提高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
4. 推广科学耕作:对于农业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应该加强管
理和限制,推广科学耕作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可以降低酸雨的产生。
以上几种方法是目前常用的减少酸雨产生的方法,也是保护环境
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酸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酸雨是一种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质与水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酸性降水。
它的出现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酸雨的危害,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酸雨对环境的危害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
酸雨可以腐蚀建筑物、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首先,酸雨可以侵蚀和破坏建筑物。
腐蚀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些雕塑、建筑物和纪念碑上,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难以估量。
其次,酸雨会在大气中形成污染物,例如臭氧、硫酸和硝酸等。
这些物质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对植物和动物造成毒害。
最后,酸雨对水土流失和地表水质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在水中溶解,流入水中,使水体酸性增加,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同时会破坏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
例如,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引起气象变化,使得雪山中的雪晶变薄,导致非常严重的地表水污染。
二、酸雨对生物的危害酸雨的危害不仅局限于环境中,其也会对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酸雨导致土壤的酸化,破坏了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形成,使得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同时,酸雨可以使得植物泌生出来的汁液变得透明,使得昆虫的食物资源变得匮乏。
另外,酸雨会使得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受到毒害,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健康状况恶化等。
最后,酸雨可以使得生態系統中的一些生物受到严重人为干扰,导致极度的不稳定性,这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三、防治措施为了降低或消除酸雨的危害,人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我们应该采取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的措施,例如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汽车废气治理等。
其次,应该研究出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物质进行化学吸附或沉淀处理技术,从而减少其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
同时,合理处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农业废水等污染物质,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和土壤的数量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