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第三章 3.3
- 格式:ppt
- 大小:7.30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三章 3.3A级——基础过关练1.下列函数:①y=x3;②y=4x2;③y=x5+1;④y=(x-1)2;⑤y=x.其中幂函数的个数为( )A.1 B.2 C.3 D.4【答案】B 【解析】②中系数不是1,③中解析式为多项式,④中底数不是自变量本身,所以只有①⑤是幂函数.故选B.2.如图所示,曲线C1与C2分别是函数y=x m和y=x n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n<m<0B.m<n<0C.n>m>0D.m>n>0【答案】A 【解析】由图象可知两函数在第一象限内递减,故m<0,n<0.由曲线C1,C2的图象可知n<m.3.(2020年郑州月考)已知幂函数f(x)=2kx m的图象过点(,4),则k+m=( )A.4 B. C.5 D.【答案】B 【解析】因为幂函数f(x)=2kx m,所以2k=1,解得k=.又因为图象过点(,4),所以( )m=4,m=4,则k+m=.故选B.4.函数y=x-的图象大致是( )A BC D【答案】D 【解析】由幂函数的性质知函数y=x-在第一象限为减函数,且它的定义域为{x|x>0}.5.(2021年沈阳期末)已知幂函数f(x)=xα,当x>1时,恒有f(x)<x,则α的取值范围是( )A.(0,1)B.(-∞,1)C.(0,+∞)D.(-∞,0)【答案】B 【解析】当x>1时,恒有f(x)<x,即当x>1时,函数f(x)=xα的图象在y =x的图象的下方,作出幂函数f(x)=xα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由图象可知α<1时满足题意.故选B.6.(2020年朔州高一期中)已知幂函数y=f(x)的图象过点,则f(3)=________.【答案】 【解析】设幂函数为f(x)=xα,因为过,所以f=,所以=⇒2-=⇒α=,所以f(3)=3=.7.已知幂函数f(x)=xα图象经过点P(2,),则α=________,函数y=f(x2)-2f(x)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答案】 -1 【解析】幂函数f(x)=xα图象经过点P(2,),则2α=,解得α=.所以f(x)=x,所以函数y=f(x2)-2f(x)=(x2)-2x=x-2=(-1)2-1.当x=1时,函数y的最小值为-1.8.(2020年武汉高一期中)已知幂函数f(x)=(2m-1)x-2n2+n+3(n∈Z)为偶函数,且满足f(3)<f(5),则m+n=________.【答案】2 【解析】因为幂函数f(x)=(2m-1)x-2n2+n+3(n∈Z)为偶函数,所以解得m =1,且n=1,3,5,….因为满足f(3)<f(5),即 3-2n2+n+3<5-2n2+n+3,故-2n2+n+3为正偶数,所以n=1.则m+n=1+1=2.9.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3-和3.2-;(2)4.1和3.8-.解:(1)函数y=x-在(0,+∞)上为减函数.又3<3.2,所以3->3.2-.(2)4.1>1=1,0<3.8-<1-=1,所以4.1>3.8-.B级——能力提升练10.(2020年武汉高一期中)若幂函数f(x)=(m2+m-5)x m2-2m-3的图象不经过原点,则m的值为( )A.2B.-3C.3D.-3或2【答案】A 【解析】由幂函数定义得m2+m-5=1,解得m=-3或m=2.当m=-3时,m2-2m-3=12,f(x)=x12,过原点,不符合题意,故m=-3舍去;当m=2时,m2-2m-3=-3,f(x)=x-3,显然不过原点,符合条件.故选A.11.已知幂函数f(x)=xα的图象过点,则函数g(x)=(x-2)f(x)在区间上的最小值是( )A.-1B.-2C.-3D.-4【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2α=,解得α=-1,所以g(x)==1-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g(x)min=g=-3.故选C.12.(多选)(2021年德州期末)已知实数a,b满足等式a=b,则下列式子可能成立的是( )A.0<b<a<1B.-1<a<b<0C.1<a<b D.a=b【答案】ACD 【解析】首先画出y1=x与y2=x的图象(如图),已知a=b=m,作直线y=m.若m=0或m=1,则a=b;若0<m<1,则0<b<a<1;若m>1,则1<a<b.从图象知,可能成立的是ACD.13.已知2.4α>2.5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0) 【解析】因为0<2.4<2.5,而2.4α>2.5α,所以y=xα在(0,+∞)上为减函数,故α<0.14.(2021年南昌模拟)已知幂函数f(x)=xα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1f(x)1则不等式f(|x|)≤3的解集是________.【答案】{x|-9≤x≤9} 【解析】由表中数据知=,∴α=,∴f(x)=x,∴|x|≤3,即|x|≤9,故-9≤x≤9.15.已知幂函数f(x)=(m2-5m+7)x-m-1(m∈R)为偶函数.(1)求f的值;(2)若f(2a+1)=f(a),求实数a的值.解:(1)由m2-5m+7=1,得m=2或m=3.当m=2时,f(x)=x-3是奇函数,所以不满足题意,所以m=2舍去;当m=3时,f(x)=x-4,满足题意,所以f(x)=x-4,所以f==16.(2)由f(x)=x-4为偶函数且f(2a+1)=f(a),得|2a+1|=|a|,即2a+1=a或2a+1=-a,解得a=-1或a=-.C级——探究创新练16.已知幂函数y=x3m-9(m∈N*)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且在(0,+∞)上函数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求满足(a+1)-<(3-2a)-时a的取值范围.解:因为函数在(0,+∞)上递减,所以3m-9<0,解得m<3.因为m∈N*,所以m=1,2.又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所以3m-9为偶数,故m=1.所以(a+1)-<(3-2a)-.又因为y=x-在(-∞,0),(0,+∞)上均递减,所以a+1>3-2a>0或0>a+1>3-2a或a+1<0<3-2a,解得<a<或a<-1.故a的取值范围是.。
3.3 抛物线-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抛物线。
学生已经学过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现在需要将函数应用到经典的函数类型中,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和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1.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常用性质;2.掌握抛物线的标准式和一般式;3.掌握如何求解特定抛物线的焦点、顶点和轴;4.学会画出特定的抛物线。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感受抛物线。
2.提醒学生先将上节课的习题完成并自己找出抛物线内容中的问题和疑惑。
3.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讲解和演示(35分钟)1.讲解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到定直线距离的点轨迹。
2.讲解抛物线的性质:对称性、单调性、变化率、极值、最值等。
3.引入抛物线标准式和一般式,通过演示和解释对两者进行区分和比较。
4.探讨如何求解特定抛物线的焦点、顶点和轴,引导学生基于公式进行计算。
5.介绍如何画出特定的抛物线,提醒学生注意坐标系和图形的比例。
6.给出典型的抛物线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
7.随堂测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练习(20分钟)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成抛物线的作业。
2.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的解题思路,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进步。
2.提出课后学习的任务和建议,巩固和拓展自己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对抛物线的性质和公式掌握得比较熟练,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2.强调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梳理思路。
3.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精神。
高中数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1.1 会合与会合的表示方法1.1.1 会合的观点1.1.2 会合的表示方法第二章2.1 函数2.1.1 函数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2.1.3 函数的单一性2.1.4 函数的奇偶性2.1.5 用计算机作函数图像(选学)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2.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3 函数的应用( 1)2.4 函数与方程2.4.1 函数的零点2.4.2 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1)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1.1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3.1.2 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2.1 对数及其运算3.2.2 对数函数3.2.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 2)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1.1 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 棱柱棱锥棱台的构造特点1.1.3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 投影与直观图1.1.5 三视图1.1.6 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1.7 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2 点线面之间的地点关系1.2.1 平面的基天性质与推论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分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的方程2.2.1 直线方程的观点与直线的斜率2.2.2 直线方程的集中形式2.2.3 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2.3 圆的方程2.3.1 圆的标准方程2.3.2 圆的一般方程2.3.3 直线与圆的地点关系2.3.4 圆与圆的地点关系2.4 空间直角坐标系2.4.1 空间直角坐标系2.4.2 空间两点距离公式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1.1 算法的观点1.1.2 程序框图1.1.3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构造和框图表示1.2 基本算法语句1.2.1 赋值输入输出语句1.2.2 条件语句1.2.3 循环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事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1.1 简单的随机抽样2.1.2 系统抽样2.1.3 分层抽样2.1.4 数据的采集2.2 用样本预计整体2.2.1 用样本的频次散布预计整体的散布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点预计整体的数字特点2.3 变量的有关性2.3.1 变量间的互相关系2.3.2 两个变量的线性有关第三章概率3.1 事件与概率3.1.1 随机现象3.1.2 事件与基本领件空间3.1.3 频次与概率3.1.4 概率的加法公式3.2 古典概型3.2.1 古典概型3.2.2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 几何概型3.3.2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的初等函数(2)1.1 随意角的观点与弧度制1.1.1 角的观点的推行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 随意角的三角函数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1.2.2 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4 引诱公式1.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1 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2 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1.1 向量的观点2.1.2 向量的加法2.1.3 向量的减法2.1.4 数乘向量2.1.5 向量共线的条件和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 向量的分解和向量的坐标运算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 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 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 平面向量的数目积2.3.1 向量数目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 向量数目积的运算律2.3.3 向量数目积的坐标运算与胸怀公式2.4 向量的应用2.4.1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 倍角公式3.2.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 正弦定理1.1.2 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1.1 数列2.1.2 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 等差数列2.2.1 等差数列2.2.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3 等比数列2.3.1 等比数列2.3.2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 不等式性质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质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地区3.5.2 简单线性规划选修 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1.1 命题1.1.2 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络词1.2.1 且与或1.2.2 非(否认)1.3 充足条件必需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 推出与充足条件必需条件1.3.2 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2.1 曲线方程2.1.1 曲线与方程的观点2.1.2 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2.2 椭圆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2.2.2 椭圆的几何性质2.3 双曲线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 抛物线2.4.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 直线与圆锥曲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几何体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 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 两个向量的数目积3.1.4 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 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 二面角及其胸怀3.2.5 距离(选学)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导数1.1.1 函数的均匀变化率1.1.2 刹时速度与导数1.1.3 导数的几何1.2 导数的运算1.2.1 常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导数1.2.2 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例1.3 导数的应用1.3.1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一性1.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 导数的实质应用1.4 定积分与微积分的基本定理1.4.1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 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 合情推理2.1.2 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 综合法与剖析法2.2.2 反证法2.3 数学概括法2.3.1 数学概括法2.3.2 数学概括法应用举例第三章数系的扩大与复数3.1 数系的扩大与复数的观点3.1.1 实数系3.1.2 复数的观点3.1.3 复数的几何意义3.2 复数的运算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 复数的乘法3.2.3 复数的除法选修 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基本计数原理1.2 摆列与组合1.2.1 摆列1.2.2 组合1.3 二项式定理1.3.1 二项式定理1.3.2 杨辉三角第二章概率2.1 失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散布列2.1.1 失散型随机变量2.1.2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2.1.3 超几何散布2.2 条件概率与实践的独立性2.2.1 条件概率2.2.2 事件的独立性2.2.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散布2.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点2.3.1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希望2.3.2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 正态散布第三章统计事例3.1 独立性查验3.2 回归剖析选修 4-4第一章坐标系1.1 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1.1 直角坐标系1.1.2 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2 极坐标系1.2.1 平面上点的极坐标1.2.2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1.3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4 圆的极坐标方程1.4.1 圆心在极轴上且过极点的圆1.4.2 圆心在点( a,∏ /2 )处且过极点的圆1.5 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1.5.1 柱坐标系1.5.2 球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2.1 曲线的参数方程2.1.1 抛射体的运动2.1.2 曲线的参数方程2.2 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2.2.1 直线的参数方程2.2.2 圆的参数方程2.3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3.1 椭圆的参数方程2.3.2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2.3.3 抛物线的参数方程2.4 一些常有曲线的参数方程2.4.1 摆线的参数方程2.4.2 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1)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①自然型:解析式自身有意义,如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函数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对数函数的真数为正数;②实际型:解决函数的综合问题与应用问题时,应认真考察自变量x的实际意义。
(2)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①配方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②不等式法(运用不等式的各种性质);③函数法(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象等)。
(3)两个函数的相等: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
3.常用的函数表示法(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分段函数: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分成了若干个子区间,而每个子区间的解析式不同,这种函数又称分段函数;5.区间的概念:设a,b是两个实数,且a<b,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a,b];(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a,b);(3)满足不等式a≤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a,b)或(a,b];a,b都叫做区间的端点。
(4)代数与几何表示对照表(数轴上用实心点表示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用空心点表示不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5)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1.单调性:(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区间D I①∀ x1,x2∈D,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函数f(x)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我们成它是增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