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 创建绿色家园

  • 格式:doc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发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并已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和良好契机。

本着“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的基本理念,进一步体现研究性学习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真正“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我们开展了此次以“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专题调查研究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我们学校驻地官庄乡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问题等方面的专题调查,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怀疑和探究性思维的品质,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进学生对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的关注与了解,进一步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通过对学校驻地官庄乡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专题调查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学会合作和分享,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观,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经历选取题材、搜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研究成果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参与意识;发现问题、运用当前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关注现实和社会热点的能力。

(3)让学生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查寻资料、实地调查、采访、撰写调查报告、制成幻灯片、做成手抄报等活动,尝试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方式。

(4)通过开发本土环境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生活能力,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校本化,课堂教学研究化。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措施

(1)本次活动采用的是“确定主题,探究活动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即以项目研究为载体,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带着一个研究项目,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科学。以下为流程图:

(2)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在活动之初,我们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情况,通过自由选择,分成了空气污染、粉尘污染、污水污染及治理污染这四个研究小组,做到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具体分工情况如下表:

组长组员研究专题指导教师孟祥悦王丹张泽郑振华许训琪粉尘污染王翥赵阁阁苏玉涵刘成龙王玉超章学诚空气污染肖尔波李庶钊宫鹏程李惠玉杨彤彤袭祥通水质污染安学章景萍萍王宇亮李丹刘淑香周亮治理污染孟凡刚(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进入问题阶段(时间:2008年5月8日——5月15日)

活动目标:以主题为“导引”,确定研究项目

活动内容:

1、动员学生,确定研究主题为“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2、提供选题指南,各组确定研究项目;

3、进行方法指导,撰写开题报告;

4、师生共同评审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时间:2008年5月16日——6月20日)

活动目标:通过实践,实施研究项目

活动内容:

1、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方案和步骤;

2、搜集资料,分析整理;

3、制定访谈计划,对专家、学者、当地群众进行访谈;

4、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表达交流阶段(时间;2008年6月21日——6月26日)

活动目标:交流研究成果

活动内容:

1、小组交流,成果表述;

2、开展班级报告会;

3、制作手抄报,幻灯片等在校内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效

(一)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大加强

通过本次小课题的研究,同学们自己动手收集材料,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勘察等活动,他们更加懂得了环境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怎样保护环境,怎样治理环境成为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同学们通过给环保局写信,给所在企业提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环境意识,能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探究活动能力大大提高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查寻资料、实地调查、采访、撰写调查报告、制成幻灯片、制作手抄报等活动,尝试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研究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通过经历选取课题、搜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成果,实际汇报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当前条件或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关注现实和社会热点的能力。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实地调查、上网搜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获得了许多关于“官庄乡环境问题及原因”第一手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又进行了分类整理,最后形成成果性材料在校会上向全校师生汇报,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好评。我们还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向章丘市环保局、章丘市水泥厂、官庄乡政府分别提出了关于环境问题及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3、我们通过对学校驻地官庄乡的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粉尘污染等方面进行专题调查的一系列活动,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学会合作和分享,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树立了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活动之初,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情况,通过自由选择,分成了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粉尘污染、环境治理这四个研究小组,做到组间竞争,组内合作。通过活动,我们学会了使用电脑处理文字与照片;打印机打印文字与照片;发送邮件;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学会了怎样与陌生人交流,倾听别人的谈话;学会了互相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