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5
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名解):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道德微小生物。
2、巴斯德创用加温处理法即巴氏消毒法。郭霍创用琼脂固体培养基并提出郭霍法则。
3、细菌的测量一般以微米作为单位。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4、G﹢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
6、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7、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答:1.营养物质充足的营养物质可以为细菌的新城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氢离子浓度每个细菌都有一个可生长的PH范围,以及最适宜的PH。3.温度各种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一。藉此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病原菌适应人体环境称为嗜温菌。4.气体根据对氧分子需要与否可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5.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盐浓度和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是安全的。少数细菌如嗜盐菌需要在高浓度的NACI环境中才能生长良好。
8.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
9.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的生长繁殖分为四个期:迟缓期分裂迟缓,繁殖极少。一般为1-4小时。对数期生长迅速,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数增长,生长曲线图上细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该选用该期细菌。一般细菌对数期在培养后的8-18小时。稳定期依稀细菌的芽孢,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衰亡期稳定期后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
10.细菌的生化反应用于鉴别细菌。吲哚(I)甲基红(M)VP(V) 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实验。
11.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1.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G﹢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2.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外毒素,菌体死亡游离出内毒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侵袭性酶,能损伤机体组织。3.色素细菌的色素有两类水溶性和脂溶性。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就叫抗生素。5.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细菌素。6.维生素某些细菌能够合成某些维生素。例如:大肠埃希菌合成B族维生素和K族维生素。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芽孢,病毒,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3.消毒:杀死物体上或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4.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03.4KPA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15.滤菌器: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的方法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真菌,以达到无菌的目的,但不能除去病毒和支原体。液体除菌所有的器具是滤菌器,滤过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的血清,毒素,抗生素的除菌。
16.乙醇或异丙醇可迅速杀死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等一般用于皮肤的消毒和侵泡体温计。
17.白喉毒素的产生机制:是因∑-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白喉棒状杆菌后,由于噬菌体DNA携带编码白喉毒素的基因,使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了产生毒素的能力。
18.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同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都寄居者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力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统称正常菌群。
19.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1.生物拮抗。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
20.毒力: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一般采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21.外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神经毒素包括:破伤风梭菌可引起破伤风,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细胞毒素包括:白喉棒状杆菌,可产生白喉毒素引起白喉,金葡菌可产生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I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肠毒素包括: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腹泻。
22.感染的传播途径:1.呼吸道。经呼吸道传染的细菌有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嗜肺军团菌。经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有:肺结核、白喉、百日咳、军团。2.消化道。细菌有肠道杆菌。3.皮肤创伤。细菌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芽孢。
4.经节肢动物媒介。有鼠蚤传播的鼠疫耶尔森菌,由虱传播的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等。
5.性传播。有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病毒等。
6.多途径传播。细菌有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可经呼吸道,皮肤创伤,消化道多途径传播。
23.菌血症:致病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
24.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鼠疫耶氏菌,炭疽芽孢杆菌可引起败血症。
25.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接触性传播、空气传播、媒介物传播、昆虫传播。
26.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脂溶性色素并使菌落着色。致病性葡萄球菌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金葡菌的菌落色素是金黄色,血浆凝固酶呈(+),α溶血素(+)。
27.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表皮剥脱毒素可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可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
28.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
29.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因而这类细菌称作草绿色链球菌。
30.A群链球菌主要成员有化脓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的感染细菌。也是链球菌中对人致病作用最强的细菌。可引起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31.肺炎链球菌可导致细菌性大叶性肺炎、脑膜炎、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主要应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常用方法是:胆汁溶菌试验。
32.脑膜炎奈瑟菌:俗称脑膜炎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致病菌。
33.淋病婴幼儿的防治:在婴儿出生时,不论母亲有无淋病,都应以氯霉素链霉素合剂滴入双眼,预防那个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发生。
34.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结果为++--。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ETEC)是五岁以下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疾病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作为卫生细菌学检查饮用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一般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3个,每100ml 瓶装水、果汁中不得超过5个。
35.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
36.沙门菌属在S.S选择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的S型菌落。所致疾病有肠热症、胃肠炎、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沙门菌属的培养与鉴定:将粪便和经离心的尿沉淀物直接接种于SS选择培养基,经37℃孵育24小时后,挑取无色透明的乳糖不发酵菌落接种至双糖或三糖培养基。若疑为沙门菌再继续做系列生化反应。
37.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可以良好生长。O1群霍乱弧菌的每一个血清型还可分为2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EITor生物型。O1群霍乱弧菌感染可从无症状或轻型腹泻到严重的致死性腹泻。在疾病严重时,每小时失水量可高达1升,排出米泔水样腹泻物。
38.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其生物学特性与霍乱弧菌的一个显著差别是嗜盐,在培养基中以含35g/LNACL最为适宜,无盐则不能生长。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传播。
39.破伤风梭菌:是破伤风的病原菌,为外源性感染。破伤风梭菌由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破伤风,其感染的重要条件使伤口需形成厌氧环境。破伤风梭菌可产生两种毒素:破伤风溶血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其中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破伤风防治:对伤口污染严重而又未经过基础免疫者,可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获得被动免疫做紧急预防。
40.产期荚膜杆菌和炭疽芽孢杆菌:1.产气荚膜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中。分解多种常见的糖类,产酸产气。在培养基上分解可产生大量H2和CO2,可将凝固的络蛋白冲成蜂窝状,将液面封固的凡士林层上推,甚至冲走试管口棉塞,气势汹涌,称汹涌发酵。产生10余种毒素,其中以α毒素最重要。所致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气性坏疽。其中气性坏疽潜伏期短,8-48小时,发酵肌肉和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造成气肿。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渗出,局部水肿,严重病例表现为组织胀痛剧烈,水气夹杂,触之有捻发感。死亡率高达40%-100%。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直接涂片镜检这个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镜检见:G﹢大杆菌,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典型,并伴有其他杂菌等三个特点,即可报告。
41.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