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低转速换挡的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17.62 KB
- 文档页数:4
发动机换挡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发动机换挡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发动机就好比是汽车的心脏,那换挡呢,就像是给这颗心脏调整节奏的小开关。
汽车跑起来,就跟咱人跑步似的,有时候得慢跑,有时候得冲刺。
这时候换挡就起大作用啦!比如说,你在市区里慢悠悠地开,那就是一档二档慢悠悠地溜达,就跟咱散步一样轻松自在。
可要是上了高速,那不得赶紧挂上高档位,撒开脚丫子跑呀!不然怎么能体验到风驰电掣的感觉呢。
这换挡的过程,就好像是在给汽车换双合适的鞋子。
走平路穿平底鞋,爬山就得换双登山鞋啦,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如果该换挡的时候不换,那车子跑起来就不得劲,要么没力气,要么轰轰响。
其实这和咱人做事也有点像。
该慢悠悠的时候就慢悠悠,该加把劲的时候就得赶紧冲。
就像考试的时候,前面的题目慢慢做,到后面时间紧了就得加快速度。
你再想想,要是开车的时候一直挂着一档使劲踩油门,那发动机得多累呀,就像咱一直拼命跑,不喘口气能行嘛!所以说,这换挡可得恰到好处。
而且啊,不同的车换挡的感觉还不一样呢。
有的车换挡特别顺溜,就跟那丝绸一样滑,一点顿挫感都没有。
可有的车呢,换挡的时候就有点“吭哧吭哧”的,就好像不太情愿似的。
咱平时开车的时候可得注意听发动机的声音,感觉它有点吃力了,那八成就是该换挡啦!可别傻乎乎地还一个劲踩油门。
还有哦,这换挡也得讲究个时机。
太早了不行,太晚了也不行。
太早了车子没力,太晚了又对发动机不好。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呢!总之啊,发动机换挡这事儿看似简单,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咱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让车子跑得又顺又稳。
就像咱过日子一样,得把握好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这样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呀!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换挡操作,它对咱的驾驶体验那可是有着大大的影响呢!。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详解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工作原理非常复杂。
发动机的作用是将汽油或柴油等燃料转化为能量,驱动车辆行驶。
下面来具体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是气缸、活塞、曲轴和燃烧室。
发动机的每个气缸都装有一个活塞,它在几个阶段内向上和向下运动。
曲轴作为发动机的主轴,接受气缸活塞的运动并将其转化为发动机的转速。
其次,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需要了解四个基本循环过程:进气、压缩、点火和排气。
这四个过程循环进行,驱动车辆运行。
其中,进气是指空气和燃料混合物进入气缸。
进气阀门打开,使气缸内的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这样空气和混合物就可以通过进气门流入气缸。
然后,活塞向上运动,将进气混合物压缩。
接下来,是点火,点火塞会发出火花引燃混合物,形成爆炸,产生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最后,活塞在排气阀门打开的情况下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气缸。
另外,现代汽车发动机通常是内燃式发动机,利用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动能。
燃料和空气在地面的大气压力下相遇并混合,同时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
在气缸中,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并利用火花塞格外的火花点燃,产生爆炸并向下推动活塞。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汽车发动机是基于热力学原理进行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润滑、冷却等技术的保障,确保发动机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关键,它们的复杂过程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
可以把汽车发动机比喻为人体的心脏,细心呵护好它,才能让车辆在行驶中稳定轻松运行。
简述换挡原理及动力传递换挡原理和动力传递是汽车驱动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们决定了发动机动力的传递方式和实现车辆速度调节的方法。
下面是对换挡原理和动力传递的详细解释。
换挡原理:换挡是指通过操纵离合器和变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改变传动比,以实现车速调节和提高动力传递效率的操作。
1.离合器工作原理:离合器是一种连接和分离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装置。
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递到变速器,然后再传递到车轮。
当离合器踏板被踩下时,离合器片与飞轮分离,发动机与变速器断开连接;当踩离合器踏板抬起时,离合器片与飞轮接触并通过摩擦力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变速器。
2.变速器工作原理:变速器是控制车辆行驶和发动机性能的装置。
它通过一系列的齿轮和离合器组合来改变转速和扭矩的传递比。
常见的变速器类型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两种。
-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通过操纵离合器和换挡杆来改变变速器内部齿轮的组合,实现车速调节。
当换挡时,驾驶员先踩下离合器踏板,断开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连接;然后操作换挡杆将齿轮组合调整到适当位置;最后松开离合器踏板,重新连接发动机和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通过电脑控制系统自动调整变速器内部齿轮的组合,实现车速调节。
自动变速器会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和车辆状态来自动选择合适的挡位。
它通过感应器检测车速、发动机转速和加速踏板的位置,根据这些参数来控制离合器和换挡器的工作。
动力传递:动力传递是指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驱动轴、差速器和车轮传递到地面的过程。
1.驱动轴:驱动轴是连接发动机和差速器的传动轴,它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差速器。
2.差速器:差速器是用于驱动车辆两侧车轮的装置。
当车辆转弯时,两个车轮会有不同的转速,而差速器会根据需要将动力分配给两个车轮,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3.车轮:车轮是连接地面和差速器的传动部件,它们将差速器传递给它们的动力传递到地面,驱动整个车辆运动。
总结:换挡原理和动力传递是汽车驱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低速、高速发动机的区别及换档小议一、低速发动机和高速发动机到底最高扭矩多少转才是低速发动机,多少转才是高速发动机?其实这个划分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但按照一般的划分习惯,把最高扭矩转速3000转左右的发动机称为低速发动机,3600转左右的称为中速发动机或者中高速发动机,4000转以上的一般就被划分成高速发动机了。
还有一种划分方法是以缸径和冲程比来划分:缸径比冲程短的是低速发动机,缸径和冲程相等或者基本相等的为中速发动机,缸径大于冲程的为高速发动机。
以上都是指汽油发动机,本文所要探讨的也是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不在讨论范围之列。
为什么发动机还分低速和高速之分呢?什么因素决定了发动的最大扭矩是低转速出现还是高转速出现呢?我们知道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气缸里点火爆炸膨胀产生推力,这个推力由活塞传递给曲轴连杆,曲轴连杆再传递给曲轴,在曲轴和曲轴连杆的配合作用下把这种垂直上下的运动转化成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这个转动的“力”再通过变速箱传递给车轮,推动车子运行。
那么气缸是圆柱型的,气缸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缸径和冲程。
以2.0L的直列4缸发动机为例,每个气缸的容积是2.0L/4=0.5L,假设气缸的冲程是10cm,那么气缸的截面积就是50平方厘米,根据圆形的面积公式,算出气缸的半径是3.99厘米,直径就是7.98厘米。
我们就说这个发动机气缸的缸径是7.98厘米,冲程是10厘米。
那么这两个参数和发动机高转速和低转速的划分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是:冲程越长,缸径越短,发动机出现最大扭矩的转速就越低,反之冲程越短,缸径越长,发动机出现最大扭矩的转速就越高!为什么呢?很简单,活塞在气缸上下运动的过程,就好比一个人收回拳头再发力打出去的过程,收回的幅度越大,打出去的幅度越大,攻击的力度就越大。
一个大直拳肯定比小碎拳有力。
低速发动机的冲程长,好比打大直拳,高速发动机的冲程短,好比小碎拳,在相同转速的情况下,大直拳比小碎拳有力,所以在低速阶段,低速发动机由于冲程长,活塞加速的过程比较长,因此比较有力,高速发动机就不如低速发动机有力了。
发动机档位原理
发动机档位是指车辆传动系统中用来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和转速的装置。
档位通常分为前进档和倒档两种模式。
发动机档位设备是依靠离合器和传动机构来实现的。
离合器通过离合器踏板控制,当踏下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分离,发动机输出的动力无法传递到车轮,发动机转速可以自由调整。
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合并,发动机动力可以传递到车轮,推动车辆前进。
倒档则是用来倒车的一种特殊档位。
倒档与前进档位类似,但是传动机构会反向排列,以实现车辆向后运动。
倒档的选用通常需要将车辆完全停止,并且操控人员需要通过倒车镜和后视摄像头来确保安全。
根据车辆的需要,发动机档位通常分为手动档和自动档两种类型。
手动档是指通过手动操作来改变档位,需要驾驶员自行选择合适的档位。
而自动档则是由车辆自动判断并调整档位,无需驾驶员干预。
自动档可以根据车辆运行情况和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来进行智能化调整,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总之,发动机档位是车辆传动系统中重要的部件,通过离合器和传动机构来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
根据车辆需要,档位分为前进档和倒档,手动档和自动档两种类型。
不同的档位选择可以提供不同的车辆行驶模式和驾驶体验。
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基本工作原理(图文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一、基本理论汽油发动机将汽油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来驱动汽车,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在发动机内部燃烧汽油来获得动能。
因此,汽车发动机是内燃机----燃烧在发动机内部发生。
有两点需注意:1.内燃机也有其他种类,比如柴油机,燃气轮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2.同样也有外燃机。
在早期的火车和轮船上用的蒸汽机就是典型的外燃机。
燃料(煤、木头、油)在发动机外部燃烧产生蒸气,然后蒸气进入发动机内部来产生动力。
内燃机的效率比外燃机高不少,也比相同动力的外燃机小很多。
所以,现代汽车不用蒸汽机。
相比之下,内燃机比外燃机的效率高,比燃气轮机的价格便宜,比电动汽车容易添加燃料。
这些优点使得大部分现代汽车都使用往复式的内燃机。
二、燃烧是关键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采用4冲程。
(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在此不讨论,汽车画报曾做过介绍) /leonhou4冲程分别是:进气、压缩、燃烧、排气。
完成这4个过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周期(2圈)。
理解4冲程活塞,它由一个活塞杆和曲轴相联,过程如下1.活塞在顶部开始,进气阀打开,活塞往下运动,吸入油气混合气2.活塞往顶部运动来压缩油气混合气,使得爆炸更有威力。
3.当活塞到达顶部时,火花塞放出火花来点燃油气混合气,爆炸使得活塞再次向下运动。
4.活塞到达底部,排气阀打开,活塞往上运动,尾气从汽缸由排气管排出。
注意:内燃机最终产生的运动是转动的,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最终由曲轴转化为转动,这样才能驱动汽车轮胎。
/leonhou三、汽缸数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汽缸,活塞在汽缸内进行往复运动,上面所描述的是单汽缸的运动过程,而实际应用中的发动机都是有多个汽缸的(4缸、6缸、8缸比较常见)。
我们通常通过汽缸的排列方式对发动机分类:直列、V或水平对置(当然现在还有大众集团的W型,实际上是两个V组成)。
别再低转速换挡拉,来看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总体说的还是正确的,本人建议呢,在一般加速的情况下(就是在不是急加速的情况),高转速发动机可以用2000转多点来换挡,而在对于需要急加速大动力的情况或者提速时感觉动力不够时,请马上用高转速低挡位来提速(降档提速),比如3000转以上甚至4000转以上,每天开车时有机会这样来几下超车急加速,是有利于发动机的。
往下看全文让你的发动机咆哮起来!——浅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低转速换挡的危害每次看到新手开手动挡汽车的时候低转速换挡,内心就对车子的发动机有一种怜悯和惋惜之情。
我也不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这种传统,也不知道最早是怎么形成的这种现在已经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低转速换挡省油?!相信不少人在驾校里,师傅就是这样教的:起步用1档,车子动了用2档,20公里换3档,30公里换4档,40公里换5档,很多人对驾校师傅教的这一“秘籍”深信不已,认为这是省油又爱护发动机的宝典。
有时候想想,驾校师傅,也就开车熟练一点,经验丰富一点,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未必熟悉,网路零零星星有些关于如何正确换挡的文章,但大多不全面,也没有从原理上分析原因,所以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正确换挡的文章,希望对所有新手甚至很多错误换挡的“老手”有帮助。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非汽车专业人士,但是从小对机械有兴趣,大学是机械设计专业,工作是计算机相关的,我的所有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都是从互联网和一些业余书籍上看来的,总的来说并不专业,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术语、概念、描述可能并不十分准确,如果有错漏的地方,希望有专业人士不吝指出。
文章可能比较长,网络BBS上很少有人能耐心看完一篇比较长的内容,因此先把结论写在前面,急性子的人,只要看结论就可以了:结论:从长期综合来看,低转速换挡并不省油也不省钱,还会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大大缩短发动机寿命,并且失去了驾驶的乐趣。
简单的说,对于低速发动机,中速发动机,和高速发动机,对应的换挡转速和行车转速应该如下:1,对于最大扭矩3000转就出现的“低速”发动机,应该尽量2200转以上加速和换挡,换完档保持发动机1800转以上行车。
换挡器的工作原理换挡器的工作原理换挡器(Transmission)是指汽车或其他机械设备中用于改变驱动轴的传动比的装置。
汽车换挡器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的作用是在驾驶过程中根据车速和负荷条件,使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能够适应各种驾驶工况,并且将动力传输到车轮上。
换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液力变矩器和齿轮机构组成的。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以液体为传动介质的装置,它能够实现发动机输出转矩的平稳传递。
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和导流轮组成。
泵轮由发动机驱动,它通过离心力将液体向外挤压,形成流动的液体。
涡轮位于泵轮之后,当泵轮的液体冲刷到涡轮叶片上时,涡轮也开始旋转。
液体在涡轮的作用下,将动能转化为液流的能量,再传递给导流轮。
导流轮的作用是引导液体的流入方向和流出方向,控制液力变矩器的输出。
换挡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换挡阶段和齿轮锁定阶段。
在启动阶段,当发动机启动时,泵轮开始旋转,液体开始流动,涡轮和导流轮也开始旋转,实现发动机的转矩输出。
此时,换挡器处于自动挡位,驾驶员只需要踩下制动踏板,车辆即可启动。
在换挡阶段,当驾驶员想要换挡时,通过操作换挡杆或拨片,操控换挡器的换挡机构,使液力变矩器实现换挡。
在此过程中,泵轮和涡轮之间的连接断开,实现换挡动作。
最后,当车辆行驶到一定速度时,换挡器会进入齿轮锁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液力变矩器会被绕过,直接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齿轮机构传递给驱动轴,实现稳定的高速驾驶。
换挡器可以实现多档位的换挡,从而使车辆在不同速度和负荷条件下保持最佳的动力输出。
换挡器的工作原理非常复杂,需要精确的机械结构和混沌流体动力学的控制。
此外,换挡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动化功能,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需求自动选择合适的挡位。
换挡器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严格的工艺要求和材料选用,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换挡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力变矩器和齿轮机构,将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车辆的驱动力,并根据驾驶工况实现不同挡位的换挡。
发动机档位的原理
发动机档位的原理是调节发动机输出转矩和转速,以适应不同驾驶情况。
这通常通过机械或电子控制单元来实现。
在手动变速器中,档位通过换挡杆控制,其中每个档位对应一个齿轮比。
齿轮比是发动机转数与车轮转数的比值,决定了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转矩。
换挡杆的位置决定了选择的档位,进而影响车辆速度和加速性能。
在自动变速器中,档位的选择由传感器和控制单元自动完成。
传感器监测车辆速度、油门位置、行驶负荷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预设的程序和算法,确定最适合的档位。
这种自动控制旨在提供更好的驾驶舒适性和燃油效率。
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变速器,选择适合的档位可以使发动机在最佳工作范围内运转。
低档位可提供高转矩输出,适合起步和爬坡。
高档位可以提供较高的车速和燃油经济性,适合在平路或高速公路上行驶。
总之,发动机档位的选择原理是通过调节发动机输出转矩和转速,使发动机在不同驾驶情况下获得最佳性能。
浅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低转速换挡的危害每次看到车友开手动挡汽车的时候低转速换挡,内心就对车子的发动机有一种怜悯和惋惜之情。
我也不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这种传统,也不知道最早是怎么形成的这种现在已经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低转速换挡省油?!相信不少人在驾校里,师傅就是这样教的:起步用1档,车子动了用2档,20公里换3档,30公里换4档,40公里换5档,很多人对驾校师傅教的这一“秘籍”深信不已,认为这是省油又爱护发动机的宝典。
有时候想想,驾校师傅,也就开车熟练一点,经验丰富一点,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未必熟悉,网路零零星星有些关于如何正确换挡的文章,但大多不全面,也没有从原理上分析原因,所以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正确换挡的文章,希望对所有新手甚至很多错误换挡的“老手”有帮助。
:office: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非汽车专业人士,但是对机械电子电器计算机有有兴趣,自动化专业,我的所有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都是从互联网和一些业余书籍上看来的,总的来说并不专业,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术语、概念、描述可能并不十分准确,如果有错漏的地方,希望有专业人士不吝指出。
结论写在前面,急性子的人,只要看结论就可以了:结论:从长期综合来看,低转速换挡并不省油也不省钱,还会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大大缩短发动机寿命,并且失去了驾驶的乐趣。
简单的说,对于低速发动机,中速发动机,和高速发动机,对应的换挡转速和行车转速应该如下:1,对于最大扭矩3000转就出现的“低速”发动机,应该尽量2200转以上加速和换挡,换完档保持发动机1800转以上行车。
代表车型:普桑,老捷达2,对于最大扭矩3600转左右出现的“中速”发动机,应该尽量2500转以上加速和换挡,换完档保持发动机转速2200转以上行车。
代表车型:大众朗逸,宝来3,对于最大扭矩4200转以上才出现的“高速”发动机,应该尽量2800转~3000转加速和换挡,换完档保持发动机转速2500转左右行车。
代表车型:爱丽舍,307,福克斯低速发动机和高速发动机到底最高扭矩多少转才是低速发动机,多少转才是高速发动机?其实这个划分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但按照一般的划分习惯,把最高扭矩转速3000转左右的发动机称为低速发动机,3600转左右的称为中速发动机或者中高速发动机,4000转以上的一般就被划分成高速发动机了。
还有一种划分方法是以缸径和冲程比来划分:缸径比冲程短的是低速发动机,缸径和冲程相等或者基本相等的为中速发动机,缸径大于冲程的为高速发动机。
以上都是指汽油发动机,本文所要探讨的也是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不在讨论范围之列。
发动机健康转速发动机的最佳工作转速只有一个转速点(没有先进技术的发动机),即便是采用了可变气门技术和动态调整点火角的先进发动机也只是扩大了发动机最佳转速区间的范围,而不能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转速区间。
既然发动机最佳工作转速只有一个点,是不是开车的时候就应该就保持在这个转速上呢?完全不需要!虽然发动机的最佳转速区间只有一个点,但和最佳转速区间的工作状态接近或者基本相同的转速范围却是比较广的。
这个发动机运行状态最佳和基本最佳的工作范围就是所谓的发动机的最佳转速区间也可以说是健康转速区间。
开车的时候应当尽量让发动机转速保持在健康转速区间内。
这样发动机才燃烧充分,动力才充沛。
根据发动机调校和特性的不同,不同发动机的最佳转速区间是不同的,但是可以用一个经验公式来粗略的算出发动机的最佳转速区间:健康转速区间=最高扭矩转速 x 0.6 ----最高扭矩转速 x 1.2以福克斯的发动机为例,福克斯2.0的发动机是很典型的高速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4450转,那么这台发动机的最佳转速区间大致范围是: 4450*0.6— 4450*1.2 为2670~5340转。
在开车的时候应该尽量让发动机保持在这个区间内。
对应的换挡转速要3500转以上,换完档后保持发动机转速不低于2700转,应该尽量让发动机保持在2800转以上。
当然,这只是大概的经验公式,只能算一下大概的范围,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换挡时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比如一个人,下坡,可以适当提前升档,满员、上坡或者开空调,就要适当延迟升档。
总之就是发动机声音清晰流畅,不发闷,油门响应速度快。
汽车生产厂家在设计一款汽车的时候,都是经过充分的计算的,绝对不会把一台动力不够的发动机装到一台车上,很多朋友所谓的某款车动力不足,开车肉,其实不是真正的动力不足,只能说动力储备不足。
什么意思呢?一些超大大排量的车2000转,就能输出200Nm 的扭矩,轻松带动1.5吨的车行驶,这种大排量的车如果发动机转速拉到4000、5000转,可以说用动力野蛮来形容,这种车就是动力储备很足的车。
那么小排量的车,2000转可能只有100Nm不到的扭矩,要推动1.2吨或者1.4吨的车,当然会动力不足感觉“肉”,你需要降低档位,将发动机转速拉上来,拉到最高扭矩转速区间,我相信没有一款车会动力不足!哪怕是面包车!一般来说,1吨重的车身需要100Nm左右的扭矩才能比较轻松的驱动,你可以去查看一下你的发动机的工况图曲线,再看看你的车子有多少重量,这样可以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行车发动机转速。
这样即可以省油,又不会导致发动机拖档。
以新赛欧1.2为例,这款车发动机是16v的高速发动机,最高扭矩4400转的时候才出现,最高扭矩115牛,而新赛欧的车重才1020KG,115牛的扭矩推动1020KG的车身虽然不够奔放,但也足够了,但是为什么有人说开新赛欧1.2动力不够呢?查看新赛欧发动机的工况图,2000转的时候,发动机输出扭矩只有大约90Nm多一点,推动1020的车重,加上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可以说比较勉强,最多刚好够吧。
但是你如果像开桑塔纳一样2000转就换挡呢? 2000转驱动车子匀速行驶只是勉强够,2000转换挡,换完档发动机转速降低到1500~1800的区间,这个时候发动机扭矩是多少?看工况图!只有80Nm了,这个时候你还要干踩油门让汽车加速,不是赶着一头瘦骡子拉大车吗?动力能够吗?骡子会累趴下、累死,发动不会累死,但是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增加积碳,使得发动机工作状态越来越差,最后寿命缩短提前报废。
这款发动机转速2500转的时候扭矩输出才达到100Nm以上的扭矩,对于1020KG的车身重量才刚刚到达能轻松推动的动力。
所以这款发动机就应该 3000转左右换挡,换完档,让发动机转速落到2500转左右行车。
这样才是正确的开法!开车时间长,不等于会开车,有些老司机,开惯了桑塔纳和老捷达,以为所有的发动机都2000转可以换挡,自己不懂得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按老经验来开车,车子没动力还怪车子动力不够,经验主义害死人。
类似的车还有爱丽舍,也是高转速发动机,很多司机也按开桑塔纳的方法开,不管发动机的最大扭矩是多少转,一路到底全是2000转换挡,甚至还有1500转就换挡的,白瞎了这款16v的发动机。
低速换挡的危害和误区首先是环境危害,由于低速换挡的时候缸内压力大,混合气体过浓,混合气燃烧的时候没有经过充分燃烧就排了出来,排出来的废气中还有未燃烧干净的汽油和碳化物,会污染环境。
有些司机可能会说,环境污染关我屁事,那好,接下来的危害就关你的事情了。
低速换挡最大的危害是加剧发动机的磨损。
什么?低速反而会加速磨损?高速反而不加剧磨损了?这和大部分人的印象是相反的,这不是瞎扯吗?绝对不是瞎扯!下面来谈谈低速换挡对加剧发动机磨损的原理:低速换挡时,由于发动机动力不足,缸内气压过高,活塞对曲轴连杆的压力也很高。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塞对曲轴连杆的压力高,曲轴连杆对活塞的压力就高,因为曲轴连杆和活塞是成一定角度的,因此曲轴连杆对活塞的压力分解成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和一个垂直于气缸壁的力,正是这个垂直于气缸壁的力,加剧了气缸的磨损!拿一张砂纸,轻轻的按在一块铁板上,快速在铁板上摩擦1分钟,再用另一种方法,将砂纸用力按在铁板上,慢速在铁板上摩擦1分钟,这两种情况哪种对铁板的磨损大?高转速换挡就好比第一种情况,虽然磨得快,但由于气缸壁压力低,在发动机设计范围内,不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后一种情况就好比低转速换挡,虽然转速慢,但是曲轴连杆会将活塞死死的压在气缸壁上,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这个结论和很多人想想的不一样吧?确实,如果发动机转速特别高,比如高到红线区域,发动机确实会加剧磨损,但只要转速在健康转速范围内,绝对不会加剧磨损,相反发动机动力充沛,磨损减少,油路气路都很通畅,寿命可以延长。
现在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发动机开30万公里不用大修,有些人开10来万公里就要开缸大修了吧!错误的驾驶习惯是导致发动机寿命缩短的罪魁祸首。
有一次我开朋友的307,我知道307是高速发动机,在加速的时候把发动机拉到了4000转,发动机“咆哮”了起来,朋友“心疼”不已,说发动机要坏掉云云,还说自己平时很爱护发动机,都没舍得踩到2500转以上,一般都是2000转就换挡。
哎~ 我也不好说他什么,明明是在害发动机,还以为是爱护发动机。
还有一个人,他和我说他的POLO,他很爱护,从来不舍得让发动机拉高转速,都是1500转就换挡了,我问他这样开开了多久了,他说开了2万公里,于是我就不说什么了,免得他晚上睡不着觉。
低速换挡的另外一个危害是发动机积碳,导致发动机性能降低。
这个危害估计知道的人比较多,不多讲了,积碳可以拉高速消除一些,也可以通过清洗发动机来清除(打吊瓶)。
但要记住,发动机的磨损是不可逆的,一旦因为错误的驾驶习惯使发动机严重磨损了,只能通过大修,换活塞环等方法解决,有时候甚至需要镗缸来解决,而镗过缸的发动机,就算维修技术再高寿命也没多少了,基本宣判了这个发动机即将退役。
低速换挡还有一个危害:费油!费钱!这个也是和大部分人的认知相反的,因为我说的这个费油是长期来看费油,短期来看,也许低速换挡确实可以省那么一点点油。
长期的低速换挡导致气缸磨损,导致气缸密封性降低,从而使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降低。
我看到过一个人开1.3排量的发动机,第一年油耗不到7升,开了4年多以后,油耗到了百公里13L!因为他长期低速换挡拖档开车导致了发动机严重磨损。
最后只好通过大修发动机,换活塞环解决。
这发动机一大修就是几千块,再加上后2年多烧的油耗,前2年省下的油钱全搭进去还远远不够!以私家车一年开2万公里为例,一辆1.6排量的小排量车,根据经验,2000转换挡,和2500转换挡实际油耗相差大约只有0.5L。
本来百公里8L,现在变成8.5L,一年多烧 100L 油,按现在的油价,一年也就多支出700多块钱。
换来的是发动机源源不断的充沛动力!换来的是发动机长久的工作寿命!省下清洗发动机钱和清洗节气门、怠速马达的钱!随便想想,长期来看到底哪个省油、省钱?有一些特别高转速的发动机,由于低速扭矩实在太小,汽油燃烧非常不充分,因此高速换挡反而比低速换挡还省油!——这个也是和很多人的认知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