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组织与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是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碳大于2%时则为铸铁。
钢结构所用的钢材主要为碳素钢中的低碳钢和普通低合金钢。
碳素结构钢由纯铁、碳及杂质元素组成,其中纯铁约占99%,碳及杂质元素约占l%。
低合金结构钢中,除上述元素外还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后者总量通常不超过3%。
碳及其他元素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对钢材性能却有重要影响。
1)基本元素①铁(Fe):铁是钢材中最基本的元素,钢中铁元素含量一般超过97%。
对于碳素钢而言,其铁素体的晶粒越细,钢的性能越好。
②碳(C):碳是形成钢材强度的主要成分,是仅次于铁的主要元素。
碳的含量提高,则钢材强度提高,但同时钢材的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可焊性及抗锈蚀能力下降。
按碳的含量区分,小于0.25%的为低碳钢,大于0.25%而小于0.6%的为中碳钢,大于0.6%的为高碳钢。
钢结构用钢的含碳量一般不大于0.22%,焊接结构为了有良好的可焊性,含碳量应不大于0.2%。
所以,建筑钢结构用的钢材基本上都是低碳钢。
2)有益元素①锰(Nn):锰能显著提高钢材的强度而不过多地降低塑性和冲击韧性。
锰有脱氧作用,是弱脱氧剂。
锰还能消除硫对钢材的热脆影响。
碳素钢中锰是有益的杂质,在低合金钢中它是合金元素。
我国碳素钢中锰的含量在0.3%~0.8%,低合金钢在1.0%~1.7%。
但锰会使钢材的可焊性降低,故应限制其含量。
②硅(si):硅有比锰更强的脱氧作用,是强脱氧剂。
硅能使钢材的粒度变细,适量控制可提高强度而不显著影响塑性、韧性、冷弯性及可焊性。
硅的含量在碳素镇静钢中为0.12%一0.3%,低合金钢中为0.2%~0.55%,过量时则会恶化可焊性及抗锈蚀性。
③钒(V)、铌(Nb)、钛(Ti):钒、铌、钛都能使钢材晶粒细化。
我国的低合金钢都含有这三种元素,作为锰以外的合金元素,既可提高钢材强度,又能保持良好的塑性、韧性。
④铝(灿)、铬(cr)、镍(Ni):铝是强脱氧剂,用铝进行补充脱氧,不仅能进一步减少钢材中的有害氧化物,而且能细化晶粒。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中除了主要化学成分铁(Fe)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碳(C)、硅(Si)、锰(Mn)、磷(P)、硫(S)、氧(O)、氮(N)、钛(Ti)、钒(V)等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1.碳。
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
碳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如图6-3所示: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图6-3 含碳量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抗拉强度;——冲击韧性;——伸长率;——断面收缩率;HB——硬度一般工程所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含碳量小于0.25%;工程所用低合金钢,其含碳量小于0.52%。
2.硅。
硅是作为脱氧剂而存在于钢中,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硅含量较低(小于1.0%)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和韧性无明显影响。
3.锰。
锰是炼钢时用来脱氧去硫而存在于钢中的,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锰具有很强的脱氧去硫能力,能消除或减轻氧、硫所引起的热脆性,大大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同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锰是我国低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4.磷。
磷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屈强比、硬度均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特别是温度愈低,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愈大,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
磷也使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
但磷可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故在低合金钢中可配合其他元素作为合金元素使用。
5.硫。
硫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硫的存在会加大钢材的热脆性,降低钢材的各种机械性能,也使钢材的可焊性、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等均降低。
6.氧。
氧是钢中的有害元素。
随着氧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塑性特别是韧性显著降低,可焊性变差。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钢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其他领域的重要材料。
化学元素可以通过添加或与钢材中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来改变钢材的性能和特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碳(C):碳是钢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含碳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降低其可塑性和冲击韧性。
高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适合用于制造刀具和弹簧等应用。
2.硅(Si):硅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抗腐蚀性和磁性。
硅还有助于钢材的脱氧作用,减少对氧气的敏感性。
硅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电力设备和变压器。
3.锰(Mn):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并增加其耐磨性和耐蚀性。
锰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铁路轨道和重型机械设备。
4.硫(S)和磷(P):硫和磷是常见的非金属杂质元素,其含量对钢材性能有负面影响。
高硫和高磷含量会导致钢材变脆,降低其可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钢材生产过程中对硫和磷的含量进行控制非常重要。
5.铬(Cr):铬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铬与钢中的碳形成的氧化物膜可以防止钢材与大气中的氧气接触,从而减少钢材的腐蚀。
高铬钢常用于制造不锈钢。
6.镍(Ni):镍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强度,同时也增加了钢材的耐腐蚀性。
镍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材料,如合金钢和不锈钢。
7.钼(Mo):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热性。
钼对钢材的影响类似于镍,但效果更加显著。
钼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高温设备和工具。
8.铝(Al):铝的添加可以改善钢材的氧化抗性和耐蚀性,并降低钢材的密度。
铝还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用于制造航空和汽车零件。
9.钛(Ti):钛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钛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航空和化工设备。
10.硼(B):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并改善其机械性能。
硼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和弹簧。
总之,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是多样且复杂的。
钢的组成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姓名:黄伟翔学号:201503010504一.钢的组成对钢材性能的影响1.钢的化学成分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铁。
除此之外还含有多种元素:碳(C),硅(Si),锰(Mn),磷(P),硫(S),氧(O),氮(N),氢(H)等。
在合金钢或特殊合金钢中还含有以下元素:钛(Ti),钒(V),铌(Nb),铝(Al),铬(Cr),镍(Ni),铜(Cu),钼(Mo),硼(B)等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存在于所有钢材中,是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元素。
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延伸率下降,塑性、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大于1.0%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抗拉强度提高减缓,以致于随含C量增加而降低。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图1. 含碳量对热轧碳素钢性能的影响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碳钢的耐腐蚀性降低,焊接性能和冷加工(冲压、拉拔)性能变坏。
1.2硅(Si)硅是钢材中的有益元素。
硅含量在1%以内时,可提高钢的强度,疲劳极限,耐腐蚀性及抗氧化性,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大,但对可焊性和冷加工性能有所影响。
硅可作为合金元素,用以提高合金钢的强度。
1.3锰(Mn)锰是炼钢时用来脱氧去硫而存在于钢中的,是钢中的有益元素,锰在碳钢中的含量一般为0.25-0.80%,锰具有很强的脱氧去硫能力,能消除或减轻氧、硫所引起的热脆性。
锰对碳钢的力学性能有良好影响,它能提高钢材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在Mn含量不高时,可稍提高或不降低钢的面缩率和冲击韧性,在碳钢的Mn含量范围内,每增加0.1%Mn,大约使热轧钢材的抗拉强度增加7.8-12.7兆牛/米2,使屈服点提高7.8-9.8兆牛/米2,伸长率减小0.4%。
图2. 锰对钢材点蚀,腐蚀温度的影响1.4磷(P)一般说来,P是有害杂质元素,它来自于矿石和生铁等炼钢原料,炼钢时难以除尽。
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屈强比、硬度均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钢材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用于建筑、制造、汽车等领域。
化学元素可以对钢材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下面将详细讨论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
1.碳(C):碳是钢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对钢的强度和韧性有重要影响。
高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韧性较差。
低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韧性,但强度较低。
适度的碳含量可以使钢材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平衡。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抗腐蚀性。
在不锈钢制备过程中,硅可以帮助形成氧化铬层,从而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能。
同时,硅还可以降低钢铁的磁性。
3.锰(Mn):锰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钢材的韧性。
锰和碳一起形成的碳化锰有助于提高钢的硬度和均匀性。
4.磷(P)和硫(S):磷和硫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在通常情况下不利于钢材的性能。
磷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而硫则会降低钢材的韧性。
因此,在钢材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磷和硫的含量。
5.铬(Cr):铬是不锈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铬与氧反应形成的氧化铬层可以防止钢材进一步氧化和腐蚀。
6.镍(Ni):镍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和强度。
镍与铬一起形成的不锈钢可以在氧化环境下维持其表面亮度和防腐蚀能力。
7.钼(Mo):钼可以改变钢材的显微组织,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对热和机械应力的抵抗能力。
钼还可以增加钢材的耐蚀性,提高其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8.钛(Ti):钛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并提高抗腐蚀性能。
通过与碳一起反应,钛可以形成碳化钛,改善钢材的耐磨性。
综上所述,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非常重要。
不同元素的含量可以调节钢材的强度、硬度、可塑性和抗腐蚀性能。
因此,在钢材制备和合金设计过程中,必须仔细控制化学元素的含量,以获得最佳性能的钢材。
钢中化学元素对性能的影响钢的化学成分是控制钢材性能变化的内因,钢材的生产工艺条件是影响钢材性能的外因。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在规定范围内适当选择成分会计师来满足性能要求,也可以通过不同生产工艺制度,特别是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及热处理来改善钢材性能。
1、碳对钢性能的影响碳主要以碳化物形式存在于钢中,碳是决定钢的强度的主要元素。
碳含量升高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和冲击降低,冷脆倾向性和时效倾向性提高。
随着钢中含碳量提高,焊接性能显著下降,因此,用于焊接结构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含碳量不超过0.25%,一般应不大于0.20%。
碳含量高低对热处理制度的确定有很大影响。
2、硅对钢性能的影响硅能显著提高强度,可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和抗高温氧化能力。
对小于0.8—1.0%的硅,虽使钢延利率、收缩率和冲击韧性有所降低,但不显著。
硅含量过高至1—3%时,钢变脆,使冷脆转变温度提高,使钢的时效敏感性提高。
硅作为硅钢的主要成分能降低铁损,增加磁感应强度。
3、锰对钢性能的影响锰常作为脱氧剂或合金元素加入钢中,与钢水中的S、O反应生成的MnS和MnO熔点较高且易上浮排除,可消除FeO和FeS引起的热脆,改善了结构钢的热加工性能,一般要求Mn/S大于10倍,锰还可降低冷脆性,可溶下地渗碳体形成碳化物[Mn3C;(Fe、Mn)3C],增加钢的强度。
通常,愿意用低碳高锰钢作焊接结构钢,一般情况下Mn/C比值越大(达2.5 以上),钢的低温韧性越好。
当Mn在0.80—1.0%以下时,几乎不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甚至对后者还有所提高。
当Mn超出1.0%时,在提高可度的同时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当Mn 在2.0%以下时,对焊接性能影响不大,继续增加时,焊接性能变坏。
锰能提加钢的淬透性、碉磨性。
4、磷对钢性能影响磷在钢中以Fe3P和Fe2P形态存在。
溶于纯铁的磷,能使铁的晶粒急剧歪扭,因而使钢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塑性、韧性下降,尤其在低温时韧性降低得最厉害,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中除了主要化学成分铁(Fe)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碳(C)、硅(Si)、锰(Mn)、磷(P)、硫(S)、氧(O)、氮(N)、钛(Ti)、钒(V)等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1.碳。
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
碳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如图6-3所示: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 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图6-3 含碳量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抗拉强度;——冲击韧性;——伸长率;——断面收缩率;HB——硬度一般工程所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含碳量小于0.25%;工程所用低合金钢,其含碳量小于0.52%。
2.硅。
硅是作为脱氧剂而存在于钢中,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硅含量较低(小于1.0%)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和韧性无明显影响。
3.锰。
锰是炼钢时用来脱氧去硫而存在于钢中的,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锰具有很强的脱氧去硫能力,能消除或减轻氧、硫所引起的热脆性,大大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同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锰是我国低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4.磷。
磷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屈强比、硬度均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特别是温度愈低,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愈大,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
磷也使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
但磷可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故在低合金钢中可配合其他元素作为合金元素使用。
5.硫。
硫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硫的存在会加大钢材的热脆性,降低钢材的各种机械性能,也使钢材的可焊性、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等均降低。
6.氧。
氧是钢中的有害元素。
随着氧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塑性特别是韧性显著降低,可焊性变差。
各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名词解释:铁素体(Ferrite):碳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
常用符号F(或α)表示。
铁素体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由于它的间隙很小,因而溶碳能力较差。
在727℃时最大溶碳量为0.0218%,随着温度下降,其溶碳量逐步减少,在室温时仅溶碳0.0008%。
铁素体的强度低,其δσb为180-280MN/m2,HB约80,但塑性好,其δ为50%。
奥氏体(Austenitic):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常用符号A(或γ)表示。
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由于它的有效晶格间隙较大,因此其溶碳能力较大,在1148℃时的最大溶碳量2.11%,随着温度的下降,其溶碳量逐步减少,在727℃是溶碳量为0.77%。
奥氏体的机械性能于其溶碳量及晶粒的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奥氏体的硬度为170-220HBS,延伸率δ为40-50%,奥氏体存在于727℃以上的固态温度范围内。
奥氏体易于塑性成形。
渗碳体(Cementite):C与Fe的化合物(Fe3C)称为渗碳体,其含碳量6.69%,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其硬度很高,约800HB,塑性和冲击韧性几乎为零,脆性极大,因此它不能作为碳钢的基体相,却是碳钢中的主要强化相。
渗碳体是一种亚稳相,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形成石墨自由碳。
马氏体(Martensite):采用快速冷却的方法,由于过冷度大,铁和碳原子都不能进行扩散,奥氏体只能由非扩散的晶格切变,有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改组为α-Fe的体心立方晶格。
这种奥氏体直接转变一种含碳过饱和α固溶体,称之为马氏体。
各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锰(Mn)锰是炼钢时用锰铁脱氧而残留于钢中的,锰能清除钢中的FeO,改善钢的品质,降低钢的脆性;锰与硫化合生成MnS,消除硫的有害作用,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在碳钢中锰的含量一般控制在0.25-0.80%之间,锰能溶于铁素体中,形成含锰的铁素体,起着强化铁素体的作用;锰还能溶于Fe3C中形成合金渗碳体,从而提高碳钢的强度,锰是有益的杂质元素,少量的锰对钢的性能影响不显著。
建筑工程常用钢材中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化学成分。
钢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铁和碳,此外还有少量的硅、锰、磷、硫、氧和氮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对钢材性能也有不同的影响。
(一)碳(C)碳是形成钢材强度的主要成分,是钢材中除铁以外含量最多的元素。
含碳量对普通碳素钢性能的影响如图7.13所示。
由图7.13可看出,一般钢材都有最佳含碳量,当达到最佳含碳量时,钢材的强度最高。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硬度提高,但其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可焊性及抗锈蚀能力下降。
因此,建筑钢材对含碳量要加以限制,一般不应超过0.22%,在焊接结构中还应低于0.20%。
图7.13含碳量对碳素结构钢性能的影响(二)硅(Si)硅是还原剂和强脱氧剂,是制作镇静钢的必要元素。
硅适量增加时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而不显著影响其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
在碳素镇静钢中硅的含量为0.12%~0.3%,在低合金钢中硅的含量为0.2%~0.55%。
硅过量时钢材的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而且可焊性能变差,冷脆性增加。
(三)锰(Mn)锰是钢中的有益元素,它能显著提高钢材的强度而不过多降低塑性和冲击韧性。
锰有脱氧作用,是弱脱氧剂,同时还可以消除硫引起的钢材热脆现象及改善冷脆倾向。
锰是低合金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含量一般为 1.2%~1.6%,过量时会降低钢材的可焊性。
(四)硫(S)和磷(P)硫是钢中极其有害的元素,属杂质。
钢材随着含硫量的增加,将大大降低其热加工性、可焊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
此外,非金属硫化物夹杂经热轧加工后还会在厚钢板中形成局部分层现象,在采用焊接连接的节点中,沿板厚方向承受拉力时,会发生层状撕裂破坏。
因此,对硫的含量必须严加控制,一般不超过0.045%~0.05%,Q235的C级与D级钢要求更严。
磷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抗锈蚀能力,但却严重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使钢材变脆,即在低温条件下使钢材的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钢材容易脆裂。
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一、化学成分的影响碳素结构钢由纯铁、碳及多种杂质元素组成。
其中,纯铁约占99%。
在低合金结构钢中,还可加入合金元素,但总量通常不得超过5%。
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C)(1)碳(C)是形成钢材强度的主要成分。
纯铁较软,而化合物渗碳体(Fe3及渗碳体与纯铁的混合物珠光体则十分坚硬,钢的强度来自渗碳体和珠光体。
碳含量提高,钢材强度就会提高,但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可焊性及抗锈蚀性能下降,因此不能采用碳含量过高的钢材。
含碳量低于0.25%时为低碳钢、0.25%~0.6%时为中碳钢、高于0.6%时为高碳钢,结构用钢材的含碳量一般不高于0.22%,对于焊接结构,以不大于0.2%为宜。
(2)锰(Mn)是有益元素,能显著提高钢材强度但又不会过多降低塑性和韧性。
锰是弱脱氧剂,且能消除硫对钢的热脆影响。
在低合金钢中,锰是合金元素,含量为1.0%~1.7%,因锰过多时会降低可焊性,故对其含量有所限制。
(3)硅(Si)是有益元素,有较强的脱氧作用,同时可使钢材颗粒变细,控制适量时可以提高强度而不显著影响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过量则会恶化可焊性和抗锈蚀性能,碳素镇静钢中一般为0.12%~0.3%,低合金钢中一般为0.2%~0.55%。
(4)钒(V)、铌(Nb)、钛(Ti)的作用都是使钢材晶粒细化。
我国的低合金钢都含有这三种元素,它们作为锰以外的合金元素,既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又可以保持良好的塑性、韧性。
(5)铝(Al)、铬(Cr)、镍(Ni)。
铝不但是强脱氧剂,而且能细化晶粒,低合金钢的C级、D级、E级都规定铝含量不得低于0.015%,以保证必要的低温韧性。
铬和镍是提高钢材强度的合金元素,用于Q390钢和Q420钢。
(6)硫(S)、磷(P)、氧(O)、氮(N)都是有害元素。
硫容易使钢材在高温时出现裂纹(称为热脆),还会降低钢材的韧性、抗疲劳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必须严格控制含量。
磷在低温下会使钢材变脆(称为冷脆),但也有有益的一面,其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抗锈蚀能力,有时也可以作为合金元素。
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中所含的元素很多,除了主要成分铁和碳外,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氧、氮以及一些合金元素等,它们的含量决定钢材的性能和质量。
(1)碳。
碳是钢材中的主要元素,是决定钢材性能的重要因素。
当含碳量小于0.8%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当含碳量超过1%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除硬度继续增加外,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都降低。
同时,含碳量增加,还将使钢的冷弯性能、耐腐蚀性和可焊性降低,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
(2)硅。
硅是炼钢时为了脱氧而加入的元素。
当钢材中含硅量在1%以内时,硅能增加钢材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且对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无明显影响。
当钢材中含硅量过高(大于1%)时,将会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并增大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3)锰。
锰是炼钢时为了脱氧而加入的元素,是我国低合金结构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在炼钢过程中,锰和钢中的硫氧化合成MnS和MnO,入渣排除,起到了脱氧排硫的作用。
锰的作用主要是能显著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消除钢的热脆性,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和可焊性,几乎不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
(4)铝、钮、晁、钛。
它们都是炼钢时的强脱氧剂,也是最常用的合金元素。
适量加入钢内能改善钢材的组织,细化晶粒,显著提高强度,改善韧性和可焊性。
(5)硫。
硫是钢材中极有害的元素,多以FeS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于钢中。
由于FeS熔点低,易使钢材在热加工时内部产生裂痕,引起断裂,形成热脆现象。
硫的存在,还会导致钢材的冲击韧性、可焊性及耐腐蚀性降低,故钢材中硫的含量应严格控制。
(6)磷。
磷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以FeP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于钢中。
磷会使钢材的塑性、韧性显著降低,尤其在低温下,冲击韧性下降更为明显,是钢材冷脆性增大的主要原因,磷还使钢的冷弯性能降低,可焊性变差。
但磷可使钢材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提高。
(7)氧、氮、氢。
钢铁中化学成分与性能间的关系1、生铁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物),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物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切削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
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汉能减少铸造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
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切削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
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故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
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不超过0.06%。
2钢2.1 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1.1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Mn、Si、S、P、O、N、H等元素。
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
这些杂质对钢材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保证钢材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1)硫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烧焦炭。
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
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Fe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
而钢材料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FeS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钢中诸元素及其含量与形态对钢的组织和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1)碳碳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极大。
一般说,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屈服点等增加,而伸长率、收缩率及冲击值等塑性和韧性指标下降,即变硬变脆,焊接性能变差,钢的熔点也有所降低。
另外,碳含量对热处理制度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
图1-1为力学性能与碳含量的关系。
图1-2为各碳钢的冲击试验。
(2)硅硅在冶炼中的作用是脱氧,为常存的元素。
硅对碳素结构钢的机械性能影响不大。
一般说,随着硅的增加,迁都和硬度提高,而伸长率变化不大。
(3)锰锰在冶炼中的作用是脱氧和消除硫的影响,也是常存的元素。
锰与硫结合成MnS,防止硫所引起的热脆性。
一般锰的含量是硫含量的20倍以上。
锰除了改善钢的热加工性以外,还可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通常人们愿意用低碳高锰类型的钢作为焊接结构钢,锰含量高,钢的低温韧性就越好。
但锰含量超过1.50%左右时,则钢硬化而延展性变坏。
含锰量大的钢可作为耐磨性高而韧性大的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热钢、磨具钢等。
(4)磷磷为有害元素。
中厚钢板的含磷量在0.010-0.035%之间,磷含量高可使抗拉强度稍有增加,但伸长率和冲击值下降,钢变脆,不利于冷加工和焊接,并且易偏析,故应尽量减少磷含量。
磷和铜共存,可提高钢材暴露于大气时的耐蚀性,钢中加入磷0.10%左右、铜0.35%左右,可作为耐候钢。
(5)硫硫对中厚钢板是非常有害的元素,容易形成硫化物的层状偏析,使板厚方向(Z向)强度和塑性大大降低,用作海洋平台的强约束焊接部件时,往往会引起层状撕裂,因此,这类用途的钢,其含硫量要求降至0.010%以下甚至更低。
冶炼中必须采取有效的脱硫工艺。
硫还容易生产低熔点的FeS,使钢在热轧和焊接中产生热脆裂纹。
(6)铝铝是为脱氧和晶粒调整而加入的,能与氮结合,消除氮的危害,改善冲击功,且可细化晶粒,有利于淬火和焊接的操作。
但温度达300℃时强度下降,蠕变极限大大降低,还会使碳石墨化而引起脆性,故锅炉钢不应加铝,且限制在0.010%以下。
化学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钢铁是一种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其性能取决于许多因素,化学元素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化学元素会对钢铁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化学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1.碳(C):碳是钢铁的主要合金元素,它的存在可以使钢铁变得坚硬和耐磨。
通过控制碳含量,可以调整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碳含量较高的钢铁被称为高碳钢,其硬度较高,但韧性较差。
而碳含量较低的钢铁被称为低碳钢,其韧性较高,但硬度较低。
2.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
适量的硅含量可以改善钢铁的铸造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硅还可以降低钢铁的磁导率,提高其电磁性能。
3.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硬度。
锰含量通常在0.3%~1.5%之间。
锰还可以提高钢铁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延长钢铁的使用寿命。
4.磷(P):磷是一种杂质元素,通常需要控制其含量。
高磷含量会降低钢铁的韧性,并使其易于开裂。
因此,钢铁中的磷含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磷含量可以通过矿石的选择和冶炼过程中的控制来进行调节。
5.硫(S):硫也是一种常见的杂质元素,类似磷,高硫含量会导致钢铁的脆性增加。
此外,硫还会降低钢铁的延展性和焊接性能。
因此,控制钢铁中的硫含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上所述的元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合金元素也会对钢铁的性能产生影响,如铬、镍、钼等。
铬可以提高钢铁的耐蚀性,镍可以提高钢铁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钼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
不同的合金元素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总之,化学元素对钢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控制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调整钢铁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以满足不同工程中的需求。
因此,在钢铁制造过程中,对化学元素含量和配比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
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钢材是建筑、工业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其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1.化学成分: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碳是决定钢材强度和硬度的主要元素,但过高的碳含量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
其他元素,如硅、锰、磷、硫等,也会对钢材的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硅和锰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而磷和硫则可能导致钢材韧性下降。
2.冶炼方法:不同的冶炼方法对钢材的性能也有影响。
例如,氧气转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平炉炼钢)和电弧炉炼钢等冶炼方法会影响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从而影响其性能。
3.轧制工艺:轧制工艺是钢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改变钢材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
例如,热轧和冷轧两种工艺会对钢材的晶粒大小、变形抗力、韧性等产生影响。
4.钢材的尺寸和形状:钢材的尺寸和形状也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厚度的增加,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通常会增加,而韧性则可能会降低。
此外,扁平钢材的抗弯强度通常比圆形钢材高。
5.热处理:热处理是改变钢材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步骤,可以改变钢材的显微组织,从而提高其强度、硬度以及韧性等性能。
6.环境和气候条件: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会对钢材的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中,钢材容易发生腐蚀,这会降低其强度和韧性。
此外,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钢材的性能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7.应力集中:应力集中是指钢材在受到外部载荷时,其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这种应力集中可能会导致钢材在某些区域产生微裂纹,从而降低其强度和韧性。
8.疲劳:疲劳是指钢材在长时间承受循环载荷时,其性能逐渐下降的现象。
疲劳会导致钢材的强度和韧性下降,最终可能导致结构失效。
9.损伤积累:损伤积累是指钢材在承受外部载荷时,其内部微小损伤逐渐积累的过程。
这种积累可能导致钢材的强度和韧性下降。
10.相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钢材可能会发生相变现象,即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钢材中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是一种由铁和其他元素(如碳、锰、硅、硫、磷等)组成的合金。
不同元素的含量和配比会对钢材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以下是钢材中常见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的讨论。
1.碳(C):碳是钢材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对钢材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碳的含量决定钢材的硬度、强度和韧性。
高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韧性较差;低碳钢具有较高的韧性,但硬度和强度较低。
2.锰(Mn):锰是常用的合金元素之一,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并改善钢的冷加工变形性能。
锰的含量通常在0.25-2.0%之间。
3.硅(Si):硅的含量对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有影响。
适量的硅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但高硅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
4.硫(S)和磷(P):硫和磷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它们会对钢材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高硫和高磷含量会导致钢脆化,降低韧性和塑性,从而降低了钢的可加工性和延展性。
5.氧(O)和氮(N):氧和氮是钢中的杂质元素,它们对钢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氧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和延展性,而高氮含量会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
6.铬(Cr):铬是不锈钢常用的合金元素,它能够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并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
7.钼(Mo):钼是高强度钢的常见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热处理稳定性、强度和韧性。
8.镍(Ni):镍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强度,并改善钢的低温冲击韧性。
总之,钢材中的化学成分对钢的性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决定了钢的硬度、强度、韧性、塑性、耐腐蚀性等特性。
因此,在生产和应用钢材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化学成分配比,以获得满足特定需求的钢材性能。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中除了主要化学成分铁(Fe)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碳(C)、硅(Si)、锰(Mn)、磷(P)、硫(S)、氧(O)、氮(N)、钛(Ti)、钒(V)等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1.碳。
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
碳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如图6-3所示: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图6-3 含碳量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抗拉强度;——冲击韧性;——伸长率;——断面收缩率;H B——硬度一般工程所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含碳量小于0.25%;工程所用低合金钢,其含碳量小于0.52%。
2.硅。
硅是作为脱氧剂而存在于钢中,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硅含量较低(小于1.0%)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和韧性无明显影响。
3.锰。
锰是炼钢时用来脱氧去硫而存在于钢中的,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锰具有很强的脱氧去硫能力,能消除或减轻氧、硫所引起的热脆性,大大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同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锰是我国低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4.磷。
磷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屈强比、硬度均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特别是温度愈低,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愈大,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
磷也使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
但磷可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故在低合金钢中可配合其他元素作为合金元素使用。
5.硫。
硫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硫的存在会加大钢材的热脆性,降低钢材的各种机械性能,也使钢材的可焊性、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等均降低。
钢的组织与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一、钢的组织及其对钢性能的影响:
钢材是由无数微细晶粒所构成,碳与铁结合的方式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晶体组织,使钢材的性能产生显著差异。
1、钢的基本组织:
纯铁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钢中碳原子与铁原子的三种基本结合形式为:固融体、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
下表列出了钢的四种基本组织及其性能。
钢的基本晶体组织
2、晶体组织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碳素钢的含碳量不大于0.8%时,其基本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含碳量增大时,珠光体的含量增大,铁素体则相应减少,因而强度、硬度随之提高,但塑性和冲击韧性则相应下降。
二、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
钢材中除了主要化学成分铁(Fe)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碳(C)、硅(Si)、锰(Mn)、磷(P)、硫(S)、氧(O)、氮(N)、钛(Ti)、钒(V)等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
1、碳。
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
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一般工程所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含碳量小于0.25%;工程所用低合金钢,其含碳量小于0.52%。
2、硅。
硅是作为脱氧剂而残留于钢中,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硅含量较低(小于1.0%)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以及耐蚀性,而对塑性和韧性无明显影响。
但当硅含量超过1.0%时,将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增大冷脆性实效敏感性,并降低可焊性。
3、锰。
锰是炼钢时用来脱氧去硫而残留于钢中的,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锰具有很强的脱氧去硫能力,能消除或减轻氧、硫所引起的热脆性,大大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同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和韧性略有降低。
但钢材中含锰量太高,则会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
锰是我国低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4、磷。
磷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屈强比、硬度均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特别是温度愈低,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愈大,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
磷也使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
但磷可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故在经过合理的冶金工艺之后,低合金钢中也将磷可配合其他元素作为合金元素使用。
5、硫。
硫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硫的存在会加大钢材的热脆性,降低钢材的各种机械性能,也使钢材的可焊性、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等均降低。
为消除硫的这些危害,可在钢中加入适量的锰。
6、氧。
氧是钢中的有害元素。
随着氧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塑性特别是韧性显著降低,可焊性变差。
氧的存在会造成钢材的热脆性。
7、氮、氢。
氮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与碳、磷相似,随着氮含量的增加,可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特别是韧性显著降低,可焊性变差,冷脆性加剧。
氮在铝、铌、钒等元素的配合下可以减少其不利影响,改善钢材性能,可作为低合金钢的合金元素使用。
钢中溶有氢则会引起钢的白点(圆圈状的断裂面)和内部裂纹,断口有白点的钢一般不能用于建筑结构。
8、钛。
钛是强脱氧剂。
钛能显著提高强度,改善韧性、可焊性,但稍降低塑性。
钛是常用的微量合金元素。
9、钒。
钒是弱脱氧剂。
钒加入钢中可减弱碳和氮的不利影响,有效地提高强度,但有时也会增加焊接淬硬倾向,钒也是常用的微量合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