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走向[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走向初探
怎样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契合,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命题。提出“人文数学”“和谐数学”“实用数学”三个改革方向及详细建议,以求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人文数学和谐数学实用数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如何进行革新,从而使传统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是每位教师及育人单位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多采用老师“满堂灌”的单向信息传输模式,学生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机械记忆和枯燥练习。而实质上,数学教学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同化新知识,构建崭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从社会方方面面汲取教学创意和启发,为数学注入人文情怀,将生活实践中的点滴经验融入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互动模式。
一、人文数学——提倡人本观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数学,本质上虽是一门自然学科,但也肩负着文化传播使命。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严肃的外表下也蕴含着人文美学。例如,数字表达的简洁之美、公式定理的逻辑之美、几何图形的协调之美,等等。数学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其在内心产生愉悦感和亲切感,特别是逻辑推理后的成就感,实现其内在的审美价值。而老师就充当了学生探索知识奥妙的那双明眸,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品味数学之美。
1.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氛围
人文视野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立人格主体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恰到好处地渗透人文关怀。这一点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尤为重要,完善的知识体系,高雅的文化熏陶,完满的性格塑造都需要情感滋润与人文关照。教师应将自由、平等、博爱的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为之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心境。在数学教育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使学生既成为一个“科学人”又成为一个“文化人”。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价值观
(1)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认知事物都会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由表象到本质的过程。小学生受身心发育速度和身心现状的限制,自主发展的潜能还十分低下,自主实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轨道。教师可借助直观演示与例证,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与落脚点,感知事物相对的规律与变异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去发现,总结完善数学的认知功能,全程地亲历数学相关知识体系,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本质特征与变异的规律,使课堂成为学生掌握技能、自我修炼的平台。
(2)尊重学生个性,不吝啬表扬与鼓励
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更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洞悉学生内心世
界,把握教学节奏。通过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生真诚沟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形成愉悦轻松的教学状态。课堂中我们应该做到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对于表现力过强,不太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要一味批评、以偏概全;对于性格内向,惧怕公开发言的同学,要适时地给予机会,锻炼其勇气。总之,课堂中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共情,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体察学生当时的思想与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人文环境。
二、和谐数学——自主探究与师生互动
1.师生关系的双向互动化
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实则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切磋,共同进步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双方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来建立一种彼此沟
通的模式。互动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教学活动参与者双方的目标差异的减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知识结构的生成自动化
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的先天禀赋、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思
维方式等不同,导致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教师与个性各异的学生应该针对彼此共同关注的话题展开争鸣与探讨,这样教学就会变得更具针对性,既使优等生的能力得以提升,又使学困生的困惑得以消解。
三、实用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1.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素材
人类生活环境中的万事万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生活中的各类物种不仅可以为初中数学提供教学素材,使之生动形象,而且可以扩展和启发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生活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数学奥妙,不仅为数学教学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囊宝库,也激发了初中生探索数学因子的无限兴趣。人类利用大自然创造出的各种产品不仅丰富了数学研究手段,也不断提升着数学发展质量。
2.初中数学应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价值
数学通常以模式化、程式化的形态呈现,似乎与多姿多彩、丰富多变的生活现象相去甚远。但通过探讨生活元素的数学内涵可以发现:生活既是数学赖以存在的根基,又是数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数学的标准定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可见,将数学见诸实践乃是数学这门科学本身的应有之义。数学的广义作用有三:一是展示现象,描述生活;二是解决难题,便利生活;三是发展生产力,造福生活。人类分饰两角,既是生活与数学的中介,又是数学作用于生活的造福对象。如果抛开了生活谈论其他,数学将
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改革的成果已初见端倪。例如,九年一贯的综合课程设置已经基本普及;“难、繁、偏、旧”的书本知识已基本清除;课程评价更加实际和多元,等等。然而,改革核心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鉴于初中数学科目的课堂教学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研究和教学经验,提出了“人文数学”“和谐数学”“实用数学”三点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章建跃.中学数学目的——变革与完善.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程玮.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科教文汇,2011,(04).
[3]徐丽波.论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佳木斯教育学院报,2010,(02).