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诊疗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4.周期性内斜视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三)继发性内斜视1.外斜视手术后2.知觉性内斜视(四)非共同性内斜视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三、外斜视(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
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内斜视手术的指导意见书内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球运动障碍,指的是眼球向内倾斜。
内斜视手术是纠正内斜视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和外貌。
为了指导内斜视手术的临床实践,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书,以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手术适应症1. 临床明确诊断为内斜视,且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受到明显影响。
2. 有明确的内斜视病因,如肌肉功能异常、神经病变等。
3. 经过非手术方法治疗(如矫正眼镜、康复训练等)后无效。
二、手术前检查1. 视力检查。
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排除其他视力问题。
2. 眼球运动检查。
通过外展、内斜视和摆动试验等方法,评估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
3. 眼底检查。
评估患者的眼底情况,排除其他潜在眼部病变。
4. 眼球电图检查。
评估患者的眼球电位,判断眼肌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三、手术方法内斜视手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手术方法。
1. 常规肌腱拉长术。
适用于肌肉收缩性内斜视,通过切除或缝合调整眼外肌来改善眼球位置。
2. 肌肉移位术。
适用于肌肉功能异常所致的内斜视,通过调整肌肉的位置和长度来纠正眼球偏斜。
3. 肌肉脱附术。
适用于肌肉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通过移除功能障碍的肌肉来减轻症状。
4. 晶体切割术。
适用于伴有晶体深分离的内斜视,通过切割晶体的一部分来纠正眼球偏斜。
四、手术后管理1. 患者应接受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2. 术后禁止剧烈运动,避免强烈刺激眼睛。
3. 根据术后情况,适当调整矫正眼镜,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视力。
4. 如出现术后并发症(如眼球活动受限、眼球漂移等),应及时处理。
五、术后康复训练内斜视手术后,患者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眼球运动功能。
1. 渐进性康复训练。
从简单的眼球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如追踪运动、目标捕捉等。
2. 双眼协调训练。
通过双眼同时进行的训练,促进眼球运动的协调性。
3. 眼球运动抑制训练。
通过训练抑制眼球运动,达到控制眼球位置的目的。
先天性内斜视诊疗指南2020先天性内斜视是一种在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就发生的斜视类型,这可让家长们操碎了心呢。
一、什么是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呀,就是宝宝的眼睛看起来老是往鼻梁那边斜,就像两个小眼珠在互相“挤眉弄眼”,想要凑到一起似的。
这可不是宝宝在故意调皮哦,是眼睛出了点小状况。
一般来说,这种斜视是先天性的,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眼睛的发育受到了一点影响。
二、先天性内斜视的症状。
1. 眼睛向内偏斜。
这是最明显的症状啦,宝宝的眼睛就像被什么东西拉着往中间跑一样,而且这种偏斜是比较持续的,不是偶尔才出现一下的。
2. 视力可能受影响。
有些宝宝因为先天性内斜视,视力的发育也会受到阻碍呢。
可能会看东西不清楚,或者对距离的判断不准确。
就像宝宝想去拿个小玩具,却老是抓不到,这可能就是视力不好在捣乱哦。
3. 可能有代偿头位。
为了让自己能看得更清楚一点,宝宝可能会不自觉地歪着头看东西。
这就像是宝宝自己发明的一种特殊“看东西姿势”,其实是眼睛斜视导致的。
三、诊断方法。
1. 眼部检查。
医生会对宝宝的眼睛进行全面的检查,就像给眼睛做一个超级细致的“体检”。
会看看眼球的结构有没有问题,比如角膜、晶状体这些部位是不是正常的。
2. 视力检查。
虽然宝宝还小,可能不太会配合视力表的检查,但是医生有很多办法哦。
比如说通过观察宝宝对光的反应,或者用一些特殊的仪器来大致判断宝宝的视力情况。
3. 眼位检查。
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呢。
医生会用专业的方法来确定宝宝眼睛内斜的程度,看看是轻微的还是比较严重的。
四、治疗方式。
1. 眼镜矫正。
对于一些先天性内斜视的宝宝来说,先戴上眼镜可能会有帮助哦。
眼镜就像是给宝宝的眼睛请了一个小助手,帮助调整眼睛的聚焦,有可能会让眼睛的偏斜情况得到改善。
不过呢,宝宝可能不太喜欢戴眼镜,会老是想把它扯下来,这时候家长就得有点耐心啦,就像哄宝宝吃饭一样哄着宝宝戴眼镜。
2. 手术治疗。
如果眼镜矫正效果不好,或者宝宝的斜视情况比较严重,可能就需要手术了。
内斜视诊疗指南一、先天性内斜视【概述】先天性内斜视为生后6个月内发病,一般不合并明显屈光异常,如双眼交替出现斜视则无弱视。
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
由于双眼视野交叉。
可以有假性外展限制。
先天性内斜视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临床表现】1.生后6个月内发病。
2.无明显屈光异常。
3.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
4.斜视度数较大。
5.假性外展限制,娃娃头实验可以排除。
6.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诊断要点】1.依据病史。
2.对婴幼儿视力的检查重在定性,确定是否有一单眼弱视及注视能力。
3.睫状肌麻痹下验光。
4.眼底检查排除先天性异常。
5.眼球运动检查确定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1.排除单眼弱视,如有单眼弱视,需先行治疗至双眼视力平衡。
2.先天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
3.合并下斜肌亢进和DVD者,手术设计时应给予相应的考虑。
4.手木后应保留10°微小内斜,以利建立周边融合和粗立体视。
二、共同性内斜视(一)调节性内斜视【概述】调节性内斜视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因素出现在2岁半左右,个别也可以出现在1岁内。
有些患者可由混合因素所引起。
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高AC/A型内斜视合并存在的病例。
【临床表现】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2)去调节可以矫正眼位。
去调节方法包括药物或光学两种方法,即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或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可以矫正眼位。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2)去调节可以部分矫正眼位,即散瞳或戴镜后内斜度数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1)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看远时可以为正位。
(2)可以合并远视性屈光不正。
眼肌科诊疗常规屈光不正、弱视诊、疗常规:检查常规:1、病史:查明视力欠好的发生年龄,询问有无斜视、遮盖治疗及手术史。
一般检查: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14岁以下者应麻痹睫状肌验光,14岁以上者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散瞳。
精查眼底、眼位检查。
2、初诊患儿无论视力如何均须行屈光常规(眼压、眼轴、角膜曲率)检查,对8岁以下视力差的首次就诊患儿建议用阿托品散瞳验光。
眼压检查建议对>4岁的患者进行。
3、弱视患儿建议2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例行检查眼位并行屈光检查,常规每8-12个月换眼镜(屈光度与原镜度数相差小于1.0D时可暂不换镜)。
4、对弱视患儿存在视力差别者(视力表大于2行者)应行遮盖治疗。
根据年龄不同调整健眼的遮盖时间并进行相应的弱视训练。
5、电脑组合验光:根据验光结果:散光>2.00DC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近视>6.00DS行眼部B超检查6、诊断弱视标准:对弱视患者矫正视力<0.5(3—5岁);矫正视力<0.7 (>5岁),如常规的弱视治疗满6个月视力提高不明显者则选择行以下检查(只要患儿能够配合):间接检眼镜检查(或前置镜);黄斑OCT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VEP);眼底照相(后极部)7、根据复诊验光结果:进行配镜和弱视训练。
强调定期更换眼镜。
<2岁者3-6个月更换一次,3-10岁者则8-10个月更换一次,>10者则1年更换一次。
治疗常规(治疗年龄小于12岁):1、配戴正确的矫正眼镜。
2、遮盖加精细操作疗法:当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时,须行健眼的遮盖治疗,即除睡眠外,全天对所谓“好眼”遮盖。
遮盖时间随年龄不同而延长:3岁儿童遮盖3天打开遮盖眼,双眼视物一天;4岁遮盖4天;5岁遮盖5天;6-8岁则遮盖6-7天,同时加穿珠子等精细操作。
一般来说,年龄超过12岁的患者治疗效果虽然很差,但有条件还是应该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严格的弱视治疗。
因为人类的视觉可塑性终生存在。
斜视角检查法诊疗常规(一)角膜映光法:检查者手持电筒置患者约33厘米处,嘱患者注视灯光,如两眼光点位于角膜中央,则眼位正常,若斜眼光点位于瞳孔缘,则斜视角约为15,位于角膜缘时则为45,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中间者约为30。
(二)弧形视野计测量法:病人坐在视野计前,让斜眼正对视野中心,另眼注视正前方5米远目标(检查视远斜视角)或注视33厘米处视野计弓中心目标(检查视近眼斜视角)。
医生取一小灯光或烛光在视野计弧上往返移动,并使自己的眼、灯光及患者眼球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观察,直至映光点恰好落在斜眼角膜中央,此时烛光在视野计上的所在度数即为斜视角度。
(三)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测量法:将三棱镜置于患者斜眼前(内斜时底朝外,外斜时底朝内),并加遮盖物,嘱患者另眼注视6米处(检查视远斜视角)或33厘米目标检查视近斜视角',将遮盖物由斜眼移至注视眼,如斜眼仍有转动,则加大或减少三棱镜度数直至消除眼球运动为止,此时三棱镜度数即为斜视角度数。
(四)同视机测量法:视力0.1(包括矫正视力)以上的患者方能进行检查。
1.患者坐于同视机前,调整下颌及额部支架,调整双目镜筒位置及瞳孔距离。
2.以大象和笼子知觉画片为例。
将画片分别置于两镜筒中,笼子在注视眼侧,大象在斜眼侧,把注视眼筒固定于同视机刻度板之0处让患者自己推动斜视眼侧的镜筒摇把,自0度处作前后移动,使大象进入笼内中央,此时刻度板上所示度数即是主觉斜视角。
如在0前某度,则表示内斜视某度,在0后某度,则表示外斜视某度。
3.在测出主觉斜视角后交替熄灭镜筒灯光,并观察左右眼转换注视时是否有移动,如无移动,证明他觉斜视角等于主觉斜视角。
如有移动或光点不在角膜中央时,检查者应在边推动斜视眼侧镜筒摇把,一边交替熄灭灯光,直至光点落于瞳孔中央,且眼球不移动为止。
此时刻度盘上所示读数即为他觉斜视角。
斜视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
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
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诊断要点】1.询问病史。
问清患者的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
2.眼外观检查。
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
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
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
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4.遮盖试验。
用遮盖的方法别检查患者注视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标时的眼位情况。
遮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时总有一只眼被遮盖的单眼遮盖法,又称交替遮盖法或连续遮盖法;另一种是检查时先遮一只眼,然后去掉遮盖板观察两眼能否同时向前注视一目标及眼球复位速度,这种方法可称为遮与不遮法。
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
5.检查眼球的运动。
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以确定每条眼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6.斜视角检查。
斜视角分为主斜角(第一斜视角)和副斜角(第二斜视角)。
健眼固视时,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主斜角;当斜眼固视时,健眼偏斜的角度称为副斜角。
内隐斜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内隐斜概述内隐斜(esophoria)是一种视轴有向内偏斜趋势但能被融合机制所控制的眼位偏斜。
本病主要症状是视疲劳、眶内及眶周疼痛、头痛等,治疗方法包括采用屈光矫正、正位视训练、三棱镜应用、手术治疗等。
经积极治疗,一般内隐斜可得到矫正,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esophor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眼部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眼。
常见症状:视疲劳、眶内及眶周疼痛、头痛。
主要病因:解剖因素、调节因素、神经支配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交替遮盖法、内视像检查法。
重要提醒:内隐斜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致睑缘炎,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早进行诊治。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内隐斜的发病特点三、内隐斜的病因病因总述:两眼球有偏斜,但可用矫正融合反射控制眼位,称为隐斜。
因此平时两眼同时张开时看不出有偏斜,如果将一眼遮住使融合打断,被遮的一眼即刻偏斜,除去遮盖,融合力又恢复,则被遮眼就恢复正位。
如被遮眼开放后眼球从内侧转动到中间是内隐斜。
形成内隐斜的原因,主要为神经支配因素,但其他如解剖因素及调节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
基本病因:1、解剖因素包括各种眼外肌的异常,如节制韧带、肌间膜或肌腱止端的异常,这些异常,可以限制一眼内直肌或双眼内直肌企图松弛集合时作适当的松弛。
加上在正常清醒时刻,集合兴奋有过强的趋势,足以在某些患者,产生内隐斜。
但其绝对眼位仍为外斜位。
2、调节因素未经矫正的远视眼和已经矫正的近视眼,均因过度使用调节而诱发过强集合,造成内隐斜或内斜视。
戴矫正眼镜减少调节力量后,如内隐斜完全消失,称为完全调节性的,如只是使隐斜度减少,但未完全消失,称为部分调节性的。
这要取决于神经支配因素的多少而定。
3、神经支配因素双眼必须依靠集合兴奋来维持双眼视线的平行,以取得双眼单视,而且集合兴奋总是处于过强状态,融合功能起着抑制集合兴奋过强的作用。
斜视诊治指南斜视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
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
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根底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
为标准斜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斜视的根本检查( 一) 询问病史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病症,询问母亲妊娠史、是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
是否存在相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
b5E2RGbCAP询问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
p1EanqFDPw询问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或集合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否配戴过眼镜,是否做过斜视矫正手术。
DXDiTa9E3d询问是否有斜视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 二) 视力与屈光检查1.视力检查〔 1〕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
远视力检查常用 E 字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
近视力检查多采用Jaeger 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
RTCrpUDGiT(2〕对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 +5.00Ds 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视力。
另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
5PCzVD7HxA2.屈光检查适当的睫状肌麻痹对于儿童进行准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
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1%的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1%环戊通滴眼液。
对于局部病例〔例如屈光状态为远视和内斜视患儿〕,建议滴用 1%硫酸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获得最大的睫状肌麻痹效果。
对于年龄大于 12 岁且不伴有与调节相关的内斜视或调节功能异常的儿童,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jLBHrnAILg3.常规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二、斜视的专科检查专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局部。
关于斜视检查与操作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特征是双眼在注视同一目标时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使得眼睛无法正常对齐,同时产生眼位不正的症状。
斜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貌,还会影响其视觉功能和心理健康。
因此,对斜视的检查与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斜视的检查方法1.详细病史询问:医生会首先询问患者有关斜视的详细病史,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变化情况、伴随症状等,以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
2.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视力问题的关键步骤。
医生会使用视力表或其他工具,测试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并记录结果。
3.眼位检查:眼位检查是判断斜视类型和程度的重要方法。
医生会利用光线反射、盖眼法、斗罗研究等技术,观察患者眼睛的位置和运动,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4.双眼配合检查:双眼配合检查是评估患者眼球运动协调性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利用双目立体视试验、矢状螺旋试验等方法,判断患者的双眼配合功能是否正常。
5.强直性斜视检查:对于强直性斜视,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强直性斜视检查,以找出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眼科问题,如屈光异常、眼球结构异常等。
6. 纵视功能检查:纵视功能检查是评估患者双眼间视力以及上下视运动能力的重要方式。
医生会运用Maddox杆、Krimsky检查法等方法,判断患者纵视功能是否正常。
二、斜视的治疗方法1.矫正光学方法:矫正光学方法是对斜视的第一步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屈光状态和斜视类型,配制相应的矫正眼镜,以纠正视力问题和促进眼球对正。
2.覆盖疗法:覆盖疗法适用于一些轻度斜视患者。
医生会要求患者盖住正常眼睛,利用弱视眼强迫进行视觉活动,以增强弱视眼肌肉控制能力。
3.立体视训练:立体视训练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疗法,适用于斜视伴随的双眼配合问题。
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的立体视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双眼配合功能。
4.弱视治疗:斜视患者常伴随有弱视问题,因此弱视治疗同样重要。
医生会利用弱视矫正眼镜或遮盖眼镜、视觉刺激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内斜视诊疗指南
一、先天性内斜视
【概述】
先天性内斜视为生后6个月内发病,一般不合并明显屈光异常,如双眼交替出现斜视则无弱视。
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
由于双眼视野交叉。
可以有假性外展限制。
先天性内斜视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临床表现】
1.生后6个月内发病。
2.无明显屈光异常。
3.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
4.斜视度数较大。
5.假性外展限制,娃娃头实验可以排除。
6.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诊断要点】
1.依据病史。
2.对婴幼儿视力的检查重在定性,确定是否有一单眼弱视及注视能力。
3.睫状肌麻痹下验光。
4.眼底检查排除先天性异常。
5.眼球运动检查确定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
震颤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排除单眼弱视,如有单眼弱视,需先行治疗至双眼视力平衡。
2.先天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
3.合并下斜肌亢进和DVD者,手术设计时应给予相应的考虑。
4.手木后应保留10°微小内斜,以利建立周边融合和粗立体视。
二、共同性内斜视
(一)调节性内斜视
【概述】
调节性内斜视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因素出现在2岁半左右,个别也可以出现在1岁内。
有些患者可由混合因素所引起。
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高AC/A型内斜视合并存在的病例。
【临床表现】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2)去调节可以矫正眼位。
去调节方法包括药物或光学两种方法,即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或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可以矫
正眼位。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2)去调节可以部分矫正眼位,即散瞳或戴镜后内斜度数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1)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看远时可以为正位。
(2)可以合并远视性屈光不正。
(3)少数患者在10岁后斜视有自愈趋势。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4.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
(1)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2)戴镜后斜视度减少,看远减少明显,看近仍有较大度数的内斜视,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
【诊断要点】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半。
(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3)散瞳或戴镜可以矫正眼位。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1)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半。
(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3)散瞳或戴镜斜视度数减少。
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根据临床特点可以诊断。
4.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
(1)戴镜后斜视度减少,提示有屈光性调节因素。
(2)戴镜后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说明有高AC/A因素。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2)全屈光处方戴镜。
(3)此类斜视不应当采用手术矫正。
(4)一般每年重新验光一次,根据屈光变化决定是否调换眼镜,需要时可以提前验光。
(5)调换眼镜时应满足视力和眼位正常。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1)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2)全屈光处方戴镜。
(3)戴镜6~12个月后眼位不能完全矫正,非调节部分应
手术矫正。
(4)调节部分继续戴镜矫正。
每年重新验光一次,并根据屈光变化决定是否调换眼镜,需要时可以提前验光。
(5)调换眼镜时应满足视力和眼位正常。
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1)戴双光镜:全屈光矫正下加+1.5~+3D球镜。
应定期复查。
(2)缩瞳剂:局部形成药物性近视,减少中枢性调节,但不宜长期应用。
(3)对合适的病例可以考虑双内直肌减弱手术。
为减少对视远时眼位的影响,也可行内直肌后固定术。
4.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参见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二)非调节性内斜视
【概述】
内斜视的发生没有或很少有调节因素,散瞳或戴镜时眼位无明显改变。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较晚,常在2岁以后。
2.没有明显调节因素。
3.单眼斜视可合并弱视。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较晚,无明显调节因素。
2.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2.双眼视力平衡后,应及时手术矫正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