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引用“知识回顾”引导出从图腾变为文字的演变,诠释文明社会的开端。

◆“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

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国家没有秩序会怎么样?

◆怎样才能够维持国家秩序?

由这三个问题引导出今日上课内容。

教学过程:

二、解释什么叫“礼仪”

夏商周——青铜器

秦代——兵马俑

汉代——石雕、帛画

魏晋——绘画

1、概述青铜器发展史

2、(图片展示)皇帝都有自己的专属称谓和物件,比如“朕”和“龙袍”。而在夏代,有一种青铜器制作的物件,是王权的象征,那就是“鼎”。

3、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酒器、水器、乐器、食器。鼎属于哪一类?

鼎属于食器,(图片展示)如图,是用来烹熟一些肉食的器具。其造型主要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

4、《司母戊方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

(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

(3)第三种解释把“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

5、(图片展示过程)相传大禹治水有功,舜让位给大禹,九州的使臣纷纷进献一种叫“金”的金属,(而非现在的金子)大禹看到这么多的金,就按照九州特有的地貌制造了9个鼎,寓意镇守9州之地。《司母戊方鼎》就是其中一个。所以,得到了9鼎,就是得到了天下得到了天下的权利。到了1939年,一位农民在地里挖到了这尊《司母戊方鼎》,但是却遭到了日本人的觊觎,想花20大洋买下这尊鼎,但是日本人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鼎切块运出去,夜晚,村民真的拿起锤子和锯子分割大鼎,后来这位农民爱惜这尊大鼎,阻止了村名。怕日本人直接强取豪夺,农民便将这尊大鼎埋在地下。后世人挖出后,现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那是只是模仿原物的样品,真的《司母戊方鼎》被保存起来。这是我们中国的镇

国之宝之一。

6、《司母戊方鼎》体积庞大,那么用来铸造鼎的青铜是纯铜吗?当时为什么不用纯铜去铸造呢?

(图片展示)①是用铜和锡铅制造的,铜的塑造性强,但熔点高,锡铅熔点低,所以用铜和锡铅混合的合金造鼎有了塑造性也降低了熔点。

②烧制出来的。将合金熔至液体,倒入模块中,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7、饕餮纹

(图片展示)仔细看《司母戊方鼎》上的纹饰,是一只叫“饕餮”的神兽。饕餮,是四大凶兽之一,(图片展示)饕餮纹看起来像什么动物?

特征:

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和耳朵。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饕餮纹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8、四大凶兽

(图片展示)除了饕餮,还有梼杌(táowù)、混沌、穷奇三只凶兽。

9、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它的身体就是被自己吃掉的,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将饕餮纹刻在代表着权力的鼎上,寓意着对王权的欲望。

10、(图片展示)20元人民币上面的是“饕餮纹”

11、随着时代的发展,饕餮纹在不断的变化。

(图片展示)观察这几张饕餮纹,说说前后有什么区别?

在商代前期青铜器纹饰较简单,大都饰以单线条的饕餮纹,夹以圈带纹、乳丁纹和涡纹等。商代后期,流行繁缛花纹,主要表现以云雷纹为地纹。随着铸造技术的成熟,鼎壁的厚度越来越厚,饕餮纹逐渐立体化。

后来,青铜器纹饰则主要做为一种装饰趋向简化。饕餮纹逐渐失去主题纹饰地位,而下降为附饰。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清新、流畅的风格。

饕餮纹经历了由简到繁再到无的过程。

12、鼎的纹饰在逐步的变化,那鼎的样式呢?是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中?

(图片展示)观察三个时期的鼎的样式,区分三个时期的特征。

先欣赏一段电影的预告片,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看了视频,你们对兵马俑有什么了解?秦始皇为什么要叫工匠制作这些兵马俑?他们起着什么作用?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佣“就是人俑的意思,是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才13岁,就在李斯的怂恿下,开始建造自己的皇陵。秦始皇晚年暴政,年老体柔害怕自己死了不能做皇帝,到处寻找高人制作丹药长生不死,但是没想到这些丹药只是加剧病情,最后无力回天,希望在死了以后也能做万人之上的皇帝,所以制造了这么多的人俑。

14、(图片展示)兵马俑一号坑长方形军队

(图片展示)兵马俑二号坑车兵、步兵、骑兵组成的曲型军队

(图片展示)兵马俑三号坑最早的军事指挥部

(图片展示)车兵俑

(图片展示)立射俑

(图片展示)跪射俑

(图片展示)观察兵马俑的几张头像,发现有什么特殊之处?

1、远古时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在战国时期仍流行于军中,礼意是“军人战胜鬼疫”,所以绿面俑可能是军中傩人。

2、有人还推测,勇士涂绿脸是为了吓唬交战方。只是,如果唬人见效,那么就不需要军队了

3、也有人认为,做这个绿俑的工匠可能是色盲

4、绿脸俑是工匠们张扬个性的“另类”杰作

5、绿脸象征少数民族,该陶俑也有可能是工匠完全采用写实方法所创作,其原型也有可能是因病或及饥饿而脸色呈现菜色或发青发绿。

6、再有可能是,跪射勇士本身是个勇猛、莽撞的人,之所以被涂成绿脸是为了标明其性格。

总结:从所有陶俑的造型来看运用的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证明了当时的社会秩序,皇权的至高无上。

15、秦代秦始皇制造了自己的军队,汉武帝为汉代霍去病打造了一组守陵的守护神。

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从此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和政治基础,它对美术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统治者通常都会借助美术作品来宣扬忠、勇、孝、节等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

霍去病墓石雕代表汉代石雕艺术突出成就的,是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一组纪念性大型石雕

(图片展示)作品表现一匹昂首屹立的战马,四足下踏着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以战马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群雕中没有出现霍去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