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的作用:一个就是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另一个是创造者最近发展区。
内化: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5.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者”。(2)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3)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在适当水平内的教学,和有一定指导的社会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知识,学生的发展又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任务。
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概括 顺应:同化性的图示或结构受到他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同化: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某一客体儿童事业中消失的时候,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这一阶段已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物体守恒的概念:是指物体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说,以逻辑思维为主,然后,获得了守恒概念。自我中心程度下降。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5.运动技能的学习 (二)布鲁纳的学习分类 1.认知 ①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② 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③ 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④ 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⑤ 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⑥ 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2.情感 3.动作技能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发展过程: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80 年代以后,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格式塔与连接注意或行为主义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格式塔认为他们的关系是间接的,是以意识为中介的,用公式表示的话是三项式,即:S-O-R;而后者的理解是直接的,不存在意识的中介作用,其公式是一个二项式,即:S-R。 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所在。优点: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先驱的格式塔心理学,是在批判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把研究对象确定为知觉思维的心理现象。主张研究意识,这在当时是难人可贵的,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的来源。 缺点:企图用动物来完全解说人类的学习,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夸大了动物的意义。(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方位试验潜伏学习试验(1)学习是有目的的(2)学习不是简单地、机械的形成运动反映,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形“认知地图”。(3)中介变量就是心理过程,由心理过程把刺激与反应联结起来。因此 S--R 的公式应 S--O--R,O 即代表中 介变量。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他是人用于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 ① 新知识的获得; ② 知识的转化; ③ 知识的评价。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① 动机原则。② 结构原则。 ③ 序列原则,或称程序原则。
第三节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 8 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 岁)。(2)自主对羞怯(1.5-3 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7 岁-12 岁)。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形成一种压力,产生勤奋感。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 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角色同一性(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对自 己的能力有较好的把握,他所想的和所做的能够与他的角色相符合。个体便能获得较好的角色统一。)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 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角色统一性迷乱,然后不知道想干什么,但是又不希望别人指使他。) 只要教师能积极帮助学生处理这种危机,学生大多会较顺利地获得同一性。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7)繁殖对停滞(30-60 岁)。(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3.社会化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 1.信号学习 外界出现一个信号,然后做出一个反映时间久了就会对一个固定的反映 2.刺激-反映学习(S-R 的学习) 3.连锁学习 就把前面的刺激反映,本来只有一个刺激,一个反映就串起来串成一连串,然后比较复杂。 4.语言联想学习 其实也是刺激反映,只不过对你的刺激不是图象,也不是事物而是语言 5.辨别学习 对多种刺激有很多吸引发生的时候对他做出的不同的反映。 6.概念学习 7.规则的学习 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了一个规则。8.解决问题的学习 按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的学习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恐惧形成实验(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1.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