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缺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87 KB
- 文档页数:3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文件提出,乡村地方的教师基本工资水平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而且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这表明,农村教师的待遇将有显著的提高。在2014年年底,地方上整体对教师工资进行了调整,农村教师工资已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这一点看,工资待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足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笔者在2015年7月底至8月初对d县100多所中小学包括教学点、完全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研中,却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学校负责人和家长、村干部都表示,现今教师对教学以及参与学校管理等的积极性较低。
一教师积极性缺乏的表现
《学校管理学》一书对积极性作了如下定义:积极性属于心理学范畴,属于人的个性倾向性。所谓教师积极性,是指教师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的心态以及表现在行为上的努力,进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表现形态,它的主要判断标准有两点:一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二是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结合笔者对多名教师及学校领导的访谈,发现教师积极性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不动,学校领导调动不了教师
笔者通过与农村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的谈话,发现教师在很多时候并不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一些学校领导表示,他们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打亲情牌,强行调动会引起教师的反感,特别是将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农村地方优秀教师调往条件差一点的教学点,基本上不可能,即使明确表示给予多少补助,教师也基本不同意,严重一点的,就表示我辞职不干了。这是管不动的表现之一。即使勉强调动,教师答应去一两年,大多数去几个月就向上级部门申请调回去,得不到上级回应的教师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调走,并且在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疏忽。这些都表现了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
2.教不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反馈,都没有认真对待,甚至漠视。教师对教学准备的不关心,则表现在对坐班制度的抗拒。现今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实行一种坐班制度,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有的坐班制度要求教师在上午、下午上课前20分钟在办公室,有的则要求在每天的第几节课在办公室,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充足的备课时间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的时间,但在调研中很多教师却普遍表示他们希望上完课就直接回家,认为这样坐班没有任何意义。同时,笔者在一所农村初中实习的时候发现,教师在坐班时间多是闲聊,而非自我提升,甚至他们都表示,其他学校也是这样的。这些表现出教师对教学准备缺乏积极性,对教学过程缺乏积极性则表现在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在笔者实习以及旁听的很多课程中发现,两位笔者曾经的老师上课的内容及方式和十年前大同小异,说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并没有给予重视,甚至没有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在访谈中,很多学校领导表示,教师对教学的结果也并没有表现出重视,教师普遍上完课就直接回家,特别是农村部分教师本身要做农活,只将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最后考试的结果如何也并不关心,他们只完成自己分内的教学工作。即使考试成绩在年级组排名倒数,教师也并没有受到影响。这表明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3.培训不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
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需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这不只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国家出台过很多鼓励教师参与培训的文件,如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通知》鼓励教师参与培训,而教育主管部门基本上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与集中培训,还有平时学校自发组织的校本培训以及其他综合性培训,但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校长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都表示,每次提到培训他们都很头疼,上面下发通知让他们组织人员,但人员很难组织起来,教师不愿参加,即使给予一定补助,教师也不愿意参与培训,更不用说自费参与了。本应是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培训,教师却普遍抗拒,这反映的是教师对自身发展缺乏积极性。
二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
在访谈中,笔者同样询问了学校主要领导、学校校长、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关于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通过这些访谈以及笔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对当今教师积极性缺乏的思考,发现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教师引进流出机制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有教师个人的原因等。
1.农村教师引进流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环境的特殊性,现今教师的主要组成有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其中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部分是当地老一辈的教师以及赋闲在家的村民,其中有的仅有初中学历,而公办教师除了部分原在编和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外,大多数公办教师都是采取新机制引进的年轻教师,即三支一扶大学生、师范生、支教生等,新机制引进的教师如果不是当地的人,很多在学校待一两年就离开了,特别是农村交通不便利的地方。据笔者调查,在一些偏远一点的地方,新机制留下的教师一个都没有。教师职业是一项长期的职业,一两年根本不足以了解当地的学生以及融入学校集体,这些教师在带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离开,不只对他们自身的教育积极性有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教师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学生习惯了年轻教师新的教学方法,再用老教师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就不适应了,教师也会觉得很累,进而影响其教学积极性。同时,在教师流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农村地方教师紧缺,一般不存在辞退教师的现象,即使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也依然在一线教学。而一些优秀的教师,要么被城市的学校挖走,要么寻找各种渠道调走,最后留下来的教师,即使对教学工作抱有很大的热情,但要么精力跟不上,要么能力跟不上,久而久之,也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这便是农村地方很典型的优秀教师留不住,不能胜任教学的老师送不走的现象。
2.农村教师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交通很不便利。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有这样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的教师每到冬天要爬山去上课,山上全是积雪,每次单从山脚爬到山上都要很长时间,而且道路非常危险;教师一旦到了学校,可能一个月都没办法回家,这是出行的不方便。另外,还有办公条件的不方便。农村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大多由教室改建,所有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