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问答题

植物生理学问答题

植物生理学问答题
植物生理学问答题

问答题

1.在农业生产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的依据有哪些?

2.气温为15.50C时假定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不受任何阻力,仅有1大气压(1.01325×100Pa)的作用能使水在植物体内升高多少米?如果仅有根压在水分运输中起作用,根压为3×100Pa时,植物的最大高度能为多少米?

3.A.B两温室气温分别为20和300C,室内的相对湿度都调到蒸汽压亏缺(vaporpressuredeficit)△e为1200,阳江照射温室后,两个温室内的烟草叶温都比其所在室内的气温高50C,问哪个温室内的烟草蒸腾速率增加得更快(设20.25.30和350C时的e0分别为2760.3670.4800和6400Pa)?

4.三个相邻细胞A.B.C的渗透势和压力势如下所示,各细胞的水势为多少?其水流方向如何?(用箭头表示)

ABC

渗透势=-10巴渗透势=-9巴渗透势=-8巴

压力势=4巴压力势=6巴压力势=-4巴

5.空气中水蒸汽的水势如何计算?

6.250C时,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为3168Pa。1mol·L-1蔗糖溶液中水的饱和蒸汽压力3105Pa。水的偏摩尔体积近似为

18cm3·mol-1。请计算1mol·L-1蔗糖溶液的水势是多少?

7.一个细胞的渗透势-1.9×106Pa,压力势=9×106Pa,将其放入装有纯水的烧杯中。在放入细胞的瞬间(t0)及达到平衡时(t1),烧杯中的水和细胞的水势以及细胞的渗透势和压力势各为多少?水分如何流动?计算中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8.已知00C.300C和350C时的饱和蒸汽密度e0分别为3.8×10-6.31.0×10-6和39.5×10-6g·cm-3。将温度保持在300C的一桶水放在气温为00C.相对湿度为40%的室外或者气温为350C.相对湿度也为40%的室外,这桶水在哪种情况下蒸发更快?

9.假定A.B两细胞的压力势都是5×10Pa,A细胞含100ul 0.5M葡萄糖,而B细胞含100ul 0.5M蔗糖。如果两细胞相互接

触,水分如何流动?具有高浓度溶质的细胞中的水能否流向具有低浓度溶质的细胞?

10.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水分进入植物主要是从根毛——皮层——中柱——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然后到大气中去。

11.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12.植物如何维持其体温的相对恒定?

13.下图表示细胞水势及其组分压力势和渗透势和细胞相对体体积间的关系。请指出在细胞相对体积分别为1.0和1.3时,细胞所处的状态以及压力势、渗透势和水势各是多少巴?

14.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个细胞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体积不变。

(2)若细胞的压力势=-渗透势,将其放入某一溶液中时,则体积不变。

(3)或细胞的压力势=渗透势,将其放入纯水中,则体积不变。

(4)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16.简述有关气孔开闭的无机离子(K+)吸收学说。

18.有A.B两个细胞,A细胞的4a=-10bPa,4p=4×105Pa,B细胞的渗透势=-b×105Pa,4p=3×105,请问:(1)A.B两细胞接触时,水流方向如何?(2)在28oC时,将A细胞放入0.12mol·kg-1(质量摩尔浓度)蔗糖溶液中,B细胞放入

0.2mol·kg-1蔗糖溶液中。假设平衡时两细胞的体积没有变化,平衡后A.B两细胞的4w.4a和4p各为多少?如果这时它们相互接触,其水流方向如何?

19.假定土壤的渗透势和衬质势之和为-105Pa,生产在这种土壤中的植物4w.4s和4p各为多少?如果向土壤中加入盐溶液,其水势变为-5×105Pa,植物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20.设一个细胞的4w=-8巴,初始质壁分离时的4s=-16巴,假若该细胞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比原来的体积缩小4%,计算其原来的4s和4p各为多少巴?

21.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22.植物代谢旺盛的部位为什么自由水较多?

23.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24.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25.分析产生下列实验结果的机理

26.一株水稻生长矮小,叶色发黄,叶片窄面短,无分蘖.生长不长,有人建议施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其生长,你认为行吗?

为什么?(每点1.5)

27.丰产田里的小麦,在拔节期多阴雨,常易引起倒状,这是什么原因?(每点2分)

28.俗话说“树怕剥皮,不怕烂心”是否真有道理?(每1.5分)

29.黑暗中萌了生长的马铃薯幼苗有哪些特征?其原因何在?(每点2分)

30.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旺盛嫩绿,为会什么?它对农业生产是否都不利?

31.园林栽培中常用杆插枝条来繁殖花木,但若将枝条倒插后却又难以成活,为什么?

32.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33.设一半透膜将一容器分成容积相等的A.B两部分。A中有1L蛋白质溶液,与蛋白质溶液结合的K+溶度为0.24mol·L -1。B中有1LKCl溶液,浓度为0.08mol·。计算:

(1)达到杜南平衡时,有多少K+由B液进入A液?

(2)达到杜南平衡时,膜两侧的K+.Cl-1浓度分别为多少?

(3)达到杜南平衡时,A测K+浓度是B侧K+浓度的多少倍?

34.将5cm3的植物组织放入100mol0.2007mol·L-1的So4-2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扩散平衡,测得此时溶液浓度为0.2000mol·L-1。计算:

(1)植物组织含有多少摩尔从溶液中扩散来的

(2)该组织之自由空间之体积为多少So42-?

(3)该组织之表现自由空间是多少?

35.已知某植物细胞内含有带负电荷的不扩散离子浓度0.01M,把这样的细胞放在Na+和Cl-浓度为0.01M的溶液中,这时膜内Na+浓度为0.01M。当达到杜南平衡时,膜内[Na+]是膜外[]的多少倍?(假设膜外体积等于膜内体积)。

36.硫酸铵含21%,碳酸氢铵含氮17%,尿素含氮45%。原计划在一块地里施85kg硫酸铵,但现在只能购到碳酸氢铵可尿素,如要施用相同氮素水平的肥料,需用碳酸氢铵或尿素各多少?

37.支持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有哪些实验证据?并解释之。

38.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为什么?

39.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40.肥料适当深施有什么好处?

41.为什么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氨态氮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硝态氮的好?

42.为什么叶中的天冬酰胺或淀粉含量可作为某些作物施用N肥的生理指标?

43.某实验室正在进行必需元素的缺素培养,每一培养缸中只缺一种元素,其中有三缸未注明缺乏何种元素,但缺乏症状已表现出来:

第一缸植物的老叶叶尖和叶缘呈枯焦状,叶片上有褐色斑点,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

第二缸植株的老叶叶脉间失绿,叶脉清晰可见;

第三缸植株的症状也是老叶失绿,但失绿叶片的色泽较为均一,只是叶尖和中脉附近较严重些。

根据上述缺素症状,你能判断出各培养缸中最可能缺乏的元素吗?

44.举出10种元素,说明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45.NO3-进入植物之后是怎样运输的?在细胞的哪些部分.在什么酶催化下还原成氨?

46.是谁在哪一年发明了溶液培养法?它的发明有何意义?

47.固氮酶有哪些特性?简述生物固氮的机理。

48.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对离子的交换吸附。

49.在含有Fe.K.P.Ca.B.Mg.Cu.S.Mn等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培养棉花,当棉苗第四片叶展开时,在第一片叶上出现了缺绿症,问该缺乏症是由于上述元素中哪种元素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为什么?

50.Levitt提出的植物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四条标准是什么?

51.钾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52.一位学生配制了4种溶液,每种溶液的总浓度都相同。他用这此溶液培养已发芽的小麦种子,2周后测得数据如表7.1,请问处理1和2中的小麦根为什么特别短?

表7.1小麦的溶液培养

53.用燕麦和小麦研究离子吸收规律,得到如图7.1所示的结果。你能从图7.1中得出什么结论?

54.用溶液培养研究番茄的氮.磷.钾元素缺乏症时,一下学生忘记在培养缸上贴标签。培养3周后,发现A处理的番茄叶片卷缩不平,不缺绿斑,叶边枯焦,老叶症状比幼叶的更为显著。B处理的番茄老叶干黄脱落,幼叶灰绿,叶柄叶脉呈紫色,根细而长,幼叶较老叶的缺乏症轻,整株生长缓慢。C处理的番茄叶片紫红色,叶片及叶柄上有坏无级斑,老叶症状较幼叶症状更明显,根系发育差,整株生长慢。请你根据这些症状,为不同处理的培养缸补贴标签。

55.溶液培养的番茄在第一朵花开放4周后,用50μg/gβ-萘氧乙酸(NOA)+30μg/gGA3处理其花序。或者,先用10μg/g 玉米素(Z)处理蓓蕾,在开花4周后再50μg/g(NOA)+30μg/g处理花序。生长一段时间后,测定番茄根和果实的鲜重,

结果如图A.B.C所示,请从此项研究中得出适当结论。

56.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豌豆上胚轴细胞的膜电势因为用氰物化处理(A)和随后除去氰化物(B)而发生变化,你如何解释这一研究结果?

57.在250C下,将小麦根浸在含苞K+.Na+.NO3-.Cl-等离子混合液中,24小时达平衡状态。测得根与外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为-110mV。其中K+.Na+在根组织中的实际浓度分别为73和8μg/g。请计算判定根对K+.Na+是主动或被动吸收(1.865之反对数值为73)?

58.如何用楞斯特方程判断一个转运过程是主动吸收还是被动吸收?

59.为什么在生产实际中常将磷肥,特别是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作为基肥或种肥而不作为追肥?

60.影响植物根部吸收矿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1.何为根外营养?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它有何优越性?

62.试述盐分吸收与水分吸收的关系?

63.为了确切地证实某种元素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要做哪些实验?

64.阴.阳离子能否不耗代谢能量于细胞内积累?为什么?

65.试述根部吸收矿质的过程。

66.试述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形式与途径,可用什么方法证明?

67.什么是营养临界期及营养最大效率期?它们对作物产量形成有何影响?

68.为什么说施肥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9.为使肥效充分发挥,生产上常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70.必需矿质元素应具备哪几条标准?目前已知植物必需元素共有多少种?其中大量与微量元素各

71.作物矿质元素是否缺乏,如何诊断?

7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是一不耗能量的过程,所以它只能顺其浓度梯度移动。因此被动吸收不会发生离子于细胞内的累积现象”。这种说法对吗?为会么?

73.根部吸收离子的数量总与土壤溶液(或培养液)中离子的数量成比例,对吗?为什么?

74.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亚硝酸盐不会积累?

75.何以证明氨是固氮酶的最终产物?

76.目前,生物因素氨的机理之主要内容是什么?

77.施肥如何才能做到合理?

78.为什么植物吸收的磷素,通常都是磷酸盐形式?

79.给出一般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强曲线图,并对曲线各部分的特点加以说明。

80.从植物生理与作物高产角度试述你对光呼吸的评价

81.举出三种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82.叶色深浅与光合作用有何关系?为什么?

83.是谁用什么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而不是CO2?

84.试述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85.扼要叙述光呼吸过程中乙醇酸的来源。

86.在一项试验中要比较两个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试简述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要尽量减少试验误差,在提取及测定时,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

87.NADPH2/NADP+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是—0.32V,如果在光照条件下NADPH2/NADP+的实际比例是10:1,求NADPH2/NADP+的实际氧化还原电位。

88.何谓光合作用?用什么简便方法证明光合作用的存在。

89.试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相偶联的机理。

90.根据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分为哪三个类群?

92.植物体内水分亏缺使光合速率减弱的原因何在?

93.假定同化1mol的CO2为碳水化合物,实际吸收5mol的650nm的红光量子和5mol的400nm的紫光量子,已知1mol的葡萄糖所含能量为686千卡,求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效率。

94.假定测定温度为25℃,CO2浓度为330ppm。根据图6.4,请回答:

95.哪些矿质元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为了夺取作物高产,应该如何做到合理施肥?

96.假定武汉地区的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2,一年三熟,两季水稻共产2000斤/亩,一季小麦亩产350斤,经济系数均按0.5计算,农产品含水量为12%,每公斤干物质含能量按4000千卡计算,试求这一亩耕地的光能利用率。

143.请计算每爱因斯坦波长分别为660和450nm的红光和蓝光量子的能量。

97.假定在细胞内条件下从ADP和无机磷生成ATP的△G0为+41.8kJ·mol-1。

98.假定还原1molCO2需要8mol光量子,请计算波长为400.500.600和700nm的光的能量转换效率。

99.阳光下的蚕豆叶片细胞中,ATP:ADP:AMP=5:3:2,请计算其能荷并指出此值说明了蚕豆叶细胞可能处于什么代谢状态。

100.比较下列两种概念的异同点:

(1)光呼吸和暗呼吸(2)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101.C3植物和C4植物有何不同之处?

102.计算1摩尔光系统Ⅰ色素分子的光量子的能量。

103.何谓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104.何谓限制因子律?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其主要意义何在?

105.如何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106.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的?产生哪些物质?暗反应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可分哪几个大阶段?产生哪些物质?

107.在无氧条件下,单独把丙酮酸加入绿豆提取液中,结果只有少量的乙醇形成。但是,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加入大量的葡萄糖,则生成大量的乙醇,这是什么原因?

108.为什么C6/C1比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呼吸途径的变化?

109.在酵母提取液中葡萄糖发酵产生乙醇。如果向提取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对物质,对发酵速

110.为什么呼吸作用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而不是葡萄糖的直接氧化?

111.一分子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和TCA环的途径完全氧化时,(1)可以产生多少分子ATP?(2)葡萄糖完全氧化成CO2和H2O时,△G0′=-2867.5kJ·mol-。细胞内ATP水解的△G0′=-30.5kJ·mol-。葡萄糖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有多少(%)以ATP形式被贮藏起来?(3)其余的能量到哪里去了?

112.小篮子法测定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以Ba(OH)2吸收呼吸时放出的CO2种子重5g,反应进行20分钟,用0.1N-草酸滴定剩余的Ba(OH)2,用去草酸18ml,空白滴定用去草酸20ml,计算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强度。

113.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何会使植物受伤死亡?

114.机械损伤会显著加快植物组织呼吸速率的原因何在?

115.呼吸作用于生理功能有哪些?

116.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对植物生存有何适应意义?

117.试从不同底物呼吸途径呼吸链和末端氧化举出呼吸代谢途径各三条。

118.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19.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是如何适应其呼吸作用这一特定功能的?

120.磷酸戊糖途径与EMP-TCA途径相比有何不同?

121.呼吸作用是怎样影响植物的水分收收,矿质营养等生理活动的?

122.呼吸作用对农业实践有何重要作用?

123.为什么种子入仓时间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其临介含水量?

124.白天在实验室测定植物茎叶的呼吸速率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125.萌发的大麦种子其RQ值等于0.97,而同一种子胚的RQ值等于0.23,为什么?如果将种浸入水中,发现RQ值可增加至6.5,为什么?

126.试述戊糖酸途径的出现意义。

127.呼吸作用与有机物代谢有何关系?

128.果树生产上常利用环剥提高产量,为什么?若在果树主茎下端剥较宽的环能提高果树的产量吗?为什么?

129.细胞内含有多种多样的酶,为何各生理生化过程能有序而协调的进行?

130.简述高等植物体内脂肪酸α-氧化的途径有生理意义。

131.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132.试述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方向和形式,可用什么方法证明?

133.什么叫次生植物物质?它们在植物生命活动和人类经济生活中有何意义?

134.试述人幼嫩叶到衰老叶,同化物运输有何变化?

135.有机物质的运输在植物生活中有何意义?

136.如何脏乱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同化物质的运输是个主动过程?

137.何谓压力流动假说?它的主要内容和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138.如何用实验证明烟草中的烟碱不是叶片本身合成而是根部合成后再运到地上部分来的?

139.乙醛酸循环与TCA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40.简述油料种子萌发时油脂如何转变为糖的。

141.一株马铃薯在100天内,其块茎增重达400克,块茎的含水量为70%,茎的韧皮部的横切面积为0.005cm2,求同化物质运输的比集运量。

142.为什么香蕉在10℃时不变甜而有些蔬菜只有冬季低温才变甜?

143.蔗糖是植物体内运输的一种主要有机物质,其原因和优点是什么?

144.试说明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律。

145.简述淀粉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146.植物体内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特定组织中生长素的含量?

147.各种赤霉素的共同点及相互区别是什么?

148.赤霉素在基因表达的哪一阶段或何种水平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149.M.Venis在1985年提出了激素受体的哪5条标准?

150.用试验证明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151.生长素的生理效应如何?合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何?应注意些什么?

152.生长素为什么可以促进细胞伸长?

153.IAA氧化酶的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相互关系?

154.生长素诱导胞伸长与酸诱导细胞伸长的共同点是什么?

155.证明细胞分裂素是在根尖合成的实验依据有哪些?

156.尽管吲哚乙酸是植物的天然生长素,但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一般不用吲哚乙酸而用其它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药剂代替?

157.为什么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处理可获得无籽果实?

158.试讨论下列植物激素间有何关系?

159.具有生长素类活性物质有何特点?请判断下列特质是否具生长素活性?为什么?

160.乙烯生物合成过程受哪些因素的调控?

161.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控制植物体内激素的生物合成以获得新的品种?

162.五大类植物激素是如何发现的?

163.五大类植物激素可用什么生物鉴定法加以确定?(每类至少一种方法)

164.苯氧类化合物是什么类型的除草剂?其特点如何?

165.生长素和乙烯为何都能2促进菠萝开花和增加黄瓜的雌花数?

166.啤酒生产中可用什么方法使不发芽的大麦种子完成糖厂化过程?为什么?

167.装箱苹果中只有一只腐烂就会引起整箱苹果变质,甚至腐烂,为什么?

168.春天栽培容易成活,请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给予解释。

169.试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的利用。

170.农谚讲“旱长根,水长苗”是什么意思?道理何在?

171.何谓向地性?植物根产生向地性的原因何在?

172.稻麦倒伏后,为何以能恢复直立?

173.果树栽培上为什么会出现开花结实的大小年现象?应如何克服?

174.何谓组织培养?它在农业生产上有何实际意义?

175.试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76.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何在?

177.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顶端优势的产生?

178.在“生长周期”中,速生期之后为什么会有一个缓慢生长期?

179.温室栽培植物时,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植物生长才健壮?

180.为什么植物在生长的最适温度下,反而长得不健壮?

181.水分在种子萌发中有哪些作用?

182.下表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表内的这种现象?183.试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每点2分)

184.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问答题--答案

1.在农业生产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的依据有哪些?

(1)作物从幼苗到开花结实,在其不同的生育期中的需水情况不同。所以,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合理灌溉,既节约用水,又能保证作物对水分的需要。(2)其次,要注意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一般在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一定要满足作物水分的需要。(3)其三,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同,一般可根据蒸腾系数的大小来估计其对水分的需要量。以作物的生物产量乘以蒸腾系数可大致估计作物的需水量,可作为汇聚灌溉用水量的参数。

2.气温为15.50C 时假定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不受任何阻力,仅有1大气压(1.01325×100Pa)的作用能使水在植物体内升高多少米?如果仅有根压在水分运输中起作用,根压为3×100Pa 时,植物的最大高度能为多少米?

1大气压(1.01325×100)能使水在植物体内升高10.2m 。根压为3×100Pa 时,植物最大高度可为30.2m 。

3.A.B 两温室气温分别为20和300C ,室内的相对湿度都调到蒸汽压亏缺(vaporpressuredeficit )△e 为1200,阳江照射温室后,两个温室内的烟草叶温都比其所在室内的气温高50C ,问哪个温室内的烟草蒸腾速率增加得更快(设20.25.30和350C 时的e0分别为2760.3670.4800和6400Pa )?

叶温250C 时,△e=2110Pa;

叶温350C 时,△e=2800Pa。

气温较高的温室中蒸腾速率增加得更快。

4.三个相邻细胞A.B.C 的

和如下所示,各细胞的为多少?其水流方向如何?(用箭头表示)

ABC =-10巴=-9巴=-8巴

=4巴=6巴=-4巴

细胞:A 细胞B 细胞C 细胞

水势:=-6巴=-3巴=-4巴

5.空气中水蒸汽的水势如何计算?

空气中水蒸气(气相)的水势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既:

可简化为:=-10.7Tlg(100/RH) 式中P 为试验小室内空气的蒸汽压

为纯水在该温度下的蒸汽压

RH为在该温度下小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6.250C时,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为3168Pa。1mol·L-1蔗糖溶液中水的饱和蒸汽压力3105Pa。水的偏摩尔体积近似为

18cm3·mol-1。请计算1mol·L-1蔗糖溶液的水势是多少?

2.78×106Pa

7.一个细胞的-1.9×106Pa,=9×106Pa,将其放入装有纯水的烧杯中。在放入细胞的瞬间(t0)及达到平衡时(t1),烧杯中的水和细胞的水势以及细胞的渗透势和压力势各为多少?水分如何流动?计算中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从t0到t1期间,水分流向细胞内,到t1时达动态平衡??? `。计算中的假定条件是:(1)细胞体积不变(不变),(2)烧杯中水的体积无限大。

8.已知00C.300C和350C时的饱和蒸汽密度e0分别为3.8×10-6.31.0×10-6和39.5×10-6g·cm-3。将温度保持在300C的一桶水放在气温为00C.相对湿度为40%的室外或者气温为350C.相对湿度也为40%的室外,这桶水在哪种情况下蒸发更快?

00C室外△e=29.5×10-6g·cm-3。

350C室外△e=15.2×10-6g·cm-3。

300C的水在气温为00C时比气温为350C时蒸发更快。

9.假定A.B两细胞的压力势都是5×10Pa,A细胞含100葡萄糖,而B细胞含蔗糖。如果两细胞相互接触,水分如何流动?具有高浓度溶质的细胞中的水能否流向具有低浓度溶质的细胞?

如果A.B两细胞均含有理想溶液,则二者接触时水分流动呈动态平衡或者说没有水分的净流动。实际上,由于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细胞的水势略低于A细胞的,水分从A流向B。决定水的流动方向的最重要因素是水势,因此具有高浓度溶质的细胞中的水能流向具有低浓度深质的细胞。例如,C细胞的

D细胞的。当C.D两细胞接触时,水将从D细胞流向C细胞。10.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水分进入植物主要是从根毛——皮层——中柱——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然后到大气中去。

在导管.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导地位。在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主要靠渗透。

11.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植物受涝后,叶子反而表现出缺水现象,如萎蔫或变黄,是由于土壤中充满着水,短时期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根压的产生受到影响,因而阻碍吸水;长时间受涝,就会导致根部形成无氧呼吸,产生和累积较多的乙醇,致使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叶片萎蔫变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12.植物如何维持其体温的相对恒定?

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即使在炎夏,只要水分的吸收与蒸腾作用能正常进行,就可使植物体及叶面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不受热害。这是因为水具有高比热.高汽化热,通过蒸腾作用可散失大量热量的缘故。

13.下图表示细胞水势及其组分.和细胞相对体体积间的关系。请指出在细胞相对体积分别为1.0和1.3时,细胞所处的状态以及.和各是多少巴?

图中曲线表明,当细胞相对体积为1.0时,=0,==-16巴,此时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当细胞相对体积为1.3时,细胞处于充分饱和状态(紧张状态),=12巴,=-12巴,=0。

14.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低温降低根系吸水速度的原因是(1)水分本身的粘度增大,扩散速度降低;原生质粘度增大。(2)水分不易透过原生质;呼吸作用减弱,影响根压;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收表面积的增加。(3)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主动吸水机制中所依赖的活力。

15.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个细胞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体积不变。

(2)若细胞的=-,将其放入某一溶液中时,则体积不变。

(3)或细胞的=,将其放入纯水中,则体积不变。

(4)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1)除了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细胞之外(=0),当细胞内液浓度与外液浓度相等时,由于还有细胞的,因而细

胞的=+,通常细胞水势高于外液水势而发生失水,体积变小。

(2)此时细胞=0,若把该细胞放入任一溶液时,都会失水,体积变小。

(3)当细胞的=时,将其放入水中,由于=0,而为一负值,故细胞吸水,体积变大。

(4)充分饱和的细胞,=0,溶液中的<0,所以该细胞会失水,体积变小。

16.简述有关气孔开闭的无机离子(K+)吸收学说。

七十年代初期研究证明,保卫细胞中K+的积累量与气孔开关有密切的关系。在光照下保卫细胞内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形成ATP,ATP在ATP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启动位于质膜上的H+/K+交换主动地把K+吸收到保卫细胞中,保卫细胞内K+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促进其吸水,气孔就张开。在黑暗中,则K+从保卫细胞中移出膜外,使保卫细胞水势增高,因而失水引起气孔关闭。

17.假设一个细胞的,将其放入的溶液中,请计算细胞4P为何值时才能分别发生以下三种情况:(1)细胞失水;(2)细胞吸水;(3)细胞既不吸水又不失水。

(1)8×105Pa≥4p>5×105Pa

(2)Opa≤4p<5×105Pa

(3)4p=5×105Pa

18.有A.B两个细胞,A细胞的4a=-10bPa,4p=4×105Pa,B细胞的=-b×105Pa,4p=3×105,请问:(1)A.B两细胞接触时,水流方向如何?(2)在28oC时,将A细胞放入0.12mol·kg-1(质量摩尔浓度)蔗糖溶液中,B细胞放入0.2mol·kg-1蔗糖溶液中。假设平衡时两细胞的体积没有变化,平衡后A.B两细胞的4w.4a和4p各为多少?如果这时它们相互接触,其水流方向如何?

(1)由于B细胞水势高于A细胞的,所以水从B细胞流入A细胞;

(2)A细胞:4w=-3×105Pa,=-10bPa,4p=7×105Pa;

B细胞:4w=-5×105Pa,=-b×105Pa,4p=105Pa,

水从细胞流向B细胞。

19.假定土壤的渗透势和衬质势之和为-105Pa,生产在这种土壤中的植物4w.4s和4p各为多少?如果向土壤中加入盐溶液,其水势变为-5×105Pa,植物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达到平衡时,根的4w=-105Pa,4s=-10bPa,4p=9×105Pa。当土壤水势为-5×105Pa时,因为根中的水分流向土壤,植物可能全发生萎蔫。

20.设一个细胞的4w=-8巴,初始质壁分离时的4s=-16巴,假若该细胞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比原来的体积缩小4%,计算其原来的4s和4p各为多少巴?

设原来细胞的体积为100%,初始质壁分离时则细胞体积为原来的96%,依据公式:P1V1=P2V2

100%·4s=96%·(16巴)

∴4s=

又∵4p=4w-4s

=0.8-(-15.36)=7.36(巴)

答:该细胞原来的4s为-15.36巴,原来的压力势4p为7.36巴。

21.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1)叶片水势随一天中的光照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从黎明到中午,在光强及温度逐渐增加的同时,叶片失水量逐渐增多,水势亦相应降低;(3)从下午至傍晚,随光照减弱和温度逐渐降低,叶片的失水量减少,叶水势逐渐增高;(4)夜间黑暗条件下,温度较低,叶片水势保持较高水平。

22.植物代谢旺盛的部位为什么自由水较多?

(1)因为自由水可使细胞原生质里溶胶状态,参与代谢活动,保证了旺盛代谢的正常进行;(2)水是许多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介质,双是酶催化和物质吸收与运输的溶剂;(3)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维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所以,植物体内自由水越多,它所点的比重越大,代谢越旺盛。

23.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气孔开闭取决于保卫细胞及其相邻细胞的水势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内.外部因素,与昼夜交替有关。在适温.供水充足的条件下,把植物从黑暗移向光照,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显著下降而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放。反之,当日间蒸腾过多,供水不足或夜幕布降临时,保卫细胞因渗透势上升,失水而缩小,导致气孔关闭。

气孔开闭的机理复杂,至少有以下三种假说:(1)淀粉——糖转化学说,光照时,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使细胞内PH值升高,促使淀粉在磷酸化酶催化下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水势下降,副卫细胞的水进入保卫细胞,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则变化相反。(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保卫细胞的渗透系统亦可由钾离子(K+)所调节。光合磷酸化产生ATP。ATP使细胞质膜上的钾-氢离子泵作功,保卫细胞便可逆着与其周围表皮细胞之间的离子浓度差而吸收钾离子,降低保卫细胞水势,气孔张开。(3)有机酸代谢学说,淀粉与苹果酸存在着相互消长的关系。气孔开放时,葡萄糖增加,再经过糖酵解等一系列步骤,产生苹果酸,苹果酸解离的H+可与表皮细胞的K+交换,苹果酸根可平衡保卫细胞所吸入的K+。气孔关闭时,此过程可逆转。总之,苹果酸与K+在气孔开闭中起着互相配合的作用。

24.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在刚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与细胞壁之间若接若离。称为初始质壁分离。把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水势较高的溶液和纯水中,则细胞外的水分向内渗透,使液泡体积逐渐增大因而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接触,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一现象叫质壁分离复原。

研究质壁分离可以鉴定细胞的死活,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半透膜性质,产生质壁分离现象,而死细胞无比现象;可测定细胞水势,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此时细胞的渗透势就是水势(因为此时压力势为零):还可用以测定原生质透性.渗透势及粘滞性等。

25.分析产生下列实验结果的机理

生长旺盛的麦苗在适温.高温条件下:(1)加水,有吐水现象;(2)加20%Nacl无明显吐水;(3)冷冻处理,无明显吐水

(1)根吸水大于蒸腾,叶内水通过水孔排出;

(2)外液水势低,影响根系吸水,故不发生吐水现象;

(3)冷冻低温使根系呼吸降低.根系吸水减少,不发生吐水现象。

26.一株水稻生长矮小,叶色发黄,叶片窄面短,无分蘖.生长不长,有人建议施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其生长,你认为行吗?为什么?(每点1.5)

不行。因为生长是量的积累过程,需要较多的物质来源。而生长调节剂只能起刺激.调节和控制植物代谢的作用,它即不是营养物质,也不是万灵药,更不能代替别的农业措施,因此,必须配合肥.水管理,才能显现其促进生长的效果。

27.丰产田里的小麦,在拔节期多阴雨,常易引起倒状,这是什么原因?(每点2分)

小麦丰产田一般种植较密,在拔节期间枝叶繁茂,植株下部通风透光相对较差。若遇阴雨,光照更弱,光合低下,碳水化合物不足,细胞壁物质缺乏,茎杆机械强度较差,加上水分多,组织更是柔软,因而容易引起倒状。

28.俗话说“树怕剥皮,不怕烂心”是否真有道理?(每1.5分)

从解剖学知道,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能使树木茎部不断地外生韧皮部,内生木质部。当树皮被环剥去一圈之后,就完全切断了韧皮部的筛管运输,使根系不能获得光合产物供应而生长受阻,甚至死亡,最后必然导致地上部和整体植物的死亡,所以树怕剥皮。树心因某种原因受损或者腐烂,一般只伤及已失去输导能力的初生木质部或心材部分,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仍可通过次(新)生的木质部或边材部分向上运输,不影响植物的生活和生长,因而有不怕烂心之说。29.黑暗中萌了生长的马铃薯幼苗有哪些特征?其原因何在?(每点2分)

黑暗中生长的马铃薯幼苗表现出明显的黄化现象,茎细长而柔软,节间长而机械组织不发达,茎顶不能直立呈钩状弯曲,叶细小而不开展,缺少叶绿素而呈黄白色,根系发育不良等,是黄化苗的典型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光照所引起。它们只需要在极微弱的光照下曝光5-10分钟,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植株形态趋于正常。消除在黑暗中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

是一种低能量的光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的差异,因而被称为光的形态建成或光的范型作用。此作用在不同波长的光质中以红光最有效,而红光的这种效应又可为随后的远红不照射所消除。因此,光的形态建成作用是由光敏素系统所控制的反应。

30.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旺盛嫩绿,为会什么?它对农业生产是否都不利?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一般只占干物质的1—3%,但由于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又参与叶绿素,植物激素,维生素等重要物质的组成,因此增施氮肥就能显著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枝叶的生长更为明显。由于氮至少多,蛋白质.核酸合成多而有利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叶绿素也增多,所以叶片肥大,颜色鲜绿。但如果施氮过多则会引起枝叶疯长,组织柔软,容易倒伏,并会推迟开花结实,影响产量。不过,对于收获叶片为对象的叶菜类植物来讲,氮多水足,恰恰又是增产的一项农业措施。所以,多施氮肥,不一定都有害于生产。

31.园林栽培中常用杆插枝条来繁殖花木,但若将枝条倒插后却又难以成活,为什么?

杆插花木枝条是利用植物组织或器官的再生特性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将失去的部分重新生长出来,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新植株。但如果将枝条倒插,速反了植物生长的极性原理,因而不易成活。

32.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原因如下:(1)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贫瘠,肥力较低,且风力较大,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树木纵向生长的;(2)阳光的影响,高山顶上因云雾较少,空气中灰尘较少,所以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上的树木生长缓慢,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33.设一半透膜将一容器分成容积相等的A.B两部分。A中有1L蛋白质溶液,与蛋白质溶液结合的K+溶度为0.24mol·L -1。B中有1LKCl溶液,浓度为0.08mol·。计算:

(1)达到杜南平衡时,有多少K+由B液进入A液?

(2)达到杜南平衡时,膜两侧的K+.Cl-1浓度分别为多少?

(3)达到杜南平衡时,A测K+浓度是B侧K+浓度的多少倍?

(1)0.06mol;(2)A测K+为0.256mol·L-1,Cl-1为0.016mol·L-1;

B侧K+浓度为0.064mol·L-1,Cl-1为0.064mol·L-1(3)4倍

34.将5cm3的植物组织放入100mol0.2007mol·L-1的So4-2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扩散平衡,测得此时溶液浓度为0.2000mol·L-1。计算:

(1)植物组织含有多少摩尔从溶液中扩散来的

(2)该组织之自由空间之体积为多少So42-?

(3)该组织之表现自由空间是多少?

(1)70umol(2)0.35cm3(3)7%

35.已知某植物细胞内含有带负电荷的不扩散离子浓度0.01M,把这样的细胞放在Na+和Cl-浓度为0.01M的溶液中,这时膜内Na+浓度为0.01M。当达到杜南平衡时,膜内[Na+]是膜外[]的多少倍?(假设膜外体积等于膜内体积)。

2倍

36.硫酸铵含21%,碳酸氢铵含氮17%,尿素含氮45%。原计划在一块地里施85kg硫酸铵,但现在只能购到碳酸氢铵可尿素,如要施用相同氮素水平的肥料,需用碳酸氢铵或尿素各多少?

需碳酸氢铵105kg,或尿素40kg。

37.支持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有哪些实验证据?并解释之。

(1)选择吸收。不同的离子载体具有各自特殊的空间结构,只有满足其空间要求的离子才能被运载过膜。由于不同的离子其电荷量和水合半径可能不等,从而表现出选择性吸收。例如,细胞在K+和Na+浓度相等的一溶液中时,即使二离子的电荷相等,但它们的水合半径不等,因而细胞对K+的吸收远大于对Na+的吸收。

(2)竞争抑制。Na+的存在不影响细胞对的K+吸收,但同样是第一主族的+1价离子Rb+的存在,却能降低细胞对K+的吸收。这是因为不仅Rb+所携带的电荷与K+相等,而且其水合半径也与K+的几乎相等,从而使得Rb+可满足运载K+的载体对空间和电荷的要求,结果表现出竞争抑制。

(3)饱和效应。由于膜上载体的数目有限,因而具有饱和效应。

38.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为什么?

叶色墨绿,叶大而厚且易披垂.组织柔嫩.茎叶疯长.易倒伏和易感病虫害等。

这是因为N素过多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大量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使原生质含量大增,而用于合成细胞壁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的光合产物减少。这样一来,由于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因而表现出叶色墨绿;原生质的增加使细胞增大,从而使叶片增大增厚,再加上原生质的高度水合作用和细胞壁机械组织的减少,使细胞大而薄,且重,因而叶片重量增加,故易于披垂;由于光合产物大理用于原生质的增加,而用于细胞壁物质的合成减少,因而表现出徒长和组织柔嫩多汁,其结果就是易于倒伏和易感病虫害。

39.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因为植物对N.P.K这三种元素的需要量较大,而土壤中又往往供应不足,成为植物生长发育的明显限制因子,对于耕作土壤更是如此。当向土壤中施加这三种肥料时,作物产量将会显著提高。所以,将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40.肥料适当深施有什么好处?

因为表施的肥料氧化剧烈,且易于流失和挥发,对氨态氮肥尤其如此。所以,肥料适当深施可减少养分的流失.挥发和氧化,从而增加肥料的利用率,并使供肥稳而久。此外,植物根系生长具有趋肥性,所以肥料适当深施还可使作物根系深扎,植株健壮,增产显著。

41.为什么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氨态氮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硝赕氮的好?

因为在石灰性土壤的高pH条件下,磷和大部分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很低,而氨态氮一般为生理酸性盐,它可使根际的pH下降,增加这些元素的有效性,硝态氮一般为生理碱性盐,它可使pH上升,进一步降低这此无元素的有效性,所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氨态氮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硝态氮的好。

42.为什么叶中的天冬酰胺或淀粉含量可作为某些作物施用N肥的生理指标?

因为当N素供应过量时,某些作物就将多余的N以天冬酰胺的形式贮备起来,这也可消除NH3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某些作物则大量消耗光合产物用以同化N,而用以合成淀粉的光合产物减少,叶中淀粉含量下降。当N素供应不足时,则叶中天冬酰胺的含量很低或难以测出,有的作物由于用于N同化的光合产物减少,结果叶中的淀粉含量增加。正因为某些作物叶片中的天冬酰胺或淀粉的含量随N素丰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叶中的天科酰胺或淀粉含量可用为某些作物施用N肥的生理指标。

43.某实验室正在进行必需元素的缺素培养,每一培养缸中只缺一种元素,其中有三缸未注明缺乏何种元素,但缺乏症状已表现出来:

第一缸植物的老叶叶尖和叶缘呈枯焦状,叶片上有褐色斑点,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

第二缸植株的老叶叶脉间失绿,叶脉清晰可见;

第三缸植株的症状也是老叶失绿,但失绿叶片的色泽较为均一,只是叶尖和中脉附近较严重些。

根据上述缺素症状,你能判断出各培养缸中最可能缺乏的元素吗?

第一缸缺K;第二缸缺Mg;第三缸缺N;

44.举出10种元素,说明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1)N:叶绿素.细胞色素.酶类和膜结构等的组成成分。

(2)P:NADP为含磷的辅酶,ATP的高能磷酸键为光合碳循环所必需;光合碳循环的中间产物都是含磷酸基因的糖类,淀粉合成主要通过含磷的ADPG进行;促进三碳糖外运到细胞质,合成蔗糖。

(3)K:气孔的开闭受K+泵的调节,K+也是多种酶的激活剂。

(4)Mg: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一些催化光合碳循环酶类的激活剂。

(5)Fe:是细胞色素.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的组成成分,促进叶绿素合成。

(6)Cu:质兰素(PC)的组成成分。

(7)Mn:参与氧的释放。

(8)B: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9)S:Fe-S蛋白的成分,膜结构的组成成分。

(10)C:光合放氧所需(或Zn:磷酸酐酶的组成成分等)。

45.NO3-进入植物之后是怎样运输的?在细胞的哪些部分.在什么酶催化下还原成氨?

植物吸收NO3-后,可以在根部或枝叶内还原,在根内及枝叶内还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环境条件而异,苍耳根内无硝酸盐还原,根吸收的NO3-就可通过共质体中径向运输。即根的表皮皮层内皮层中柱薄壁细胞导管,然后再通过根流或蒸腾流从根转运到枝叶内被还原为氨,再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在光合细胞内,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是在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在细胞质内进行的,亚硝酸还原为氨则在亚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在叶绿体内进行。在农作物中,硝酸盐在根内还原的量依下列顺序递减;大麦>向日葵>玉米>燕麦。同一植物,在硝酸盐的供应量的不同时,其还原部位不同。例如在豌豆的枝叶及根内硝酸盐还原的比值随着NO3-供应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46.是谁在哪一年发明了溶液培养法?它的发明有何意义?

1859年克诺普和费弗尔创立了溶液培养法,变称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由于溶液培养法对每一种矿质元素都能控制自如,所以能准确地肯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种类,从确定了植物的16种必需元素,为化学肥料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培养技术不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用,并逐渐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如在沙漠地带采用溶液培养法生产蔬菜,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47.固氮酶有哪些特性?简述生物固氮的机理。

固氮酶的特性:(1)由Fe-蛋白和Mo-Fe-蛋白组成,两部分同时存在才有活性。(2)对氧很敏感,氧分压稍高就会抑制固氮酶的固氮作用,只有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固氮过程。(3)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能力。(4)是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直接产物。NH3的积累会抑制固氮酶的活性。

生物固氮的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固氮是一个还原过程,要有还原剂提供电子,还原一分子N2为两分子NH3,需要6个电子和6个H+。在各种固氮微生物中,主要电子供体有丙酮酸.NADH.NADPH.H2,电子载体有铁氧还蛋白(Fd).黄素氧还蛋白(Fld)等。(2)固氮过程需要能量。由于N2具有键能很高的三价键(N≡N),要打开它需要很大的能量。大约每传递两个电子需4—5个ATP,整个过程至少要12—15个ATP。(3)在固氮酶作用下,把氮素还原成氨。

48.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对离子的交换吸附。

(1)选取根系健壮的水稻(可小麦等)幼苗数株,用清水漂洗根部,浸入0.1%甲烯蓝溶液中2—3分钟,将已被染成蓝色的根系移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摇动漂洗数次,直到烧杯中的蒸馏水不再出现蓝色为止。

(2)将幼苗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根系浸入蒸馏水中,另一组根浸入10%氯化钙溶液中,数秒钟后可见氯化钙溶液中的根系褪色,溶液变蓝,而蒸馏水中的根系不褪色,水的颜色无变化或变化很小。这说明根系吸附的带正电荷的甲烯蓝离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了交换吸附,甲烯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中,使溶液变蓝。

49.在含有Fe.K.P.Ca.B.Mg.Cu.S.Mn等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培养棉花,当棉苗第四片叶展开时,在第一片叶上出现了缺绿症,问该缺乏症是由于上述元素中哪种元素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为什么?

是由于Mg的含量不足而引起的。在上述元素中能引起缺绿症的元素有Mg.Cu.S.Mn。这四种元素中只有Mg是属于再利用元素,它的缺乏症一般表现在老叶上;而Cu.S.Mn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它们的缺乏症表现在嫩叶上。当棉苗第四叶(新叶)

【优质文档】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题

2014 高级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题 一、将下列英文名词翻译成中文并用中文简要解释 phytochrome polyamines calmodulin Rubisico elicitor phytoalexin lectins systemin oligosaccharinaquaporin Phosphotidylinositol Osmotin 二、问答题 1. 举例说明突变体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 简述由茉莉酸介导的植物伤信号转导过程。3. 植物体内产生NO 形成途径主要有哪些?NO 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怎样?4. 简述由水杨酸介导的植物抗病信号转导过程。5. 试论述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6. 简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7. 什么是活性氧?简述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8. 植物抗旱的生理基础有哪些?植物如何感受干旱信号?9.盐胁迫的生理学基础有哪些?如何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0.说明干旱引起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机制。 11.为什么在植物生理分子研究中选拟南芥、蚕豆、番茄作为模式植物? 12.试述植物对逆境的反应和适应机理(阐述1-2 种逆境即可) 13.简述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与调节 (文字详述与详细图解均可14.以乙烯为例说明激素的信号转导过程。 15.什么是光呼吸与光抑制?简要阐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与植物本身 calcium messenger systym late embryogenesis abundent protein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heat shock protein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Original fluorescence yield Maximal fluoreseence yield photoihibition photooxidation photoinactivation photodamage photobleaching solarization

2013年考研农学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考研农学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光合作用中原初反应发生在( )。 A.叶绿体被膜上 B.类囊体膜上 C.叶绿体间质中 D.类囊体腔中 2.植物组织衰老时,磷酸戊糖支路在呼吸代谢途径中所占比例( )。 A.下降 B.上升 C.维持一定水平 D. 不确定 3.膜脂中( )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生理指标。 A.脂肪酸链长 B.脂肪酸 C.不饱和脂肪酸 D.不饱和脂肪酸双键 4.造成盐害的主要原因为( )。 A.渗透胁迫 B.膜透性改变 C.代谢紊乱 D.机械损伤 5.苹果和马铃薯等切开后,组织变褐,是由于( )作用的结果。 A.抗坏血酸氧化酶 B.抗氰氧化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多酚氧化酶 6.大部分植物筛管内运输的光合产物是( )。 A.山梨糖醇 B.葡萄糖 C.果糖 D.蔗糖 7.气温过高或过低,或植株受到机械损伤时,筛管内会形成( )而阻碍同化物的运输。 A.几丁质 B.角质 C.维纤丝 D.胼胝质 8.油料种子发育过程中,首先积累( )。 A.油脂 B.可溶性糖和淀粉 C.蛋白质 D.淀粉和油脂 9.生长素对根原基发生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细胞伸长 B.刺激细胞的分裂

C.促进根原基细胞的分化 D.促进细胞扩大 10.利用暗期间断抑制短日植物开花,选择下列哪种光最有效:( )。 A.红光 B.蓝紫光 C.远红光 D.绿光 11.酸雨主要成因是由空气污染物中的( )。 A.乙烯 B.二氧化硫 C.臭氧 D.氟化物 12.以下哪种危害的原因分析得不确切:( )。 A.旱害的核心是原生质脱水 B.涝害的根源是细胞缺氧 C.引起冻害的主要原因是冰晶的伤害 D.造成盐害的主要原因是单盐毒害 13.P蛋白存在于( )中。 A.导管 B.管胞 C.筛管 D.伴胞 14.细胞依靠( )将原生质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共质体。 A.纤维丝 B.胞间连丝 C.微管 D.微丝 15.( )两种激素在气孔开放方面是相互颉颃的。 A.赤霉素与脱落酸 B.生长素与脱落酸 C.生长素与乙烯 D.赤霉素与乙烯 16.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次序为( )。 A.芽>茎>根 B.茎>芽>根 C.根>茎>芽 D.根>芽>茎 17.乙烯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为( )。 A.ACC B.AVG C.AOA D.蛋氨酸 18.典型的植物有限生长曲线呈( )。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水分生理 一、选择题 1、每消耗1 kg 的水所生产的干物质克数,称为()。 A. 蒸腾强度 B. 蒸腾比率 C. 蒸腾系数 D. 相对蒸腾量 2、风干种子的水势为()。 A . ψW =ψs B. ψW =ψm C. ψW =ψp D. ψW=ψs+ψp 3、微风促进蒸腾,主要因为它能()。 A. 使气孔大开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吹散叶面水汽 D. 降低叶温 4、植物从叶尖、叶缘分泌液滴的现象称为()。 A. 吐水 B. 伤流 C. 排水 D. 流水 5、一植物细胞的ψw = - 0.37 MPa,ψp = 0.13 MPa,将其放入ψs = - 0.42 MPa的溶液(体积很大)中,平 衡时该细胞的水势为()。 A. -0.5 MPa B. -0.24 MPa C. -0.42 MPa D. -0.33 MPa 6、在同一枝条上,上部叶片的水势要比下部叶片的水势()。 A. 高 B. 低 C. 差不多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7、植物细胞吸水后,体积增大,这时其Ψ s()。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8、微风促进蒸腾,主要因为它能()。 A. 使气孔大开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吹散叶面水汽 D. 降低叶温 9、一植物细胞的ψW = - 0.3 MPa,ψp = 0.1 MPa,将该细胞放入ψs = - 0.6 MPa的溶液中,达到平衡时 细胞的()。 A. ψp变大 B. ψp不变 C. ψp变小 D. ψW = -0.45 Mpa 10、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 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 植物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C. 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D . 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11、在土壤水分充分的条件下,一般植物的叶片的水势为()。 A. - 0.2~ - 0.8 MPa B. - 2 ~ - 8 MPa C. - 0.02 ~ - 0.08 MPa D. 0.2~0.8 MPa 12、根据()就可以判断植物组织是活的。 A. 组织能吸水 B. 表皮能撕下来 C. 能质壁分离 D. 细胞能染色 二、是非题 1、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数相等的溶液。() 2、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取决于它们的水势差。() 3、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4、将一充分吸水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变小。() 5、蒸腾效率高的植物,一定是蒸腾量小的植物。() 6、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和矿质元素唯一的器官。() 7、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蒸汽压增大,蒸腾加强。() 8、没有半透膜即没有渗透作用。() 9、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10、在正常晴天情况下,植物叶片水势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的变化趋势为由低到高再到低。 () 11、共质体与质外体各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12、在细胞为水充分饱和时,细胞的渗透势为零。() 三、填空题 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ψW = -0.8 MPa的溶液(体积相对细胞来说很大)中,吸水达到平衡时测得细胞的 ψs = -0.95 MPa,则该细胞的ψp为(),ψW为()。 2、水分通过气孔扩散的速度与气孔的()成正比。 3、植物体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降低时,植物的代谢活动()。 4、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判断细胞(),测定植物的()以及观测物质透过原生质层的难易程度。 5、植物体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升高时,抗逆性()。 6、根系吸水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方式,前者的动力是(根压),后者的动力 是()。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_(大题目)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大题目)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 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 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 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 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 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 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 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植物生理学》问答题

《植物生理学》问答题 1、试述植物光呼吸和暗呼吸的区别。 答: 比较项目暗呼吸光呼吸 底物葡萄糖乙醇酸 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途径乙醇酸代谢途径 发生部位胞质溶胶、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 发生条件光、暗处都可以进行光照下进行对O2、CO2浓度的反应无反应高O2促进,高CO2抑制 2、光呼吸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1)光呼吸使叶片在强光、CO2不足的条件下,维持叶片内部一定的CO2水平,避免光合机构在无CO2时被光氧化破坏。 (2)光呼吸过程消耗大量O2,降低了叶绿体周围O2浓度和CO2浓度之间的比值,有利于提高RuBP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防止O2对光合碳同化 的抑制作用。 综上,可以认为光呼吸是伴随光合作用进行的保护性反应。 3、试述植物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制。 答:(1)扩散: ①简单扩散:简单扩散是指溶质从高浓度区域跨膜移向临近低浓度区域的过程。不 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②易化扩散:又名协助扩散,是指在转运蛋白的协助下溶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 转运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2)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指在细胞膜上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作用是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3)载体:载体是跨膜转运的内在蛋白,在夸膜区域不形成明显的孔道结构。 ①单向运输载体:单向运输载体能催化分子或离子顺电化学梯度单向跨膜转运。 ②反向运输器:反向运输器与膜外的H+结合时,又与膜内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两者朝相反 的方向运输。 ③同向运输器:同向运输器与膜外的H+结合时,又与膜外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两两者朝相 同的方向运输。 (4)离子泵:离子泵是膜上的ATP酶,作用是通过活化ATP推动离子逆化学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5)胞饮作用:胞饮作用是指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4、试述压力流动学说的基本内容。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分/词×10词=15分) 1.生物膜 2.水通道蛋白 3.必需元素 4.希尔反应 5.糖酵解 6.比集转运速率 7.偏上生长 8.脱分化 9.春化作用 10.逆境 二、符号翻译(分/符号×10符号=5分) 1.ER 2.Ψw 3.GOGAT 4.CAM 5.P/O 6.GA 7.LAR 8.LDP 9.SSI 10.SOD 三、填空题(分/空×40空=20分) 1.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是、和。 2.由于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叫做溶质势。溶质势表示溶液中水分潜在的渗透能力的大小,因此,溶质势又可称为。溶质势也可按范特霍夫公式Ψs=Ψπ=来计算。 3.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物质的组成成分,(2) 活动的调节者,(3)起作用。 4.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即、、、和。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也称类囊体膜为膜。 5.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电子最终受体是。 6.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和,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称为。 7.物质进出质膜的方式有三种:(1)顺浓度梯度的转运,(2)逆浓度梯度的转运,(3)依赖于膜运动的转运。 8.促进插条生根的植物激素是;促进气孔关闭的是;保持离体叶片绿色的是;促进离层形成及脱落的是;防止器官脱落的是;使木本植物枝条休眠的是;促进无核葡萄果粒增大的是。 9.花粉管朝珠孔方向生长,属于运动;根向下生长,属于运动;含羞草遇外界刺激,小叶合拢,属于运动;合欢小叶的开闭运动属于运动。 10.植物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有3种:植物、植物和植物。 11.花粉的识别物质是,雌蕊的识别感受器是柱头表面的。 四、选择题(1分/题×30题=30分) 1.一个典型的植物成熟细胞包括。 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细胞质、细胞壁和细胞核 C.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 D.细胞壁、原生质体和细胞膜

植物生理学选择填空试题

1.某植物在同样的时间内通过蒸腾耗水2kg,形成干物质5g,其蒸腾系数是(1)。(1) 2.5(2)0.4(3)400(4)0.0025 2.如果外液的水势高于植物细胞的水势,这种溶液称为(2)。(1)等渗溶液(2)高渗溶液(3)平衡溶液(4)低渗溶液 3.在植株蒸腾强烈时测定其根压,根压(4)。(1)明显增大(2)显着下降(3)变化不大(4)测不出 4.下列中(4)方法可克服植物暂时萎蔫。(1)灌水(2)增加光照(3)施肥(4)提高大气湿度 5.缺乏下列元素(1)时,缺素症状首先在老叶表现出来。(1)K(2)Ca(3)Fe(4)Cu 6、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向植物地上部运输时主要通过(2)。(1)筛管(2)导管(3)转运细胞(4)薄壁细胞。 7.下列盐类组合中,(2)组属于生理碱性盐。(1)NH4Cl、K2SO4和NH4NO3(2)KNO3、CaNO3和NaH2PO4(3)NH4Cl、K2SO4和CaSO4(4)NH4NO3、NH4H2PO4和NH4HCO38.光合作用合成蔗糖是在(3)里进行的。(1)叶绿体间质(2 9.3)不变( 10.C3 11. 12. 13.时的呼吸速率是15 14.O2 15.4)多酚 16.4) 17. 18 19. 20. 21 22. 芽(1)。 24.CTK(4)GA 和IAA 25.黑暗(2)16h 光照 用白光中断15分钟 1.引起植物发生生理干旱的土壤因素是土壤缺乏有效水、土壤盐渍等。 2.肉质植物耐热原因之一是其体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 3.白天,Pr型的光敏素的转变为Pfr型光敏素。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是Pfr型光敏素。 4.在水分较少,或氮肥少、或光照强的条件下,都会提高植物的根冠比。 5.植物激素有多种生理效应,例如:GA能解除生理矮生现象,Eth能促进成熟,ABA能抑制叶片的蒸腾作用。6.IAA的运输特点是极性运输,总的方向是向顶向基运输。 7.筛管汁液中,阳离子以K+最多,阴离子以HxPO4为主。 8.环割试验证明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这种方法应用于果树的枝条上可促进座果。 9.巴斯德效应是指氧气对EMP的抑制现象;瓦布格效应是指氧气对光合的抑制现象。10.高等植物在正常呼吸

2016植物生理学复习题(问答)

二、问答题 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逆境会对生物膜造成哪些破坏?植物如何来响应逆境?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有哪些功能? 温度为什么会影响根系吸水? 试述将鲜的蒜头浸入蔗糖与食醋配制的浓溶液中制成糖醋蒜的原理。 试用苹果酸代谢学说解释气孔开闭的机制。 一组织细胞的Ψs为-0.8MPa,Ψp为0.1MPa,在27℃时,将该组织放入0.3mol·L-1的蔗糖溶液中,该组织的重量增加还是减小?(R=0.0083 L·MPa·mol-1·k-1) 若室温为27℃,将洋葱鳞叶表皮放在0.4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放在0.3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的趋势;放在0.4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试计算细胞的水势?(R=0.0083 L·MPa·mol-1·k-1) 有A、B两细胞,A细胞的Ψπ=-106Pa,Ψp=4×105Pa,B细胞的Ψπ=-6×105Pa,Ψp =3×105Pa。请问:(1) A、B两细胞接触时,水流方向如何?(2) 在28℃时,将A细胞放入0.12 mol·L -1蔗糖溶液中,B细胞放入0.2 mol·L-1蔗糖溶液中。假设平衡时两个细胞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平衡后A、B两细胞的Ψw、Ψπ和Ψp各为多少?如果这时它们相互接触,其水流方向如何? 3个相邻细胞A、B、C的Ψs、Ψp如下图,三细胞的水势各为多少?用箭头表示出三细胞之间的水分流动方向。 A Ψs=-1Mpa Ψp=0.4Mpa B Ψs=-0.9Mpa Ψp=0.6Mpa C Ψs=-0.8Mpa Ψp=0.4Mpa 为什么不能大量施用单一肥料? 选择10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说明其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根外施肥主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各有哪些? 试分析植物失绿的可能原因。 为什么在叶菜类植物的栽培中常多施用氮肥,而栽培马铃薯和甘薯则较多地施用钾肥? 为什么水稻秧苗在栽插后有一个叶色先落黄后返青的过程?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有哪些特点? 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 什么是光呼吸?为什么说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总是伴随发生的? C3途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C4植物与C3植物在碳代谢途径上有何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12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卷12 (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后熟作用6.光敏素 2、水势7.离子的主动吸收 途径8.耐逆性 3、C 3 4.植物激素9.顶端优势 5.生长大周期10.红降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流动镶嵌模型突出了细胞膜的主要结构特点:和。 2.气孔蒸腾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第二步是。 3.赤霉素首先是从引起水稻恶苗病的代谢产物中发现,其合成起始物为。 4.划分植物成花的光周期反应类型的基本标准是临界日长。在长于它的条件下成花的植物属于植物;在短于它的条件下成花的植物属于植物;在任何日长下都可开花的植物属于植物。 5.叶绿素a吸收的红光光谱较叶绿素b的偏向波方向,而在蓝紫光区域偏向波方向。 6.生长素引起的生长反应与生长素浓度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是较低浓度时起作用;较高浓度时起作用。 7.确定矿质元素必需性的三条原则是:,,。 8.高等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的四种超大分子复合物是:、、和。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苹果、香蕉、梨、柑桔这四种果实中,哪种属于非跃变型果实 ① 苹果② 香蕉 ③ 梨④ 柑桔 2.( )下列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的组织或器官是: ① 成熟组织② 风干种子 ③ 根毛④ 分生组织与成熟组织 3.( )对生长素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 ① 茎② 芽 ③ 叶④ 根 4.( )大量实验证明,当气孔开放时()。 ① K+从周围细胞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中K+浓度比周围细胞

的K+浓度高 ② K+从保卫细胞进入周围细胞,保卫细胞中K+浓度比周围细胞 的K+浓度高 ③ K+从保卫细胞进入周围细胞,保卫细胞中K+浓度比周围细胞 的K+浓度低 ④ K+没有移动 5.( )长日植物天仙子的临界日长是小时,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是小时,现在把两种植物都放在小时日照下,那么它们的成花反应各是什么 ①天仙子开花,苍耳不开花②天仙子不开花,苍耳开花 ③二者都不开花④二者都开花 6.( )在农林业生产中,下述四种作物,哪种需要消除它的顶端优势 ① 烟草② 茶树 ③ 向日葵④ 杉树 7.( )在光补偿点下生长的植物,其干物质变化的情况怎样: ① 增加② 减少 ③ 不变④ 时增时减 9.( )一般情况下,控制种子发芽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 ① 氧气② 光照 ③ 水分④ 温度 10.( )检验植物细胞死活的简易方法是: ① 质壁分离②染色,如用中性红染色 ③ 测定细胞透性,如离子外渗量④ 以上三者都不是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膜脂的流动性越小,膜的结构愈稳定,它抵抗低温伤害的能力愈强。 2.( ) 乙烯可促进瓜类植物的雌花分化。 3.( ) 细胞逆着浓度梯度累积离子的过程称为主动吸收。 4.( ) 高产植物都是低光呼吸植物,而低光呼吸植物也是高产植物。 5.( ) 暗期间断效应与光质、光强、照光时相、照光时间长短相关。 6.( ) 植物的向性运动与生长素无关。 7.( ) 束缚水/自由水比值直接影响到植物生理过程的强弱,比值高则原生质呈凝胶状态,代谢活动弱;比值低时原生质呈溶胶态,代谢活动强。 8.( ) 短日植物成花需要一个长于一定长度的临界夜长,越长越有利于成花,理论上说不受光照最有利于成花,只要糖供应充分。 9. ( ) 水的光解和氧释放是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一部分。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共质体: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连成一体的体系称为共质体。 2、质外体:将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空间称为质外体。 3、质体: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具有双层被膜,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成,包括淀粉体、叶绿体和杂色体等。 4、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被称为胞间连丝。 5、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现象。 6、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经由细胞壁、细胞间隙以及木质部导管等组成的质外体移动途径。 7、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依次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的的细胞质的移动途径。 8、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9、内聚力:相同分子间相互吸引的力。 10、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11、反应中心色素:是处于光系统中反应中心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叶绿素a 分子,它不仅能捕获光能,还具有光化学活性,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12、光系统:能吸收光能并将吸收的光能转化电能的机构。 13、光合磷酸化:光下在叶绿体中发生的由ADP与Pi合成ATP的反应。 14、光补偿点: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光强时, 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15、光形态建成:以光作为环境信号调节细胞生理反应、控制植物发育的过程称为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16、春化作用: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17、初生代谢:蛋白质、脂肪、糖类及核酸等有机物质代谢,是细胞中共有的一些物质代谢过程。初生代谢途径中的产物称为初生代谢产物 18、次生代谢:植物把一些初级产物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成为结构更复杂、特殊的物质。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称为次生代谢产物。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ψw水势Ψs溶质势 Ψm衬质势Ψp压力势 Ψg重力势PGA 3-磷酸甘油酸 PSⅠ光系统ⅠPSⅡ光系统Ⅱ RuBP核酮糖-1,5 -二磷酸Rubisco 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OAA 草酰乙酸 PGAld=GAP3-磷酸甘油醛 DHAP二羟基丙酮磷酸酯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O磷氧比 IAA生长素 GA赤霉素 CK/CTK细胞分裂素 ABA脱落酸 ETH乙烯 BL油菜素内酯 三、填空 1、次生代谢产物可分3类: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生化合物。 2、植物抗盐性的生理基础: (一)御盐性:1拒盐 2排盐 3稀盐 (二)耐盐性:1耐渗透胁迫 2营养元素平衡 3代谢稳定性 4与盐结合(三)SOS信号转导途径抗盐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重点)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 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 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 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 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 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五)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理学2.萎蔫3.无土栽培4.光呼吸5.氧化磷酸化6.第二信使7.生命周期8.去春化作用9.偏向受精10.植物抗逆性 三、填空题(0.5分/空×40空=20分) 1.原生质体包括、和。 2.植物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细胞的水势等于其。当吸水达到饱和时,细胞的水势等于。 3.离子通道是质膜上构成的圆形孔道,横跨膜的两侧,负责离子的向跨膜运输,根据其运输方向可分为、两种类型。 4.非环式电子传递指中的电子经PSⅡ与PSⅠ一直传到的电子传递途径。假环式电子传递的电子的最终受体是。 5.C3途径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全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6.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随环境中O2的增加而,当无氧呼吸停止时,这时环境中的O2浓度称为无氧呼吸。 7.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TP形式存在,能荷为。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DP 形式存在,能荷为。 8.光合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要经过三个区域:即(1)光合同化物区,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2)同化物区,指小叶脉末端的韧皮部的薄壁细胞;(3)同化物区,指叶脉中的SE-CC。 9.蛋白质磷酸化以及去磷酸化分别是由一组蛋白酶和蛋白酶所催化的。10.在分生组织内,细胞分裂的方向,即分裂面的位置对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形态建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当进行分裂时,就促使植物器官增粗;而进行分裂时,就促使植株长高,叶面扩大,根系扩展。 11.植物成花诱导中,感受光周期诱导和感受低温的部位分别是和。 12.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和。 13.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称为性。高温对植物的危害首先是蛋白质的,其次是的液化。 14.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根据环境因素种类的不同又可将逆境分为因素逆境和因素逆境等类型,植物对逆境的忍耐和抵抗能力叫植物的性。 15.请写出植物激素的前体,⑴为色氨酸,⑵为,⑶为,⑷为,⑸为。 四、选择题:1.一般说来,生物膜功能越复杂,膜中的种类也相应增多。 A.蛋白质B.脂类C.糖类D.核酸 2.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 A.导管形成B.花粉败育C.冻死D.形成病斑 3.植物分生组织的吸水依靠。 A.吸胀吸水B.代谢性吸水 C.渗透性吸水D.降压吸水 4.水分在根或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 A.细胞液的浓度B.相邻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 C.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D.活细胞水势的高低 5.用植物燃烧后的灰分和蒸馏水配成溶液培养同种植物的幼苗,该幼苗不能健康生长,不久就出现缺素症。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即可恢复生长。 A.磷酸盐B.硝酸盐C.硫酸盐D.碳酸盐 6.NO3-被根部吸收后。 A.全部运输到叶片内还原 B.全部在根内还原 C.在根内和叶片内均可还原 D.在植物的地上部叶片和茎杆中还原 7.油菜心叶卷曲,下部叶片出现紫红色斑块,渐变为黄褐色而枯萎。生长点死亡,花蕾易脱落,主花序萎缩,开花期延长,花而不实,是缺少元素? A.钙 B.硼 C.钾 D.锌 8.要测定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了光反应,最好是检查:。 A.葡萄糖的生成B.ATP的生成C.氧的释放D.CO2的吸收

《植物生理学》选择题填空题

《植物生理学》选择题、填空题 一、选择题 1、植物吸收哪种物质不会引起根际PH改变(NH4NO3,生理中性盐)。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次序为(根>芽>茎)。 3、按照生长素梯度学说,抑制器官脱落的条件是(近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远基端)。 4、(遮荫)方法可克服植物暂时萎蔫。 5、生长协调最适温度是指植物(生长次快,但很健壮)的温度。 6、(激素受体和G蛋白)不是植物的胞内信号。 7、下列叙述中,仅(ABA促进花粉管生长)是没有实验根据的。 8、柳树枝条切段的形态学上端长芽、下端长根,这种现象称为(极性)现象。 9、按照ABCDE模型,A类基因突变将导致花的五轮结构依次为(心皮、雄蕊、雌蕊、心皮、胚珠)。 10、下列(DNA复制)与生物膜无关。 11、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速率是呈(块-慢-块)变化。 12、路灯下的菊花植株将(不能开花)。 13、胡萝卜素和叶绿醇均属于(萜类)物质。 14、叶绿体形成的磷酸丙糖通过什么运送到胞质溶胶(磷酸转运体)。 15、叶绿体中输出的糖类主要是(磷酸丙糖)。 16、一般而言,植物体内糖的主要运输形式是(蔗糖)。 17、筛管内运输的有机物中(蔗糖)含量最高。 18、春化作用的感受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19、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条件。除了低温外,春化作用还需要充足的(水分)、适量的(氧气)和作为呼吸底物的(糖)等条件。 20、用环割处理证明光周期诱导产生的开花刺激物质主要是通过(韧皮部)向茎生长点运输的。 21、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叶片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 22、在呼吸链电子传递中,基质中NADH+H+脱氢电子传递到UQ的反应被(鱼藤酮)所抑制。 23、光合链中数量最多,能同时传递电子、质子的电子传递体是(PQ)。 24、所有绿色植物都具有光合作用的(C3)途径。 25、1964年(M.Calvint和A.Benson)等人采用C14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技术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同化最基本的循环途径,即C3途径。 26、C3植物叶绿体以(3-GAP,3-磷酸甘油醛)的形式输出光合产物。 27、下列生理活动中,不产生ATP的是(暗反应)。 28、指出下列四组物质中,(CO2、NADPH、ATP)是光合碳循环所必需的。 29、在其他条件适宜而温度偏低的情况下,如果提高温度,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上升)。 30、将CO2中的氧用同位素18O标记,然后用于光合作用实验,在(糖和水)中可以找到18O标记氧。 31、(提高CO2浓度)能使光合作用上升,光呼吸作用下降。 32、光呼吸是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 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 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 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 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 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 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 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 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 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溶液培养:(solution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 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selective 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 能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 量。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包括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横跨两侧的内在蛋白,分子中的多肽链折叠成通道,内带电荷并充满水。 载体蛋白:跨膜的内在蛋白,形成不明显的通道,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物质。 ●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

植物生理学

绪论 ?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问答题: 1、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2、植物生理学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从中得到那些启示? 3、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4、植物生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体系,若所得的结果不是您原来所设想的,您将如何对待?(00中科院水生所) 5、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请具体谈一谈生命活动应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03河北农大) 6、简述植物代谢生理的研究特点与进展,试举例加以说明。(02北林大) 第一章水分代谢 ?名词解释 自由水和束缚水伤流和吐水根压和蒸腾拉力质外体途径和细胞途径蒸腾比率与蒸腾系数渗透作用水通道蛋白水分临界期内聚力学说等渗溶液蒸腾系数 ?问答题: 1、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2、光是怎样引起植物的气孔开放的? 3、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4、什么是水孔蛋白?简述其调控及其生理意义。 5、如把某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植物细胞的水势、渗透势和压力势是如何变化的? 6、简述影响植物根系吸水的外界因素。 7、为什么在植物移栽时要剪掉一部分叶,根部还要带土? 8、为什么质壁分离法测得的是植物细胞的渗透势而小液流法测得的是组织的水势?这两种方法哪种更能反映植物本身客观水分状况? 9、甲、乙两细胞,甲放在0.4mol.L-1的蔗糖溶液中,充分平衡后,测得其渗透势为-0.8RT;乙放在0.3 4mol.L-1的NaCl溶液中,充分平衡后,测得其渗透势为-0.7RT,假定i蔗糖=1,i NaCl=1.8,问甲乙两细胞水的压力势大?取出两细胞后紧密接触,水分如何流动?如破坏细胞膜,水分又如何流动? 10、将正常供水盆栽苗木的部分根系暴露在空气中,苗木地上部分水分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如切除这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的根系,则苗木的生长又得到恢复,如何解释?(南林大) 11、简述蒸腾作用的利与弊。(北林大) 12、根系对水分及盐分的吸收是相互依赖的还是相互独立的?简述其理由。(中科院植物所) 13、在科学家探索新的星球时,总是首先确认该星球是否存在水分,为什么?(南大)14、请分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矿质元素吸收过程三者间的相互协调制约关系。(北农大)15、试述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并分析根系吸水对吸收矿物质营养的影响。(北农大)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四资料

学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1.5分/词×10词=15分) 1.细胞全能性2.蒸腾效率3.离子颉颃4.光合链5.能荷调节6.化学信号 7.激素受体8.组织培养9.光周期诱导10.单性结实 三、填空题(0.5分/空×40空=20分) 1.一般在粗糙型内质网中主要合成,而光滑型 内质网中主要合成糖蛋白的寡糖链 和。 2.植物从叶尖、叶缘分泌液滴的现象称为,它 是存在的体现。) 3.气孔开放时,水分通过气孔扩散的速度与小孔的成正比,不与小孔的成正比。 4.植物叶片缺铁黄化和缺氮黄化的区别是,前者症状首先表现在 叶而后者则出现在叶。 5.一个“光合单位”包含多少个叶绿素分子?这要依据其执行的功能而定。就O的释放和CO的同化而言,光合单位为;22 就吸收一个光量子而言,光合单位为;就传递一个电子而言,光合单位为。 6.糖酵解途径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⑴己糖,

⑵己糖,⑶丙糖。7.在完全有氧呼吸的条件下,CHO的呼吸商6612为。若以脂肪作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则大 于。 8.以小囊泡方式进出质膜的膜动转运包括, 和 三种形式。 9.诱导α-淀粉酶形成的植物激素是;延缓 叶片衰老的是;促进休眠的 是;打破芽和种子休眠的 是;能使子房膨大,发育成无籽果实的是。 10.光敏色素有两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形式:吸收红光(R)的型(最大吸收峰在红光区的660nm)和吸收远红光(FR)的 型(最大吸收峰在远红光区的730nm)。型是生理钝 化型,型是生理活化型。 11.花的某一器官位置被另一类器官替代,如花瓣部位被雄蕊替代,这种遗传变异现象称之为花发育的。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12.被子植物存在两种自交不亲和系统,其中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发生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C02补偿点 2. 植物细胞全能性3、氧化磷酸化 4、源-库单位 5. 乙烯的三重反应6、P680; 7、PEP;8、RQ 9、逆境蛋白 10、冻害与冷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RUBP羧化酶具有______ 和______ 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______ ,而在短日照下形成______ 。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______ 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______ 。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 和______ 。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_ 。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性是照射______ 光有效,______ 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______ 传递体和______ 传递体。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______ 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______ 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果胶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半乳糖醛酸; 2、C4途径中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3、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一般认为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4、下列波长范围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的光是()。 A、100~300nm; B、500~1000nm; C、300~500nm; D、1000~2000nm; 5、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 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6、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 A、IAA; B、GA; C、CTK; D、ABA; 7、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下列哪 两种激素的比例()。 A、CTK/ABA B、IAA/GA C、CTK/IAA D、IAA/ABA 8、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