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第四章单元测试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第四章单元测试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第四章单元测试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第四章单元测试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第四章单元测试

————————————————————————————————作者:————————————————————————————————日期:

必修二第三章第四章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中,属于遗传物质主要载体的是()

A.染色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2.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可寄生在乳酸菌体内

B.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

C.R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D.S型细菌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死亡

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让DNA和蛋白质混合作用于细菌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中的一种

D.在小肠内,食物中的DNA主要是以核糖核苷酸形式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进入血液的

4.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具决定意义的步骤是 ( )

A.子代噬菌体的组装、释放 B.细菌提供条件,合成噬菌体DNA、蛋白质

C.亲代噬菌体DNA在细菌内多次复制 D.亲代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细胞内

5.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它是一段( )

A.双链DNA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

6.下列不是DNA复制条件的是()

A.解旋酶、聚合酶B.脱氧核苷酸C.DNA模板和能量D.逆转录酶

7.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0%、0 B.50%、50% C.50%、100% D.100%、100%

8.假如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那么,子二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a+b)/2 B.(3a+b)/4 C.(2a+3b)/2 D.(a+3b)/4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10.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30%,那么鸟嘌呤的分子数占

A.10% B.20% C.60% D.70%

11.某种DNA分子中,胸腺嘧啶数占全部碱基的23.8%,则腺嘌呤数与胞嘧啶数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A.23.8% B.26.2% C.50% D.76.2%

12.有1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有结构有1个腺嘌呤,则它的其它组成是( )

A.3个磷酸、3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B.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

C.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D.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尿嘧啶

13.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A.0.25 B.0.4 C.1 D.2.5

14.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

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

依次是

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

15.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⑤杨树的遗传物质是DNA

A.①②④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6.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外壳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外壳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外壳乙组装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寄主细胞,则细胞中产生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外壳甲

B.RNA甲和蛋白质外壳乙

C.RNA乙和蛋白质外壳乙

D.RNA乙和蛋白质外壳甲

1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有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18.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合成DNA分子的原料来自于

A.亲代噬菌体的DNA

B.子代噬菌体的DNA

C.噬菌体的化学成分

D.细菌内的化学成分

19.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下列那些过程中()

A.复制B.转录C.翻译D.复制和转录

20.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体现在()

A.DNA的复制过程中 B.转录过程中 C.翻译过程中 D.以上各种过程中

21.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22.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位于

A、核DNA 和mRNA上

B、DNA和tRNA上

C、mRNA和tRNA上

D、染色体和核基因上

23.关于遗传密码或遗传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密码是DNA上能够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B.绝大多数生物通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C.因为有20种氨基酸,所以遗传密码子也一定有20种

D.遗传密码的形成主要是在核糖体上

24.组成mRNA分子的4种单核苷酸可形成多少种密码子,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共有多少种?

A.16种4种 B.32种 20种

C.46种 64种 D.64种 61种

25.人的促黑色素细胞激素是一个22肽化合物,它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转运RNA最多有多少种()

A.60种 B.22种 C.4种 D.64种

26.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27.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是CGA,此转运RNA转运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密码子CGA) B.丙氨酸(密码子GCU) C.酪氨酸(密码子UAU) D.谷氨酸(密码子GAG) 28.已知某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GAU,它所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的 ( )

A.GAT B.GAA C.CUA D.CTA

29.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上的某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组成②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②在生物体内共有61种

C.该图表示翻译过程,丙氨酸的密码子是CGA

D.若合成蛋白质的基因中有3000个碱基对,则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氨基酸500个

30.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是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在人体内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在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

D.在细胞的一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是不变

31.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 与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

C.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转录过程

D.有的抗生素能抑制基因的表达

32.下面是几个同学对有关蛋白质和核酸之间关系的总结,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的体细胞核中DNA分子是相同的,但蛋白质和RNA是不同的

B.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到蛋白质,遗传信息通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得到表达

C.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多,从而翻译成的蛋白质就多,如胰腺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就是如此

D.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均在细胞质内完成

33.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 )

A.染色体数目不同B.消化能力不同

C.蛋白质结构不同D.不同DNA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

34.如果细胞甲比细胞乙RNA的含量多,可能的原因有()

A、甲合成的蛋白质比乙多

B、乙合成的蛋白质比甲多

C、甲含的染色体比乙多

D、甲含的DNA比乙多

35.把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 )

A.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简单

C.兔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进入大肠杆菌

D.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

36.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的模板信使RNA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多少个()

A.3000个和3000个 B.1000个和2000个

C.3000个和6000个 D.2000个和4000个

37.一个基因中碱基组A+T占70%,它转录形成的mRNA的U占25%,则mRNA上的碱基A占()

A.15% B.25% C.30% D.45%

38.有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有一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

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A、na/b

B、na/3-18(n/3-1)

C、na-18(n-1)

D、na/6-18(n/6-1)

39.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那么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G和T的数目以及

该mRNA经翻译而合成肽链时,应脱去的水分子数目分别是()

A、12和30

B、30和90

C、18和0

D、30和9

40.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为19%、C为26%、G为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A占( )

A.19% B.21% C.23% D.42%

41.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A.2小时 B.4小时 C.1.6小时 D.1小时

42.用链霉素和新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的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说明( )

A.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

B.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

C.遗传信息可由DNA直接流向蛋白质

D.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

43.人的胰岛素基因和得以表达的胰岛素基因依次位于()

A、全部细胞,胰岛细胞中

B、胰岛细胞,全部细胞中

C、均位于胰岛细胞中

D、全部细胞,肾小管细胞

44.在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原则,下面有关这个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

A.在细胞的不同阶段,DNA携带的信息一般是不变的,而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可以变化

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45.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位RNA)的药物AZT的分子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试问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A、抑制艾滋病毒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

C、抑制艾滋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A(磷酸)

B(糖类)

C

D E(DNA)

G

F H

二、填空题

46、右图为DNA分子结构的局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中有个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包括图中的

(编号)。若图中[4]代表一个腺嘌呤,则[5]代表一个。

(2)这个DNA分子复制时,在编号之间断开。体细胞内DNA

复制的时间是。

47、下图是基因、染色体、DNA的关系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C是,F是。

(2)E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

(3)图中H和E的关系是。

(4)图中[G]是[]的主要载体。

(5)一个G中含个E,一个E中含个H,一个H中含个D。

48.下图为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l)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细胞核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其模板是__________,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细胞质的[]________上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其模板是[],其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__,合成的直接产物的化合物名称是__________。

(3)查阅下面的密码子,写出所形成的化合物中氨基酸的种类及排列顺序_________.

(4)由此可见,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于________的碱基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于__________的碱基排列顺序。

注:有关氨基酸密码子:甲硫氨酸(AUG)、丙氨酸(GCU)、丝氨酸(UCU)、苯丙氨酸(UUC)、酪氨酸(UAC)、精氨酸(AGA、CGA)、赖氨酸(AAG)。

(5)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A.神经元B.肝细胞C.心肌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49.科学工作者发现野猪某一个基因与家猪的对应基因的某些片段不同,下表Ⅰ是家猪和野猪的某个基因转录的

两种不同的mRNA分子片段(每个密码只写出前面两个碱基):

表Ⅰ: UAUAUAUAUAUA 家猪mRNA UUUUUUUCUCUC 野猪mRNA

表Ⅱ:密码子表(部分)

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第三个字母

U C A G

U 苯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U

苯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 C

亮氨酸丝氨酸终止终止 A

亮氨酸丝氨酸终止色氨酸G

请根据表Ⅰ、表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野猪和家猪的mRNA翻译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存在氨基酸的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比较上表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关系,可以作出哪些推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决定野猪信使RNA片段第一个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吗?为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10分)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病毒正侵入细胞,进入细胞的是病毒的________。

(2)图中②过程称为_________,是以____________为模板,在

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此过程所需原料为

______________。若病毒RNA某片段碱基序列为AACCGU,

则经②过程形成的产物对应片段中含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个,

含嘌呤碱基___ __个。

(3)③和④的遗传信息转递过程分别称为__________ 、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10ABADB DDBCB 11-20 CCCAB ADDDD

21-30 DABDB CBABD 31-40 CCDAA CDDDB 41-45CCACB

二、填空题

46、(1)42、3、4[或5、6、7]胸腺嘧啶

(2)4与5有丝分裂间期

47、(1)含氮碱基蛋白质

(2)[D]脱氧核苷酸

(3)H(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E(DNA)片段

(4)染色体[H]基因

(5)一许多成百上千

48.(1)转录 DNA的一条链 mRNA(信使RNA)(2)[4]核糖体翻译[3]信使 RNA [6]氨基酸多肽(3)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4)信使 RNA(mRNA) DNA(5)D

49.(1)3 1

(2)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个别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

(3)不一定。如UUU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决定该密码子的DNA碱基对是AAA,当发生变化成为AAG 时,AAG转录的密码子是UUC,翻译的仍是苯丙氨酸。(或答:如UUA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亮氨酸,决定该密码子的DNA碱基对是AAT,当发生变化成为AAC时,AAC转录的密码子是UUG,翻译的仍是亮氨酸。);维持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50.(1)RNA (2)逆转录;RNA;逆转录;DNA;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3;6

(3)转录、翻译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试题及详细答案解释及答题卡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姓名:座位号: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 区 2.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 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 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 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 射量。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 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 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 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 3.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 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 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 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 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

逐渐恢复 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 件反射 6.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 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了(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7.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 均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8.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1=b1,a2=b2 B.a2b1,a2>b2 D.A、B两项均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67分)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检测题

生物试卷3 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 1.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 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 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 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 图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3.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4.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5. 图甲和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它 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 衰退和增长 B. 增长和衰退 C. 稳定和衰退 D. 稳定和增长 6.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 重要意义,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休渔:为保 证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 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捉鱼)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 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B. 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C. 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并使该种群数量能保 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D. 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7.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虾数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辅导(一) 必修三第一章 一、内环境 1.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 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3、内环境的成分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胞内物质都不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它们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 2 )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 1、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永州四中高二第二章检测题 出卷人:陆梅芬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个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国际奥委会严禁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兴奋剂最有可能含有哪种激素() A.胰岛素B.生长激素C.性激素D.甲状腺激素 2.以下各项中参与思维等神经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B.反射弧C.大脑皮层D.神经中枢 3.聋哑人准确理解“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主要依靠的中枢是() A.运动中枢B.感觉中枢C.平衡中枢D.语言中枢 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5.寒冷的冬天,同学们早晨走出家门,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减少机体能量需求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6.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ab=bc、ac=de),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 1、A 2 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在b点刺激时,A 1偏转两次,A 2 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 1 不偏转,A 2 偏转一次 C.在b点刺激时,A 1不偏转,A 2 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 1 不偏转,A 2 偏转一次 D.在b点刺激时,A 1不偏转,A 2 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 1 不偏转,A 2 偏转一次 7.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①水盐调节紊乱②体温调节紊乱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迟缓⑤性腺发育迟缓 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④⑤ 8.对于糖尿病研究者而言,在实验室生成全功能胰岛B细胞是一项挑战。2016年4月,美国沙克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在试管中激活该细胞成熟过程的蛋白质。这将有助于打破长期存在的糖尿病治疗屏障。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只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B.某人长期出现糖尿,仅据此不可认定其为糖尿病患者 C.糖尿病治疗的最大屏障在于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D.这种全功能胰岛B细胞可直接注入人体进而发挥作用 9.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B.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C.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章练习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作业纸姓名日期5月6日班 级 )(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物种、种群和群落的是①所有的朱槿②一片水田中所有的稻螟虫③一片农田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④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⑤南湖中的全部生物⑥某草原的全部羊群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⑤③ 2、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甲、乙、丙三种类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甲所示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甲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丙所示类型 D.一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不变的 3、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组成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 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 D.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如图表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 A.t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B.t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4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时该鱼数量的两倍2

5、在营养、资源较好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细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细菌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菌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1 6、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设计了四个调、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8 ) 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1个1 mB.设置21 m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只刺9、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A2/km.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C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下列10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C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月份南方某11年20101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在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到第二章测试题(完整资料)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到第二章测试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4.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1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 ③D.②③④ 2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8.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 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4.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 41.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44.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不确定 47. 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 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 1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时间/年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 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2. 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 种群密度 A .明显下降 B .保持稳定 C .迅速增长 D .越来越大 3. 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 4. 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 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水分 C .温度 D .海拔高度 5.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 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6.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动物 C .微生物 D .落叶和土壤 7.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 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9.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 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 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 A .垂直分布 B .水平分布 C .结构的分区 D .结构的组成 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 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 13.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A B C D 时间 个 体数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

1-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之细胞生活的环境 基础训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多细胞生物的体液包括 ( )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体内的全部液体 B .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 .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 D .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4.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 A .组织液、血浆 B .血浆、淋巴 C .血浆、组织液 D .血液、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A .淋巴 B .组织液 C .血浆 D .淋巴和组织液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 .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 .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 .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7.请完成下列有关体液的概念图: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 A .CO 2、血红蛋白、H +、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 2O C .Na +、O 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 2+、载体、氨基酸 9.下列关于血浆中水的来源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 .淋巴、组织液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0.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 ) A .HCO 3- B .HPO 42- C .K +和Ca 2+ D .Na +和C1— 1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 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下列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 电磁波 B. 植物分泌的物质 C. 蜜蜂跳舞 D. 昆虫的性信息素 3.实践证明:混交林要比纯种林生长良好,其本质原因是() A. 混交林适应性强 B. 混交林抵抗力稳定性高 C. 混交林恢复力稳定性高 D. 混交林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4.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等作用,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树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其直接价值 B. 完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关键成分是A和E 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 D. CO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5.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可以循环流动的 B.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形式不同 C.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D. 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可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6.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 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分解 8.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 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B. 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 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 A. B. C. D. 11.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 B. 稻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 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D. 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提高能量传递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 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 A.纤维素 B.尿素 C.激素 D.维生素 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 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 (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 引起 (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 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含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人体内,此时()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增多B.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减少D.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4.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 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 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5.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6.下列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 C.人体的体温是一个恒定值 D.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髓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8.下列关于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水解加快,合成量减少B.皮肤血管收缩,降低体内热运转 C.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D.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1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 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 C.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属于拮抗作用 11.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解析:选B。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解析:选A。种群密度减小,即为衰退型的年龄组成,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大而幼年个体数目较少。 3.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1公顷的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解析:选B。“样方法”往往作为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所用的方法就是标志重捕法。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约为68×54÷12=306(只/公顷)。 4.下面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B 5.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在捕捞期间,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练习题作业含详细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作业练习题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选择题(4分/空,共60分) 1.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①剧烈运动时②天气转冷时③患糖尿病时 ④注射一定量20%甘露醇利尿剂溶液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激素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D.化学物质调节 3.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4.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5.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A.过敏反应增强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6.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 C.③→②D.④→① 7.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8.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淋巴因子 10.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