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采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文化背景;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氓》和《采薇》的思想内容,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3.学习并掌握《诗经》两首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理解并运用两首诗的基本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带领学生进入《诗经》的世界。
2.讲解《氓》:引导学生朗读《氓》,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与婚姻的主题,体会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重点讲解第一章和第三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3.讲解《采薇》:引导学生朗读《采薇》,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征兵制度和小农经济下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重点讲解第六章和第七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4.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以及其中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分享交流:请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并就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6.课外拓展: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基本表现手法,阅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经》中的其他篇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提问: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和提问,让学生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困难。
2.合作探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探究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展示与《诗经》有关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教师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采薇教案采薇教案七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理解诗歌意思,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最后一个章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基本能够独立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主人公对家园之思的深切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人类历史的车轮,并不都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是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
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这首诗,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苦难的体味,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的复杂的人生百味。
出示本文学习目标。
二、整体把握、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诵读、翻译。
重点理解的句子:(1)岁亦莫止(2)我心孔疚(3)载饥载渴(4)王事靡盬(5)我行不来(6)彼路斯何(7)四牡骙骙(8)小人所腓(9)象弭鱼服(10)雨雪霏霏。
2.整体把握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明确:“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问题:你觉得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要点提示:第一、二、三、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以及军旅生活之劳苦。
《采薇》教案6篇《采薇》教案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情感目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忆学习过的有关诗经的知识二、阅读全诗完成(一)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 )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ài) 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二) 掌握以下重点词语◆通假字(1)岁亦莫止( )(2)彼尔维何( )(3)维常之华( )(4)猃狁孔棘( )◆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 象,用象骨装饰。
鱼,用鲨鱼皮制作。
)◆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彼路斯何( 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今指道路。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
聘,问)(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
关于《采薇》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教案篇1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从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二、文本解读过程1.导语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
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2.师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明确以下几点。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
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
《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
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
3.文本解读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师生着重交流或探讨以下一些问题:(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舒卷自如,《诗经》里很多诗都有这个特点。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诗经》两首《采薇》篇1【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XX年间的诗歌305篇。
《采薇》教案关于《采薇》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采薇教案4篇采薇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采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两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采薇》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项目叙述或回答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来( lái )孔疚( jiù )靡盬(mǐ gǔ )象弭( mǐ )归聘( pìn )四牡( mǔ )牝鸡司晨(pìn)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féi )雨雪霏霏( yù fēi )载渴载饥( zài )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3解释加点字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雨雪霏霏(下雪)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 维棠之华( 同“花” )彼路斯何(同“辂”,大车)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4文学常识填空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 ”、“ ”三部分。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2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2、点拨、讨论3、欣赏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
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jū jiū窈窕淑女yaǒ tiaǒ君子好逑 hăo qiú参差荇菜cēncī左右芼之mào寤寐求之wùmèi琴瑟友之s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关于《诗经》的诵读。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对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采薇》以其传神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场面描写及真挚的思乡之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下面是课文的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采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内容、写法、地位和作用);(2) 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3) 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句式特点;(4) 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
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们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学生;2.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中《关雎》、《蒹葭》等简单的篇目;3.学生对《诗经》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5.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朗读诗歌,但古诗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6.学生已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
教学策略1. 问题解决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本诗,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文言现象(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解决问题)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本诗,提出问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诗句(如:“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的点拨,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与全班进行交流(问题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助学习,讨论问题,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采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课文三、内容分析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战士思乡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战争(板书)2、划分段落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明确:(1)逐渐加深(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柔刚)时间的流逝(莫止阳止)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拓展阅读: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采薇》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南昌市第十九中学赖雅琴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
动的设
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一
、
导
入
新
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图为:俄罗斯·列维坦《弗拉基米尔
之路》)
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根据老师的描
述展开想象:遥想两千多年前一个寒冷
的冬天,大道上走来一对戍边归来的战
士,他们餐风露宿,满脸沧桑与疲惫。
就
在这片苍茫阴沉的天空之下,荒凉的原
野和墓碑,道旁遗弃的路标,在这样一
条泥泞的、遥远得仿佛没有尽头的大道
之上,戍边归来的战士艰难地行走
着……试想,他们此时的心情如何?
此时天空扬起了纷纷大雪,落在他们脸
上、身上,他们无心拍去愈积愈厚的落
雪,只是心急赶路。
当看到路旁被积雪
压弯了腰光秃秃的柳树,回想来时,眼
前挥之不去的戍边生活,百感交集,不
禁边走边吟唱……
吟唱了什么内容?
他们吟唱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诗经·采薇》(板书)。
观看图
片,
展开想象
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想象和情感代入。
《采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内容。
2、利用《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理解诗歌意思;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
(二)能力目标:1、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通过学习能够熟练的背诵诗歌;(三)情感目标: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借助注释和点拨,利用《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理解诗歌意思;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
2、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
1、找出你认为不懂读的字,注上拼音,弄懂含义。
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 )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ài) 彼路(lù)斯何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上面的词语。
3、齐读诗歌,注意节奏。
4、读罢全诗,你认为直接表现乡愁的是那些章节?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重章叠唱《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重复的三章内容,我们以第一章为示例,自主把握后两章内容。
三、研读课文,把握思想内容。
(一)、研读第一至第三章1、疏通第一章内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采薇》的作者和背景,领悟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2.熟悉《采薇》的意境和艺术特点,理解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采薇》的情感和主旨。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领悟《采薇》的意境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2.理解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把握诗意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介绍《采薇》的作者和背景,诗歌的主旨和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解读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诗歌分析和阅读,使学生掌握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3.比较法:通过比较《采薇》与其他诗歌作品的异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解的唐代文学特点,为学生温习旧知。
2.新知讲解【25分钟】1.介绍《采薇》的背景及作者。
2.解释诗句的含义和情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3.分析《采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意境、形象、描写等。
3.诗歌鉴赏【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交换观点,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课堂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倡导学生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文学创作【30分钟】结合课上的学习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个人对《采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5.总结反思【10分钟】由学生主持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反思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为下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创作质量和深度。
3.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七、教学资源1.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材。
2.课本中收录和解析的《采薇》文学教材。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通过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之比较,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讲义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项目叙述或回答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和“荷马史诗”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2《奥德赛》通过哪些描写烘托了奥德修斯回归故里的决心?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来( lài )孔疚( jiù)靡盬(mí gǔ)喧嚣( xiāo )寰宇( huán)神裔( yì)肴馔(yáo zhuàn)宅邸( dǐ)逃遁( dùn )象弭( mǐ)归聘( pìn )四牡( mǔ)骙骙( kuí)小人所腓( féi )雨雪霏霏( yù fēi )载渴载饥( zài )整饬( chì)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3解释加点字靡室靡家(无)不遑启居(空闲)载饥载渴(又)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雨雪霏霏(下雪)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维棠之华(同“花”)彼路斯何(同“辂”,大车)岁亦莫止(同“暮”,年底)4文学常识填空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三部分。
“”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是周朝王畿之乐;“”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
②相传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为(国籍)盲诗人(人名)所作。
5翻译下列句子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④君子所依,小人所腓:6默写填空,。
,。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有条件的可利用多媒体录音作示范,供学生比较学习)②翻译(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
)(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
)③了解作品主旨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当堂成诵3、自主学习《奥德赛》。
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结构、内容以及表现手法。
①结构分为五个小节:一、思乡之苦,遵旨放行;二、奥德修斯的疑虑;三、神女证实;四、宴席上的再次挽留;五、返乡的坚定决心。
②内容节选部分表现了奥德修斯的思乡的愁苦和返乡的坚定决心。
③表现手法问:《奥德赛》通过哪些描写烘托了奥德修斯回归故里的决心?答:通过场景、动作、对话的描写来烘托表现奥德修斯回归故里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比较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探讨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先让学生找出两首诗歌中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奥德赛》写的是将领奥德修斯凯旋途中抵拒女神的场景中的乡愁。
②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
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比较鉴赏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
答错了不批评。
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